第五讲成瘾与健康二_第1页
第五讲成瘾与健康二_第2页
第五讲成瘾与健康二_第3页
第五讲成瘾与健康二_第4页
第五讲成瘾与健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成瘾与健康二第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第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第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主要危害

1、摧残身心健康。在生理上,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多种疾病发生。在心理上,毒品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一种精神效应,使人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久而久之,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人格解体、心理变态。

第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主要危害

2、引发刑事犯罪。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是不可能的。从大量的事实来看,吸毒者除了采用犯毒等方法获得毒资外,男吸毒者通常采用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犯罪手段获得财物,供吸毒之用;女性吸毒者总是以色相换取财物,“以娼养吸”。

第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主要危害

3、传染多种疾病。吸毒者常常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在采取这些方式吸毒的过程中,常常因多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

第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主要危害4、导致家破人亡。吸毒者所需的高额毒资,一般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因此,一人吸毒,往往会使全家积蓄迅速耗光,必然导致家庭成员不睦,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反目,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第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主要危害

5、消耗巨额财富。每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至1000元,每年所耗费毒资为36500元至365000元不等,严重消耗社会财富。

6、吸毒危害后代吸毒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父母吸毒对胎儿的发育和生长将造成严重的损害,许多先天性呆傻、残疾的婴儿就是由于父母吸毒而导致的。第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成因生理因素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毒品、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第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成因

社会因素

许多吸毒都是跟风的表现。所谓酷、爽等价值和社会认知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能否获得毒品,是否容易接触/获得毒品。

社会动荡不安对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哪些人易成为毒品的俘虏,社会法律对毒品的态度等等。

第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成因个人的心理因素

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在不同性格的人当中易冲动,对社会常规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对挫折忍受差者这三类人,有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较高的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性。

总之,毒品成瘾问题,往往是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一些学者认为吸毒是一个人的遗传基因所至.

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成瘾的特征吸毒成瘾一般有三个主要特征:1.药物耐受性即指不断地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后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同样的或相似的效果;第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成瘾的特征

2.身体上的依赖性。即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服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需要继续服用这种药物来维持身体上的要求。3.心理上的依赖性。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种毒品,一般就是习惯。

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成瘾的特征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凡是吸毒成瘾者,其症状普遍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腊黄,精神秃废,萎靡不振,一旦毒瘾发作,有的涕涎交流,顿足捶胸: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乱碰乱撞,啃墙吃土;有的满地打滚,哭天喊地。种种丑态,不一而足。

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成瘾的心理机制毒品的成瘾性,不仅表现在吸毒者对毒品的生理依赖上,更表现在心理依赖上,医学上称之为"想瘾"或"心瘾"。

所谓“想瘾”,是指吸毒者即使在消除了毒品的戒断反应后,仍无法忘怀毒品带给他们的美妙感觉和异常欣快感。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和渴求,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于是,许多人在戒断毒品后,又复吸,而且复吸率达到95%以上,全世界都无例外。因此,长期禁毒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成瘾的心理机制

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所谓巴甫洛夫狗的动物实验:在数月以前,实验员K给一条狗注射了吗啡,并直到成瘾。然后,实验员销声匿迹,再也不同狗接触。接着,其他人对狗进行了脱瘾戒毒治疗,并经科学仪器反复测试,证实狗的体内确实已没有毒品。而当实验员再次出现的时候,它两耳尖锐地竖起,全身痉挛,好像被一根电棍击中。

接着,它又开始反射性呕吐,一股食浆喷涌而出,继而,如软泥一般瘫倒在地。

这一实验表明,曾被注射吗啡上了瘾的狗,虽然戒了毒,但当它一看到实验员K,神经系统就立即追忆起注射吗啡上瘾后的感觉,从而出现强烈希望再次获得吗啡的反应。

第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成瘾的心理机制

上述实验,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最最根本的恰恰是吸食毒品一旦成瘾后的心理渴求是难以忍受、无法排除的。这也正是为什么说毒品的戒断,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更是一个艰巨的心理过程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经过戒毒治疗,从化验结果看,体内的毒素确已经清除干净了,但一遇到适宜的环境,如闻到毒品的气味,同旧日的毒友接触,看到吸毒的工具等等,就立即故态复萌、开始复吸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的原因。第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最新研究表明,吸毒成瘾后,人脑的一个特定部位发生了器质性病变。这种器质性病变与成瘾有关,目前为不可逆转。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过去的一些看法。科学家们在小鼠身上做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吸毒成瘾实际是一种脑部疾病,解释了为什么吸毒成瘾后戒断特别困难。

第二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复吸率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过去人们单纯地认为戒断难是因为没有真正有效的心理恢复手段,吸毒人员有“心瘾”。而新的研究成果提示人们,认为吸毒戒不断是没有毅力的认识是片面的。这将促使有关部门重新思考对待吸毒问题的政策和策略。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干预(一)社会干预(P82)1净化社会环境,完善法律制度,打击走私贩毒等.2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吸毒的干预(一)社会干预(P82)1净化社会环境,完善法律制度,打击走私贩毒等.2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直接戒断常见的戒毒方法有三种:

(1)自然戒断法,又称冷火鸡法或干戒法。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仅提供饮食与一般性照顾,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不给药,缺点是较痛苦。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直接戒断常见的戒毒方法有三种:

(2)药物戒断法,又称药物脱毒治疗。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以替代、递减的方法,减缓、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戒毒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直接戒断常见的戒毒方法有三种:

(3)非药物戒断法。是指用针灸、理疗仪等,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辅助手段和"心理暗示"的方法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痛苦达到脱毒目的。缺点是时间长,巩固不彻底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心理治疗

所谓心理治疗,就是对吸毒者进行引导和教育,逐步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重新培养具有意志控制的能力,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

从发展趋势来看,对吸毒者更应重视以心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到让吸毒者摆脱对毒品的生理上的依赖性,要比让他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上的依赖性相对容易得多。矫正吸毒的关键,就是如何能真正有效地摆脱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如果只是消除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而没有能在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那末不可能做到彻底戒毒。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心理治疗

在我国需要尽快广迅速安全、减少痛苦的戒毒新药。现在已经有人发明了“杨氏戒毒法”,效果好、痛苦少,对戒毒十分有利。与此同时,还特别需要重视对吸毒的心理研究,总结心理治疗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从而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弄虚作假正大幅度地降低恢复吸毒的比率。

90年代初,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们在深圳宝安戒毒所进行了新的科学尝试。他们探讨使用厌恶疗法(用电击造成吸毒者的痛苦)和催眠疗法相结合,达到重新塑造人格。这些探讨表明,通过重新塑造自我,培养新的人格,从而逐步摧毁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是有可能的。

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完善和有效。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讲成瘾与健康网络成瘾与健康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网络成瘾的提出及判断标准成瘾是指对某种物质或行为产生了心理依赖.Goldberg最先提出了”互联网成瘾症”或”网络成瘾障碍”。Yong的10个鉴别标准Beard修正了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1.是否沉溺于网络 2。是否为了满足需要而增加上网时间3.是否不能控制、缩减和停止使用网络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当缩减和停止使用网络时是否会感到疲倦、忧郁和痛苦,或易怒5.上网时间是否比最初想要上网时间要长。除了以上的必要条件外,还要满足以下3个标准中的1个。A:危及到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职业B: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它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C: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或减轻精神困扰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目前主要采用量表的方法来研究网络成瘾现象。Davis编制的《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DavisOnlineCognitionScale简称DOCS)陈淑惠等人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行为量表”Brenner编制的“互联网相关成瘾行为量表”(Internet-RelatedAddictiveBehaviorInventory,IRABI)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网络成瘾的特点1.痴迷状态 2.欣快感与虚空状态 3.耐受性4.戒断反应 5.与现实的冲突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网络成瘾的特点:1.痴迷状态成瘾者沉溺于网络活动,其思维、情绪和行为都被上网活动所控制,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一旦上网就会出现时间失控,往往欲罢不能,难以自拔。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欣快感与虚空状态

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上网,成瘾者可暂时摆脱现实的焦虑,体验到一种因自我错位带来的欣快感和解脱感,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3.耐受性成瘾者的上网乐趣必须通过更多的投入程度或是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获得原来程度的满足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戒断反应

当成瘾者被迫停止上网时,会产生挫败的情绪体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以及颤抖、乏力等症状,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定。5.与现实的冲突

由于对网络过多的精力与时间的投入,成瘾者无暇顾及现实生活,由此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如家庭矛盾的增多,社会活动减少,工作学习无法完成,个人的其他兴趣丧失,等等。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网络成瘾的类型1。网络色情成瘾 2。网络交友成瘾3。网络交易成瘾4.网络信息悼念成瘾 5。电脑游戏成瘾Young在《病态的网络使用:一种新出现的临床心理疾病》一文中将网络成瘾分成五类:(1)网络色情成瘾。(2)网络社交成瘾。(3)网络强迫行为。(4)过度信息加载。(5)计算机成瘾。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网络成瘾对健康的危害1.身体障碍2.心理障碍 网络心理障碍的表现3。行为与人格障碍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五、网络成瘾的理论解释1.Morris和Ogan(1996)借用McQuail的“大众沟通”游戏理论和“使用和满足”理论来解释网络成瘾现象。2.Young(1997)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网络成瘾的ACE模型。3.Jonh(1999)根据“需要满足”的观点来解释网络成瘾现象。4.Davis(2001)通过认知—行为模型来结实心理成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

1、网络的致瘾特性(新异性和变化性、可操作性、隐匿性和网络的去“抑制性”)第四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个体动机:填补其在现实中的缺失,获得某种心理满足。JonhSuler认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以下需求:(1)性的需要。(2)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3)成就和控制的需要。(4)归属的需要。(5)人际交往的需要。(6)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易成瘾特质(网络成瘾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及大脑的愉乐中枢有关。)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4、人格特点明显存在着某种人格缺陷,如过度内向,偏执等。社交能力低下,一般不能与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进行自由交往。兴趣爱好单一或贫乏,不能自由地通过其他形式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心智发展水平偏低,不能对事情的不良后果作出准确预测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六、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七、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1.心理咨询 2.时间管理技术 3.警示卡 4.家庭治疗 5。团体治疗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预防:对上网多的学生要及时鉴别是否出现了“网络成瘾”;注意学生是否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消极情绪的工具;

培养学生上网之前先制订目标、限定时间的习惯;

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开展青春期教育,淡化网上性信息的神秘感。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引起他们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训诫”适当的管束和控制,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仍然有限,因此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时间规划和执行任务方面,家长的监督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前提是这些规划是他们自己所希望的,而不是家长们或老师所强加的。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多给学生和孩子以赞扬和鼓励

最后,老师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后要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青春期的自信多是源于他人的鼓励和肯定。在家长和朋友的鼓励中,孩子对目前的学习或业余爱好更加有兴趣,迷恋网络或其他不适当的爱好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了。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治疗:首先,是评估网络成瘾者对于网络的使用模式

第二,要了解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向情绪的根源

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的生活规律,恢复其生物钟,转移其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帮助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发展优越感。

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对于严重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

行为矫正法

(1)厌恶疗法

(2)系统脱敏法

氟西汀对伴抑郁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临床矫治作用

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项目

网络依赖原因:一是单一的评价体系,二是同伴关系不良,三是父亲功能缺失。首次提出“失补偿假说”“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方案,第五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咨询案例:来访者基本情况

1、小玲,女,18周岁,某校高二年级学生。敏感多疑,性格内向,为人单纯,智力正常。2、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很专制、粗暴的。3、高中时期人际关系一般,跟同学的交往不是很多,经常独来独往。

4、沉迷上网视频聊天,喜欢听音乐

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经常离家出走,在咨询前政教处就有她的六次离家出走的记录(从高一开始到现在),而且出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要长,开始是消失半天,后来是一整天不见人影,再来就是好几天,最后一次是离家六天,没有跟任何人提到过,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网吧度过的。

第五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迷恋网络,特别是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迷恋上网络聊天和视频,经常到上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