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幻灯片_第1页
财政学幻灯片_第2页
财政学幻灯片_第3页
财政学幻灯片_第4页
财政学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财政学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二、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三、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导论财政部财政部财政部财政学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1.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财政学2.借鉴西方财政学

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财政学3.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是中国的实际?

财政学

中国经济的现实特征二元的经济结构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4.继承和发展

财政学

第一节财政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财政概念第三节财政职能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概念(一)“财政”一词的来源(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三)财政的基本特征生老病死,从摇篮到坟墓财政学

第一节财政概念

三财政的基本特征

阶级性与公共性并存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并存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一、市场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二)市场失灵

财政学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财政学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BACK2.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3.收入分配不公4.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5.经济波动6.宏观经济失衡第二节政府和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财政学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三)政府干预失效第二节政府和市场财政学图1-1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政府的经济作用货币货币征税需求要素服务产品提供共用品供给产品市场政府要素市场企业家庭货币货币产品要素服务需求提供共用品征税供给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它被定义为所有在一个国家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有生产产品和货物的总值。它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之处在于,GDP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财政学衡量一个经济整体状况的最重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这里所说的“一国”是指在一国领土范围之内,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生产的都属于该国的GDP。过去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一国是指一国公民,这就是说本国公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都属于一国的GNP。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仅一字之差,但有不同的含义。

GNP强调的是民族工业,即本国人办的工业;GDP强调的是境内工业,即在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工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各国经济更多的融合,很难找出原来意义上的民族工业。联合国统计司1993年要求各国在国民收入统计中用GDP大体GNP正反映了这种趋势。现在各国也都采用GDP这一指标

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Publicgoods)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二)公共需要(Publicwants)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解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等等。财政学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四、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财政称为‘公共财政’,而把社会主义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是生产建设性财政。这样一来,约定成俗,公共财政就成为资本主义财政的代名词,自然两者之间就有了根本的区别。”另外,从相关的理论研究来看,公共财政的讨论多是西方财政学上的一些内容,由此可见,我国的公共财政研究在若干方面是与西方财政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专家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财政模式”。财政学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

财政职能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二、资源配置职能P24三、收入分配职能P25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P27财政学第一章习题1为什么说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P13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P133试述公共需要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P184如何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框架?P22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财政的“三大职能”?P246试述财政实现三大职能的机制和手段。P27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第四节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一、按支出用途分类二、按费用类别分类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NEXT财政学马克思的社会产品价值论社会总产品在价值构成上分为C,V和M三个部分,显然,从上期生产的结果来看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同从最终使用亦即从下期生产的起点来看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不相对应的.

具体地说,从最终使用来看,

C:一部分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另一部分在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用于积累性的投资.

V:不等于全部消费,因为,(1)社会消费主要来自M;(2)V有一部分也会以储蓄的形式沉淀下来,再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投资.

M:也不等于积累,社会消费基金要取自M,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积累.

财政学包括基本建设支出、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简易建筑费支出、

地质勘探费支出、

科技三项费用、

流动资金支出、

国家物资储备资金支出、

支援农业支出等。

返回财政学1、经济建设支出2、社会文教支出3、国防支出4、行政管理支出5、其他支出返回财政学购买性支出的概念:是公共部门(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公共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支出、社会治安支出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与社会救济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支出等。农业支出、总预备与其他支出也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

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P32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BACK财政学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介绍两个指标一、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P33二、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P34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P35财政学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财政学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二、按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P39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P40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五五”时期经济建设费59.9%社会文教费14.4%国防费16.4%行政管理费5.3%其他4.0%“九五”时期经济建设费38.3%社会文教费27.2%国防费8.3%行政管理费15.7%其他10.5%财政学第四节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要讲求效益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考核方法

财政学第二章习题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P29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有那些因素?P363试述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P404简述考核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P42财政学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第三节文科卫支出第三章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财政学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财政学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二、行政管理费三、国防费财政学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官民比例1:79341:39271:22991:50汉朝唐朝明朝1:911清朝1:294建国初期1978年1:301997年财政学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二、行政管理费(一)行政管理费的增减变化趋势(二)行政管理费的控制(三)政府的机构改革财政学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结构表年份行政管理总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武警部队经费对外援助数额(亿元)数额(亿元)比重(%)数额(亿元)比重(%)数额(亿元)比重(%)数额(亿元)比重(%)1995940.0538.357.3298.831.873.97.929.03.119961125.0622.255.3382.734.087.97.832.22.919971293.6703.754.4433.433.5120.99.335.52.719981455.9725.549.8554.038.1139.29.637.22.619991668.8822.949.3648.338.8158.49.539.22.320001974.19965.548.9760.538.5202.210.245.92.320012396.61212.550.6916.238.2220.79.247.12.0平均值1550.6798.751.5570.636.8143.39.238.02.5表4-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结构表财政学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三、国防费介绍一下我国的国防政策(一)国防费的增减变化情况(二)国防费的控制(三)国际比较背景资料:美国的国防预算是如何制定出台

首先由国防部确定预算要求,然后由管理和预算署审查国防部要求并得到总统的认可。每年年初国会开始举行会议前,总统将国防预算申请提交国会。国会在每年9月30日以前审查预算申请,并通过相关法案。财政学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根据宪法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和强盛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而只会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永远不称霸,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财政学国防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项目年份国防支出增速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12.615.04.6319856.09.62.14199015.49.41.57199515.69.31.09199613.19.11.06199712.88.81.09199815.08.71.19199915.08.21.31200012.27.61.35200119.47.61.50200217.77.741.63国防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财政学近年我国国防费构成项目年份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

装备费(%)

合计(亿元)200033.534.232.31207.54200132.033.734.31442.04200231.934.333.81694.44近年我国国防费构成财政学2001年中国与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和财政支出比重的对比财政学第三节文科卫支出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二、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来源三、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财政学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长速度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长速度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1980198519901995199624.918.320.311.614.816.210.012.715.820.021.521.5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1.713.211.813.722.818.3920.620.018.317.217.818.0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学第三节文科卫支出文科二文科卫支出的资金来源1教育支出(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财政学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情况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全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占GDP的比重(%)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比上年增长(%)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262.33.331671.72.461211.917.8415.272531.73.401862.52.501357.712.0314.702949.13.762032.52.591565.615.3114.503349.04.082287.22.791815.815.9813.773849.14.312562.62.872085.714.8613.134637.74.833057.03.192582.423.8113.66表4-7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情况财政学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

12.8116.082.442.7655.6865.924637.7200112.7815.452.962.2354.1966.583849.1200012.2313.843.761.8654.2268.303349.1199912.1012.544.811.6353.0968.922949.119985.6212.886.741.1953.6373.572531.719975.0811.548.331.1653.5773.892262.31996

其他(%)学费和杂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

预算内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合计(亿元)

表4-8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财政学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1:2.6:21.61:2.0:17.11:1.6:11.41:1.5:12.9中国: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2001年:全部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1:2.7:3.01:2.7:12.81:1.2:2.91:1.5:2.2世界平均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初级:中级:高级国家类型表4-9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财政学第三节文科卫支出二文科卫支出的资金来源2、科学研究费支出(一)科学技术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三)国际比较财政学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科学研究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占GDP比重(%)348.64.390.51408.94.430.55438.64.060.56543.94.120.66575.63.620.64703.33.720.73816.223.700.75表4-10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财政学2000年部分国家R&D投入比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中国00.511.522.533.5R&D占GDP%图4-32000年部分国家R&D投入比较(亿美元,%)财政学1987-1998年间部分国家

科技人员人均R&D比较1987-1998年间部分国家科技人员人均R&D比较(美元)R&D.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究开发

财政学第三节文科卫支出二文科卫支出的资金来源3、卫生支出(一)政府提供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理论依据(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提供情况及国际比较(三)SARS危机凸显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体系的缺陷财政学我国公共支出与世界水平的静态比较按人口统计学划分地区占世界人口(%)卫生支出(10亿美元)占世界总支出(%)卫生支出占GDP(%)人均卫生支出(美元)市场经济国家151483879.21860

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74933.6142拉丁美洲国家84734.0105中东伊斯兰国家103924.177亚洲其他国家134224.561

印度161816.021

中国221313.511

我国公共支出与世界水平的静态比较(1992年)财政学第三节文科卫支出三、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财政学第三章习题1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P452简述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控制办法。P483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性质。P524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P55财政学第一单元(P18)财政学P19财政学

P20财政学P21,财政学财政学P22财政学P23财政学财政学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第二节基本建设支出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第四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二

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支出的性质二、投资与经济增长三、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

财政学凯恩斯观点: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一段时间内(如1个月)消费的资金占其此段时间内收入的比重。如,A每月收入2000元,其边际消费倾向是0.5,则A每月消费2000*0.5=1000元。财政学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对投资规模曾有一段论述:"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这些部门,如铁路建设,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较长时间内不提供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提供任何有用效果,但会从全年总生产中取走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财政学现实生活中确定投资规模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投资规模既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又要受当前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所以,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1)投资规模要适度;(2)投资结构要合理;(3)要注重投资效益.前两者又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财政学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名词)即为政府投资,包括预算内投资和预算外投资.由于我国还有预算外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一般所说的财政投资是指预算内投资.非政府投资是指企业法人投资和非法人的私人投资.财政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年份预算内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及其他198128.112.73.855.4198516.020.13.660.319908.719.66.365.419953.020.511.265.319962.719.511.766.119972.818.910.367.719984.219.39.167.419996.219.26.767.620006.420.35.168.220016.719.14.669.620027.019.74.66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财政学第二节基本建设支出一、基本建设支出的性质二、政府基本建设投资和非政府基本建设投资三、基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四、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财政学基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产业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基础产业内涵,有广义相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财政学基础产业的特点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特征.(1)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2)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

财政学财政投融资的概念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投融资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获得资金,它适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运用.对于既要体现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部门来说,其经营的目标已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它们的产品定价受政府直接或间接调控,这些企业仅依靠一般性的商业投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发展的资金需要.因为,商业性投融资渠道提供的资金要求兼顾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基础产业部门很难全部满足.处于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政府,一方面,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基础部门的优先增长问题;另一方面,要从稳定的角度考虑基础产业部门的价格控制问题,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样,政策性投融资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基础部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财政学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它是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很强,但它不完全脱离市场。(4)财政投融资的方式和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

(5)通过投融资建成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公共定价收回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财政学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一、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二、财政对农业生产投资的范围财政学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1)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这是基本的经济常识.即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3)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学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一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是财政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展农业中,国家财力的支持不仅是责无旁贷的,而且应当说支持甚至保证农业的发展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财政学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财政学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年份农业支出总额(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亿元)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亿元)农业科技三项费(亿元)农业救济费(亿元)1978150.6613.4376.9551.141.066.881980149.9512.2082.1248.591.317.261985153.627.66101.0437.731.9512.901990307.849.98221.7666.713.1116.261995574.938.43430.22110.003.0031.711996700.438.82510.07141.514.9443.911997766.398.30560.77159.785.4840.3619981154.7610.69626.02460.709.1458.9019991085.768.23677.46357.009.1342.1720001231.547.75766.89414.469.7840.4120011456.737.71917.96480.8110.2847.68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财政学第四章习题试述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58简述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特点和范围.P62-6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P66-67为什么发展农业需要政府(财政)投资?P69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范围和重点是哪些?P70财政学第一节关于转移性支出的简要说明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第三节财政补贴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财政学第一节关于转移性支出的简要说明

转移性支出:

是政府财政资金无偿和单方面转移所形成的支出,它包括各种财政补贴、补助、养老金、失业救济金、捐赠、债务利息、税收优惠等项目。

财政学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二、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制的改革财政学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养老保险(二)失业保险(三)医疗保险(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学第三节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二、财政补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三、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财政学第三节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二)财政补贴的分类财政学第三节财政补贴二财政补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

1.改变需求结构

2.改变供给结构财政学第三节财政补贴三、财政补贴同经济体制的配合四、中国财政补贴的现状和形成原因五、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绵阳电子政务财政学第五章习题何谓转移性支出?P73简述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P75为什么说财政补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P85试述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P91财政学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第二节财政收入原则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二)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三)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财政学政府收费和预算外收费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以收费形式获得的政府收入,其划分的界限比较难于把握,这也正是乱收费得以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政府收费涵义必须把握下列三层意思:一是提供的服务必须在政府收费职责之内。如结婚登记和营业登记所收取的证照费;二是只对一部分提供了特定服务的单位和公民收取,如调解费、环境治理费;三是收入的使用方向是专一的,即收得的款项一定要用来补偿服务费用或完善服务设施,如证照费用于证照制作成本,环境治理费用于环保设施。财政学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政府职能、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或提取,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财政性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三种类型。

财政学第二节财政收入原则一财政收入中的公平与效率二公平类财政收入原则三效率类财政收入原则

财政学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分析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是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三、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财政学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三、财政收入部门构成财政学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图7-5“九五”时期和“五五”时期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对比图(%)“五五”时期其他0.7各项税收49.2企业收入44.1企业收入各项税收其他“九五”时期其他8.1教育费附加收入1.2企业亏损补贴3.2各项税收83.9各项税收教育费附加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其他财政学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所有制构成变化对比图(%)财政学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三、财政收入部门构成财政收入部门构成变化对比图(%)财政学第六章思考题我国财政收入有那些分类?95-96简述公平类、效率类财政收入原则的类型及其内容。97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101从财政结构分析说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107-109财政学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第二节税收基本要素和税收分类第三节税收负担分析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五节税收支出第七章税收原理财政学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属性和税收的“三性”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财政学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财政学第一节什么是税收托马斯•霍布斯:“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利益交换说”

“社会契约论”凯恩斯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负有纳税的义务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当代资产阶级税收理论约翰•洛克财政学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二、税收的“三性”(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固定性财政学税收这一概念的要点可以表述为五点: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3.税收是用法律建立起来的分配关系;4.税收采取实物或货币两种征收形式;5.税收具备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财政学第二节税收基本要素和税收分类一、税收的基本要素二、税收分类财政学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课税标准(四)税率(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六)起征点与免征额(七)课税基础财政学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又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在中国,纳税人包括:①全民所有制企业。②城乡各类集体所有制企业。③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④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⑤私营企业。⑥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户、承包户。⑦依税法规定应纳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个人。纳税人是按照税种确定的。财政学课税对象(课税客体)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法律术语称为课税客体。课税对象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种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一种税都必须明确规定对什么征税,体现着税收范围的广度。一般来说,不同的税种有着不同的课税对象,不同的课税对象决定着税种所应有的不同性质。财政学按课税对象分,一般分为:1、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2、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财产税。如:房产税;4、行为税。如:印花税;5、资源税;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学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它体现征税的深度。税率的设计,直接反映着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直接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高低,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财政学我国现行税率大致可分为3种:1、比例税率。实行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按照课税对象规定征收比例,而是按照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为固定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指的是这样一种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的不同,又分以下几种:全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财政学起征点与免征额1.起征点是一种标准,征税要有课税根据,当课税根据达到一定标准时则开始征税,低于该标准则无须征税.起征点就是开始征税的起点.2.免征额是指在课税依据中有多少数额是可以免征的.即已超过起征点开始征税,但其中一部份可以免征.财政学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二、税收分类(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五)中央税与地方税财政学第三节税收负担分析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二、税负水平分析三、关于“拉弗曲线”p121财政学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二、税负转嫁方式

三、税负转嫁的条件

四、我国的税负转嫁

财政学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方式2.后转方式3.其他转嫁方式财政学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税负转嫁的条件)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财政学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四、我国的税负转嫁(一)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二)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

(三)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

(四)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五)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

(六)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

财政学第五节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财政学第七章习题试述税收的含义和税收的“三性”。110-111简述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起征点与免征点的含义。113-114税率有哪几种?他们之间有何差别?115试述税负转嫁的方式。124税负转嫁有那些条件?125财政学第一节我国税制的组成和沿革第二节商品课税第三节所得课税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第八章现行税制和主要税种

财政学第一节我国税制的组成和沿革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财政学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财政学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表10-1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按人均收入水平分类

占中央政府经常收入的比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数(美元)

所得税、利得税和资本收益税(%)

社会保险税(%)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发达国家16.834.820.340.80.23.613.630.5200820185011810财政学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一)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二)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财政学

第二节商品课税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商品课税又称流转税、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

增值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讲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现。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你公司向a公司购进货物100件,金额为10000元,但你公司实际上要付给对方的货款并不是10000元,而是10000+10000*17%(假设增值税率为17%)=11700元。为什么只购进的货物价值才10000元,另外还要支付个1700元呢?因为这时,你公司做为消费者就要另外负担1700元的增值税,这就是增值税的价外征收。这1700元增值税对你公司来说就是“进项税”。a公司收了多收了这1700元的增值税款并不归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增值税上交给国家。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缴而已,并不负担这笔税款。财政学你公司把购进的100件货物加工成甲产品80件,出售给b0公司,取得销售额15000元,你公司要向b公司收取的甲产品货款也不只是15000元,而是15000+15000*17%=17550元,因为b公司这时做为消费者也应该向你公司另外支付2550元的增值税款,这就是你公司的“销项税”。你公司收了这2550元增值税额也并不归你公司所有,你公司也要上交给国家的,所以,2550元的增值税款也不是你公司负担的,你公司也只是代收代缴而已。财政学一、增值税的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征收范围包括:1、货物;2、应税劳务;3、进口货物。三、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四、增值税的计税依据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为其销售额,进口货物的计税依据为规定的组成计税价格。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2、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含锐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3、进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十消费税)×税率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

消费税

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税中新设置的一个税种。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目前,确定征收消费税的只有烟、酒、化妆品等11种产品。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商品课税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

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了五种类型的产品:第一类: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焰火等;第二类: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化妆品等;第二类: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小轿车、摩托车等;第四类: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第五类: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如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财政学营业税

营业税的概念: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商品课税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财政学营业税的特点:(一)征税范围广、税源普遍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涉及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这一广泛的领域。第三产业直接关系着城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营业税的收入也将逐步增长。(二)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计算方法简便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各种应税劳务收入的营业额、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额、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三者统称为营业额),税收收入不受成本、费用高低影响,收入比较稳定。营业税实行比例税率,计征方法简便。(三)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营业税与其他流转税税种不同,它不按商品或征税项目的种类、品种设置税目、税率,而是从应税劳务的综合性经营特点出发,按照不同经营行业设计不同的税目、税率,即行业相同,税目、税率相同;行业不同,税目、税率不同。营业税税率设计的总体水平较低。财政学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

(一)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二)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三)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五)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六)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财政学关税关税是指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征收的税收.关税通常可分为:(1)从价税:按进出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收.(2)从量税:对进出口货物按计量单位征收定量的税收.(3)混合税(复合税):将从价税和从量税混合使用.各国海关在征收关税时方法各有差异,一般以征收从价税为主.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开放度的主要标志。财政学关税的特点:1、关税是统一的国境征税;2、关税是以进出境货物或者物品为征收范围;3、海关是关税征收管理机关。关税的纳税人: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是关税的纳税义务人。关税的征税对象:关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应税货物和应税物品两类。征税对象和进出口方向不同,其适用的税率也不同。财政学关税的减免税

下列货物,经海关审查,可以免税:(一)关税税额在人民币10元以下的一票货物;(二)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三)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四)进出境运输工具装载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饮食用品。财政学第二节商品课税商品课税的特征:p140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财政学第三节所得课税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财政学第三节所得课税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一)所得课税的特点(二)所得课税的功能(三)我国所得课税的特点财政学所得税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所得税1799年创始于英国。由于这种税以所得的多少为负担能力的标准,比较符合公平、普遍的原则,并具有经济调节功能,所以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良税,得以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进入19世纪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征了所得税,并逐渐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财政学所得税的主要特点第一:通常以纯所得为征税对象。第二:通常以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第三: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企业征收所得税,还可以发挥贯彻国家特定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第四:应纳税税额的计算涉及纳税人的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促使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财政学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法,就是有关个人的所得税的法律规定。财政学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