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遗传的细胞学基础_第1页
普通遗传学遗传的细胞学基础_第2页
普通遗传学遗传的细胞学基础_第3页
普通遗传学遗传的细胞学基础_第4页
普通遗传学遗传的细胞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当前第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本章内容: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3.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4.配子的形成和受精。5.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当前第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当前第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细胞(cell):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细胞

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当前第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组成与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组成与区别??当前第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原核细胞

1.细胞组成:

细胞壁:蛋白聚糖等;细胞膜:磷脂、蛋白质等;细胞质:核糖体等;

核区:DNA、RNA等。

2.原核生物: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图2-1当前第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细胞壁内质网质膜(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膜相结构液泡生物细胞细胞质溶酶体高尔基体核糖体非膜相结构原生质中心体核膜—膜相结构细胞核染色质非膜相结构核仁二、真核细胞当前第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线粒体结构图2-2线粒体(mitochondrial)当前第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3叶绿体(Plastid)的结构当前第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4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m)结构当前第1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5溶酶体(lysosome)结构当前第1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6高尔基体(golgiapparatus)结构当前第1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细胞壁内质网质膜(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膜相结构液泡生物细胞细胞质溶酶体高尔基体核糖体非膜相结构原生质中心体核膜—膜相结构细胞核染色质非膜相结构核仁二、真核细胞当前第1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细胞核(nucleus)

一般为球形或椭圆形,由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所组成。核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图2-7当前第1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核膜(nuclearmembrane)是核的表面膜,上面有许多核膜孔。核膜内充满着核液,核仁、染色质存在于核液里。核仁(nucleolus)为圆形颗粒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时呈分散状态,有时聚成颗粒。它是合成rRNA和核内蛋白质的场所,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当前第1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染色质(chromatin):

是尚未进行分裂的细胞核内能够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纤细网状物。染色体(chromosome):

细胞分裂时,核内出现的用碱性染料染色较深的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当前第1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不同类型细胞间的比较细菌动物植物外部结构细胞壁有(蛋白聚糖)无有(纤维素、果胶质等)细胞膜有有有鞭毛有的有有的有除少数物种有精子外,一般无内部结构内质网无一般有一般有微丝无有有中心体无有一般无高尔基体无有有细胞核无有有线粒体无有有叶绿体无无有染色体一般单个环状分子多个DNA与蛋白质结合的染色体多个DNA与蛋白质结合的染色体核糖体有有有溶酶体无一般有类似的结构称圆球体过氧化物酶体无一般有有液泡无无或小成熟细胞一般有中央大液泡当前第1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8动物细胞结构图2-9植物细胞结构当前第1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当前第1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对生物的繁殖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从细胞学方面进行遗传研究的主要对象。当前第2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1、染色体(chromosome)⑴几乎所有生物细胞中均存在染色体;⑵真核生物染色体均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的中期和早后期最为明显和典型;⑶中期染色体分散排列在赤道板上,故通常以这个时期进行染色体形态的识别和研究。当前第2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2、组成:

⑴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

⑵着丝点对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向两极牵引具有决定性作用;

⑶次缢痕、随体是识别特定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⑷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图2-10中期染色体形态示意图当前第2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3、染色体的形态:长臂/短臂染色体形态着丝点位置染色体分类缩写1.001.00-1.701.71-3.003.01-7.00>7.00长短臂及其粗短V形V形L形L形棒状粒状正中中部近中近端端部端部正中着丝点染色体中着丝点区染色体近中着丝点区染色体近端着丝点区染色体端着丝点区染色体端着丝点染色体MMsmsttT当前第2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4、大小:

(1)不同物种差异很大,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同一物种染色体宽度大致相同。植物:长约0.2~50μm、宽约0.2~2.0μm。(2)高等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染色体一般比双子叶植物要大些。(3)大型染色体(macrochromosome)和小型染色体(microchromosome)

图2-11芍药染色体当前第2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12普通小麦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2n=4210μm当前第2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草棉2n=26中棉2n=26陆地棉2n=52海岛棉2n=524μm4μm4μm4μm4μm图2-13棉花染色体形态当前第2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14当前第2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5、类别: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chromosome

):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当前第2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6、染色体的编号:

根据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特点进行编号。10μ图2-15当前第2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16人类染色体核型(2n=46)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成为染色体组型(karyotype)分析,或核型分析。当前第3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17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当前第3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染色体显带技术是一借助于某些特殊的染色程序使染色体在一定部位内显现出深浅不一带纹的细胞学技术。

染色体分带技术有Q带、G带、C带、R带、T带、N带等。这一技术自1969年应用于植物后,已成为鉴别染色体组型和各条染色体以及深入认识染色体的结构、成分、功能的有效手段。染色体显带技术当前第3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18当前第3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19人类染色体的R带带形分析当前第3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0当前第3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生命科学中的“钓鱼”(FISH)技术图2-21FISH图片当前第3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原位杂交技术(insituhybridization)是将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直接定位于染色体上的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将分子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标记的核酸序列作探针与染色体进行杂交,既可以对细胞学分带的结果进行补充,又可以更直接地检测和鉴定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当前第3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发展历史: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曾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随着FISH所应用的探针种类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全COSMID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技术的出现,使FISH技术不仅在细胞遗传学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如诊断、基因定位等。当前第3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放射性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每次检验需重新标记、已标记的探针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时间和对环境的污染等。由于放射性银粒和染色体聚集的不同平面,可能引起计数上的误差等。生物素标记原位杂交当前第3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FISH的基本原理: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作探针,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当前第4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FISH技术是常规染色体分析的辅助手段。它是用荧光素标记特异探针,与染色体做杂交后,根据特异的荧光信号来判断结果。它可用于标记染色体的识别、特异融合基因的检测、新基因定位,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识别复杂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FISH技术的应用:当前第4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FISH的技术特点:FISH选用的标本可以是分裂期细胞染色体也可以是间期细胞。间期细胞可以是冰冻切片,也可以是细胞滴片或印片。生物素(Biotin)、地高辛(digoxigenin)、dinitrophenyl(DNP),aminoacetylfluorene(AAF)均可用于探针标记。当前第4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FISH的优点:1、操作简便,探针标记后稳定,一次标记后可使用二年。2、方法敏感,能迅速得到结果。3、在同一标本上,可同时使用几种不同探针。4、不仅可用于分裂细胞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变化的研究,而且还可用于静止期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及基因改变的研究。当前第4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2染色体着丝粒荧光当前第4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发展的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技术(chromosomeinsitusuppression)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insituhybridization)原位PCR(insituPCR)当前第4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1、植物基因的染色体作图;2、异源染色质及多种染色体畸变检测;3、在植物基因工程及基因表达研究上的应用。当前第4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3亚比棉×陆地棉(G.hirsutum)原位杂交图当前第4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染色体的数目:

各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其数目的多少,依不同生物的“种”而异。正常染色体(Achromosome):正常核型范围内的染色体。超数染色体(supernumerarychromosome):细胞里多于正常核型以外的染色体。当前第4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生物染色体的一般特点:1.数目恒定。2.体细胞(2n)是性细胞(n)的一倍。3.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无关。可用于物种间的分类。4.染色体数目恒定也是相对的(如动物的肝、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胚乳)。当前第4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表2-1部分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当前第5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通常原核生物细胞里只有一个染色体,且DNA含量低于真核生物。例如:•大肠杆菌E.coli只有一个环状染色体:其DNA含核苷酸对为3×106,长度1.1mm。•蚕豆配子中染色体(n=6)的核苷酸对为2×1010,长度6000mm。•豌豆配子中染色体(n=7)的核苷酸对为3×1010,长度10500mm。当前第5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三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当前第5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当前第5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生物细胞得到增殖,生物体得到生长;遗传物质从母细胞传给子细胞,从亲代传给子代。

细胞分裂的方式可以分为无丝分裂(amitosis)和有丝分裂(mitosis)两大类。高等生物的细胞分裂主要是有丝分裂。当前第5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细胞周期(cellcycle)分为M期、S期、G1期和G2。M期为分裂期(synthesis)。S期、G1期和G2合称为间期(interphase)。间期图2-24有丝分裂周期当前第5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内的生化活动活跃:

1.遗传物质的复制间期结束时,DNA的含量比间期开始时增加一倍;2.能量准备核在间期的呼吸作用很低,以便为分裂准备足够的易于使用的能量;3.细胞在间期生长,使核体积和细胞质体积达到最适的平衡状态。当前第5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5当前第5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有关细胞周期的遗传控制是当今遗传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基因究竟如何控制细胞周期呢?现在发现有两类基因控制细胞周期:第一类基因主要控制细胞周期过程中所需关键蛋白质或酶的合成;第二类是直接控制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基因。

当前第5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图2-26当前第5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7当前第6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8当前第6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细胞分裂过程:1.无丝分裂(amitosis)亦称直接分裂。细胞核拉长后缢裂为二细胞质分裂2个子细胞染色体分裂无规律整个过程看不到纺锤丝。高等植物某些生长迅速部分可以发生:•小麦茎节部分和番茄叶腋发生新枝处;•一些肿瘤和愈伤组织常发生无丝分裂。当前第6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2.有丝分裂(mitosis):

在整个过程染色体会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包括两个紧密过程:核分裂为二细胞质分裂,二个子细胞各含一个核。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当前第6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29当前第6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3.有丝分裂的特殊情况:

正常: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着丝点裂开染色体核分裂胞质分裂间期DNA复制。

芸苔类:绒毡层多核细胞⑴多核细胞:细胞核多次分裂,而细胞质不分裂形成具有很多游离核的多核细胞。图2-30多核细胞当前第6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⑵核内有丝分裂:核内染色体中染色线连续复制,但着丝点不裂开形成多线染色体。例如双翅昆虫摇蚊、果蝇幼虫唾腺细胞出现巨型染色体,其染色体中染色质线可多达1000条以上,并具有不同的条纹和条带。图2-31果蝇幼虫唾腺细胞巨型染色体当前第6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1.生物学意义:(1)有丝分裂促进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加;

(2)均等方式的有丝分裂,能维持个体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遗传学意义:⑴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两个子细胞的遗传基础与母细胞完全相同;⑵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三、有丝分裂的意义:当前第6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四节细胞的减数分裂当前第6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减数分裂过程:1.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为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例如:水稻2n=24、玉米2n=20、茶树2n=30⇓⇓⇓减数分裂n=12n=10n=15n(卵)+n(精)→2n(体)

受精作用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恒定。当前第6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1)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配对(或联会);(2)细胞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减数,这次分裂的前期较复杂,又可细分为五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等数。2.特点:当前第7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2-32减数分裂模式图当前第7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33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的5个时期当前第7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第一次分裂

1.前期I(第一前期)这一时期为时较长,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细线期(leptotene):开始进入分裂期,染色质逐渐浓缩成细线状,交织成网。偶线期(zygotene):各对同源染色体纵向靠拢,进行准确地配对(又叫联会)当前第7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粗线期(pachytene)

四联体(tetrad):姊妹染色单体(sisterchromatids):由同一个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根染色单体。

染色体交换(crossover):在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染色体某些区段的交换。

图3-34粗线期当前第7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双线期(diplotene)

交叉(chiasmata):这种现象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某些染色体片断交换造成的。

图3-35双线期AA’当前第7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终变期(diakinesis)

交叉端化(terminalizationg):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逐渐到达末端。图3-36终变期当前第7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2.中期Ⅰ(metaphase)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并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接。各对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着丝点分别对向两极,着丝粒并不分离。

图2-37中期I中期I和前期I的终变期是观察鉴定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当前第7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3.后期I(anaphase)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各对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分别移向两极。两极中各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由2n到n的转变。图2-38后期I当前第7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4.末期I(telophase)

染色体移向两极,形成两个核,同时细胞质分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子。图3-39末期I当前第7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第二次分裂

前期II紧接着末期I,变化不太明显。到了中期II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又整齐地排列在每个二分子的赤道板上,并且着丝点开始分裂。后期II时,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开,并在纺锤丝的牵动下移向两极。末期II时,在两极形成新的核,细胞质也分为两部分。这样,每个孢母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形成了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子”或“四分孢子”,每个细胞核里各含有n个染色体。当前第8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减数分裂的意义:是生物生活周期和配子形成过程中必要阶段;2.遗传学意义:由于减数分裂只发生在配子形成之前,所以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雌雄配子,其染色体数都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每个配子中各含有n个染色体。当雌、雄配子通过受精结合为合子时,便又恢复为2n个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各种生物染色体数目及其遗传物质的稳定。当前第8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3.在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后期I染色体是随机分别拉向二极自由组合。由于不同染色体上所载的基因不同,因而所形成的配子在遗传物质组成上就会多种多样,这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n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n,如:♣水稻n=12,故组合数为2n=212=4096;♣茶n=15,组合数为215=32768。当前第8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假定某一杂种细胞里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BB'、CC'表示。试问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有哪几种染色体组合类型?想一想?。。。当前第8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4.各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断可发生各种方式的交换可为生物变异提供物质基础利于生物生存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材料。AA’aa’交换图2-40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当前第8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哪些区别呢??当前第8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①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②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③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④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⑤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5.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当前第8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五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当前第8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雌雄配子的形成:生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生殖(asexualreproduction):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当前第8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41营养繁殖(vegetativepropagation)当前第8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高等动物都是雌雄异体的。它们的生殖细胞分化很早,在自身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即已形成。生殖细胞位于生殖腺(gonad)中。待个体发育成熟时,它们再进一步发育。高等植物的生殖细胞不是早已分化好了的,而是到个体发育成熟时才从体细胞中分化形成的。当前第9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42动物生殖细胞的产生当前第9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43当前第9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图2-44

植物中经减数分裂产生胚囊的过程(引自Russell,1992)

当前第9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受精受精(fertilization):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植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当前第9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45当前第9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图2-46双受精及种子形成示意图当前第9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我们通常所说的种子,主要是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种皮的来源不同于胚和胚乳,它是母体的体细胞组织,如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种皮,是由胚囊外围的珠心和珠被发育成的;而水稻;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种子”,实际上是植物学上的果实,它们的“种皮”来源,还包括子房壁在内,是果皮和种皮的混合组织。当前第9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直感现象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如果在3n胚乳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例如,以玉米黄粒的植株花粉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种子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当前第9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利用高油玉米为父本,对普通玉米授粉,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即可获得商品高油玉米。由于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使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增加72%。

可以其作为鉴定真假杂种的直观方法。

改善果实品质。

花粉直感现象的应用:当前第9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例如,棉花纤维是由种皮细胞延伸的。在一些杂交试验中,当代棉籽的发育常因父本花粉的影响,而使纤维长度、纤维着生密度表现出一定的果实直感现象。

果实直感(metaxenia):当前第10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花粉直感及果实直感产生的原因???当前第10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造成花粉直感的原因,是由于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直接产物,能够直接受到父本遗传物质的影响,从而在杂交当代母体上就有可能出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与双受精过程无关,而是由于胚对种皮、果皮发育过程中产生了生理、生化水平上的影响。但是,它们同样都是由于花粉的影响而引起的直感现象。

当前第102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表2-2被子植物种子、果实各部分的遗传来源染色体数前体来源胚2n合子受精产物胚乳3n胚乳核受精产物种皮2n珠被母本组织果皮2n子房壁母本组织当前第103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apomixis):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可分为两大类:1、营养的无融合生殖(vegetativeapomixis):能代替有性生殖的营养生殖类型,就是无性生殖。例如,大蒜的总状花序上常形成近似种子的气生小鳞茎,可以代替种子而生殖。当前第104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2、无融合结子(agamospermy):

指能产生种子的无融合生殖。包括三种类型:①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haploidgametophyteapomixis);②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diploidgametophyteapomixis);③不定胚(adventitiousembryony)当前第105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制:

目前有关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机理,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植物无融合生殖是由单基因控制的。如:百喜草(Paspalumnotatum)的无融合生殖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

另一种认为植物无融合生殖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如:在摩擦禾和草地早熟禾的无融合生殖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近几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不同植物中控制无融合生殖的基因数目不同。当前第106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无融合生殖的用途:1、培育单倍体植株,分离各种遗传组成的后代,然后加倍,提高纯合速度。2、二倍体的胚,其遗传组成与母体相同,可用于固定杂种优势。当前第107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

无融合生殖育种技术也就是固定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如:水稻兼性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技术。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品种价钱便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10%~15%,节约时间、人力、物力2/3以上,是一种快速育种新方法。当前第108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六节生活周期(lifecycle)当前第109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当前第110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生活周期(lifecycle):从合子到个体成熟至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的发育阶段。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sporophytegeneration):从一个合子发育成为一个孢子体(到减数分裂之前)的世代(合子开始--减数分裂开始之前)。也称无性世代。配子体世代(gametophytegeneration):减数分裂形成减数的配子开始至卵细胞受精前的世代。也称有性世代。名词:当前第111页\共有125页\编于星期四\1点红色面包霉属子囊菌,具有核结构,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