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目录TOC\o"1-2"\h\u31792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106161.已知条件 4152762.设计要求 421660第二章传动方案的选择 55322.1.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比的分配 57170第三章电机的选择及传动比的分配 614483.1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618103.2电动机转速的选择和传动比的分配 6229623.3计算各轴转速 7264753.4计算各轴转矩 720194第四章V带的设计 8169654.1已知数据 860724.2计算功率 8168264.3选择V带 8228044.4确定带的基准直径验算带速u 8219064.5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基准长度 8205774.6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9100614.7计算小带轮的根数 9173954.8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F 9254564.9计算压轴力 9224254.10主要设计结论 910863第五章齿轮的的设计 10282685.1高速级齿轮的设计 10198765.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0195545.3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12248775.4计算几何尺寸 14320465.5设计结论 14127245.6低速级齿轮的设计 1529558第六章轴的的设计 22259576.1.高速轴的设计 22108566.2高速轴的校核 2324616.3.中间轴的设计 2495176.4中间轴的校核 2569436.5低速级轴设计 2895176.6低速轴的校核 3017108第六章轴承和键的的校核 36176086.1高速级轴承和键的校核 33211546.2中间轴轴承和键的校核 34125766.3低速级轴承和键的校核 3529684第七章减速器润滑,密封方式的选择 36279637.1润滑方式的选择 36261297.2密封方式的选择 364029第九章减速器铸体箱主要结构尺寸 40261299.1减速器箱体附件的设计 41261299.1紧固件的选择 4520380第十章参考文献 4811533第十一章设计感言 49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已知条件:1).运输带工作拉力F=3.0KN.2).运输带工作速度V=1.3m/s.3).滚筒直径D=520mm.4).滚筒效率η=0.96.5).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6).使用折算期8年.7).工作环境室内,灰尘较大,环境最高温度35°C.8).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9).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10).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2.设计要求: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动力及传动装置,完成减速器装配图(A0图纸,手工绘制)1张,轴和齿轮零件图2张(A3图纸,计算机绘图),下箱体零件图1张(A2图纸,计算机绘图),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第二章传动方案的选择2.1.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比的分配2.1.1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确定(1)减速器为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2)该方案的优缺点: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平稳,传动准确可靠,镜像尺寸小,结构紧凑,重量轻,节约材料。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具有传递功率大,轴具有较大刚性,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等许多优点。但减速器轴向尺寸及重量大,高级齿轮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仅能有一个输入和输出端,限制了传动布置的灵活性。第三章电机的选择及传动比的分配3.1电动机功率的选择选择Y系列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压380V/280V选择电动机的容量,运用公式一对齿轮的传动效率:0.98;一V带传动效率:0.95;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0.99;联轴器效率:0.98;工作机效率:0.96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根据求,,取3.2电动机转速的选择和传动比的分配查表10-78[1]选择电动机Y132S-4型电动机尺寸H=132mm,D=38mm转速Nm=1440r/min,Pm=5.5kw取=3,=3.75,=2.683.3计算各轴转速3.4计算各轴转矩参数轴名电动机轴1轴2轴3轴滚动轴转速r/min144048012847.7647.76功率p/kw74.924.77转矩N.mm36.48104.01378.27983.79811.83传动比33.752.68效率η0.950.980.98电动机部分设计完毕。=3=3.75=2.68第四章V带的设计4.1已知数据工作时间每天8h,两班制4.2计算功率Pca取故4.3选择V带根据,,查表8-11[2]选用B型带4.4确定带的基准直径验算带速u4.4.1初选小带轮直径查表8-7[2]和8-9[2],取小带轮基准直径=125mm4.4.2验算带速因为5m/s<u<30m/s,故带速合适4.2.3计算大带轮的直径,取,4.5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基准长度4.5.1初定中心距根据式(8-20),取=700mm。4.5.2计算带的基准长度由式(8-22)由表8-2选带的基准长度Ld=2180mm4.5.3计算实际中心距a中心距的变化范围631-729mm4.6验算小带轮的包角4.7计算小带轮的根数4.7.1计算单根V的额定功率由查表8-4[2]的根据n1=1440r/min,ib=3和B带,查表8-5[2]得查表8-6[2]的,查表8-2[2]得于是4.7.2计算V带的根数取3根4.8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Fo由表8-3[2]得A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0.18kg/m,所以4.9计算压轴力4.10主要设计结论选用B型普通V带3根,带基准长度2180mm,带轮基准直径,中心距控制在631-729mm.单根V带的初拉力为,V带设计完毕齿轮的的设计5.1高速级齿轮的设计5.1.1已知条件高速机齿轮轴输入功率,小齿轮转速,传动比,工作时间8年,每年300天,两班制,单向稳定转动。5.1.2选择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圆柱斜齿轮,压力角2:齿轮等级选择7级精度3: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大齿轮材料为45号钢,调制处理,齿面硬度240HBS;小齿轮选择40Cr,调制处理,齿面硬度280HBS,做相同处理。4:初选小齿轮的齿数为z1=24,大齿轮为,取5:初选螺旋角为145.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5.2.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5.2.2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⑴初选载荷系数⑵由图10-20查取区域系数⑶由式10-21计算解除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5.2.4螺旋角系数由式10-23可得5.2.5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由图10-25d查的小齿轮和大齿轮解除疲劳极限为600Mpa、550Mpa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由图10-23查取解除疲劳寿命系数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取较小值作为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5.2.6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调整分度圆直径计算实际载荷系数的数据准备(1).圆周速度(2).齿宽b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1).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1(2).根据v=1.313m/s,7级精度,得Kv=1.09(3).齿轮的圆周力(4).查表10-3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5).由表10-4用差值法查的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候,3.实际载荷系数4.相应的模数取模数Mn=25.3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校核公式5.3.1确定公式里面的参数值1.初选载荷系数2.由式(10-18),可得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3.由式10-19,可得到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4.计算由当量齿数,查图10-17,得齿轮系数查表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求许用应力查表10-22查的弯曲疲劳寿命系数求因为小齿轮的大,所以取小齿轮的值5.3.2校核弯曲疲劳强度5.4计算几何尺寸5.4.1计算中心距圆整中心距,取中心距为150mm5.4.2修正螺旋角5.4.3计算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5.4.4计算齿轮宽度5.5设计结论模数齿数压力角螺旋角中心距旋向齿顶圆齿根圆分度圆齿宽齿轮mnzanβadadfdb小22417.573150左66.9457.9462.9468大211317.573150右241.06232.06237.06625.5.1修正传动比:;5.6低速级齿轮的设计5.6.1已知条件高速机齿轮轴输入功率,小齿轮转速,传动比,工作时间8年,每年300天,两班制,单向稳定转动。5.6.2选择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圆柱斜齿轮,压力角2).齿轮等级选择7级精度3).材料选择。由表10-1,和高速级材料相同4).初选小齿轮的齿数为,大齿轮为,取5).初选螺旋角为145.6.3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1).由式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2).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1).初选载荷系数(2).由图10-20查取区域系数(3).由式10-21计算解除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5.6.4螺旋角系数由式10-23可得5.6.5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1).由图10-25d查的小齿轮和大齿轮解除疲劳极限分别为600MPa、550MPa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2).由图10-23查取解除疲劳寿命系数3).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4).取较小值作为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5.6.6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5.6.7.调整分度圆直径计算实际载荷系数的数据准备1).圆周速度2).齿宽b5.6.8计算实际载荷系数1).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12).根据v=0.412m/s,7级精度,得Kv=1.053).齿轮的圆周力4).查表10-3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5).由表10-4用差值法查的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候,实际载荷系数为相应的模数取模数=35.6.9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校核公式1.确定公式里面的参数值1).初选载荷系数2).由式(10-18),可得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3).由式10-19,可得到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4).计算由当量齿数:查图10-17,得齿轮系数查表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求许用应力查表10-22查的弯曲疲劳寿命系数求因为小齿轮的大,所以取小齿轮的值2.校核弯曲疲劳强度5.6.10.计算几何尺寸1.计算中心距圆整中心距,取中心距为175mm2.修正螺旋角3.计算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4.计算齿轮宽度5.6.11设计结论模数齿数压力角螺旋角中心距旋向齿顶圆齿根圆分度圆齿宽齿轮mnzanβadadfdb小33017.931175左98.7685.2692.76100大38117.931175右256.44242.94250.4495修正传动比:;传动比相对误差:齿轮部分设计完毕第六章轴的的设计6.1.高速轴的设计6.1.1已知数据:,小齿轮分度圆直径62.94mm,b1=70mm6.1.2求作用在轴上的力6.1.3估计最小轴径选轴45号钢,Ao=126考虑到轴上键槽,取d=30mm6.1.4.确定各段轴径1.对于1段,,由于和带轮相连接,带轮长61mm,取L1=70mm2.对于2段,为了减少精加工长度,做一段阶梯轴,取,L2=40mm,R=1.63.对于3段,是安装轴承的轴段轴颈部分,为了区分加工表面,取,初选深沟球轴承6308系列轴承,参数,左端为凸缘式端盖定位,右端为挡油环,R=1.64.对于4段为过渡段,初选直径,L4=85mm,R=1.65.对于5段,安装齿轮轴头部分,齿轮宽70mm,轴头应该内缩,取L5为70mm,制作成齿轮轴,,R=16.,取L6=33mm,R=16.1.5键槽的选取1段键槽,查表6-1,取上图为轴基本尺寸图接下来为轴的校核部分6.2高速轴的校核6.2.1.画出轴的受力弯矩图计算结果如右边所示6.2.2按弯扭合成进行校核高速轴的所受的力及弯扭矩可简化为上图的力学模型:其中,L=217mm水平面上受力分析:竖直面上受力分析:将危险截面的水平弯矩、垂直弯矩、总弯矩及扭矩列表:高速轴危险截面弯扭矩表载荷水平面H垂直面V支反力F弯矩M总弯矩扭矩T根据轴的弯扭合成条件取α=0.6,轴的计算应力为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机械设计》教材第358页表15-1查得因此,故安全。6.3.中间轴的设计6.3.1已知数据,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92.76mm,b1=100mm,大齿轮分度圆直径d2=237.06mm,宽度b2=65mm6.3.2求小齿轮作用在轴上的力大齿轮与配合的齿轮受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6.3.3估计最小轴径选轴45号钢,Ao=126取d=45mm6.3.4确定各段轴径1.对于1段,,初选深沟球轴承6309,暂取L1=40mm,R=1.62.对于2段,放大齿轮的轴头,做一段定位轴肩,取,L2=61mm,便于齿轮的定位,R=1.6高速级校核合格3.对于3段,是定位轴环,定位齿轮,取,R=24.对于4段,安装小齿轮的轴头部分,取,轴头内缩便于轴向定位,R=25.对于5段安装轴承,6.做出结构图6.3.5选择键槽1.大齿轮键槽:查表6-1,2.齿轮键槽:查表6-1,6.4中间轴的校核6.4.1做出受力图6.4.2.按弯扭合成进行校核中间轴轴的所受的力及弯扭矩可简化为上图的力学模型:其中,水平面上受力分析:竖直面上受力分析:将危险截面的水平弯矩、垂直弯矩、总弯矩及扭矩列表:中间轴轴危险截面弯扭矩表载荷水平面H垂直面V支反力F弯矩M总弯矩扭矩T根据轴的弯扭合成条件取α=0.6,轴的计算应力为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机械设计》教材第358页表15-1查得因此,故安全。6.5低速级轴设计6.5.1.已知数据,齿轮分度圆直径250.44mm,齿轮宽度b1=95mm6.5.2.求作用在轴上的力与配合的小齿轮受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6.5.3.估计最小轴径选轴45号钢,Ao=1266.5.4求各段轴径和长度1.对于1段,选取凸缘联轴器,查表,选用YLD11型凸缘联轴器,,长度L=107mm,取L1=104mm,需要内缩一部分R=1.62.对于2段,为满足轴肩定位要求,取,L2=50mm,R=23.对于3段,选择深沟球轴承6215型,规格尺寸,L3=25mm,R=24.此段为过渡段,右边为齿轮定位轴肩,取,R=25.5段为轴头部分,取轴孔为75mm,,齿宽为95,为了更好的定位齿轮,轴头应该内缩,取L5=92mm,R=1.6,6段为轴承段,,取L6=41mm。6.5.5画出结构图中间轴校核合格6.5.6轴的校核1.画出轴的受力图低速轴的所受的力及弯扭矩可简化为上图的力学模型:其中,L=219mm水平面上受力分析:竖直面上受力分析:将危险截面的水平弯矩、垂直弯矩、总弯矩及扭矩列表:低速轴危险截面弯扭矩表载荷水平面H垂直面V支反力F弯矩M总弯矩扭矩T根据轴的弯扭合成条件取α=0.6,轴的计算应力为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机械设计》教材第358页表15-1查得因此,故安全。低速级校核合格第六章轴承和键的的校核6.1高速级轴承和键的校核6.1.1轴承的校核

1.高速级轴承为6308系列深沟球轴承,2.基本额定静载荷3.基本额定动载荷4.轴承的受力5.右端轴承受力更大,校核右端即可,轴承所受径向力,6.求当量动载荷,X=1,Y=07.校核轴承寿命,轴承许用寿命为两年,两班制,故轴承校核通过6.1.2键的校核键的材料为钢,许用应力为键1:校核通过6.2中间轴轴承和键的校核6.2.1轴承的校核

1.中间轴轴承为6309系列深沟球轴承,2.基本额定静载荷3.基本额定静载荷4.轴承的受力5.右端轴承受力更大,校核右端即可,轴承所受径向力,6.求当量动载荷,X=1,Y=07:校核轴承寿命,轴承许用寿命为两年,两班制,故轴承校核通过6.2.2键的校核键的材料为钢,许用应力为键1:键2:校核通过6.3低速级轴承和键的校核6.3.1轴承的校核

1.低速级轴承为6215系列深沟球轴承,2.基本额定静载荷3.基本额定静载荷4.轴承的受力5.左端轴承受力更大,校核左端即可,轴承所受径向力,6.求当量动载荷,X=1,Y=07.校核轴承寿命,轴承许用寿命为两年,两班制,故轴承校核通过6.3.2键的校核键的材料为钢,许用应力为键1:键2:校核通过第七章减速器润滑,密封方式的选择7.1润滑方式的选择7.1.1求各齿轮的速度1.高速轴大齿轮2.中间大齿轮中间小齿轮3.低速轴齿轮齿轮采用浸油润滑,选用种负荷工业齿轮油(GB5903-2011),牌号150润滑油7.1.2轴承的润滑1.高速轴,2.中间轴,3.低速轴,全部小于,采用润滑脂润滑,采用(SH/T0386-1992型润滑脂7.2密封方式的选择7.2.1滚动轴承用毛毡垫圈密封1.高速轴,垫圈参数尺寸直径毛毡圈重量槽dDd1BKGD0d0bδ40538970.00265241612齿轮采用浸油润滑2.中间轴,垫圈参数尺寸直径毛毡圈重量槽dDd1BKGD0d0bδ40538970.002652416123.低速轴,垫圈参数尺寸直径毛毡圈重量槽dDd1BKGD0d0bδ75805880.006978617124.结构示意图7.2.2轴承端盖的设计1.高速轴的透盖,闷盖,调整垫片闷盖参数DMeld2dl1b14061037819056透盖参数DMeld2dl1bd11406103781905635调整垫片参数b1d00.5902.中间轴闷盖,调整垫片按上图示意图所示闷盖参数DMeld2dl1b150810359110056调整垫片参数b1d00.51003.低速轴透盖,闷盖,调整垫片闷盖参数DMeld2dl1b18012103512013058透盖参数DMeld2dl1bd11801210351201305870调整垫片参数b1d00.5130设计完毕第九章减速器铸体箱主要结构尺寸单位/mm机座壁厚δ10机盖壁厚δ110机座凸缘厚度b15机盖凸缘厚度b115机座底凸缘厚度b225地脚螺钉直径df15地脚螺钉数目n4轴承旁连接螺栓d112机盖机座连接螺栓d29连接螺栓d2间距l160轴承端盖螺钉直径d38,10,12窥视孔盖螺钉直径d48定位销直径d6轴承凸台半径R120凸台高度h50大齿轮齿顶圆与内壁距离Δ112小齿轮齿顶圆与内壁距离Δ212机盖,机座肋厚m,m112,12轴承端盖外径D2140,150,180轴承端凸缘厚度t10轴承旁连接螺栓s140,150,180内壁至轴承座距离L309.1减速器箱体附件的设计9.1.1窥视孔盖,通气孔,封油垫片的结构设计(1)孔盖(厚度为4)(2)螺钉的选择查机械手册,选取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T70.1-2000),螺纹部分b=10,总长L=15(3)封油垫片的设计(石棉橡胶纸),厚度为0.59.1.2排油口和油塞的设计(1)油塞(2)封油垫片(厚度0.5)3:结构9.1.3油标尺设计(1)油标尺子(2)结构设计9.1.4吊耳环合吊耳设计(1)箱坐(厚度为10mm)(2)箱体(厚度为10mm)9.2紧固件的选择9.2.1轴承旁连接螺栓d1(1)选取六角头螺栓(GB/T5782-2000)A级M12号螺栓(2)选择弹簧垫圈(GB/T93-1987)b=3.1;s=3.1;d=12.2(3)选择螺母(GB/T6170,41-2000)K=10;e=20.3;s=189.2.2箱盖底座连接螺栓d10(1)选择内六角螺栓(GB/T70.1-2000)dKdktdsbLSeM101016510203589.15(2)螺母(GB/T6170,41-2000)K=8.4,S=16,e=17,。77(3)选择弹簧垫圈(GB/T93-1987)b=2.6;s=2.6;d=10.2第十章参考文献1.濮良贵,陈国定,吴立言主编.机械设计.[M].9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2.吴宗泽,罗圣国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3.傅燕鸣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4.李文燕,李淼林,李郁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05.向敬忠,宋欣,崔思海等编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6.骆素君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例与禁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7.仝基斌主编.机械制图[M].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毛平淮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9.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M].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至此设计完毕第十一章设计感言在经历了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轴的结构设计、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减速器拆装实验、手工绘制A0装配图、计算机绘制A3零件图、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后,历时一个多月的课程设计终于暂告一段落。在这段不算太短的日子里,我不仅完成了一个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的全部过程,对上学期所学课程《机械设计》做了很好的巩固,尤其是最后一章轴的部分,而且还对于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AutoCAD基础》融会贯通应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应用,并且建立了初步的工程思想,并体会了边设计边改进的思路,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尤其对于外形比较复杂的箱体部分和零件相对较多的轴系,我还利用三维CAD软件辅助设计,以及利用学院的实验室,做了减速器的拆装实验,这些过程无疑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使设计的过程不与实际的生产实践脱节,得到了综合能力的提高和锻炼。但我深知,即使是这样的设计,也只是简单的一小步,只是做了很初步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并没有考虑过多的如加工工艺等其他问题。而且齿轮减速器只是万千种机械装配体中最基本的一种,未来需要面对的机械零件依旧很多,因此仍然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逐步领会机械设计的思想与精髓。最后,特别感谢这段时间给予我指导的路曼老师,以及与我讨论的学长和同学们。相信时光会记住2017年这个早春的三月,会记住自己在草纸上演算,在计算机面前敲击,在图纸上勾勒的一点一滴的身影!应万明2017年3月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HYPERLINK"/d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