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_第1页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_第2页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_第3页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_第4页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LTPAGE1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于第二学期,应向导师提出学位论文的初步设想,并于第三学期开始提出论文写作计划,报请导师审定。博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拟订论文的详细提纲,经导师认可后,到校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和实际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并公开作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应于第五至第六学期集中精力撰写学位论文。其学位论文必须具有开拓性,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并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博士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博士研究生担任与同研究方向相关部分的教学实习,承担同专业研究方向相关部门的工作实习,教学实习时间不超过一学期,工作实习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或博士点基金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非经导师的同意和允许,博士研究生不得私自承担任何影响学习、科研及论文进度的其他工作。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七、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独立研究为主,导师作必要的专题讲授和辅导。博士研究生对指导教师指定阅读的书籍资料,必须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博士生应于入学后二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法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0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MarxistLegalTheory2362各方向必修10106002人权法学HumanitarianLaw2362各方向必修10106003西方法理学WesternJurisprudence2363各方向必修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06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研究StudyonChinalizationofMarxistLaw2363方向1必修10106007人权与发展权研究StudyonHumanRightsandRightofDevelopment2363方向2必修10106008西方法学原著研究StudyonWesternOriginalJuristicWork2363方向3必修10106009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StudyonCurrentIssuesOfJurisprudence2363各方向必修选修课10106010外国法律思想史TheHistoryofForeignLegalThoughts2364各方向选修10106011中国法律思想史TheHistoryofChineseLegalThoughts2364各方向选修学术活动环节参加全国或省级法理学会议一次以上;论文开题报告环节第三学期进行专业综合考试,举行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环节第六学期进行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环节第六学习进行论文答辩;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具有坚实宽广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基础;3.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宪法学及其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富于开拓精神,胜任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任务和有关实际部门的高级职务,能在理论与实际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和贡献;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6.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6个研究方向:1.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宪法最一般、最基本的问题,包括概念、范畴、原理、原则与发展规律等方面。2.比较宪法学对各国宪法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其异同优劣的分析,以深化对宪法和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3.外国宪法学研究本国宪法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宪法,包括该国最基本的宪法原理、该国宪法发展轨迹,重点是该国现行宪法基本内容的理论和实践。4.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行政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寻中国行政法治的一般规律。5.地方政权建设研究中外地方政权建设的基本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权提供理论指导。6.中国宪法文化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宪法文化的基本问题,通过宪法文化的透视,揭示宪政国家的发展轨迹。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于第二学期,应向导师提出学位论文的初步设想,并于第三学期开始提出论文写作计划,报请导师审定。博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拟订论文的详细提纲,经导师认可后,到校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和实际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并公开作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应于第五至第六学期集中精力撰写学位论文。其学位论文必须具有开拓性,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并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博士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博士研究生担任与同研究方向相关部分的教学实习,承担同专业研究方向相关部门的工作实习,教学实习时间不超过一学期,工作实习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或博士点基金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非经导师的同意和允许,博士研究生不得私自承担任何影响学习、科研及论文进度的其他工作。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七、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独立研究为主,导师作必要的专题讲授和辅导。博士研究生对指导教师指定阅读的书籍资料,必须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博士生应于入学后二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12比较宪法学ComparativeConstitutionalLaw2362各方向必修10106013宪法学基础理论BasicTheoryofConstitutionalLaw2362方向1必修10106014中国宪法学ChineseConstitutionalLaw2363方向23456必修10106015外国宪法学ForeignConstitutionalLaw2362方向2、3必修10106016中国行政法学ChineseAdministrativeLaw2362方向4必修10106017中国宪法文化TheCultureofChineseConstitution2362方向6必修10106018地方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TheoriesandPracticesoftheBuildingofLocalGovernment2362方向5必修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选修课第二外国语SecondForeignLanguage2361,210106019外国政治思想史TheHistoryofForeignPoliticTheory236310106020中国宪法史TheHistoryofChineseConstitution236310106021外国行政法ForeignAdministrativeLaw236310106022港澳基本法BasicLawofHongKongandMacau2363

刑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刑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有坚实的马列主义法学理论和政治理论基础;3.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刑法学等业务知识;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及研究机构高层次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在学科领域内能做出创造性的成绩;5.具有较强的处理有关刑法方面的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能胜任刑事检察、审判和律师等工作的高级职务。二、研究方向1.中国刑法学着重研究中国刑法和刑法理论。2.比较刑法学着重研究外国刑法和刑法理论并进行比较评论。3.犯罪学着重研究犯罪的原因、规律、类型以及犯罪的对策。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1.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应向博士生导师提出学位论文的个人计划,经博士生导师同意,于第二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在第三学期开始作出论文写作计划,报请博士生导师审定。2.第三至第四学期,博士研究生应注意有关学位论文的资料收集和积累,从事一些相关的科研工作。3.第四学期末,博士研究生写出论文详细提纲,送导师审阅,然后持导师认可的论文提纲,到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实际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收集有关学位论文的资料,听取有关专家关于学位论文的意见。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导师的指导写出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后,于第五学期初,在教研室主持下,进行报告,听取意见。5.第五至第六学期,博士研究生集中精力写好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初稿至迟应于第六学期三月底以前交导师审阅。导师要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论文经导师审阅修改后同意付印时,才能付印。6.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理论上的开拓性。在本学科领域,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有创造性,能够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解决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力;博士学位论文还要求具有实践上的应用性。学位论文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服务的原则,要求具有针对性,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解决或阐明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反映出作者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7.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生导师安排及指导下进行教学实习,担任同研究方向相关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课程讲授,时间不超过一个学期。2.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生导师安排及指导下,参加博士点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或博士点基金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3.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生导师安排及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如挂职实习、社会调查、参加司法部门的疑难案件讨论等,为期不超过一个月。4.博士研究生非得到博士生导师的同意和允许,不得私自承担任何影响学习、科研及论文进度的其他工作。七、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应向博士生导师提出学习、研究方向、实习及学位论文选题方向的个人计划,经导师审定后按计划进行学习和研究;未经导师许可,中途不得擅自变更。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10106023外国刑法原著选读MasterpieceReviewofForeignOriginalWorksofCriminalLaw236110106024中国刑法学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hineseCriminalLaw2362-310106025外国刑法学专题MonographicStudyonForeignCriminalLaw2363-410106026犯罪学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riminology2363-4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27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TheHistoryofModernWesternTheoriesofCriminalLaw236110106028中国刑法史TheHistoryofChineseCriminalLaw236210106029国际刑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InternationalCriminalLaw236310106030刑案研究CaseStudyofCriminalLaw2363选修课10106031刑事诉讼法CriminalProcedureLaw2361.210106032司法制度JudicialSystem2361.210106033国际公法InternationalLaw2361.2.310106034民商法CivilandCommercialLaw2361.2.3学术活动环节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讲座、沙龙论文开题报告环节第三学期进行专业综合考试,举行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环节第五或第六学期进行论文演示报告或预答辩论文答辩环节第六学期进行论文答辩民商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民商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富于创新精神,能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定下列研究方向:1.民法方向2.商法方向3.知识产权法方向4.外国与比较民商法方向(限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1.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即可开始撰写学位(毕业)论文。“论文”在确定选题、着手撰写前应向学科专家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本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水平。(3)本人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基础(要求提交前期研究成果不少于1万字)和资料的准备情况。(4)论文写作提纲和拟定的研究重点。(5)本论文中将对该领域的哪些问题或哪些方面有所创造和突破。(6)写作的具体日程安排和预定完成初稿的时间(初稿的提交时间应不晚于预答辩之前的2个月)。2.论文审定(1)论文初稿完成后根据导师提出修改意见,经本人修改、导师同意后进入预答辩程序;(2)预答辩通过后,经本人的进一步修改、导师审定后交付打印形成正式文本。3.论文评阅论文正式文本制作完成后提前一个月交院研究生管理工作办公室统一分送经院学位委员会遴选的校内外同行专家按学校规定评阅。4.论文答辩论文经评阅后提交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答辩中导师实行回避原则,按规定可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结合专业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导师指导下或自己独立开发科研项目或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应利用2-3个月时间参加专业教学实践和法律服务工作实践(在职博士研究生可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并写出实践工作总结报告作为考查根据。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七、培养方式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前提下,由导师负责给予积极的督促和指导。并在本专业成立由博士生导师和有指导研究生工作经验的教授或已获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组成的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学科学术带头人任组长。发挥学术整体的指导作用;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按“导师负责,协调统一”原则指导本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监督评估研究生教学质量,参加考试委员会主持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的考试并根据导师提出的意见决定学生是否延长学习年限。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35民商法理论前沿CurrentIssuesoftheTheoryofCivilandConmmercialLaw236210106036法学经典著作选读MasterpieceReviewofLaw2363要求手抄5万字以上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37民法总论专题MonographicStudyonGeneralPrinciplesofCivilLaw2364民法方向外国与比较民商法方向任选其二10106038民法分论专题MonographicStudyonSpecialPrinciplesofCivilLaw236410106039商法总论专题MonographicStudyonGeneralPrinciplesofCommercialLaw2364商法方向10106040商法分论专题MonographicStudyonSpecialPrinciplesofCommercialLaw236410106041著作权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opyrightLaw2364知识产权法方向10106042工业产权专题MonographicStudyonIndustrialProperty2364选修课10106043经济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EconomicLaw236410106044民事诉讼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ivilProceduralLaw2364学术活动环节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定期举办不少于一次学术沙龙活动论文开题报告环节每学年的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论文预答辩环节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周六/周日举行。论文答辩环节每学期的5月和11月月底各举行一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环境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中国环境法环境法的产生及历史沿革、环境法基本理论、环境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纠纷处理与仲裁、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环境法制建设。2.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国际环境法律体系、国际环境法的实践、国际环境法的最新发展、国际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主要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和协定、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组织、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外交。3.外国和比较环境法各国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制度、环境法律体系、立法体制及环境立法体系、各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各国环境法的最新发展、外国环境法基本理论之比较、基本法律制度之比较、环境法律体系及环境立法体系之比较。4.环境法史中国环境法律思想史、中国环境法律制度史、外国环境法律思想史、外国环境法律制度史、比较环境法律思想史、比较环境法律制度史、国际环境法律制度史。5.环境法和环境政策环境法和环境政策的关系、环境政策对环境立法的影响、环境政策的确立和实施、各种环境政策的最新发展、外国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6.环境法前沿问题环境法基本理论的最新发展、环境立法理念的最新发展、环境法律基本制度的最新发展、环境法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法律生态化。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研究生最迟在第二学期开学初提交论文撰写计划,最迟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向研究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包括同等学力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可以相应推迟一年。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研究生参加教师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作开题报告时应有3--5名教师参加,对论文选题的意义和撰写计划的可行性作出认真的评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注意指导和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要对所研究的课题作出创造性的成果。有关综合考试、论文评阅、答辩程序等具体要求按照《武汉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七、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独立研究为主,导师作必要的专题讲授和辅导。博士研究生对指导教师指定阅读的书籍资料,必须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博士生应于入学后二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45环境法基本理论BasicTheoryofEnvironmentalLaw236110106046环境法律思想史和制度史HistoryofIdeologyandSystemofEnvironmentalLaw2362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47中国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TheoriesandPracticesofChineseEnvironmentalLaw236210106048国际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TheoriesandPracticesofForeignEnvironmentalLaw236210106049环境法前沿问题研究CurrentIssuesofEnvironmentalLaw2363选修课学术活动环节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讲座、沙龙文开题报告环节第三学期进行专业综合考试,举行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环节第五或第六学期进行论文演示报告或预答辩论文答辩环节第六学期进行论文答辩诉讼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诉讼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融通司法实践的能力,富于创新精神,能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推动司法制度建设之良好意识。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定下列研究方向:1.民事诉讼法学在系统掌握中、外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研究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2.刑事诉讼法学在系统掌握中、外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3.行政诉讼法学在系统掌握中、外行政诉讼法学理论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研究行政诉讼法学前沿问题。4.外国与比较诉讼法学(限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外诉讼法学理论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研究比较诉讼法学前沿问题。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1.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即可开始撰写学位(毕业)论文。“论文”在确定选题、着手撰写前应向学科专家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水平。本人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基础(要求提交前期研究成果不少于1万字)和资料的准备情况。论文写作提纲和拟定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中将对该领域的哪些问题或哪些方面有所创造和突破。写作的具体日程安排和预定完成初稿的时间(初稿的提交时间应不晚于预答辩之前的2个月)。2.论文审定论文初稿完成后根据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经本人修改、导师同意后进入预答辩程序;预答辩通过后,经本人的进一步修改、导师审定后交付打印形成正式文本。3.论文评阅论文正式文本制作完成后提前一个月交院研究生管理工作办公室统一分送经院学位委员会遴选的校内外同行专家按学校规定评阅。4.论文答辩论文经评阅后提交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答辩中导师实行回避原则,按规定可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结合专业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导师指导下或自己独立开发科研项目或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应利用2-3个月时间参加专业教学实践和法律服务工作实践(在职博士研究生可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并写出实践工作总结报告作为考查根据。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七、培养方式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前提下,由导师负责给予积极的督促和指导。并在本专业成立由博士生导师和有指导研究生工作经验的教授或已获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组成的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学科学术带头人任组长。发挥学术整体的指导作用;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按“导师负责,协调统一”原则指导本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监督评估研究生教学质量,参加考试委员会主持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考试并根据导师提出的意见决定学生是否延长学习年限。

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50诉讼法理论前沿CurrentIssuesoftheTheoryofprocedureLaw236210106036法学经典著作选读MasterpieceReviewofLaw2363要求摘抄3万字以上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44民事诉讼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SpecialPrinciplesonCivilproceduralLaw2364各方向外国与比较诉讼法方向任选其二10106051刑事诉讼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SpecialPrinciplesofcriminalproceduralLaw236410106052行政诉讼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SpecialPrincipleofadministrativelitigationLaw2364各方向10106053证据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SpecialPrinciplesofevidenceLaw236410106054强制执行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ivilenforcementLaw2364各方向10106055行政救济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administrativeremedylaw2364选修课10106056刑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riminalLaw2364各方向10106057民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ivilLaw236410106058行政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administrativelaw2364学术活动环节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定期举办不少于一次学术沙龙活动论文开题报告环节每学年的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论文预答辩环节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周六/周日举行。论文答辩环节每学期的5月和11月底各举行一次。经济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经济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富于创新精神,能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定下列研究方向:1.经济法基础理论2.企业公司法律制度3.证券金融法制度4.竞争法5.财税法6.知识产权法7.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1.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即可开始撰写学位(毕业)论文。“论文”在确定选题、着手撰写前应向学科专家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水平。本人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基础(要求提交前期研究成果不少于1万字)和资料的准备情况。论文写作提纲和拟定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中将对该领域的哪些问题或哪些方面有所创造和突破。写作的具体日程安排和预定完成初稿的时间(初稿的提交时间应不晚于预答辩之前的2个月)。2.论文审定论文初稿完成后根据导师提出修改意见,经本人修改、导师同意后进入预答辩程序;预答辩通过后,经本人的进一步修改、导师审定后交付打印形成正式文本。3.论文评阅论文正式文本制作完成后提前一个月交院研究生管理工作办公室统一分送经院学位委员会遴选的校内外同行专家按学校规定评阅。4.论文答辩论文经评阅后提交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答辩中导师实行回避原则,按规定可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结合专业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导师指导下或自己独立开发科研项目或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应利用2-3个月时间参加专业教学实践和法律服务工作实践(在职博士研究生可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并写出实践工作总结报告作为考查根据。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七、培养方式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前提下,由导师负责给予积极的督促和指导。并在本专业成立由博士生导师和有指导研究生工作经验的教授或已获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组成的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学科学术带头人任组长。发挥学术整体的指导作用;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按“导师负责,协调统一”原则指导本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监督评估研究生教学质量,参加考试委员会主持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的考试并根据导师提出的意见决定学生是否延长学习年限。

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59经济法前沿CurrentIssuesofofEconomicLaw236110106060经济法与商法理论TheTheoryofEconomicLawandCommercialLaw2362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61企业公司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orporationLaw2362企业公司法、证券金融法方向10106062证券金融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FinancialLaw236310106063竞争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ompetitionLaw2362竞争法、知识产权法方向10106064知识产权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opyrightLaw236310106065财政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TaxLaw2362财税法方向10106066税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TaxLaw236310106067劳动法专题MonographicLaborLaw236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10106068社会保障法专题MonographicSocialSecurityLaw2363选修课10106057民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ivilLaw236410106069宪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onstitutionLaw2364学术活动环节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定期举办不少于一次学术沙龙活动论文开题报告环节每学年的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论文预答辩环节每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举行。论文答辩环节每学期的5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国际法学专业国际公法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国际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基础,能准确领会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有高尚理想,品德优良,热爱祖国并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治学态度严谨,富于开拓精神。在国际法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研究方向所涉范围的某一层面有较高深的造诣。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前沿状况,并有独立见解。在国际法范围内,能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及协作的任务,能在高等院校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程,能胜任外交部门及其他涉外部门的实际工作。3.有较高的汉语水平。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掌握第二外国语。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现代国际法2.国际组织法3.条约法4.欧洲联盟法5.世界贸易组织法6.国际人权与人道法7.国际刑法8.外交关系法9.国际能源法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1.在导师指导下,在学位课程学习和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第一学期着重课程学习并完成指定专业基础书目阅读,第二学期初步考虑选题范围(可纳入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并确定具体论文题目,第三学期拟出详细写作提纲并作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开始撰写论文。2.论文应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和答辩。3.在职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4.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应就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表一定数量的论著或译文。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六、培养方式1.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研究生自我钻研和独立进行工作的能力。提倡刻苦学习与勇于创新的学风。鼓励教学相长的主动积极性及学术进取精神。2.把教学实习、外出访问调查收集资料、外事工作实习、国内外联合培养、参加有关学术讨论会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的重要环节。3.学校、院系党政部门需切实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师应力求既教书又育人。研究生在完成学习与研究任务的同时,应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工作和体育锻炼。4.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与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导师需根据具体情况,帮助每个研究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国际法学专业国际公法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研究方向必修课10106070国际法的新发展(专题研究系列)NewDevelopmentsofInternationalLaw2363经导师指定,根据博士生各自的研究方向从以上课程中选取2门进行考试。10106071国际法方法论MethodologyofInternationalLaw236210106072国际组织法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Law236310106073条约法理论与实践TheoriesandPracticesTreatyLaw2363选修课10106074国际人权与人道法LawofInternationalHumanRightsandHumanitarian2364研究生根据各自情况,可视需要选修若干门课程。10106075外交关系法ForeignRelationshipLaw236410106076海洋法SeaLaw236310106077空间法SpaceLaw236310106078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EconomicLaw236210106079国际争端法InternationalDisputesLaw236310106080联合国专门机构法LawofUNSpecializedAgencies236210106081欧洲联盟法EULaw236310106082国际私法PrivateInternationalLaw236210106083国际法与中国ChinaandInternationalLAw2364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私法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国际私法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理想高尚,品德优良,身心健康,能领会和执行国家的对外方针和政策。2.具有坚实的法学,特别是法理学和民商法学基础;在广博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全面地掌握国际私法专业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前沿状况;在本学科的某些领域有较高深的造诣,并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掌握第二外国语;熟悉计算机应用。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以及处理国际私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胜任科研机构的高层次科研任务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及合作任务,能胜任有关国际组织、外交、对外经济贸易、涉外司法、涉外仲裁、涉外律师以及涉外公证等实务工作。二、研究方向1.比较国际私法,对不同国家的国际私法进行比较研究,系统研究某个国家的国际私法。2.国际冲突法,研究冲突法的基本理论、制度、方法和发展趋向。3.国际统一实体私法,从避免法律冲突的角度研究国际民商事领域中的统一实体法规范。4.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研究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域外取证、域外送达及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等问题。5.国际商事仲裁,研究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务。6.中国国际私法,探讨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司法、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7.区际冲突法,探讨外国区际冲突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合理解决我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间的法律冲突问题。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一年半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完成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一学期初步确定选题的范围,第二学期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并拟定写作大纲,进而独立撰写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纳入本学科的科研计划或科研项目。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六、培养方式1.在导师指导方面,由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和本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指导小组”,以导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小组”集体培养为辅。2.在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方面,以博士研究生自学为主。首先,强调学习与科研相结合,提倡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和遵行学术规范的学风,注意培养和提高博士研究生自我钻研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合作,安排博士研究生参加导师和本学科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专业论文。其次,强调学习研究与教学实习相结合,适当安排博士研究生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有直接的体验并经受锻炼。第三,强调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博士研究生走出校园访问、考察、调研、咨询和收集资料以及在有关实际部门实习。3.在培养形式方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校内培养为主。同时,配合学校及法学院,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培养;招收部分有相当理论基础和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博士研究生,让他们不脱离与本学科有关的原工作单位,进行在职培养。4.在博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导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学校及法学院的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私法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10106084比较国际私法ComparativePrivateInternationalLaw2361选修课10106085国际私法名著研读MasterpieceReviewofPrivateInternationalLaw2362第二外国语SecondForeignLanguage31441,210106086国际公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InternationalLaw236110106087国际经济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InternationalEconomicLaw236110106088冲突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ConflictLaw236210106089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商事仲裁法专题MonographicStudyonInternationalCivilProcedureLawand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2363

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国际经济法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1.热爱祖国,遵守法纪,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人民的事业服务。2.具有坚实的法学、特别是法理学、民商法学和国际法学基础,系统、深入、全面并坚实地掌握国际经济法学专门知识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研究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本学科某些领域有较深造诣,并能做出创造性成果。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掌握第二外国语。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研究能力、以及较强的处理国际经济法方面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及研究机构高层次教学及科研任务,胜任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事务、涉外经济审判、检察、涉外律师等工作。二、研究方向1.国际贸易法2.国际投资法3.国际货币法4.国际金融法5.国际知识产权法6.海商法7.国际经济组织法律制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至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至6年。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完博士生学位课程,其余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成绩优异且完成高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者,可以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课程设置见下表。2.学分: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必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共11学分。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考试制度,3学分。3.授课方式: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读书报告、课题研究等方式。考试采取笔试、面试或学期论文等方式。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至少补修2门本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具体补修课由指导老师决定。五、学位论文1.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一学期初步考虑选题范围,第二学期确定论文题目并提出开题报告,其余全部时间应主要用于进行科研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2.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文应力求:(1)理论上的开拓性。国际经济法学属于新兴的发展学科,应在这一学科领域内,理论上有所开拓,能做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反映作者有较高的解决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力;(2)实践上的应用性。国际经济法属于文科中的应用学科,学位论文应有针对性,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阐释或解决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特别是我国对外开放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作者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按国家及学校规定办理。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在导师安排及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进行教学实习,担任同研究方向有关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为时不超过一个学期。2.在导师安排及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参加博士点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或博士点基金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在读期间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则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3.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安排及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如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社会调查、涉外经济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为期一般不超过二个月。4.非经导师同意和允许,博士研究生不得私自承担其他任何工作,以免影响其研究和学习计划及论文进度。七、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小组”集体培养为辅。博士生指导小组由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和本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博士生以自学为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勇于探索,独立进行研究;导师辅之以专题讲授和个别指导,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强调学习与科研相结合,提倡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和教学相长的学风,注意培养和提高博士研究生自我钻研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安排博士研究生参加导师和本学科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专业论文。其次,强调学习研究与教学实习相结合,适当安排博士研究生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有直接的体验并经受锻炼。第三,强调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博士研究生走出校园访问、考察、调研、咨询和收集资料以及在有关实际部门实习。博士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出个人的学习、研究计划。国际法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105050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andContemporarySocialThoughts236110505001第一外国语TheFirstForeignLanguage2361专业必修课10106090国际经济法前沿问题CurrentIssues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236210106091国际经济法名著选读Masterpiece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23621010600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36210106005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Test33选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