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演示文稿_第1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演示文稿_第2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演示文稿_第3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演示文稿_第4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本当前第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友情提示为及时反映国外最新研究进展,本人教学课件含有一些英文内容,课后不必专门查阅字典。除课堂讲课中特别提示之外,课件中的英文词汇不作为考试内容。当前第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当前第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总论一、研究领域与寄生虫病的现状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当前第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研究领域与寄生虫病的现状研究范畴2.重要寄生虫病的危害与现状3.常见寄生虫病简介当前第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研究领域与寄生虫病的现状1.研究范畴医学原虫学(MedicalProtozoology)

----阿米巴、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医学蠕虫学(MedicalHelminthology)

----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Arthropodology)

----昆虫、蜱、螨当前第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重要寄生虫病的危害与现状WHO规划防治的寄生虫病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当前第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3.常见寄生虫病简介

肠道寄生虫病肝、肺、脑寄生虫病血液、组织内寄生虫病其他腔道内寄生虫病皮下、体表寄生虫病当前第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肠道寄生虫病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姜片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当前第1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肝、肺、脑寄生虫病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卫氏肺吸虫包虫(细粒棘球绦虫)囊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当前第1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血液、组织内寄生虫病血吸虫疟原虫旋毛虫囊虫(猪带绦虫囊尾蚴)斯氏肺吸虫刚地弓形虫当前第1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其他腔道内寄生虫病阴道毛滴虫蝇蛆当前第1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皮下、体表寄生虫病蠕形螨疥螨体虱、阴虱蝇蛆囊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当前第1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1.寄生物与寄生虫的分类2.宿主与宿主的分类当前第1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A生物B生物共栖

commensalism

受益

无益无害互利共生mutualism

得益

得益寄生parasitism

受益

受害当前第1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1.寄生物(parasite)能寄生于另一生物并从其获得营养、使之受害的生物称为寄生物。包括植物性寄生物(如菟丝子)和动物性寄生物。动物性寄生物又叫寄生虫。寄生虫都是无脊椎动物。当前第1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依寄生部位可分为: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依寄生特性可分为: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parasite)

长期寄生虫(permanentparasite)

暂时寄生虫(temporaryparasite)

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parasite)

机会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当前第1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宿主(host):寄生关系中受损害的生物

生活史(lifecycle):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两种基本过程

蠕虫型:卵幼虫成虫

原虫型: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当前第1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宿主类型: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若有多个中间宿主则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终末宿主(definitive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当前第2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host)某些寄生虫的成虫或原虫的某一阶段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寄生虫可从动物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paratenic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和感染力状况,若此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则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当前第2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2.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局当前第2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损害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寄生部位(1)夺取营养如蛔虫、绦虫(2)机械性损害如蛔虫、包虫、肺吸虫(3)毒性和抗原性作用如阿米巴的分泌物,阔节绦虫的排泄物,包虫的囊液,疟原虫的抗原当前第2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非特异免疫:皮肤、粘膜、胎盘构成的天然屏障,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的作用。特异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可获得比较弱的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消除性免疫与非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有完全的抵抗力。如东方疖患者痊愈后对热带利什曼原虫有长期、特异的抵抗力。

当前第2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immunity)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被完全清除,临床表现为不完全。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则宿主的免疫力则逐渐消失。因此,表现为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当前第2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带虫免疫(premunition)某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宿主产生一种特异的免疫应答,它可杀伤体内的寄生虫,但不能消除全部寄生虫,体内仍残存少量的寄生虫,可导致宿主临床症状消失,并具有抗再感染力,一旦体内的寄生虫全部被消灭,体内获得性免疫力便会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现象叫带虫免疫。如疟原虫、弓形虫、美洲锥虫。伴随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某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宿主产生抗再感染的能力,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现象叫伴随免疫。如日本血吸虫。当前第2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虫抗原的特点:抗原具有复杂性,即化学成分复杂、来源复杂(体抗原与代谢抗原)属、种、株、期的虫体抗原具有差异性与共同性当前第2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虫实现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组织学隔离表面抗原改变:抗原变异、抗原伪装与分子模拟、表膜脱落与更新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调节性T细胞的激活、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封闭性抗体的产生。当前第2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局寄生虫宿主B>A,虫体清除B=A,部分清除,带虫者B<A,寄生虫病反应、抗损害(B)寄生、损害(A)当前第2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与机会性致病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当前第3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虫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过敏反应肝肿大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当前第3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寄生虫的感染

2.寄生虫的传播条件

3.流行特点

4.防治原则当前第3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寄生虫的感染感染期(infectiousstage):

寄生虫的能侵入宿主并能继续发育和繁殖的阶段。

感染方式(infectiousmethod):

感染期的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如食入、接触、媒介叮咬。

感染途径(infectiouspath):

寄生虫侵入宿主的路径。有经口、皮肤、胎盘、呼吸道、生殖道、输血,还有自身感染、逆行感染等。当前第3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寄生虫的传播条件传染源: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传播途径: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经土壤、水、食物、节肢动物、人体接触、空气。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经土壤、水、食物、节肢动物、人体接触、空气。

当前第3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3.流行特点:(1)地方性

与气候的温湿度、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的分布及季节消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相关。

(2)季节性

与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的分布与季节消长、人们的生产方式季节性相关。(3)自然疫源性

因自然环境有保虫宿主存在,如荒漠地区的利什曼病。当前第3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4.防治原则(1)消除传染源

治疗病人、带虫者,监控疫区人口流动,管好或捕杀部分保虫宿主。(2)切断传播途径

管粪、管水、消灭媒介昆虫或中间宿主。(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改变生活习惯,预防服药,涂抹驱避剂。当前第3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人体寄生虫学蠕虫学原虫学节肢动物学孢子虫:昆虫、蜱、螨等

*我国的5大寄生虫病主要学习内容

叶足虫: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等疟原虫、弓形虫等线虫:蛔虫、鞭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绦虫:带绦虫、包虫等当前第3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学习要点以生活史为中心环节,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期和感染方式(途径):与流行和防治有关

2.寄生部位和虫期:与致病有关

3.排虫期和排出方式:与诊断有关

4.移行途径:与致病有关

5.主要致病虫期:与致病有关

6.中间宿主:与流行有关

7.保虫宿主:与流行有关

当前第3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线虫NEMATODES当前第3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概述●寄生肠内的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寄生组织内的线虫:丝虫●寄生肠内兼组织内的线虫:旋毛虫●寄生于人体内的其它线虫:粪类圆线虫,东方毛圆线虫,美丽筒线虫,结膜吸吮线虫,棘颚口线虫,广州管圆线虫,异尖线虫及麦地那龙线虫等。当前第4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

1、成虫

虫体圆柱形,两端较尖细,雌雄异体,长约1cm-1m体壁角皮层:唇瓣、乳突、皮棘、交合伞、交合刺等。皮下层:背索、腹索(神经干通过)、侧索(排泄管通过)。纵肌层:多肌型、少肌型、细肌型。原体腔(procoele):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无体腔膜覆盖。当前第4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线虫雌虫横切面体壁结构模式图角皮层背索肌层侧索腹索皮下层

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皮下层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中央均向原体腔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纵索。侧索粗大,内有排泄管通过,肌肉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体壁与消化管之间为原体腔,腔内有生殖系统。当前第4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纵肌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被纵索分为4区,根据肌细胞的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可分为3种肌型。肌细胞多而长的为多肌型(如蛔虫),肌细胞大而少的为少肌型(如蛲虫、钩虫),肌细胞细而密的为细肌型(如鞭虫)。当前第4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消化系统:口—咽—中肠—直肠—肛门 生殖系统: 雌性双管型: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阴门。雄性多属单管型:睾丸、贮精囊、输精管、射精管、交配附器。

当前第4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受精膜:脂蛋白构成壳质层:壳质和蛋白质,较厚蛔甙层:脂蛋白和蛔甙2、虫卵卵壳当前第4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蚊二.生活史

1、类型:

直接型: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

间接型:成虫→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蚊2、蜕皮(molting):幼虫发育中最显著特征当前第4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lumbricoides

蛔虫寄生于小肠,致蛔虫病犬/猫弓首线虫(犬/猫蛔虫):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当前第4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蛔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并发症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饮食卫生当前第4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

1、成虫:

外形:圆柱形,形似蚯蚓;长约一尺;雌虫尾尖直,雄虫尾端卷曲。体表:有横纹和侧线。头部:唇瓣。虫体内部:主要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当前第4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虫卵:

受精蛔虫卵60×40m,椭圆形,棕黄色,壳厚,内含卵细胞,蛋白质膜厚.

未受精蛔虫卵90×40m,长椭圆形,棕黄色,壳薄,内含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薄.当前第5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生活史小结:受精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①属土源性线虫,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的虫卵(2wk+

1wk)②宿主体内发育:幼虫移行(10d)、成虫寄生部位③感染期、感染方式和途径④幼虫发育中4次蜕皮,感染期卵到成虫成熟

需要2月左右。成虫寿命约1年。当前第5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1.幼虫致病:

a.机械损伤:肺点状出血

b.化学性损伤:幼虫蜕皮、代谢物等致炎症细胞 侵潤,导致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Loeffler综合症)

c.异位寄生

2.成虫致病:夺取营养和损伤肠粘膜毒素作用并发症:胆道蛔虫、肠梗阻、肠穿孔、 胰腺炎、阑尾炎等当前第5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一片检出率约为80%,两片92.6%,三片95%。

2.浓集法:自然沉淀、饱和盐水浮聚法、 加藤厚涂片法

3.虫体鉴定:根据成虫或幼虫形态特征确诊

4.临床试验性驱虫

当前第5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14.7亿),我国流行广泛(5.3亿),平均感染率46.9%,农村>城市,儿童>成人。

2、流行因素:

A.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B.

产卵量大,24万个/天

C.

虫卵抵抗力强,酱油、食用醋、腌菜盐水杀不死

D.

粪便管理与使用不当

E.环境卫生欠佳,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当前第5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六、防治

1.治疗病人、带虫者,杜绝传染源,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哌嗪。

2.

改善环境卫生,减少传播途径。

3.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防止虫卵感染。

当前第5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治疗患者及带虫者对学龄儿童采用集体服药驱虫。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常用驱虫药有阿苯哒唑,又名丙硫咪唑或肠虫清(成人,400mg/d,顿服,1~2d)和甲苯咪唑(成人,100mg/d,顿服,3~4d)。国产新药伊维菌素治疗蛔虫病治愈率100%,剂量为6mg/d,顿服。由虫体引起的急腹症等并发症,应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当前第5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丙硫咪唑即丙硫苯咪唑

(Albendazole)

又名肠虫清、阿苯达唑、抗蠕敏,是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的衍生物。

该药于1976年在美国问世,1979年由中国兽药监察所仿制成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蠕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亦可用于囊虫病、包虫病和肝、肺吸虫病等。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当前第5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甲苯咪唑

主要驱蛲虫药

甲苯咪唑

一、药物名称:甲苯咪唑

二、药物别名:甲苯达唑,二苯酮咪胺酯,安乐士,VERMOX,ANTIOX。

三、英文名称:Mebendazole

四、药物说明:片剂:每片100mg;香味口服混悬液:20mg/ml,每瓶30ml。复方甲苯咪唑片(速效肠虫净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和左旋咪唑25mg。驱蛲虫:1片顿服;驱蛔虫:2片顿服;驱钩虫或蛔、钩、鞭虫混合感染:每日2次,1次1片,连服3日。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按上述剂量,4岁以下遵医嘱。服药期间不服泻药,不忌饮食。孕妇忌用。复方甲苯咪唑丸:每丸含甲苯咪唑5mg,盐酸左旋咪唑1.25mg。驱蛲虫:20粒顿服,用药2周和4周后各重复用药1次;驱蛔虫:40粒顿服;驱鞭虫、钩虫或蛔虫、鞭虫、钩虫混合感染:1次20粒,1日2次,连服3日。复方甲苯咪唑乳膏(海蜜克):每支1g,含甲苯咪唑0.15g,盐酸左旋咪唑0.1g。驱蛔虫、蛲虫,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1支,2~6岁儿童1/2支,1次性涂于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上,涂药面积20×20cm2。第3天重复使用1次。

七、功能主治:本品为一广谱驱肠虫药,体内或体外试验均证明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糖原耗竭,使它无法生存,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但不影响人体内血糖水平。可用于防治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粪类回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八、用法用量:驱除钩虫、鞭虫:每次100mg,日服2次,连服3~4天;驱除蛔虫、蛲虫;顿服200mg,一次即可。不分年龄、体重,采用同一剂量。

九、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腹痛、腹泻、嗜睡、皮肤瘙痒无需处理。大剂量时偶见过敏反应、脱发、粒细胞减少等。大鼠实验有明显的致畸胎和胚胎毒作用,故孕妇禁用。两岁以下儿童和对本品过敏者不宜使用

十、注意事项:(1)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微头昏、腹泻、腹部不适,偶有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现象(与小剂量噻嘧啶合并应用后可避免发生),但均不影响治疗。(2)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泻药。(3)动物试验表明本品可致畸胎,故孕妇忌用。(4)严重的副作用多发生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间隔时间过短或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列,应引起注意。

1少数病例有轻度头昏、乏力、腹部不适及发热等。

2少数病例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现象,可与小剂量噻嘧啶合并应用而避免。

3严重心脏及肝病患者慎用。

4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致畸胎,孕妇初3月及对本品过敏者均忌用。

当前第5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蛔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并发症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饮食卫生当前第5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Trichuristrichiura当前第6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鞭虫寄生部位:盲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饮食卫生当前第6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一、形态

1.形似马鞭,前细(3/5),后粗(2/5),虫体长30-50mm,雌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2.虫卵

腰鼓形,比蛔虫卵小,有透明栓

。当前第6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部位:盲肠幼虫不经体内移行(小肠粘膜10d)食物:血液、组织液产卵量相对少,1000~7000/天。误食虫卵到成虫成熟产卵需1个月左右。成虫寿命3~5年。小结当前第6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轻者无症状,严重感染导致黏膜炎症、消化道功能紊乱。儿童可导致慢性腹泻、消瘦、贫血、直肠脱垂等症状。还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阑尾炎、阿米巴性痢疾。当前第6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四、诊断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18.2%)沉淀法(53.5%)

饱和盐水浮聚法(82.8%)

加藤法(82.8%)当前第6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与防治

同蛔虫,但虫卵耐干燥不如蛔虫卵。人群感染主要和卫生习惯有关。世界13亿;我国2.12亿(94年),感染率18.79%。治疗药物:甲苯咪唑、阿苯达唑、酚嘧啶效果较好。当前第6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别名】奥克生太;酚烯嘧啶;间酚嘧啶;间酚嘧啶双羟奈酸盐;双羟奈酸酚嘧啶,酚嘧啶,羟嘧啶,奥克太尔

【外文名】Oxantel,CP-14445-16,Meta-Oxantel,Pamoate,P1445,Telopar

【适应症】为一疗效较好的驱鞭虫新药。虫卵转阴率可达70%,疗效高于甲苯咪唑。

【用量用法】总量每千克体重20mg,分3次服,每日1次,半空腹服下。

【注意事项】1.服药后少数病人有轻度头昏、恶心、腹痛及腹部不适感,多在服药后5~6小时出现,短时间(2~3小时后)内可自行消失。

别病人有较轻的心电图变化,亦可自行恢复。2.孕妇、心脏病病人忌用。

【规格】片剂:每片100mg、350mg。

双羟奈酸酚嘧啶

当前第6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鞭虫寄生部位:盲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饮食卫生当前第6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蠕形住肠线虫(蛲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当前第6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蛲虫寄生部位:盲肠,小肠末段,结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瘙痒诊断方法:检查肛周皮肤粘附物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饮食卫生当前第7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

1、成虫:

A、虫体细小(♀10.5—0.4,♂3.5—1.5mm)

乳白色,线头状

B、头端有头翼

C、有食道球(咽管球)

D、♀

尾端尖细(占体长的1/3),♂

尾端卷曲

2、虫卵:一侧扁平,一侧凸起,比蛔虫卵小,无色透明,壳较厚,内含一卷曲的幼虫当前第7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小结

1成虫特殊产卵方式:成虫寄生回盲部,待宿主睡眠后移至肛门外产卵。

2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自身感染。虫卵也可经口或随空气吸入感染。

3误食虫卵到成虫产卵需2—6周,雌虫寿命2—4周。

当前第7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1、肛门、会阴部瘙痒,继发炎症

2、消化道症状轻

12.avi异位寄生(阴道、输卵管、盆腔)

四、诊断

1、肛门拭子法(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

2、肛周查雌虫

当前第7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国内各地均有,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2、流行因素:A、生活史简单(6h)

B、虫卵抵抗力强

C、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六、防治(防反复感染)

1、普查普治: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噻嘧啶,外用药有蛲虫膏。

2、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环境卫生当前第7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蛲虫寄生部位:盲肠,小肠末段,结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瘙痒诊断方法:检查肛周皮肤粘附物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饮食卫生当前第7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钩虫

Hookworm当前第7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钩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感染方式:幼虫钻入临床表现: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接触泥土防护当前第7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ceylanicum)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caninum)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braziliense)当前第7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

1、两种钩虫的共同特征:

A.虫体长约1cmB.头端有一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

C.雄虫末端有交和伞,内有指状辐肋(背辐肋、侧辐肋、腹辐肋)

D.体内有头腺1对、咽腺3个、排泄腺1对

E.生殖系统同蛔虫当前第7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mm)♀:10~13×0.6

♂:8~11×0.4~0.59~11×0.4

7~9×0.3体形“C”形“S”形口囊2对钩齿1对板齿交合伞略圆略扁背辐肋由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小支由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交合刺末端分开联合成倒钩状

钩虫成虫形态鉴别当前第8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幼虫(钩蚴)杆状蚴:体长约0.2-0.4mm,头端钝圆,尾端尖细,有口孔。食道前半粗大,中间狭窄,后端略呈环状。丝状蚴:体长约0.5-0.7mm,口孔封闭,有口矛(oralspear),体表多有鞘膜,咽管长度等于体长1/5。当前第8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3、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壳薄,内含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透明带.当前第8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小结:虫卵Ⅰ杆状蚴Ⅱ杆状蚴丝状蚴幼虫移行成虫24h2d5~6d皮肤当前第8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1、幼虫致病(1)钩蚴性皮炎(俗称打粪毒):奇痒、丘疹、水疱、脓疱

(2)肺部的损坏:咳嗽、发热等,严重可出现哮喘、气急、嗜酸性细胞增多。当前第8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2、成虫致病

临床症状:(1)贫血:缺铁性贫血或称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原因:成虫吸血,渗血,更换吸部位,损伤肠粘膜,头腺的抗凝血酶作用,宿主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差.

(2)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大出血(3)异嗜症:喜食正常人不吃的东西(4)婴儿钩虫病:当前第8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四、诊断

1、直接涂片法:易漏检

2、饱和盐水浮聚法:(33%硫酸锌和饱和硝酸钠溶液也可)可定量检查。

3、加藤厚涂片法:检出率高,但卵易变形

4、钩蚴培养法:检出率高,不需显微镜,可鉴别虫种,但需时间长,可定量检查。当前第8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我国除青海、新疆、内蒙等少数干旱地区以外,其它省市均有流行。人群感染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

2、流行因素:

A传染源存在

B有适宜(虫卵、幼虫发育)的条件

C虫卵污染土壤的程度

D生产和生活中有接触疫土机会

当前第8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六、防治

1、治疗病人、带虫者:甲苯咪唑、阿苯哒唑、噻苯哒唑等

2、加强粪管理:粪池、沼气池、堆肥

3、加强个人防护、改革耕作方法当前第8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钩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感染方式:幼虫钻入临床表现: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接触泥土防护当前第8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人畜共患寄生虫。引起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横纹肌中,当前第9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旋毛虫寄生部位:成虫--小肠,幼虫--肌肉感染方式:食入含幼虫的肌肉临床表现:复杂,依寄生的器官而异诊断方法:肌肉活检鉴定依据:幼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熟食肉类当前第9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成虫

细小呈线状,

♀:3-4mm长,尾直而钝圆。

♂:1.5mm长,尾部末端有两叶交配附器。幼虫

100umX0.6um,寄生于横纹肌中的成熟幼虫,卷曲于梭形囊包中,一个囊包内常有1~2条幼虫。当前第9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生活史人或动物食入含旋毛虫活囊包的肉类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并寄生♀♂交配,♀产幼虫于肠粘膜至横纹肌中幼虫发育成囊包随淋巴和血循当前第9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大致分为三期:

1、侵入期 主要表现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2、幼虫移行及肌肉受累期

幼虫移行并侵入全身肌肉,导致血 管炎、肌炎及肌细胞变性坏死。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广泛心肌炎--心力衰竭

代谢物入血--------毒血症

呼吸肌受累--呼吸衰竭

3、囊包形成期 受损肌细胞修复

死亡当前第9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四、实验诊断病原诊断

活检法 发病10天以上的病人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压片检查。

免疫诊断

皮试

ELISA试验当前第9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与防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人体病例见于云南、西藏、东北三省。

人群流行与鼠——猪——人关系密切防治:

1、改变饮食习惯。

2、治疗病人。丙硫咪唑为首选

3、加强肉类管理。当前第9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旋毛虫寄生部位:成虫--小肠,幼虫--肌肉感染方式:食入含幼虫的肌肉临床表现:复杂,依寄生的器官而异诊断方法:肌肉活检鉴定依据:幼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熟食肉类当前第9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丝 虫Filariae当前第9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丝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皮下组织感染方式:蚊虫叮刺临床表现:淋巴系统炎症及阻塞症状诊断方法:血液检查鉴定依据:幼虫治疗与预防:海群生防蚊叮刺当前第9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寄生人体的丝虫班氏丝虫Wuchereriabancrofti马来丝虫Brugiamalayi帝汶丝虫Brugiatimori盘尾丝虫Onchocercavolvulus罗阿丝虫链尾丝虫常现丝虫欧氏丝虫当前第10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 态成虫

乳白色,细长丝线状。微丝蚴(microfilaria)

虫体细长,φ7—10μm,头圆尾尖,外被鞘膜。体内有许多细胞核叫体核。头端无核区称头间隙。当前第10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神经环头间隙鞘膜

体核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微丝蚴(模式图)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当前第10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两种微丝蚴形态比较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头间隙

(长/宽)较短

(1/1)或(1/2)较长

(1.5/1)或(2/1)体核大小均匀

排列整齐

清晰可数不……

不……

不……尾核无2尾核就当前第10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人体内发育蚊体内发育淋巴S

成虫血液

微丝蚴胃

脱鞘

微丝蚴胸肌

腊肠蚴下唇

丝状蚴当前第10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1.成虫寄生部位

班氏:深部淋巴系统(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 马来:浅表淋巴系统2.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nocturnalperiodicity)

微丝蚴在外周末梢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夜现周期性。 两种微丝蚴出现数量最多的时间略有差异

班氏:晚10——2时;马来:晚8——4时

可能机制:睡眠;迷走神经;血氧;虫种。3.中间宿主:班氏:库蚊 马来:按蚊3.感染方式、途径当前第10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一.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压痛。

淋巴管炎:其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发展,俗称“流火”。

丹毒样皮炎:炎症累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引起。

丝虫患者在急性期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的同时伴畏寒发热等,统称“丝虫热”。当前第10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急性期症状反复发作,刺激机体增生性反应,淋巴管腔狭窄、阻塞 其远端压力增高,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1、象皮肿elephantiasis:下肢、阴囊

2、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3、乳糜尿chyluria

当前第10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隐性丝虫病

又叫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tropicalpulmonaryeosinophilia)是由微丝蚴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症状: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低热,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IgE上升,但血中查不到微丝蚴。当前第10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四、实验诊断

※血检微丝蚴(采血时间晚10——2时)

1、厚血膜法 是最常用方法,可定种。

2、新鲜血滴法

3、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4、离心浓集法

※体液(鞘膜积液)、尿液检查微丝蚴※

淋巴结检查成虫免疫诊断

可作辅助诊断病原诊断当前第10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与防治

分布:

丝虫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的广大地区。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在我国,山东---河南联线以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的流行。

防治:

1、治疗病人。

海群生(hetrazan,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药盐仍是广泛采用的防治方法。按50mg/人/日计,连服6个月以上。

2、消灭媒介蚊。

3、保护易感人群。当前第11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丝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皮下组织感染方式:蚊虫叮刺临床表现:淋巴系统炎症及阻塞症状诊断方法:血液检查鉴定依据:幼虫治疗与预防:海群生防蚊叮刺当前第11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吸虫(Trematode)当前第11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概 述医学蠕虫线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单殖目盾殖目复殖目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布氏姜片虫血吸虫当前第11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特征1.多数虫体外形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

(血吸虫除外)。

2.有口、腹吸盘。3.缺体腔。

4.消化系统不完整:

口--咽--食道--肠支。(无肛门)

5.多数虫体为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生殖系统发达。

6.排泄系统:

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当前第11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阴道---生殖孔雄性生殖系统:

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阴茎-生殖孔受精囊劳氏管卵黄总管——左右卵黄管——卵黄腺当前第11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虫二.生活史

1.类型水1多多当前第11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虫二.生活史

1.类型水1多多当前第11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虫二.生活史

1.类型水1多多当前第11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生活史特点:1)所学吸虫都为人畜共患寄生虫,都有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2)虫卵需入水才能进一步发育。3)生活史中有幼体增殖,世代交替, 宿主转换现象。4)感染阶段:囊蚴或尾蚴当前第11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

当前第12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肝吸虫寄生部位:肝内胆管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肝区隐痛腹泻肝肿大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2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一.形态1.成虫1)外形似葵瓜子仁,长1-2.5cm,背腹扁平,半透明。

2)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5处,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3)两肠支沿虫体两侧至虫体后端。

4)睾丸两个,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的中段两侧。

当前第12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1.阶段: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二.生活史水100d1月1月2.特点

1)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2)终末宿主:人 保虫宿主:猫犬

3)中间宿主:Ⅰ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 Ⅱ淡水鱼虾

4)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当前第12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

虫体致胆管壁炎症反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胆管狭窄阻塞

胆管炎、胆囊炎、黄疸、胆结石、肝硬化,可能致肝癌。当前第12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直接涂片法(50%)。

2)浓集法(90%以上)

a.自然沉淀法、碘醛汞沉淀法:

b.加藤法

3)十二指肠引流(100%)

2.免疫诊断

ID、IHA、IFA、ELISA当前第12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地区:流行于亚洲,我国有22个省市,广东、辽宁等地较严重。

2.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多 种哺乳动物

2)中间宿主存在

3)不良的饮食习惯当前第12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根据卫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结果,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算流行区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为1249万人。

食源性寄生虫中最有代表性的华支睾吸虫,其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区)分别上升了182%、164%和630%。

在西汉古尸粪便中已查到肝吸虫卵,据此推断我国在2100年前已有此病流行。

当前第12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六.防治原则

(1)治疗病人(病畜)。

吡喹酮Praziquantel

(2)改变不良食鱼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3)加强粪管,防水污染。当前第12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吡喹酮Praziquantel

2-环己基甲酰基-1,2,3,6,7,11b-六氢-4H-吡嗪并[2,1-α]异喹啉-4-酮药效学

①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与瘫痪;②皮层损害与肌体免疫机理的参与:当前第12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肝吸虫寄生部位:肝内胆管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肝区隐痛腹泻肝肿大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3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肺部,致肺型肺吸虫病

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寄生于皮下,致皮下型肺吸虫病当前第13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卫氏肺吸虫寄生部位:肺,皮下,其他器官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胸痛咳嗽发热诊断方法:检查痰液鉴定依据:虫卵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3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westermani

一.形态1.成虫

1)虫体肥厚,长1cm左右,腹面扁平

2)腹吸盘位于虫体中部稍前

3)肠支成3-4个弯曲向后延伸

4)睾丸2个并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

当前第13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虫卵

椭圆形平均9954m金黄色壳厚薄不匀,卵盖大,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当前第13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生活史1.阶段:

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2.特点:1)成虫寄生于肺内.2)中间宿主:Ⅰ川卷螺

Ⅱ蟹蝲蛄

3)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蟹、蝲蛄而感染

4)童虫在体内移行

5)异位寄生:皮下等部位

6)食入转续宿主也可感染2-3月当前第13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1.肺部损害1)病理变化: 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2)临床表现:

低热、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

2.异位寄生

皮下包块型、腹型、脑脊髓型等当前第13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四.实验诊断1.病原诊断

1)查虫卵: 直接涂片法(15~40%) 自然沉淀法(40~60%)

5%NaOH消化痰液离心沉淀法(90%以上)

2)查童虫:

皮下包块活检

2.免疫诊断

ID、IHA、ELISA等当前第13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五.流行1.分布

亚洲和美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有23个省份流行。

2.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中间宿主存在

3)特殊饮食方式

当前第13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六.防治原则

1)治病人首选吡喹酮,或硫双二氯酚。

2)加强粪管,不随地吐痰。

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蟹、生肉类,不饮生水。当前第13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卫氏肺吸虫寄生部位:肺,皮下,其他器官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胸痛咳嗽发热诊断方法:检查痰液鉴定依据:虫卵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4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skrjabini1.成虫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

2.终末寄主:犬、猫、果子狸等

3.中间宿主不同:

I

;拟钉螺,小豆螺等 II:蟹

4.人是转续宿主,食入囊蚴感染,虫体

不发育为成虫,保持幼虫阶段。

5.童虫可致皮肤/内脏幼虫移行症

6.皮下包块用活组织检查法当前第14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斯氏肺吸虫寄生部位:皮下,其他器官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皮下结节,幼虫移行症诊断方法:皮下组织活检鉴定依据:童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4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buski

(Giantintestinalfluke)

是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除人外,猪是重要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当前第14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姜片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4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一.形态1.成虫扁平肥厚,长舌状。

2-7X0.8-2cm.

腹吸盘紧靠口吸盘之后,肌肉发达,漏斗状,为口吸盘的4~5倍。当前第14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2肠支在虫体两侧波浪形的向后延伸,末端为盲管。

睾丸2个,珊瑚状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2。卵巢1个,分支状,位于体中部靠前。卵黄腺滤泡状,密布于从腹吸盘水平线至虫体末端的虫体两侧。当前第14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虫卵椭圆形(130~140)×(80~85)um,所学虫卵中最大的虫卵。淡黄色壳薄而均匀,卵盖小而不明显,卵盖界限常不清楚。1个卵细胞,20~40个卵黄细胞。

当前第14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生活史1.只需1个中间宿主:扁卷螺

带虫植物(媒介植物):附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当前第14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感染方式和途径:生吃带虫植物,如菱角、荸荠、茭白等。经口感染。3.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成虫食物为人体小肠内食糜。4.保虫宿主是猪当前第14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主要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四.实验诊断因虫卵大,易发现。大便直接涂片法和沉淀集卵法效果佳。

当前第15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五.防治不吃生的水生植物(开水烫后,削皮食用),不用生的水生植物喂猪。治疗病人:吡喹酮5~10mg/kg,一次顿服(成人、儿童)治疗率:90%~100%当前第15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姜片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成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饮食卫生当前第15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鸟(禽)类的静脉血管中,以血液为食,故名血吸虫。血吸虫有上百种,寄生人体的仅5/7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是由日本学者于1904年首先鉴定、命名。

当前第15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种名

寄生部位

主要流行地区埃及血吸虫膀胱V丛非洲曼氏血吸虫肠系膜V拉丁美洲湄公血吸虫肠系膜V及门V湄公河流域(泰国老挝柬埔寨)间插血吸虫肠系膜V及门V非洲(扎伊尔、加蓬等)日本血吸虫肠系膜V亚洲当前第15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血吸虫病是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6个国家。动物宿主有牛、猪、羊等多种哺乳动物。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到流行区旅游有可能被感染当前第15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一)侵袭期: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

(二)急性期:临床特点:

1.发热:本期主要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

2.胃肠道症状: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

3.肝脾肿大。

4.肺部症状

:咳嗽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

(三)慢性期: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可持续10~20年,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

(四)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症状.当前第15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日本血吸虫寄生部位:肠系膜静脉感染方式:幼虫(尾蚴)钻入皮肤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腹水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治疗与预防:吡喹酮,避免接触疫水当前第15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日本血吸虫形态、生活史等有许多特殊点。一、形态1.成虫

特点: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合抱生长。

当前第15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雄虫

(1)粗短,长1~2cm,腹吸盘前为圆柱状,腹吸盘后为扁叶状,并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

(2)口吸盘顶端,腹吸盘接近口吸盘。

(3)肠支在后1/3处汇合为单一盲管。

(4)睾丸6~9个,串珠状。当前第159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雌虫(1)细线状,前细后粗。长2-2.5cm。(2)比雄虫细小。(3)肠支在中部汇合为一盲管。(4)卵巢椭圆形,位于中部。子宫直管状。卵黄腺在汇合后的肠管周围。

当前第160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2.成熟虫卵(1)圆形或椭圆形。(2)平均89×67um。(3)淡黄色(从大便排出者)。(4)壳薄而均匀,无卵盖。卵壳亚侧位凸出形成侧棘。若用5%Na2SO4液清洗后,附着物脱落,卵壳和侧棘光亮可见。(5)毛蚴1个。全身被纤毛,前端有3个单细胞腺体,中央顶腺1个,两侧头腺各1个。

当前第161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毛蚴头腺分泌蛋白质、酶类,其作用有:A.协助毛蚴侵入螺体。B.透过卵壳进入组织,引起损害,为虫卵致病的物质基础。C.免疫诊断上作抗原使用。

当前第162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二.生活史

25℃水温时间:4小时

2个月

1个月阶段: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虫

宿主:中间宿主:钉螺

终末宿主:人

保虫宿主:多种哺乳动物

当前第163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特点:1.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胞蚴有二代。只需1个中间宿主--钉螺。2.

感染期:尾蚴当前第164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三.致病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当前第165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致病机理尾蚴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是抗体介导的。当前第166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致病机理童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肺)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前第167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致病机理成虫成虫可引起的损害静脉内膜炎等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物等,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了复合物的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

当前第168页\共有186页\编于星期五\8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