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三考点分类八十题(解析版)_第1页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三考点分类八十题(解析版)_第2页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三考点分类八十题(解析版)_第3页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三考点分类八十题(解析版)_第4页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三考点分类八十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

专练三考点分类161-240题

16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

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铉

162.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转移出50mL5g水5gNaCl

实险1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63.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加溶质

164.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

D.20C时,溶解31.6g硝酸钾最多需要100g水

165.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010203040506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溶解度/g

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将4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40gNaCl溶液

B.40℃K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将30℃的长?4。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166.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Ch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lOgKNCh固体,恰好得到饱

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6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J丁溶液

A.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丁B.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丁溶液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

168.打开汽水瓶塞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A.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170.物质M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

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继续蒸发2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为5g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

171.下图是对20C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七一定质量析出1g甲共析出6g甲共析出ng甲

的甲的溶液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n的数值是11D.20℃时甲的溶解度是6g

172.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200g水中溶解了2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将食盐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

17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174.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散热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D.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175.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176.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他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77.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178.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为()

A.20gB.25gC.30gD.40g

酸碱盐

179.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减少D.溶液的pH增大

180.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献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酷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81.下列物质中,俗名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小苏打一NaHCChB.水银一HgC.纯碱一NaOHD.熟石灰一Ca(OH)2

18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物质分类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k氯化钠、食盐、盐B.CaO、氧化钙、生石灰、氧化物

C.Na2co3、碳酸钠、纯碱、碱D.NOH、氢氧化钠、烧碱、碱

183.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对应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钙、消石灰、CaOB.氧化钙、熟石灰、CaO

C.碳酸钙、石灰石、BaSCUD.氢氧化钠、烧碱、NaOH

18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A.氧化钙B.氢氧化钠C.浓硫酸D.氯化钠

186.下列露置在空气的溶液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的质量减少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钠溶液C.浓硫酸D.浓盐酸

187.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D.食盐水

188.下列物质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而不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铁粉D.氢氧化钙

189.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肥皂水牙膏西瓜汁苹果汁

PH10.28.55.82.4

A.牙膏显酸性B.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D.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190.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石蕊溶液B.氯化钢溶液C.酚酬溶液D.硝酸银

191.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l,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192.用一定量的盐酸完全中和某一强碱溶液,如果改用与盐酸等质量分数、等质量的硝酸,则反应

后溶液的pH将会()

A.等于0B.等于7C.小于7D.大于7

193.小宇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②烧碱可

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③生活中使用的洗发液一般是弱碱性的;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降

低水的硬度;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⑥酚献试液可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

钠两种无色溶液;⑦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其中错误的是()

A.②④⑤B.②③⑦C.①⑤⑥⑦D.②④⑤⑥

194.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

炉具

清种J

苹果汁牛奶肥皂水

IIIIIIIj_I_i_>pH

12345678910111213

A.苹果汁B.牛奶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

195.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2.0-3.0)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19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B.先用蒸储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硫酸、盐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197.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某酸性溶液的pH时,他先用蒸镭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再测定,则他

所测得的溶液pH将()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确定

198.下列有关溶液的pH及其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O的溶液显酸性B.将pH试纸用蒸馈水润湿浸入待测液测定其pH值

C.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为10.6D.溶液加水稀释后,其pH的值减小

199.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有人对它的含义提出了下列猜测,其中正确的是()

A.pH与溶液中所含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没有任何关系

B.pH与酸、碱的化学式有关,与溶液中水的含量无关

C.pH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多少有关

D.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的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200.在常温下,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则该苹果汁的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不断变小B.一直变大C.可能等于6D.可能等于8

201.紫色石蕊试液遇下列物质变红,酚献试液遇其不变色的是()

A.水B.盐酸C.氢氧化钠D.碳酸钠

化肥

202.某花圃花卉叶色萎黄矮小而且有倒伏现象,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应用的是()

A.NH4NO3B.KNO3C.KC1D.Ca(H2PO4)2

20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clB.K2SO4C.NH4NO3D.NH4H2PO4

204.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对化学肥料的分类概念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硝酸镂属于氮肥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图中①中表示的是磷肥

D.图中②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205.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NH4H2Po八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

206.暖花开时,张大爷往麦地施了一种复合肥,结果,他家的麦子绿油油的,茎杆很粗壮。这种复

合肥是()

A.NH4NO3B.CO(NH2)2C.NH4H2PO4D.KNO3

207.“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

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H2OB.(NH4)2SO4C.KH2PO4D.Ca(NO3)2

208.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是科学种田的重要课题。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施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农家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B.将硝酸镀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既可提供营养元素,同时又可降低土壤的酸性

C.施用农药应长期施用一利不可交替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和混用农药

D.为了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

209.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镀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B.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C.将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质量比在铁桶里混合搅拌,即配成杀菌剂玻尔多液

D.为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性按规定合理实施农药

210.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B.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D.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11.合理施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肥料不能长期施用B.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

C.磷酸二氢钾可用作复合肥D.不能将硫酸镀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212.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别这三类化肥在农业生产中

具有实用性.下列区别化肥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NH4HCO3与KC1闻气味②K2sCh和Ca3(PO4)2看颜色③CO(NH2)2和KC1加熟石灰研磨后闻

气味④NH4cl和K2s04加水看溶解性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

213.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

A.尿素[CO(NH2)2]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氯化彼(NH4CI)D.磷酸钙[Ca3(PO4)2]

化学与生活

214.某校园的夏天,枇杷路旁橙果簇拥,葡萄长廊碧果串珠。水果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A.糖类B.无机盐C.维生素D.油脂

215.中华美食食材来源广泛,以下食材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海带B.竹笋C.豆腐D.萝卜

216.如图为枣庄市某中学的午餐食谱:

(星期二)

"番茄炖,肉°,

素炒菜花二

•。紫菜鸡蛋汤

馒头米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肉富含淀粉B.番茄富含维生素C.花生油富含纤维素D.米饭富含蛋白质

217.一次冰雪之行,体验多种风情!哈尔滨冰雪季旅游已经拉开帷幕.饱了眼福更不能亏了肚子!我

们道外区更是哈尔滨的“美食担当”!下列知名的老道外美食中富含糖类的是()

218.王明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水煮大虾、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

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A.牛奶B.清炒油菜C.鸡蛋羹D.小米粥

219.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220.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会对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但现实

生活中,去了‘铝禁不止”。下列关于铝的应用不科学的是()

A.使用含铝膨松剂制作油条B.使铁锅代替铝制炊具

C.用纸盒代替铝制易拉罐盛装饮料D.用氢氧化镁代替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221.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222.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晶齿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D.缺钙会导致侏儒症

223.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从营养均衡角度下列

食谱较合理的是()

A.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224.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B.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可服蛋清减轻毒性

C.人体缺锌可引起佝偻病D.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夜盲症

225.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

B.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坏血病

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226.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生理活性消失,出现中毒症状的是()

A.水B.NaCl溶液C.CuSO4溶液D.稀盐酸

227.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酒精C2H5OH)B.葡萄糖C6Hl2。6C.碳酸钾K2co3D.淀粉[(CfiHmOs)n]

228.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影响人体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缺锌会导致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佝偻病

B.从健康的角度看,烹饪食物时,用铁锅比用铝锅好

C.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D.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因此要大量补碘

229.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

A.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C.缺铁会引起晶齿D.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230.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聚氯乙烯B.合成橡胶C.涤纶D.蚕丝

231.下列汽车组件中,其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料灯罩B.涤纶座套C.橡胶轮胎D.钢制车架

232.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菜刀B.桑蚕丝围巾C.橡胶手套D.玻璃水杯

234.下列物品主要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A.玻璃钢材质的滑雪板B.不锈钢碗C.塑料盆D.陶瓷杯

235.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料B.棉花C.涤纶D.不锈钢

236.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铝锂合金B.玻璃纤维C.玻璃钢D.PP聚丙烯塑料

A.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B.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法封口

C.燃烧法可辨别毛衣的成分是羊毛还是化纤D.棉花和涤纶都是天然纤维

2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容器都可长期存放食品B.化纤和羊毛都可用燃烧法区别

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D.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239.“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240.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国策。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B.为改善环境质量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化石燃料D.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倒入河流中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

专练03考点分类161-240题

16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

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铉

【答案】D

【解析】A、生石灰溶于水放热,不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B、烧碱溶于水放热,不

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

不符合题意;D、硝酸铁溶于水吸热,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符合题意。故选D.

162.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A正确;B、实验2后,乙中比

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不正确;C、实验2后,甲中溶液

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溶剂,故C正确;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

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中的溶质不再溶解,故D正确•故选B。

163.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加溶质

【答案】D

【解析】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增大压强,不能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不一定

可行。C、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

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D、向不饱

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一定可行,且最简单最

可靠。故选D。

164.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

D.20℃时,溶解31.6g硝酸钾最多需要100g水

【答案】C

【解析】A、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是指20C时,硝酸钾在1()(怆水中溶解31.6g达到饱

和状态,错误。B、没有说明温度的情况下,溶解度的数值没有意义,错误。C、20℃时,100g水中

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正确。D、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是指2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20℃时,溶解31.6g硝酸钾最少需要100g水,错误。故选C。

165.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C010203040506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溶解度/g

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C时,将4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40gNaCl溶液

B.40℃KNCh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C,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C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答案】C

【解析】A.10℃时,NaCl的溶解度是35.8g,将4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00

g+35.8g=135.8gNaCl溶液,此选项错误;B.40℃KNCh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该温度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

此选项错误;C.将30℃的KNCh饱和溶液升温至6()°C,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此

选项正确;D.20°C时,NaCI的溶解度是36.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x100%曲6%,此选项错误。故选C。

30.6g+100g

166.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Ch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lOgKNCh固体,恰好得到饱

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理8,x=

20g+20gx

50g,故A错误;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一&—xlOO%=33.3%,故B错误;C.降低温度,

100g+50g

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

16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丁B.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丁溶液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丙溶液中存在没有溶解的溶质,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

液是内过滤所得,所以内、丁溶液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丁,故A错误;

B、乙溶液是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所得的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故B正确;C、

蔗糖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丙溶液中存在

没有溶解的溶质,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液是丙过滤所得,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

溶液,故D正确。故选A。

168.打开汽水瓶塞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A.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答案】B

【解析】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高压溶解在水中的,因此一打开瓶盖时,就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气

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选B。

16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

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

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

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大量的气体冲出,说明了气体

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

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o

170.物质M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

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继续蒸发2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为5g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

【答案】B

【解析】A、析出晶体过程中温度不变,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B、

物质M的溶液在t°C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变为饱和溶液,再恒温蒸发掉10g水,

又析出了3g晶体,说明该物10g水中最多溶解3g固体,则原溶液在tC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

项正确:C、在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继续蒸发2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为6g;故选项错误;

D、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最后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大;故

选项错误;故选B。

171.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七一定质量析出1g甲共析出6g甲共析出ng甲

的甲的溶洒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n的数值是11D.20℃时甲的溶解度是6g

【答案】C

【解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

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C、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

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

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ll,正确;D、20℃时10g水中能溶

解5g甲得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错误。故选C。

172,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200g水中溶解了2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将食盐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

【答案】B

【解析】A、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I:10,而10:100=1:10,故A正

确;B,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而20:220=1:11,故B错误;C、

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而10:90=1:9,故C正确;D、10%的食

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而1:9=1:9,故D正确;故选B。

17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答案】A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A。

174.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散热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D.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答案】C

【解析】A、实验步骤:计算溶质质量、取药称量固体氯化钠药品质量,量取水的体积、溶解、装

瓶、贴签;故选项错误;B、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氯化钠的溶解;故选项错

误;C、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为50gx6%=3g,

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正

确;D、俯视量筒读数,则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变大,溶液偏浓;故选

项错误;故选C。

175.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答案】C

【解析】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x6%=3g,故A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故B正确:C、用

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

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

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

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

筒,故D正确。故选C。

176.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他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D

【解析】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故错误;B、

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故错误;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故错误;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大,故正确。故选D。

177.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答案】B

【解析】溶液在稀释后溶剂的质量增多,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多,故选B。

178.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为()

A.20gB.25gC.30gD.40g

【答案】B

【解析】根据某温度时,KNCh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

量比为20:(100-20)=1:4:该温度时KNQ;的溶解度为:X100g=25g,故选B。

酸碱盐

179.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减少D.溶液的pH增大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气体挥发,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浓硫

酸露置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A不正确;

B、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浓硫酸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B不正确;C、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

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

故选项C不正确;D、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气体挥发,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

小,pH增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PH增大,故选项D正确。故选D。

180.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醺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献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B

【解析】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从组成上一定含有氢元素,但

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钠是盐,故A错误;B、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酚醐试液遇氢氧根离子变红色,故B正确;C、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

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C错误: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

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D错误。故选B。

181.下列物质中,俗名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小苏打一NaHCChB.水银一HgC.纯碱一NaOHD.熟石灰一Ca(OH)2

【答案】C

【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Ch,不符合题意;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

称,其化学式为Hg,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符合题意;D、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0H)2,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物质分类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盐B.CaO、氧化钙、生石灰、氧化物

C.Na2co3、碳酸钠、纯碱、碱D.NOH、氢氧化钠、烧碱、碱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俗称是食盐,属于盐,其化学式、名称、俗名、物质分类对

应一致,正确。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是生石灰,属于氧化物,名称、俗名、物质分类

对应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