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一、激趣引入老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学生:溜溜球。老师:想来玩玩吗?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老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老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表达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表达“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二、教学新课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老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学生:能。老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3[点评:这个教学片断表达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表达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严密联络,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络]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老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老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老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学生:是。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拟一下老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学生:第①条线最短。老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课件闪烁端点〕老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老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把直线画在黑板上〕老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老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学生:能。老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板书:直线〕老师:老师刚刚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学生:不能。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老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把射线画到黑板上〕老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老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学生:是。老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板书:射线〕老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学生答复〔略〕老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讨论后答复。……[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构造明显、层次明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加减法一样数位对齐的道理。2、掌握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3、进步推理和归纳的才能。学情分析^p: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根底,而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前调研,大局部同学不难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的根本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即一样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进而掌握根本的笔算方法。重点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一、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出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及价格信息。问:你能就这些信息,提出一个能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吗?老师随学生答复板书:4.17+3.923.92+4.62.13+4.174.6-4.17……2、引入课题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的加减法〕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①购置《百科全书》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钱?②购置《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学记》一共要花多少钱?③购置《游戏力》和《百科全书》一共要花多少钱?④《丁丁上学记》比《百科全书》贵多少钱?……学生观察发现: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白板课件二、第二阶段教学新课,探究新知1、整、小比照,初步体会。探究小数加法2.13+4.6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比照考虑: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吗?2、比照分析^p,总结方法。探究小数加法3.92+4.6的计算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将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一样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一样数位对齐〕〔1〕利用反响器做学情调查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将一样数位对齐?利用反响器反响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选1,不知道或还不太清楚的选2。老师通过反响情况和询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建议。〔2〕出示活动建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老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一样数位对齐是因为一样数位上的数的计数单位一样,而只有计数单位一样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4〕在明晰算理的根底上,总结算法。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怎么做呢?3、迁移类推,学习笔算小数的减法。要求:列竖式计算4.6-4.17并验算。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展指导。说明:为了计算方便,要将被减数补齐数位后,再计算。老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4、总结归纳算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利用互动反响器选择正确的解法。并说明解法①的错误原因:满十没有向前进一。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个位对齐,也就是一样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考虑: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是否一样。学生利用互动反响器选择正确的解法。不同意见双方说明各自的理由。学生利用互动反响器反响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认知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班内进展讨论。对不同的做法进展自评和互评。学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学生列竖式计算。2.13+4.17一名学生板演。学生列竖式计算。4.6-4.17并演算,一名学生板演。学生总结方法和考前须知: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结果要化简;为了计算方便要补齐数位;要擅长演算……第三阶段练习稳固,拓展进步1、我会计算:〔比比谁最厉害〕12.44+24.36=7.8-3.74=2、一串小银片的单价是4.85元,一个毛线球的单价是0.68元,买一串小银片和一个毛线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一串小银片比一个毛线球多多少钱?第四阶段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收获〔知识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课型新课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可以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进步学生的探究精神、归纳概括才能、逻辑思维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进步效率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考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展分类。教学难点:可以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络。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假如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学生答复〕师:既然如此,假如把三角形进展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师:刚刚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三角形的分类〕二、自主探究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课件出例如5.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生1: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展分类。师:假如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局部,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课件出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图〕3、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形图〕师: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你能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吗?测量后你会发现什么?生:通过测量发现,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斜边最长。4、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课件出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图〕师: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会发现什么?生: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不想等,有的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师:在数学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各个局部的名称。师: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等腰三角形的底,两腰的夹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是三角形的底角。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都相等的边都叫三角形的边。6、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师:你能说说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吗?生: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师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7、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自角的特征以及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有些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两个角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在数学上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常用的直角三角板中的一种。三、探究结果汇报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按角分类的成果呢?〔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板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按边分呢?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师生总结收获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生:三角形可以按边分类,也可以按角分类。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生:分类。师: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重要,因为运用了分类方法,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井井有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舒心,更加精彩。五、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2.进步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老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拟接近的角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2.老师谈话:假如我们可以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终究相差多少呢?〔提醒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度量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老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3.量角的方法〔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理解学生掌握情况.〔5〕老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6〕讨论:怎样防止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拟〔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老师进展总结〕〔二〕角的分类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2.小组讨论:〔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直角、钝角、平角、锐角〕三、稳固练习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1〕直角〔2〕平角〔3〕120〔4〕30〔5〕77四、质疑总结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刘顶点和0刻度线,确定如看哪一圈刻度〕2.老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五布置作业完成第127页第9题.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五、板书设计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究和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教学准备: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二、新授〔一〕、出示学习目的学生齐读学习目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自主探究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开展的过程。1、远古计数: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开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2、算筹:〔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场想一些新的方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板书:算筹〕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课件出示题目。3、算盘:〔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如今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____、朝鲜等国。进展了改良。〔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4、计算器:如今,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我们如今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一样?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一样。5、电子计算机:〔1〕.随着时间的开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创造了什么?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师:随着科技的开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2〕如今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拟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三〕、计算器的应用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四〕、稳固练习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创造了〔〕。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三、本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作业设计:练习册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2.筹算3.算盘4.计算器:5.计算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6页-57页。【教学目的】1、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含义。3、培养和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教学重点】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定义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1、复习导入:师: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如今请你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再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征?预设:〔1〕直的〔2〕向两边无线延伸〔3〕无法测量〔2〕没有端点师:在你刚刚所画的直线旁边随意再画一条直线,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预设:通过回忆直线的特征,构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2、整理明标〔1〕认识平行〔2〕认识垂直二、明确途径,合作探究问题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发现什么是平行。问题二:通过学生观察,老师讲授,得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三、展示反响,对抗质疑问题一:认识平行〔1〕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将他们分分类吗?先独立考虑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将它们分类。〔3〕汇报:〔1〕①②,③④〔2〕①,②③④〔4〕出示定义:我们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下了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提出问题:你从刚刚读的这句话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6〕汇报:①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7〕对抗: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行不行?〔8〕演示:出示画着两条平行的直线的白纸,然后将纸沿着两条直线中间剪开,成两个平面展示。〔9〕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线吗?〔10〕小结: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线的存在,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问题二:认识垂直〔1〕操作:跟着老师一起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2〕汇报:成90度和不成90度〔3〕出示定义:我们将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情况下了一个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4〕对抗:你从刚刚所读的这句话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5〕汇报:①相交②成直角〔6〕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表示他们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吗?〔7〕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四、检测总结,拓展延伸1、练习〔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独立完成2、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课后拓展:〔1〕判断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③、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的平行线.〔2〕下面的图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况吗?出示“双杠”图让学生找出平行与垂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要求: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搜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p、预测或判断和决策。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重点:学会搜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难点:怎样去实际搜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教学过程: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展调查和统计〕〔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3、怎样进展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展统计〕5、师总结:刚刚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搜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搜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展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答复每种情况的人数,老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刚刚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展了分析^p,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展分析^p,判断、预测和决策〕9、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p,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老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浸透自然,学生乐于承受。对统计表的分析^p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开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展统计呢?〔1〕请每小组翻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2〕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合作统计?〔3〕学生汇报打算怎样调查。怎样问老师?〔提醒学生要有礼貌〕〔4〕学生到听课老师中去调查统计,搜集数据。〔5〕填好手中的统计表,汇报统计情况,你得出什么预测?〔6〕把同学们和老师们星期日里最喜欢做什么的两张统计表能否合在一起。〔老师把数据合在一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评析:本环节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在统计活动中,感悟统计的价值。〔1〕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统计活动之中,随学随用,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统计的方法,学生畅所欲言。统计的方法是学生想出来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出来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对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统计表与老师双休日活动统计表进展比照分析^p,并把二者合二为一,学生预测的准确、分析^p的透彻,培养了学生分析^p判断和推理才能。】三、实际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多。〔分别出示多张统计表〕i。南京造地铁,选择颜色一张调查统计表。你发现什么?ii。第十四届亚运会前四名获金牌情况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iii。选举班长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做出分析^piv。近几年来南京旅游的人数情况统计表。【评析:选取的几个例子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分析^p的饶有兴致,既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发散思维才能,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意识等。】四、自学课本〔100页页〕a〕出示考虑提纲i。原始数据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ii。书上的三个小问题。〔1〕观察统计表,说出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各有多少人?〔2〕估计一下,在这个班级里组织什么球类比赛最受欢送?〔3〕你还能想到什么?iii。制作统计表要注意什么?b〕学生合作交流上述问题。c〕学生汇报并补充。【评析: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教者不囿于教材,让教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对原始记录表与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讨论,稳固了统计的过程,在比拟原始记录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时,孕伏了任何两种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越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谁的最方便就最好。】五、统计公路上汽车通过情况。〔电脑出示马路过往车辆情况的场景〕i。这是车辆通过的情况,如今请大家进展统计,〔学生统计失败〕为什么无法统计?你有什么感觉?〔太快〕,ii。假如要你统计车辆通过的情况,该怎么办?①需要去分类。〔弄清要统计哪几种车辆〕。②怎样搜集数据?③怎样整理数据。④怎样画统计表?⑤分析^p一下结果。iii。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的统计出来?〔如何分工〕iv。汇报你们分工的情况。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想法?v。从统计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程度进步、注意空气的污染情况等〕【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想方法解决怎样统计动态的物体的问题,又一次让小组交流,发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虚拟的道路交通场景,学生尝试了统计的失败,又在老师分小组交流一下的话语点拨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了统计的成功。教学中,老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原有的认知程度,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才能,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地发挥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六、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评析:让学生自己举例,联想到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何解决身边的事情,学生发言踊跃,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七、作业:完成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题。【评析:在培养才能的同时,还重视了双基的落实。】【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竭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严密相连,遵循了数学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一、从生活经历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说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场,老师就从双休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怎样知道每种活动有多少人最喜欢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重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开展的过程。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因此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怎样知道星期日最喜欢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说出了要调查统计,那么怎样调查和统计呢?接着让统计员进展统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经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明晰、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泼,双基训练扎实。三、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归宿是应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数学问题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数学问题,增加数学的情境性、开放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了稳固刚学会的统计方法,教者让学生去统计听课老师最喜欢干什么这一理论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老师人很多,怎样去统计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方法,得出了一小组统计一排老师比拟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想出的方法去统计。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人人参与,争论不断,效果明显。四、引导学生分析^p讨论,进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在统计一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时,老师又一次让大家合作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小组有4人,1人负责记录数据,另3人每人统计一种车辆的简便方法。当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时,让学生分析^p讨论从统计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设计颇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了许多促使人开展的因素,出现了如今人们生活程度进步了,买摩托车、汽车的人很多、汽车多了,要注意平安,要注意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的话题,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开展,使知识性目的和开展性目的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纵观整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得到开展,在开展过程中习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一、谈话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吧。〔出示主题图〕二、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考虑: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拟什么?你有什么方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1、稳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稳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列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局部,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考虑,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复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以“活动”为根底,组织学生“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考虑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让学生进展汇报交流、活动反响,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达“好学”的美妙境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7—40页。教学目的: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如今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如今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刚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如今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师:刚刚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机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小组实验。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一样的方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方法。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一样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一样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师:能想出这么棒的方法来,真不简单。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师:这个方法真不错。〔板书:对角相等〕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如今谁能用自己的话完好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师: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如今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假如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假如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响最快?围平行四边形。刚刚小朋友不仅反响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教学总结: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一、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根底,也是进展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挪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p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挪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挪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络。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学会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概括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与反思的才能,并浸透德育教育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p、比拟并概括出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络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比拟小数大小:0.3和0.300;4.75和4.750;2.68和26.8;0.9和0.092.让学生观察发现前两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它们的大小不变,后两组小数中的小数没有变,小数点的位置变了,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3.得出结论:小数点的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1.创设情境:孙悟空打妖怪。2.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观察金箍棒的变化。〔板书: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三〕辅助学生,试探小数点向右挪动的规律。1.引导观察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1〕让学生观察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并考虑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倍数关系。〔2〕提醒学生“扩大了10倍”和“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之间的区别,标准学生的用词。2.联络新旧知识,发现小数点向右挪动的机密。〔1〕让学生把这些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2〕提问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那金箍棒的长短发生变化了吗?引导学生9毫米和0.009米的大小是一样的。〔3〕通过整数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4〕观察小数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挪动两者之间的规律〔5〕提问学生假如小数点向右挪动四位,五位?小数又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6〕总结出小数点向右挪动的规律〔7〕四人小组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左挪动的规律的方法〔8〕观察整数,由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到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挪动两者之间的规律。〔四〕引导学生,自探小数点向左挪动的规律。1.师:刚刚我们通过金箍棒的过程已经发现了小数点向右挪动的机密了!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会扛着那根又打又粗的金箍棒回去吗?2.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3.小组讨论参考得出小数点向左挪动的规律的方法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挪动的规律。4.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缩小到原来的非常之一”。5.交流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右挪动的规律。〔五〕小结归纳,感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1.让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挪动的规律和向左的规律。2.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一个小数点的重要性。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2、技能目的: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才能,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3、考虑: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泼的开放气氛中,立即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二、展开的开放1、探求知识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12、15、18、21、24、27、30、33、36、39、42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考虑: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2、形成共识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54372454837〔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④学生看书释疑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开放了教学思路,充分重视老师导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体验。这一阶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通过学生猜测、举例尝试,使学消费生两次认知冲突;接着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使学生有模糊的认识,但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2、通过计算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3、通过交流,老师点拔,学生自我释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三、应用的开放:1、应用知识:〔学生独立完成〕①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4551111201437②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2、开放提升:①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23□5127□3□6□5□□0②你能写出几个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吗?想一想,有何特征?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数整除的特征吗?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稳固与延伸,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安排了两个层次:1、主要是为了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已掌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到达稳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2、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去完成,特别在互相启发下,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5——p7内容。教学目的:1、经历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拟数的大小。3、在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学习级中、级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大数。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与同伴互相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必要性。〕二:尝试学习,探究多位数的读法。1、“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大数,结合数位顺序〔出示数据,如下〕同学们会读这些大数吗?a、某公司年消费额达:6780000元。b、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c、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生:〔胸有成竹,跃跃欲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信息的根底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究新知上。〕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学习:①、请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单独将这些大数读出来。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有时机运用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历“非正式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学才能。②、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明确“亿以内数的读法,只要按照个级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使学生有时机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汇报学习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老师适时给予补充与总结。2、知识迁移:“亿以上的数”的读法。老师出示数据:a、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b、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c、某市企业纳税额约10990069000元。因学生已有“亿以内的数”的读法的经历,所以此时学生完全有才能自学。三、探究多位数的写法。1、“亿以内数的写法”。可以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学习方法同“亿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数据参考:a、____约有六百七十八万人。b、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c、火箭每分钟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2、知识迁移:“亿以上数的写法”。〔略〕四:比拟数的大小。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根底,所以这局部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比拟数的大小的方法。五:练习p6的“试一试”、p7的“练一练”。〔注:“比拟数的大小”、“试一试”、“说一说”的第①小题及“练一练”的内容可另外安排一节课。〕六: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设计理念:1、表达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课堂上灵敏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3、进步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怎样解答呢?(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110×2+90×2=220+180=400(千米)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110+90)×2=200×2=400(千米)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合作讨论)生交流: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110×2+90×2=(110+90)×2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小组合作学习)生自己举例来验证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生板书:(a+b).c=a.c+b.c通过学习,让学生考虑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①可以进展验算。②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生小组举例讨论)三、稳固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第二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互相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第三题:先观察,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110×2+90×2(110+90)×2=220+180=200×2=400(千米)=400(千米)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教材分析^p:“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局部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根底。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准确数,或是用大数描绘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历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详细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非常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合作学习的才能。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与分析^p,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3、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p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成本控制合同规定2篇
- 2024年度房产销售代理权转让合同3篇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社会工作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实测实量》课件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架空线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白血病幼儿情况介绍
- 2024年度综合网络安全保障服务合同2篇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化工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汽车展览吊车租赁合同3篇
- 宣传采购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劳务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建议分析报告
- 探索1 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 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科技 八年级上册
- 酒店营销策划活动方案
- 10.1爱护身体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2-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专项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综合题(学生卷)
- 船用航行照明灯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分式(三)培优练习试题与答案
- 燃气职业道德课件
- 智慧供热集中管控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10月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