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III标段(合同编号:******) 施工测量方案 批准:审核:编制:1、编制依据 22、编制范围 23、工程概况 24、测量组织机构及测量设备配置 44.1测量组织机构 44.2测量设备配置 45、测量方案 55.1总体规划 65.2施工控制测量 65.2.1控制测量依据 65.2.2平面控制测量 65.2.3控制测量资料整理及申报 105.3地形图测绘 105.3.1测图技术依据 105.3.2地形图测绘 105.3.3内业数据处理 115.3.4地形图测绘提交资料 115.4施工测量 125.4.1施工放样工艺流程图 125.4.2施工测量精度指标 135.4.3测量放样的准备工作 135.4.4开挖工程测量 155.4.5立模和填筑放样测量 165.4.6渡槽工程施工测量 175.4.7渠道工程施工测量 185.4.8隧道工程施工测量 185.4.9顶管工程施工测量 205.4.10渠涵、渠桥等交叉建筑物工程施工测量 205.5竣工、验收测量 215.5.1验收测量内容 215.5.2验收测量方法及要求 215.5.3混凝土浇筑立模检查验收测量 235.5.4建筑物形体竣工验收测量 236、其他测量职责 24砼模板检测记录表 251、编制依据《*****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III施工标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国家基本比列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2、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III标段。3、工程概况红岭水利枢纽总库容6.62亿m3,有效库容4.68亿m3,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具有供水、发电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则是该枢纽的配套项目,主要任务是农业灌溉、城乡供水和农村人畜供水。*****工程为红岭水库的配套工程,*****位于海南岛东北部,东面临海,西面、南面与本岛腹地接壤。西北以南渡江为界,西南以万泉河为界,灌区位于北纬19°18′~20°02′,东经110°00′~110°54′之间,南北长100km,东西长约70km。灌区范围包括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区、文昌市、琼海市、定安县、屯昌县等5个市县共58个乡镇和国营农场(含航天发射基地)。灌区范围内总土地面积5840km2。灌区工程由总干渠、东干渠系统及西干渠系统组成,包括一条总干渠、两条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三条分干渠(琼海、重兴、文教分干渠)以及34条支渠等;总干渠从渠首电站取水后,沿万泉河左岸布置,后折向西北到达加玉村北侧,分水进入东干渠和西干渠两个灌溉系统。总干渠起点设计水位为132.66m,渠末设计水位为125.29m;设计灌溉面积为145.48万亩,其中从渠道提水灌溉面积为7.3万亩,自流灌溉面积为138.18万亩。设计流量为45m3/s,加大流量51.75m3/s。东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40.00m³/s,西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6.00m3/s,琼海分干渠首设计流量为3.13m3/s,重兴分干渠首设计流量为5.53m3/s,文教分干渠首设计流量为8.57m3/s。总干渠从渠首电站取水后,沿万泉河左岸傍山布置渠道,利用隧洞穿过并桶岭,再经南久村农场跨青梯河后向东北至总干渠末端进入灌区,全长16.313km。总干渠末端分东、西干渠分别控制东西灌域,西干渠通过良坡、深田、大田、加乐潭等支渠及斗渠向西灌域配水,并向现有水库补水,全长28.027公里;东干178渠全长145.93公里,设琼海、重兴、文教3条分干渠,20条支渠、2条水库补水渠、1个水库补水口及15条干斗等本工程为东干渠第3标段,施工桩号为63+618~90+558,全长26.94km,施工范围从7#节制闸出口末端至重兴分水闸进口首段,设计流量为29~26m3/s,加大流量33.35~29.9m3/s。东干渠桩号63+668(7#节制闸及6#泄水闸进口处)至90+558的土建安装及附属设施工程施工,主要建筑物包括渡槽、暗涵及明渠等(具体以施工图及工程量清单为准)。根据工程量清单主要建筑物如下:*****工程东干渠起点桩号63+618,起点坐标X=157143.873,Y=205381.516;终点桩号90+558,终点坐标X=167750.682,Y=219146.623,全长26.94km,土石方明挖项目主要包括渠道(长17195m,共19段)、1座倒虹吸、1座暗涵、14座渡槽、2条遂洞、3宗节制闸、3宗泄洪闸、1宗分水闸、10宗补水闸、38座机耕桥、2座公路涵、4座排洪渡槽、80座渠下涵。三旬补水渠起点桩号0+000,终点桩号1+114,全长1.114km,项目主要包括渠道(长97m)、2座暗涵、1座渠下涵。高黄补水渠起点桩号0+000,终点桩号0+600,全长0.6km,项目主要包括渠道(长43m)、2座陡坡、3座渠下涵。4、测量组织机构及测量设备配置4.1测量组织机构4.2测量设备配置仪器名称及型号标称精度数量鉴定机构鉴定结果南方GPS灵锐S86静态平面:±3mm+1ppm静态高程:±5mm+2ppm2台海南省国家测绘局合格南方GPS灵锐S82静态平面:±3mm+1ppm静态高程:±5mm+2ppm2台海南省国家测绘局合格南方DL-201电子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标准差1mm1台贵州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站合格莱卡TCR8022〞级1台贵州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站合格5、测量方案施工测量工艺流程图竣工部位竣工部位测量委托组建测量队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制施工测量计划仪器配置仪器校核测量基准点检核施工控制测量(控制点加密等)检测验收原始地形图复核数据准备数据检核施工放样点线检查交样施工图纸读审竣工测量检查验收测量资料归档5.1总体规划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以及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方案分为: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竣工、验收测量。5.2施工控制测量5.2.1控制测量依据1.《*****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III施工标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5.2.2平面控制测量5.2.21.广泛搜集测区及附近区域已有的控制(点)网测量成果。2.查阅当地气候、交通状况、人文风情,熟悉当地自然地理环境。3.认真审阅查看合同文件、技术文件、以及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下发的有关控制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4.收集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范。5.2.21.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实地踏勘,首先了解标石和标志的现状,现有造标埋石的质量、位置,其次结合本标段内工程性质及地形情况初步选定加密点的位置。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5.2.2.3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规定、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技术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内容:1.工程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的点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案;初步确定、埋标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5.2.2.4埋设加密点标石埋建测量标志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网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5.2.2.5外业数据采集GPS数据采集使用2台南方灵锐S86双频GPS接收机(经海南省国家测绘局鉴定合格)、2台南方灵锐S82双频GPS接收机(经海南省国家测绘局鉴定合格)同步观测,每个时段观测时长均大于45min。同步接收卫星个数最多11颗,最少5颗,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为15°,数据采样率为15s,PDOP值(点位精度信息值)不大于5,接收机与卫星间的图形结构良好。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测量精度等级参照下表: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方法二三四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相对快速≥15≥15≥15≥15≥15有效观测卫星数相对快速≥4≥4≥5≥4≥5≥4≥5≥4≥5观测时段数相对≥2≥2≥2≥2≥1重复设点数快速≥2≥2≥2≥2时段长度(′)相对快速≥90≥60≥20≥45≥15≥45≥15≥45≥15数据采样间隔(″)相对快速10-6010-6010-6010-6010、60PDOP相对快速<6<6<8<8<8测量精度分级等级平均距离(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9≤10≤21/12万三5≤10≤51/8万四2≤10≤101/4.5万一级1≤10≤101/2万二级1≤15≤201/1万GPS网采用边连式观测。外业数据采集期间应选择天气情况良好,均选择每天的最佳观测时间段,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的质量。外业观测时应严格遵循:1.架设接收机仪器时严格的对中整平,对中误差小于3mm。2.观测前应设置好卫星截止角、天线高、采样间隔,观测过程中应注意查看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3.数据接收时,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电子设备,作业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尽量让人员、车辆等绕行,避免对卫星信号造成干扰。4.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天线高。5.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外业原始记录,以便于后期内业数据处理。5.2.2.6网平差GPS控制网的平差包括以下几点:1.闭合环的处理:网平差之前,首先要检查环闭合差(同步或异步环),对于闭合差大的环,应该进行处理。一般按相对精度≤1/20000估算,相对闭合差应小于50ppm。所以大于50ppm的环应该进行处理。2.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目的是检查观测值的质量,通过网平差可得出一系列可用于评估GPS网精度的指标,如观测值改正数、观测值验后方差、观测值单位权方差、相邻点距离中误差、点位中误差等。三维无约束平差的结果完全取决于GPS网的观测质量和布网形式,因此,三维无约束平差的结果反应了GPS网本身质量的好坏。结合这些指标还可以找出质量不佳的观测值,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优化GPS网。3.二维约束平差:在进行完三维无约束平差后,需要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可根据需要在三维空间进行或二维空间中进行。约束平差的具体步骤是:a.指定进行平差的基准和坐标系统。b.指定起算数据。c.检验约束条件的质量。d.进行平差解算。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控制在3δ之内,若超限则剔除。无约束平差通过x方差检测后,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X、dV△X、dV△X)均控制在2δ之内,若超限则剔除。5.2.2.7坐标值较差待完成计算检查复核完成后,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网成果和复测成果进行坐标值较差,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5.2.3控制测量资料整理及申报整编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手簿、平差资料、展点图、点之记、验算资料、精度数据、成果表以及技术设计、技术总结、验收报告等,形成控制测量成果,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报送监理审批。5.3地形图测绘5.3.1测图技术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国家基本比列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3.平面系统:采用海南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5.3.2地形图测绘1.外业数据采集采用南方GPS灵锐S82RTK直接采集地形数据、地物坐标及高程数据,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直接储存在psion手簿内,现场实时绘制草图供成图时参考,当天测取的数据应该当天备份,以免丢失,并及时的绘制地形图。2.野外碎部点数据采集取间距取10m施测,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要适当增加碎部点的测量。3.外业设站校正时,GPS碳纤杆对中误差不大于5mm。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设计方提供的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高程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然后开始碎部点采集,采集数据点时应为固定解,碎部点采集应详尽反应现场实际情况,需做到客观、准确。4.本次测图1∶1000,等高距0.5m。地形图平地部分不绘等高线,以高程注记点代替,高程注记点注记到厘米。5.地形图成图采用南方公司CASS7.1数字测图软件编辑成图,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成图完成后到现场进行随机校核,确认无误后存盘报送。5.3.3内业数据处理外业采集完地形数据,内业使用南方CASS软件导入坐标数据,使用简码识别绘制简单的地形图,然后再使用CASS带有的地形图图式符号手动修改并绘制其他地物。绘制完地物以后要绘制等高线表示地貌,所谓等高线是指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集合而成的闭合曲线。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明显表示出地面的起伏状态,而且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便于在图上进行工程的规划设计。可以利用CASS软件绘制等高线,首先将野外采集的高程点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M),采用轻量线在数字地面模型上生成等高线。充分考虑到等高线通过地性线和断裂线时情况的处理,如陡坎、陡崖等,而且可以自动切除通过地物、注记、陡坎的等高线。但是由于本次地形测量大部分都为陡坎,所以首先在建立DTM时考虑陡坎,而且要对建立好的DTM三角网删减过滤掉不合理的以及不需要建立等高线的三角网,再生成等高线进行修改。部分生成不合理的还需要删掉自动生成并手动绘制等高线。5.3.4地形图测绘提交资料1.测量记录原始数据。2.数字化地形图(格式为DWG图形)。5.4施工测量5.4.1施工放样工艺流程图 施工控制资料施工控制资料检校仪器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放样数据准备计算程序准备放样通知单检核有问题测站点测量检核有问题测放建筑物轮廓点线检核有问题绘制交样单交样资料归档5.4.2施工测量精度指标施工测量的精度指标是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测量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精度指标作业,不允许超限作业。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的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的环节上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项目,要多次校核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具体的精度指标详见下表:附表1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项目内容精度指标精度指标所相对的基准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混凝土建筑物轮廓点放样±(20~30)mm±(20~30)mm临近基本控制点土石料建筑物轮廓点放样±(30~50)mm±30mm临近基本控制点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安装点±(1~10)mm±(0.2~10)mm建筑物安装轴线和相对水平度土石方开挖轮廓点放样±(50~200)mm±(50~100)mm临近基本控制点局部地形测量地物点±0.75(图上)————临近吐根点高程注记点————±1/3基本等高距临近高程控制点5.4.3测量放样的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前对施工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资料进行分析,并到现场利用已知成果进行检测较差,确保控制网精度能够满足施工放样需要。2.测量放样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蓝图、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放样前必须熟识设计蓝图和各种有关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完全理解设计思路。3.测量放样方案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制定。其方案必须包括控制网点的精度评定、放样依据、施工部位、放样方法、放样作业程序、测量人员和仪器配置情况。4.测量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坐标数据和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必要时绘制放样草图,放样数据计算需经过两人独立计算相对校核,确保放样数据的准确性。5.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仪器和放样方法,并设置相应的校核方法。6.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记录手簿中,其内容包括:工程部位名称、放样日期、采用仪器、放样负责人姓名、观测员姓名、记录员姓名、控制点名称等有关测量放样的其他信息。待放样结束检校无误后,对现场作业队伍技术负责人进行放样技术交底,放样负责人和作业队伍技术负责人双方签字留底以备后查。(见下页附表2)附表2测量放样技术交底单工程名称:施工部位(桩号/高程):放样依据(设计文件编号):测量放样日期:年月日坐标记录放样简图:序号XY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测量负责人:作业队技术负责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5.4.4开挖工程测量5.4.4.1开挖轮廓放样点点位限差(见下附表3)附表3开挖轮廓放样点点位中误差项目精度指标备注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欲裂爆破孔定位点±50~100mm±100mm点位中误差均相对于临近控制点或测站点、轴线点而言非主体工程部位的坡顶点、非主体工程的基础轮廓点±100mm100mm土、沙、石覆盖面开挖轮廓点±200mm200mm5.4.4.2开挖放样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前应熟识开挖平面布置图和开挖断面图,参照其他有关图纸对于设计蓝图中的结构尺寸和边坡坡比进行计算校对,对于特殊地段的特殊开挖应做出明显标示,做好审图工作。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设计意图,编写开挖放样计算程序,待编写完成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计算并由第二人独立校核验证,确保放样计算程序的准确性。5.4.4.3开挖放样1.我部配备有南方灵锐S82GPS(RTK平面精度1cm±1ppm;高程精度:2cm±1ppm)满足开挖放样精度要求,利用该仪器方便快捷的特点,基准站可选择自由架设在地势高、障碍物少、对RTK信号影响小的的地方,打开移动接收站和psion手簿,点击工程之星软件,选择工具栏内校正向导,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进行校正。2.外业设站校正时,GPS碳纤杆对中误差不大于5mm。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设计方提供的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和高程误差不大于1cm,然后开始测量放样。根据情况也可采取校正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控制点用以提高RTk高程拟合精度。3.测量原始地面上任意一点A(XA,YAHA),输入已编入程序的计算器,根据设计图中已知坡度i,渠顶高程H,和施测设计边线至渡槽(渠道)中轴线的结构尺寸L,可分别计算出设计开挖边线、设计开口线偏距,比较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的差值△L,移动GPS碳纤杆,进行重复测量和计算,直至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差值△L接近于0或满足边坡开挖精度要求,此时测量目标点即为边坡开挖开口点。4.连续进行开口点测量放样,直到施测出施工部位的整条开口线为止,经过检查无误,填写测量放样技术交底单,一式两份(测量负责人和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各执一份)。5.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实时监测建筑物轴线、开挖开口线、坡脚线、高程等要素,出线偏差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开挖坡面是可提前制定相应比例的坡度尺经行坡度控制。基础面开挖至基底时,应预留至少10cm以上的保护层采用人工清基的形式清除浮土至建基面。6.开挖挖成后,应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并测量数据,内业绘制开挖平面图、断面图与,断面图应包含原始地面线、设计开挖线、以及实际开挖线进行对比,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5.4.5立模和填筑放样测量放样工作开始前,应认真阅读设计图纸,验证设计坐标或几何尺寸;对于放样的轮廓点,必须经行检核,检核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异;建筑物基础块轮廓点的放样,必须全部采用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检核。混凝土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位置,以距设计线0.3m为宜,土石填筑点可按设计位置测设。立模、填筑轮廓点,可直接由等级控制点测设,也可由测设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测设;混凝土建筑物的高程放样,应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经行检查。立模和填筑轮廓点点位限差见下附表4::附表4立模和填筑轮廓点点位限差建筑材料建筑物名称点位中误差平面位置误差分配平面高程轴线点或测站点细部放样混凝土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坝、闸、厂房)、船闸及泄水建筑物、坝内正、倒垂孔等±20mm±20mm±17mm±10mm各种导墙及井、洞衬砌,坝内其他孔洞±25mm±20mm±23mm±10mm其他(副坝、围堰心墙、护坦、护坡、挡墙等)±30mm±30mm±25mm±17mm5.4.6渡槽工程施工测量1.本标渡槽共14座,共计7449m(其中进口长420m、渡槽长6749m、出口长280m),槽身单跨主要为14.96m、12.46m、10.96m、9.96m,过水断面形式为U型,断面尺寸(宽×深)为5.3m×3.91m,槽壳厚度0.265m,支承型式为槽墩、排架式。工程项目主要有土方开挖、基础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槽墩、排架和U渡槽混凝土浇筑等。2.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确性,力保混凝土工程结构外观尺寸的线性,在立模和填筑放样时我们采用莱卡TCR802(标称精度2″)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工作。3.在施工范围内选择就近控制点设置测站点,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测站设置完毕后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后视方位,进行后视测量;后视测量完成后可选择测量另外已知的控制点,实测坐标值和已知坐标值进行较差,满足立模和填筑施工测量后即可进行放样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仔细输入反射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棱镜高等相关系数确保测量数据精确性。4.主要结构线如槽底建基面立模点或墙体放样采用极坐标法直接定出轮廓点而在上升中就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距设计线0.3m定位,这样即方便立模又方便施工校核模板,并且尽量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测保证放样准确性,若监理没时间可上报测量放样单给监理审查。为控制结构外观精度我部将对每仓砼浇筑前进行模板校核并申请监理联合测量,成果合格后提供校模资料(附表5)。5.渡槽工程对高程精度控制相对较高,故封仓线以水准仪配检定钢尺为准,而水准仪无法施测的施工位置也可采用全站仪往返测点到仓内再用水准仪施测封仓线高程。5.4.7渠道工程施工测量渠道工程包括东干渠渠道(长17195m,共19段)、三旬补水渠渠道(长97m)、高黄补水渠渠道(长43m),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填筑、砂浆垫层(石渣填筑段)、渠道混凝土衬砌等。土石方开挖工程量为70.42万m3、土石方填筑工程量为131.86万m3、砂浆垫层工程量为0.65万m3、渠道混凝土衬砌工程量为3.30万m3。渠道施工测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渠道中心线定线测量,采用莱卡全站仪放出渠道中心线、坡脚、渠顶开口等特征点。中心桩和渠道转折点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25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2.渠道混凝土衬砌立模、轮廓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3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3.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放样和校核模板。5.4.8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本标段共包含2段隧道,3#隧洞桩号69+369~69+939,开长580m;4#隧洞桩号74+693~75+119),长426m。1.测量依据:严格按照海南平面坐标系及施工图纸上洞轴线等坐标进行测量施工。2.洞内导线测量:洞内导线从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连接。洞内导线的布设要符合下列要求:洞内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确定;洞内导线采用支导线;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洞内导线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测量设计时确定的进洞联系边测量成果,洞内四等及以上导线平差采用严密平差。洞内导线平差计算后,应计算并测设开挖面附近的临时中线点,纠正施工中线。3.洞内高程测量:高程采用设计提供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洞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往返观测,并隔100m设置一对水准点,水准点应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进行定期复测,建立新一期水准点前,按规范检测起算高程点。洞内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限差符合水利测量规范的规定。4.洞内测量:施工中线测设采用导线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少于3个,并相互复测检核;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设10m加密一点,直线上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可用偏角法测设;全断面开挖的施工中线可先用激光导向,后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定;测设永久中线点和临时中线点时,水平角按导线精度要求观测,距离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仪变动反射镜高度测量两次,其较差在各等级仪器限差内时取平均值。每次钻爆前,在开挖断面上放样出钻孔爆破点,并标示出隧道中线、轨顶高程线和开挖断面轮廊线,在已开挖段即时测量开挖断面,绘制开挖断面图,测量断面间距按5m计算;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断面支距法,当采用支距法测量断面时,应按中线和外拱顶高程从上到下没0.5m(拱部和曲墙)和1.0m(直墙)间隔分别测量中线左右侧相应高程处的支距,并应考虑曲线隧道的中线内移值设计加宽值、施工误差预留值;仰拱断面测量,应从隧道中线向两侧边墙按0.5m间隔测量设计轨顶线至开挖仰拱底的高差。5mm。合格后,在立模范围内放设不少于三个中线点及其横断面十字线方向,同时在断面上标定出拱架顶、起拱线和边墙底的高程位置,立模后应检查校正模板。5.贯通误差的测定及其调整:洞内采用导线测量的两相向开挖隧道贯通后,应在贯通面中线附近钉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其坐标较差分别投影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即为纵向和横向贯通误差,由两端高程点分别测量临时点高程,其高程差为高程贯通误差。实际贯通误差宜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整后线路应满足隧道建筑限界要求;高程贯通误差可按贯通误差一半分别在未衬砌地段以线路长度按比例调整其范围内各水准点高程,调整后线路应满足线路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5.4.9顶管工程施工测量1.轴线测量:轴线测量就是将设计顶管轴线放样至实地位置,即轴线放样。该工作在顶管施工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顶管预留洞口正确位置的确定,同时也为之后要进行的顶管的测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使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相吻合,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对顶进轴线进行测量。在正常情况下,每顶进一节管节测量一次,在出洞、纠偏、进洞时,要适量增加测量次数。施工时还要经常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测量报表绘制顶进轴线的单值控制图,直接反映顶进轴线的偏差情况,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纠偏的方向,保证顶管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实际顶进中,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经常发生偏差,因此要采取纠偏措施,减小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间的偏差值,使之尽量趋于一致。顶进轴线发生偏差时,通过调节纠偏千斤顶的伸缩量,使偏差值逐渐减小并回至设计轴线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贯彻“勤测、勤纠、缓纠”的原则,不能剧烈纠偏,以免对管节和顶进施工造成不利影响。2.水准测量:本工程高程系统为国家1985高程基准。顶管高程控制依据水准测量原理,从已知点将高程引测至工作井或接收井附近,然后将地面高程引至井下,从而就可以得到所需高程。水准测量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作业,确保测量高程的准确性。5.4.10渠涵、渠桥等交叉建筑物工程施工测量渠道交叉建筑物包括机耕桥共计38座,机耕桥宽4.4m,总长809,公路涵2座(箱涵式);排洪渡槽共计4座,总长67.6m;渠下涵包括东干渠渠下涵共计80座(其中1座为方涵除外)、三旬补水渠渠下涵1座、高黄补水渠渠下涵3座。渠下涵均为预制圆涵,直径1000mm,共计15座(含三旬补水渠1座、高黄补水渠2座),总长606m;直径1500mm,共计68座(含高黄补水渠1座),总长2666m。施工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渠涵、桥涵施工前,应对渠涵、桥涵所在位置的线路中线进行复测。测设墩台中心时,应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距离方向应起、闭于桥头控制点,也可根据地形自中间墩向两端测设。桥跨短、跨数多的曲线桥采用偏角法测设曲线,确定墩位。首先,测出各墩位的线路中心,然后从线路中心向曲线外测量出偏心距E值定墩位中心,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时,可采用长弦偏角法或极坐标法。架梁前应精密测定墩台中心,实测或求算的跨距与设计跨距差值应符合《测规》要求。架梁前应检查垫石顶面的高程,混凝土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偏差应符合《测规》要求。5.5竣工、验收测量5.5.1验收测量内容本工程验收测量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验收及竣工验收测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立模检查验收及竣工形体验收测量。5.5.2验收测量方法及要求5.5.2.1开挖验收测量1.开挖单元工作结束后,配合质监部门做好单元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申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开挖验收测量,绘制开挖验收平面图和断面图上报监理。2.上报的验收断面图纸中应注明实际开挖断面线与设计开挖断面线较差情况,严格控制边坡开挖,严禁出现边坡超欠挖情况。3.在开挖过程中,开挖到岩基面时需停止继续开挖,应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四方经行现场联合确认工作,测绘土石分界线并绘制平面图、断面图上报验收。5.5.2.2开挖工程量验收测量1.标段内原始地形线是计算土石方量的重要基准线,故在工程施工前我标段联合业主、监理进行原始地形的测绘工作,申报测量监理工程师批准。2.基础开挖前,应采用RTK提前定点放样,并用木桩定点或白灰洒线定出开挖界线,详细向施工班组成员交底;开挖工程中,测量人员在场实时监测开挖情况,避免超挖、欠挖。3开挖至基底时应预留10cm左右,采用人工清基,从而避免挖机开挖时造成超挖。4.开挖完成后,应保证基础面无杂物、无浮土,并通知测量监理现场测量验收,并将测量数据内业处理绘制成开挖平面图、断面图,报送监理。5.开挖工程量申报每月一次,申报时要有具体的计算表格、开挖平面和断面图,由于地质情况不同开挖单价不同,对于不同单价的土石方开挖应分开计量,对于各岩层的分界线要通过业主、监理、设计共同确认才可作为报量依据。6.报量开挖断面是在开挖设计断面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变化、土石分界线变化增设,除特殊情况外断面间距取10m。工程量采用断面法计算,断面布设应按测量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取舍,使用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原始地面线进行计量计算。5.5.2.3土石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1.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应及时进行竣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水器工程项目合同
- 经济实惠大理石采购安装合同
- 附属协议样本
- 计件工劳动合同的违约后果
- 【项目管理】邵洪芳 教材精讲班教案 25-第3章-3.1.2-合同计价方式
- 2024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参考范本
- 2024电梯采购注意事项电梯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运维与应急救护能力提升考核试卷
- 卫生材料的材质与构造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森林改培的文化保护与文旅融合考核试卷
- 7.5.1-J01-05-F3临时工程工工雇用工劳务费用结算表
- 竹笋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 二年级 心理健康 有话好好说 课件
- 甘草种植技术课件
- 《探寻中国茶:一片树叶的传奇之旅》章节测试答案
- ERP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与管理方案
- 采购管理系统必备表格
- 拒绝拖延症-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 供配电微机保护整定计算(三嵌套)软件简介
- 精讲课件:弃九法和乱切法(能否被3或9整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