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诗歌创作_第1页
岑参的诗歌创作_第2页
岑参的诗歌创作_第3页
岑参的诗歌创作_第4页
岑参的诗歌创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岑参滞留梁州期间诗歌创作【摘要】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盛唐边塞诗人岑参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冬十一月,岑参离京赴任。因西川暴发崔旰叛乱,因而岑参滞留梁州。岑参滞留梁州留下了近20首诗歌。【关键词】唐代岑参文学诗歌梁州岑参(约7~770年)是盛唐时期成就卓越边塞诗人。我们中国文学史家对他早期两次出塞戍边生活及出塞时期大量边塞诗创作有着充分认识和研究,而对他后期滞留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任职蜀中生活与创作则研究得不够。岑参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十一月离京赴任,这一年十二月初抵达梁州,大历元年(766年)夏四月离开梁州奔蜀中赴任。在滞留梁州短暂岁月中,他留下了近二十首诗,占他全部近四百首诗二十分之一。在这些诗中,诗人用他生花妙笔包含深情地赞美了梁州自然形胜、山川美景、风土人物。岑参赴梁州时间与路线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岑参被任命为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乐山市,当初属边远小州,是下等州。据《旧唐书·职官志一》记载: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太子中允为正五品上。武德年间颁布《武德令》要求:尚书左右诸司郎中、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诸司郎中正五品上。贞观二年,并改为从五品上也。[1]唐朝官吏向来重内官而轻外任,宋代王溥《唐会要》卷68《刺史上》说:“京职之不称者,乃左为外任;大邑之负累者,乃降为小邑;近官之不能者,乃迁为远官。”[2]岑参由正五品上阶太子中允被贬为从五品上阶郎中,又外任正四品下阶下州刺史,表面上升职,实质是遭贬谪。对此岑参非常无奈,只能在诗中发发怨言。他在《寻杨七郎中宅即事》[3]一诗中报怨朝庭对他不公待遇,“无故来出守,不是厌为郎。”他认为自己被贬为外守是受到“无故”打击。看来出京任嘉州刺史是诗人极不情愿。在唐王朝中央任职岑参仕途并不顺遂,他曾在《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一诗中感叹道:“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接到中央任命,岑参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京师赴蜀中上任。唐代宗永泰元年寒冬十一月,岑参离京赴任。与岑参同行还有一位成少尹,岑参在《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汉川山行,呈成少尹》两首诗中都说到了这位成少尹。据独孤及《送成都成少尹赴蜀序》说:“岁次乙巳,定襄郡王英乂出镇庸蜀,谋亚尹,佥曰左司郎成公可。”[4]这位成少尹与岑参同朝为臣,十分熟悉,岑参在《汉川山行,呈成少尹》一诗中说:“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诗中所说“南宫”是古代尚书省代名词。据《旧唐书·职官志二》载:“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六尚书,各分领四司。”[5]凡属六部官员都属尚书省管理。诗中说两人曾一起在尚书省为官,又同时被贬出京,又同往蜀中任职,所以结伴携手而行。诗人在傥骆道中所作《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一诗中写道:“……携手出华省,连镳赴长途。五马当路嘶,按节投蜀都。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层冰滑征轮,密竹碍隼旟。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飞雪缩马毛,烈风擘我肤。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诗中既写了诗人接收嘉州刺史任命时心中惆怅,也真实地描写了骆谷道险恶及秦岭深处独特风光。历经了人生坎坷、看惯了官场险恶岑参也感叹道:“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这说明赴蜀中上任路上,诗人已萌生归隐山林之意。走出骆谷道岑参一行来到了城固。城固在汉中东六十里。诗人《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记叙了诗人在城固行踪。诗中描写了三九严寒中永安寺中“满寺枇杷冬著花”景象,寺中老住持身着袈裟盛大地接待他这位从京城远道而来贵客。在城固诗人还寻访了刘邦封汉王时留下遗址。诗中写道:“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诗中所说汉王城,据明代嘉靖四十五年所修《城固县志》记载:“汉王城,东十里,高十丈,顶平,南北一百八十步,东西百步,南近汉江,北绕湑水,汉王驻兵于此。”公元前2,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曾于此筑城驻军,今于城固县城东一公里至洋县公路旁仍存汉王城遗址。诗中所提到韩信台,有些人认为是今汉中城内拜将坛。其实不然,这应是另一处古迹。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七说:“婿水迳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又东南迳大城固北,城乘高势,北临婿水。水北有韩信台,高十馀丈,上容百许人。”[6]依照《水经注》说法,此处韩信台应在婿水以北,与婿水之南汉王城隔婿水相望,是韩信被任命为大将后操演兵马地方。在城固稍稍停留后岑参一行又赶往梁州。岑参滞留梁州原因岑参滞留梁州原因是这一年蜀中发生了崔旰叛乱。关于崔旰叛乱起因、过程及结局,新、旧唐书关于传记和《资治通鉴》有比较翔实记载。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严武部将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等人向朝廷请立大将王崇俊为剑南节度使,朝庭担心蜀中诸将不听调遣,任命郭英乂出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郭英乂一到蜀地,立刻诬杀与他争夺节度使之位王崇俊,又召崔旰回成都。崔旰因防御吐蕃未能到成都。郭英乂就断绝了崔旰部队粮饷供给,并把崔旰家眷从汉州迁到成都,并奸污了崔旰小妾。其后郭英乂又亲率大军并以帮助崔旰抵抗吐蕃为名讨伐驻守西山崔旰所统帅西山军,挑起了这场包括蜀中内乱。西山军原归剑南节度使节制,是唐王朝驻守川西防御吐蕃、羌人精锐部队。郭英乂进攻崔旰西山军时,正值滴水成冰、天寒地冻时节,西山一带雪深数尺、人马难行。郭英乂所部人马冻死者数百人。加之师出无名、众叛亲离,结果反被崔旰打败。郭英乂是个凶暴贪婪、对部下十分苛刻人,打了败仗郭英乂回到成都后,不思理政治军,一味贪图享受。他看到当年唐玄宗幸蜀所住行宫竹树茂美、风景优雅,便命人搬走行宫中唐玄宗金身塑像,将其占为自己住所。这么就给崔旰留下了口实。永泰元年闰十月,崔旰以郭英乂谋反为由,率自己五千兵马攻击成都,与郭英乂所部战于成都城西,郭英乂大败,崔旰攻入成都,杀了郭英乂全家。郭英乂单人匹马,落荒而逃,投奔简州(今四川简阳县西北)。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刺史韩澄杀了郭英乂,并将其首级送给崔旰。于是“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州牙将李昌夔各举兵讨旰,蜀中大乱。”[7]崔旰叛乱造成了蜀中大乱,使岑参等人无法前往赴任。岑参到梁州得知蜀中大乱后行程怎样,有不一样说法。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中说:岑参“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中乱,行至梁州而还。大历元年(766年)二月,杜鸿渐入蜀平乱,表公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列为幕府,同入蜀。”[8]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在《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中说:“(永泰元年)十一月,(岑参)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行至梁州而还。”“(大历元年)二月,诏相国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蜀乱。杜表参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遂同入蜀。二月至四月,留滞梁州。四月,南行入蜀。六月,过剑门。七月。抵成都。”[9]闻一多先生和陈铁民、侯忠义认为,岑参得知蜀中之乱自己无法上任后从城固返回了长安,第二年二月与入蜀平乱杜鸿渐一道再次经梁州入蜀。不一样是闻一多先生未提及岑参是否在梁州停留;而陈铁民、侯忠义认为岑参于大历元年二月至四月间陪杜鸿渐滞留梁州。对此,有学者有不一样看法。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李厚琼先生在《岑参入蜀未与杜鸿渐同行》一文中指出:“永泰元年冬至梁州后,岑参滞留此地至大历元年初夏,其间未因蜀乱返京。”[10]李厚琼先生文章论据非常充分,观点非常有说服力。笔者也认为岑参到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后并没有因为蜀乱而返京,而是在梁州听候朝廷旨意。岑参用诗歌统计了自己在梁州活动。他在《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激》一诗中写道:“富贵情还在,相逢岂间然?绨袍更有赠,犹荷故人怜。”诗标题中所提到“尚书”是指当初梁州最高军政长官张献诚。依照《旧唐书》本传记载我们知道,张献诚是安史之乱暴发之前开元年间幽州节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张)守珪之子,曾于安史之乱暴发之后投靠安史叛军,接收伪职,统率数万叛军为史思明守汴州。后率兵反正投诚唐王朝中央,曾担任唐王朝汴州刺史、汴州节度使等职。岑参到梁州时张献诚以检校工部尚书之衔兼梁州刺史及山南西道观察使。[11]从诗中我们了解到,岑参加张献诚是交故旧友。这位梁州最高官员对岑参这位老朋友是十分热情。岑参原认为蜀地并不严寒,严冬时就能到温暖嘉州任所,未料到会滞留梁州,可能并没带太多过冬棉衣。永泰元年有闰月,岑参到梁州十二月初应是这一年中最严寒三九严寒时节,所以张献诚赠绨袍给岑参御寒。岑参这首诗真诚地表示了对张献诚赠袍衷心感激。岑参在梁州交游岑参在梁州日子过得十分自在、潇洒。唐代地方官员接待客人方式与今天迎来送往极为相同,无非是宴饮、游乐、歌舞、垂钓。岑参滞留梁州期间很多时间都泡在这热情歌舞宴饮接待应酬之中。他在梁州期间所作许多诗中都描写了游乐、饮宴、歌舞场面。张献诚和他下属经常陪岑参游览梁州各处名胜风景,品尝梁州美味佳肴。他在《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一诗中写道:“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春景透高戟,江云篲长麾。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从诗中我们能够看到张献诚对岑参接待规格是极高,高馆、锦席、玉盘、金卮,还有丝竹音乐、美人歌舞。因为岑参加张献诚特殊关系,梁州其余官员对岑参态度十分热情,他们竭尽全力巴结、讨好这位来自京中上司挚友。诗人在《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一诗中写道:“谁宴霜台使,行军粉署郎。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酒影摇新月,滩声聒夕阳。江钟闻已暮,归棹绿川长。”诗中点明了请客主人是赵行军,接待对象是“霜台使”和“粉署郎”。唐代杜佑《通典·职官六·御史台》载:“御史为风霜之任,弹劾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后世称御史台为“霜台”。“霜台使”代指诗题所说王得长御史。[12]宋代刘攽《汉官仪》云:“省中皆胡粉涂壁,故曰粉署。”[13]日后称尚书省为粉署,亦称粉省。粉署郎是指诗人自己,岑参出任嘉州刺史前曾任尚书省所辖虞部、库部郎中。赵行军对诗人和王御史接待也是颇费神思,他把酒宴安排在龙岗寺下汉江中一条画船上。岑参是一位擅长描写自然风光诗人,他一生足迹遍布大河上下,长城内外、西域边陲、秦巴山水。每到一处,诗人都会用他如椽诗笔统计下当地山水名胜。他在《陪群公龙冈寺泛舟》一诗中描写了龙岗寺一带旖旎风光,道:“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诗人在《与鲜于庶子泛汉江》一诗中写道:“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诗题中所说鲜于庶子即鲜于晋,字叔明永泰二年(即大历元年),由太子左庶子被任命为邛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等职、其官阶与岑参相当。他也由长安奔邛州赴任,因蜀中之乱滞留梁州。[14]岑参在梁州期间即使经常过着觥筹交织、歌舞宴饮美好日子,但他内心却充满了苦恼和郁闷。诗人在《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一诗中诉说了产生苦恼和郁闷原因:“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诗人原本想在有生之年在嘉州任上成就一番事业,但蜀中动荡使他行程蹉跎,滞留梁州,时日不多诗人便头生华发。在《与鲜于庶子泛汉江》一诗最终两句“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用了晋代山简与葛强典故。山简是魏晋时期名士山涛之子,西晋永嘉三年出任征南将军驻镇襄阳。当初四方寇起、天下动荡、朝政腐败、人人自危。山简自感自己无力扭转朝庭颓势,只好借酒消愁,每日四处交游宴饮、酩酊而归。他爱将并州人葛强是位武功高强武士,常伴随他左右。每次酒后他都喜欢策马狂奔,并举鞭问葛强:我马术比你这擅长骑马并州人怎样?[15]诗人用这一典故为是以山涛自比,抒发自己滞留梁州无所事事、壮志难酬忧愁与苦闷。在梁州期间岑参还造访了当地一些社会名流、士绅氏族,并与他们建立了非常深厚友情。他在《汉上题韦氏庄》一诗中就叙述了诗人造访一位颇有隐士之风韦先生情形。这位韦先生详细事迹今已不可考。诗中所说这位韦先生居住环境非常幽雅、静谧,“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他日子过得也十分悠闲、惬意,“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他家周围风光也颇具特色,“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这位韦先生生活起源是靠简单农耕、养蚕收入,“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从诗中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位韦先生是个清心寡欲、性格恬淡、随遇而安人。诗人对韦先生简单、朴素生存状态是非常羡慕。岑参《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一诗则叙述了诗人与梁州名士麹氏二弟兄交往与友情,赞扬了麹氏弟兄才学与人品,大有与才学渊博、品德高尚麴氏弟兄相见恨晚感觉。这首诗中还描写了汉中初夏季节雷雨天气。从岑参在梁州所作诗中我们能够看到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冬到大历元年(766年)夏初,诗人一直在梁州盘桓。岑参离开梁州赴嘉州任时间及路线综合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书记载,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二月,朝廷任命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兼成都尹、山南西道剑南东川西川邛南等道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往蜀中平乱。杜鸿渐上表举荐滞留在汉中岑参为公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列为幕府人员一同入蜀。杜确《岑嘉州集序》和岑参在汉中作了《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一诗都记叙了此事。但实际上岑参并没有与杜鸿渐行营一起行动。杜鸿渐到梁州后先派张献诚率梁州军入川平乱。张献诚身份是前部先锋。张献诚与崔旰几次交手屡战屡败,这一年三月癸未日,张献诚与崔旰大战于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崔旰率领骁勇善战西山军一举全歼张献诚梁州军。大败张献诚十分狼狈,《资治通鉴》说他“仅以身免,旌节皆为旰所夺”。[16]张献诚战败后杜鸿渐率军进驻益昌(今四川广元)。胆小怯懦杜鸿渐惧怕骄悍崔旰西山军,不敢与崔旰正面交锋,而派人与崔旰谈判准备招安崔旰军。此时崔旰也知道自己实力有限,不愿与唐王朝彻底闹翻,借坡下驴也派出使者与杜鸿渐媾和。崔旰使者言辞十分谦卑,并给杜鸿渐等人送上大量金银蜀锦。害怕而又贪财杜鸿渐答应了崔旰求和,率部和平进入成都。到成都杜鸿渐天天与属下判官杜亚、杨炎及其余将吏整日置酒高会、宴饮游乐,川中军政诸事全部交给崔旰办理,并上表举荐崔旰。《旧唐书·杜鸿渐传》说他:“既至成都,惧旰雄武,不复问罪,乃以剑南节制表让于旰。”在杜鸿渐大力举荐下,唐王朝中央任命崔旰为成都尹,兼西山防御使、西川节度行军司马,皇上又赐名崔旰曰崔宁。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鸿渐调回中央任职,唐王朝任命崔宁为西川节度使。[17]许多学者认为岑参是与杜鸿渐一道离开梁州入川平乱,笔者认为杜鸿渐到益昌时岑参还在汉中。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一诗标题中所提到杜、杨二人是曾任吏部郎中杜亚和曾任兵部郎中杨炎。杜、杨二人都曾任尚书省郎中,与作者在京城就有交往。此时这二人正在杜鸿渐幕府判官。诗中说:“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一个“寄”字说明岑参当初并没有与二人在一起。而杜、杨二人是杜鸿渐幕府中参赞军务判官,随扈在杜鸿渐身边。《旧唐书·崔宁传》说:“鸿渐贪其利,遂至成都,日与判官杜亚、杨炎将吏等高会纵欢。”这也说明杜、杨二人一直陪在杜鸿渐身边,而此时岑参并没有在杜鸿渐幕府中。有学者依照诗人《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奉和杜相公发益昌》两首诗证实岑参是与杜鸿渐一道入川,这个依照是不足为信。我们知道古人和诗不一定是现场作,更多时候是日后得到朋友作品所和。关于岑参离开汉中时间,诗人在自己诗中也有比较明确记载。从岑参《早上五盘岭》一诗我们能够知道岑参是这一年初夏离开梁州前往益昌与杜鸿渐会合。诗题中所说五盘岭又名七盘岭,因岭上有石磴七盘而上得名,岭上有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市与陕西宁强县交界处,是由陕入蜀咽喉要道。这首诗最终四句:“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已,不觉蜀道难。”点明了诗人离开梁州详细时间。从梁州到益昌要经过汉江河谷、金牛道、五盘岭、明月峡等地,这一带山势险峻、道路艰难,常有栈道沟通,雨后栈道比较湿滑难走。畲田是古代陕南、川北一带山民们原始耕作方式,即刀耕火种焚烧草木种田方式。岑参《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创作时间稍后于《早上五盘岭》。这首诗作于诗人由利州(四川广元)继续向西蜀进发途中。廖立先生认为诗题中梓州“当为梁州之讹”,我认为廖先生说法是有道理。[18]从这个标题中我们知道从梁州与诗人同行入川还有邛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邛南八州都防御观察鲜于晋、成都少尹成可。诗中“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两句与《早上五盘岭》一诗中“畲田原草干”一句所写那样,这个季节正是秦巴山区农民们忙着烧畲插秧时节,农民们正忙着砍荒烧畲、引水插秧。这也是岑参于夏初离开梁州又一佐证。我们从岑参诗歌统计中能够了解到,诗人于大历元年夏离开梁州,翻越七盘岭,经广元、过剑门,六月抵达成都。岑参到成都后并没有马上赴嘉州上任,而在杜鸿渐幕府工作一年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