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管仲、李悝、申不害、商鞅等代表人物,以商鞅变法为明确确立,以秦统一中国为鼎盛,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参见《睡虎地秦简》)。法家虽然在秦以后的中国历史中,备受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表面上鄙弃,然而实际上其统治国家的不分贵贱、以法治国思想和所创立的众多诸如郡县制、功绩制、户籍制等制度设计,深刻扎根于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思想上外儒内法,儒法合流,制度上“百代都行秦政法”。可以说,是法家真正奠定和塑造了中华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格局。因此,在中华文明的制度历史上,法家事实上是具体制度形态上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从法家的起源和其核心的思想而言,法家毫无疑问是起源于道家,可以说是道家思想在社会治理的显现和具象化,法是道的人间化。从起源来看,《汉书·艺文志》认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也就是说,法家上古就来自于司法实践。以法家思想来看,法家所秉承道家的天地自然的规则,认为人间治理同样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则,而不应该以君王官吏的个人意志擅自更改,认为法是道在人间的显化,只有通过确立道的化身——法,才能通过法的约束而实现道家的无为而治,例如,后世认为是法家的改革家的管仲所著《管子》一书,其《明法》篇开篇即讲,“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这里的道明,实际上就是通道明道,进而指出,“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整部《管子》所体现的处处是类似的道法治国的思想。所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将《管子》列为道家典籍而不是法家典籍。

对于法家思想诠释的最为彻底的毫无疑问是《商君书》,《商君书》被认为是商鞅或者其下属所著,但其中显然有些篇章(如《徕民》)是后人托做,这已有明确结论,但《商君书》所表达的思想的确是法家的精要。《商君书》毫无疑问贯彻了以法治国、重刑轻赏、以法止刑、贵贱平等等理念。但其中亦充分体现了道家大道不仁,圣人无为而治,不行仁而行道的思想,例如《商君书·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在对待仁义的态度上,法家更是与道家一致,例如《道德经》所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如《商君书·说民》所言,“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微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可谓如出一辙。这里不是说圣人认为仁义不重要,而是认为仁义靠说教没有用,最后只能变成口头的假仁假义,如《商君书·画策》所言,“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所以法家认为要以法、信、权治天下,而首要是法和信(《商君书·修权》,“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中的《经法》更是将法家与道家的继承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其被认为是作于战国中晚期,其开篇《道法》一章所言,“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就是说,世间法的本质是来自于道,用以规矩人间得失,明辨曲直。再如被誉为法家之大成者的《韩非子》,在《主道》一篇中指出,“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也就是说,明君所立的明是非善恶的纪法,本质上来自于道,并认为,“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这实质就是道家“圣人无为而无不为”的治世思想。因此,显然可以看出,法家的根本内核思想,依然是道家,法是道的万物秩序在人世间秩序的显化和具象。(摘编自何哲《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家思想对奠定和塑造中华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B.在《汉书·艺文志》中,《管子》被列为道家典籍,是因为书中有许多类似的道法治国的思想。

C.《商君书》的作者可能是商鞅或其下属,也有后人托做,但表达的思想的确是法家的精要。

D.在中华文明中,纪法本质上源于道,道显示的是人世间秩序,法显示的是万物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立论站在中华文明的制度历史的高度,分析并肯定了法家的历史贡献。

B.文章引用《汉书·艺文志》、《商君书》和《道德经》的论述,证明法家是起源于道家。

C.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证明《经法》将法家与道家的关系阐释得清楚明白。

D.文章论点明确,材料翔实,既有历史典籍,又有当代的考古发现,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儒内法,儒法合流”有力证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没有什么不同。

B.“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老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仁义对人的重要性。

C.法家认为治理天下要靠法、信、权,只有拥有权力,才能有法和信。

D.学习借鉴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对完善人类治理体系有着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义士墓

乡间的墓地上兀立着一个石碑。石碑上镌着魏碑“义士哑孩”。

生孩没有名字,王士臣喊他哑孩,别人也喊他哑孩。日本人来之前,王师傅风雪天赶会,在一个雪窝里捡到一个两三岁的小人,到了家里,王师傅把孩子的衣服脱掉,放在被窝,三天三夜,那孩子才醒。

王师傅唤他,一字不应,孩子的眼睛告诉了王师傅,这是一个哑巴。

王师傅带了哑孩来到了日本人的营房和炮楼,为那些人做饭。为首的日本人,来自日本列岛的山口县,文文静静的,戴一副眼镜,人们叫他桥本,是学生出身,但随身的一把军刀和一条纯种的如牛犊大的狼狗,使人感到了一股戾气和不祥。桥本对汉学颇精通,他从什集的老中医秀才石远来那里借明版的《金瓶梅》看。到了中秋,他让王师傅备好菜,烙上石远来爱吃的葱花千层饼,让哑孩送到,然后,桥本就和石远来聊起《黄帝内经》,说起阴阳辨证,老中医就慢慢地应付。

桥本有时也和王师傅喝酒,是纯正的日本清酒,王师傅嫌淡,就让哑孩到什集隅首的酒店打烧酒,小小的一茶碗,王师傅仰脖就灌掉。桥本有时就唱日本的歌曲《君之代》(日本国歌),唱着唱着就流泪。这个时候,王师傅就起来走开,哑孩见师傅走开也像尾巴似的跟着师傅走了。

师傅就去伺候桥本的那条狼狗,哑孩看狼狗温顺地在师傅的手下吃着特意烧炙的牛肉,那是一条俊秀的狗,也是令人生畏、砭入骨髓的狗,直矗一对尖尖棱棱的耳朵,扫帚似的尾巴和一双惨绿而放射凛凛寒光的眼睛。

谁知,一天黄昏,师傅在喂狗时,一根骨头卡在了狗的喉咙。其时桥本正在饮酒,师傅直觉着麻烦要来了,就唤哑孩拿醋往狗嘴里灌。狼狗挣扎着,后爪子抓地前爪立起,两眼由绿到红,痛楚满布的脸上闪烁的是凶光,当师傅灌醋的时候,那狼狗就急急地一下子生吞了师傅的手。这时不知哑孩从哪里拿起一根劈柴,顺势就往狼狗的臀部狠狠敲去,狼狗“嗷”地叫了一声放开了师傅,骨头也随即吐了出来。满嘴的血滴在什集的土地上,狗趁势准备向哑孩扑去,像要撕掉人的筋骨和灵魂。

黄昏在那时凝滞了,桥本走出来了。他看到了师傅血淋淋的手,地上的劈柴和狗吐出的牛骨。桥本两眼狐疑,他走到狼狗的跟前,用手抚慰着狗。

师傅和哑孩的眼睛里布满恐惧。桥本吹起了哨子,然后就回到屋里,扎上武装带,穿上马靴,挂上了军刀,狼狗呜咽呜咽地叫着,像是控诉。

大家刚吃完晚饭,听到集合的哨子,都急匆匆地跑出集合,日本人和汉奸惊恐地看着两眼发红的桥本。然后,桥本说了一句日语,就从队列里出来了两个日本兵,把王师傅架起,刹那间,王师傅被吊在了出操的单杠上,哑孩用手比划着哇哇向师傅扑去,想解下师傅臂膀上绑的绳子。日本兵一脚踢得哑孩跌在几步外的沙土里,跌得很响。

桥本走到离师傅几十米的地方,脸朝着师傅,微笑着举起了匣枪。“看,支那人,左脑壳!”

“啪!”枪响了,桥本的匣枪很脆很响,震得炮楼上的蝙蝠扑扑地旋飞,人们想,王师傅完了。那时,杀掉一个中国人,像屠掉一只狗。

可是枪响了,王师傅还是那样被吊着,眼睛惊恐地看着哑孩,光光的脑袋,只左耳有花生大的凹痕在滴血。

桥本是像猫对待耗子般拿人作弄还是真的把活人当做靶子这时桥本的手又举起了,他瞄向王师傅的右脑壳,扣动了扳机。还是很脆很响的一声枪响。但是王师傅只右耳有花生大的凹痕在滴血。

像是到了高潮或结尾,队列中的日本人高举双臂过头高呼“崽!”(日语:万岁)

桥本满意地一挥手,然后马靴一并,转身回到炮楼,王士臣被卸下了。王师傅的命被保住了,但经那一吓,就卧在了床上,再没能起来。--父亲说,王士臣虽然是厨子,整日与刀和火打交道,但胆子奇小,过年时连炮仗都不敢放。

师傅死掉了,炮楼的厨房里只剩下了哑孩,孤单单做好饭,就站在厨房的门口,向吊过师傅的单杠望去,一连几天,哑孩都是这样的神情。

后来,整个炮楼的日本人都全身发乌、口吐白沫痛苦地死去,桥本和他的狗也死了。

哑孩自己把自己吊在了那个单杠上,像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也是一个问号。这是1945年春天的事,离日本人投降还有半年的时间,那时麦子开始扬花。

80岁的老中医石远来把哑孩埋掉了,用一只木匣子,他称哑孩为小义士,在石碑的背面,石远来先生用道劲苍老的魏碑写了一段话:

呜呼!故国神州,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如此毒杀倭寇者,有几人欤

每次到父亲的墓地,我总是用手抚去这墓碑的杂草与牛羊的粪迹,父亲去世有些年了,墓草苍黄,父亲是亲见过哑孩的,父亲曾亲手为哑孩成殓,父亲说老中医石远来对流泪的成殓的人说,不要把泪珠滴在哑孩的身上,那样,哑孩归去的路上,就走得不安稳。(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多但很有表现力。“黄昏在那时凝滞了”“那时麦子开始扬花”等几处简洁的环境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画面感与悲剧氛围。

B.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并没有“脸谱化”。比如桥本,叙述他精通汉学,借明版的《金瓶梅》,喜欢和老中医聊天等,就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多元。

C.小说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比如描写桥本枪击王师傅时“微笑着举起

了枪匣”,“微笑”这一细节意味着他只是想吓唬王师傅。

D,小说语言平实,重叙事,少抒情。比如描写桥本枪击王师傅,只有平静近乎冷酷的叙述,但字里行间让人凝神屏气,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5.请简要分析小说塑造哑孩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6分)

6.小说写完石远来先生写在石碑背面的一段话后即可结束,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最后一段,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节选自《晋书·陈寿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

B.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

C.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

D.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古代官名。舜设九官,其一为司空,由禹担任,“牢水木”主管水利。

B.孝廉,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明清两朝,也是对举人的一种雅称。

C.中正,古代官名。三国时期魏国开始设立中正一职,负责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

D.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最高、最隆重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寿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一职时,宦官黄暗专擅权柄玩弄权术,朝中大臣大都依附于他,而陈寿却与众不同,因此多次遭到贬黜。

B.陈寿撰写了《三国志》,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看了《三国志》后,竟毁掉自己编撰好了的《魏书》。

C.陈寿的母亲去世时,有遗嘱要求将其就近安葬于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遗愿,未送母亲回乡安葬,竟被朝廷责备,而受到贬黜。

D.除寿年少好学,师从同乡谯周。谯周认为他能凭才学成名,但容易遭受挫折,并告诫他要谨慎对待。观其一生果如谯周说的那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5分)

(2)荀勖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写作此诗时,陆游73岁,闲居鉴湖边已多年。②张巡,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的一个“卧”字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孤居山野,无所作为的状态,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B.诗歌颔联写苏武的“厄穷”,张巡的“忧愤”,这是运用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的困境与忧愤。

C.诗歌颈联对仗精工,细腻地描画出“上林苑”“洛阳宫”这些皇家园林宫殿在春雨夜月中美好的景象。

D.诗歌尾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雄本色。

12.陆游曾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渭南文集》),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积累了陆游怎样的“悲愤”。(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工之妙。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4)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花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____________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牡丹花,雍容华贵,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牡丹为富贵的象征,加上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人们喜爱牡丹,赋子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这种不畏权贵和恶势力的精神,____________称赞。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内涵前程似锦姹紫嫣红倍受

B.内涵似锦前程万紫千红备受

C.内含似锦前程姹紫嫣红备受

D.内含前程似锦万紫千红倍受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B.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在今天又赋予了新的含义

C.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赋予了新的含义

D.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与其他不同组合构成的花鸟、山石等图景搭配,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

B.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加上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这些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C.历代绘画及工艺美术各种作品,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加上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D.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加上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多了,①____________,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②____________。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③____________。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和盐。

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如酸酸甜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0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鳕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有嚼劲,营养丰富。可数据显示,鳕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00克鳕鱼丝含钠2克,相当于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8.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大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材料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很多催人奋进的话语,值得新时代青年人学习反思,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九层之台,始于累土”“行百里者半九十”。

对于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想法?请以其中一句或两句为基础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高二语文)

【选择题答案,共11题,每题3分,共33分】

1.D2.C3.D4.C7.D8.B9.B11.C14.A15.D16.B

1.D.“道显示的是人世间秩序,法显示的是万物秩序”错误,由最后一段“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用以规矩人间得失,明辨曲直”“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可知,道显示的是万物秩序,法显示的是人世间秩序。

2.C.“对比论证”“证明《经法》将法家与道家关系阐释得清楚明白”错误,是引用论证,引用《经法》中的内容进一步证明法家是起源于道家。

3.A.“证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没有什么不同”错误,由第一段“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思想上外儒内法,儒法合流”可知,儒家和法家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为国家政治服务,并非“没有什么不同”。

B.“老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仁义对人的重要性”错误,文中说的是“这里不是说圣人认为仁义不重要,而是认为仁义靠说教没有用,最后只能变成口头的假仁假义”。

C.“只有拥有权力,才能有法和信”错误,文中说的是“所以法家认为要以法、信、权治天下,而首要是法和信”,选项颠倒三者关系。

4.C.“意味着他只是想吓唬王帅傅”错误。“微笑”这一细节展示了桥本阴险歹毒,让人不寒而栗的心理。

5.①动作描写。“这时不知哑孩从哪里拿起一根劈柴,顺势就往狼狗的臀部狠狠敲去”,体现出哑孩的机智“哑孩用手比划着哇哇向师傅扑去,想解下师傅臂膀上绑的绳子”,体现出哑孩对师傅的深情和他的知恩图报。②神态描写。“师傅和哑孩的眼睛里布满恐惧”,哑孩“就站在厨房的门口,向吊过师傅的单杠望去,一连几天,哑孩都是这样的神情”,这些描写都体现出哑孩子对敌人的恐惧和愤恨。③侧面描写(衬托)。以老中医称其小义士或我父亲的叙述表现哑孩的英勇无畏。(每条2分,共计6分)

6.①在情节上,与开头交代的墓地环境以及文中插叙的父亲对王士臣的介绍相呼应。②在表达效果上,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③在主旨上,老中医石远来的话以及当时人们掉下的眼泪,体现出人们对哑孩大无畏精神的赞颂,“我”在墓地所抒发的情感,也体现出后来人们对哑孩的纪念,深化了文章主题。④在人物上,通过人们对他的怀念表现哑孩的英勇无畏。(每条2分,答对3点就给满分,共计6分)

8.B.“考试制度”错,“孝廉”是一种荐举方式。

9.B.“竟毁掉自己编撰好了的《魏书》”错误,“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中“时”“罢”二字,表明《魏书》正在编纂,尚未编好。

10.(1)等到蜀国被平定,因为这个原因多年得不到升迁。

(2)荀勖嫉妒陈寿,于是暗示吏部调任陈寿担任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上任。

10.(1)“平”,被平定;“坐”,因为;“沈滞”,得不到升迁(3处知识点各一分,句意2分)

(2)“疾”,嫉妒;“讽”,暗示;“就”,就职,上任(3处知识点各一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陈寿,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少好学,师从同郡人谯周。担任蜀国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权作威,大臣都曲意依附他,只有陈寿不肯屈从,因此屡次遭到贬黜。遭逢父亲丧事,生了病,让婢女捏药丸,有客人到他家看见了,乡人因此责难他。等到蜀国被平定,因为这个原因多年得不到升迁。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举荐他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外补阳平令。编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上。授官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吴蜀《三国志》,一共六十五篇。当时的人称赞他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这时夏侯湛正撰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就毁掉了自己的书不写了。张华十分欣赏他,对陈寿说:“应当把国史的编写任务交付给你。”他就这样被当时的人推崇。有人说丁仪、丁廙在魏国有盛名,陈寿对他的儿子说:“你送一千斛米来给我,我就给你父亲作一个好的传记。”丁氏子没有答应,陈寿最终没有为其立传。陈寿的父亲担任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诛杀,陈寿的父亲也被判处髡刑,诸葛瞻又看不起陈寿;陈寿为诸葛亮作传时,说“诸葛亮用兵谋略不高超,没有克敌制胜的能力”,说“诸葛瞻只是擅长书法,名过其实”,评议者因此看不起陈寿。张华将要推举陈寿担任中书郎,荀勖嫉妒陈寿,于是暗示吏部调任陈寿担任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上任。杜预将要到边境镇守,又向皇帝举荐陈寿,认为他适合补任尚书奏事一职,于是授任御史治书,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母亲遗嘱要求安葬在洛阳,陈寿遵从她的遗愿。又因为不送母亲回乡安葬,竟然遭到贬黜。起初,谯周曾对陈寿说:“你一定会凭借才学成名,将会遭受挫折,也不是什么坏事。应该小心谨慎。”到这时,陈寿两次遭到废黜,都像谯周说的那样。过了几年,陈寿被启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去报道。元康七年,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五岁。尚书郎范頵等人上表说:“昔日汉武帝下诏说‘司马相如病重,可派人把他著的书都取来’,使者拿到他遗留的文书,说到封禅的事,天子感到奇怪。臣等启奏:已故治书侍御史陈寿撰写《三国志》,多有劝诫的言辞,明辨政治得失,有益于风化,虽文辞不如司马相如华丽,而质朴正直超过了他,希望垂怜采用。”于是下诏给河南尹、洛阳令,到他家中抄写他的书。

11.C“细腻地描画出‘上林苑’‘洛阳宫’这些皇家园林宫殿在春雨夜月中美好的景象”错误。这里是虚写想象中的沦陷区皇家园林宫殿荒凉颓败的景象。

12首联以“白发萧萧”的外貌描写,一个“卧”字的动作描写,表达出诗人因年迈力衰,远离朝廷而生的悲愤;颔联运用典故,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