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_第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_第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_第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_第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14页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标准、字迹工整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教学重点】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指名学生板演:34+25=2、口算。5+78+650+306+2834+957+3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板书:1、一样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生:一样数位对齐。〔老师板书竖式〕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老师边说边板书课题〕2、教学例3。〔1〕边摆边说。老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2〕边摆边算。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拟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3〕看竖式表达计算过程。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4〕仿例练习:56+37=93。三、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教学目的: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展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教具: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教学流程:一、提出学习目的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风光:“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风光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生1:反过来了。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面对称。2、提出学习目的〔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二、展示学习成果1、小组内展示〔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2、全班展示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生7:假如我伸出右手呢?生6:我应该伸左手。生7:如今你知道自己错了吗?生6:知道了。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场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2、总结镜像的特点〔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3.完成练习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四、拓展练习。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全班交流反应: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区分这四个方向。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绘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进步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开展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绘其他三个方向。教具准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区分方向的?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提问:从刚刚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师:我们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全体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又面向〔东面〕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板书:东西相对南北相对谈话:如今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答复,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好〕小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教学“试一试”。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展交换。〔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课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来感知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①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费事、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间隔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②课桌高70米。〔〕③一棵树高16厘米。〔〕〔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一、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才能,开展空间观念。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拟准确。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2〕学生汇报交流。3.稳固练习:〔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如今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3〕独立完成第三题,老师指名答复。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拟准确。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才能,开展空间观念。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用图画出来。〔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画的是哪种图?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3.稳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3〕独立完成第三题,老师指名答复。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拟准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6素质教育目的:㈠知识教学点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使学生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㈡才能训练点1、开展学生分析^p、比拟、抽象、概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适宜的秤称物品。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㈢情感教育点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络的逻辑之美,进步审美意识。教具准备:〔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生:好!师:我们去看一看。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4、请翻开课本P86页。二、认识称。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来称。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1、认识1克。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生:1克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生:很轻。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如今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生: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场。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2、认识千克师:刚刚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如今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场!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生:〔汇报〕师:如今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生:1千克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助称出1千克的物品]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一样,都是1千克。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助。师:如今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师: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师:感觉怎么样。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四、联络生活,稳固练习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助,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英勇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第一关:1、书P88页2。2、书P89页4。3、书P89页5。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3〕小明重25千克。〔〕〔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克重的一个...他们班玩耍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和脖子长达3克的。五、有奖竞猜活动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六、小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的: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求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怎样列式?2+2+2+2=8(人)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1)2×4=8(人)或4×2=8(人)(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一样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一样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4)意义:表示4个2相加。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坐火车的有几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划船的有几人?3×3=9(人)表示3个3相加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二、练习1、判断题。A:B: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1、试一试P5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5×89+9+96×28+8+8+8板书:儿童乐园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2×4=8(人)4×6=243×3=9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4×2=8(人)读作:4乘2表示4个2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作业:1、读书P4-5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6+6+6+63+3+3+3+35+510+10+107+7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8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互相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生疏感,但处理的还是不够细致,对问题的剖析不够透彻,对课本的解读不够深化,还有就是对学生的竖式书写的方式习惯要求不够严格,导致错误的情况仍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学生抄错题。在列竖式时将数字或者运算符号抄错,导致错误率高。2、学生书写不标准。例如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学生在书写时由于不标准会导致计算时将数位看错,造成错误;还有就是最底下的横线必需要求用直尺画,这样更加美观。3、计算时,尤其是减法运算时,会出现倒减〔从高位减起〕的情况。4、计算时的进位和退位的“1”会经常忘记计算。5、等号的后面往往忘记写得数。面对这些错误,我认为重要的是整合错误资。我和学生一起找错误,抓典型事例,分析^p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者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做到自己检查,自己改正。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出错误,例如提问“我们从十位算起可以吗?”勾起学生的考虑,防止类似的错误。这些是我们在课堂上能做的,但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在纠错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适宜的工具画线段。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1、假如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绘介绍端点。3、学生完好描绘线段的特征。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5、这是刚刚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如今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区分线段〕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师小结过渡。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5、全班交流。三、理论操作,感悟画法。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宜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途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4、反应。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巧图案。〔欣赏〕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0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可以进展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32-10-6=25+20-10=48-8+17=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应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53-24+38=6729+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展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谁能完好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稳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15÷3×5=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假如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2.第2题哪错了?3.第3题哪错了?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展计算啊?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搜集、整理和描绘数据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数据的描绘和分析^p过程有所体验。教学过程:一、开课。二、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刚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板书:读统计图表三、探究新知1、读统计图〔1〕读纵向统计图。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小组内交流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详细的人数。〔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2〕读横向统计图。〔介绍横向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理解的信息最多。〔全班交流。〔讨论。假如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送?为什么?2、读统计表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情况统计表”〔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2〕全班集体交流。〔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a、“某地1985~20xx年安装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场,每隔5年统计一次。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的部数。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数量逐年增加。〔分别解释其数量〕〔提出问题如今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小组交流,指名答复。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四、小调查刚刚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展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全班汇报、交流。五、全课总结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异,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一样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提醒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教学目的]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络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老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2.提问:想一想,刚刚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拟,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2.明确要求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②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究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老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③小结:虽然结果一样,但他们所想的和刚刚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一样,因此都符合平均分。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假如别人和你的分法一样,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5.小组内交流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考虑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根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历。]三、稳固应用,内化概念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展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③独立完成填空。④在小组内校对。2.想想做做第5题。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③假如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④独立完成填空。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展平均分。3.想想做做第6题。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③和同桌交流交流。[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进展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稳固和自主学习才能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理论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稳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有关0的乘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7+7+7=〔〕〔〕5+5+5+5+5+5=〔〕〔〕6+6+6+6+6=〔〕〔〕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3=12〔〕〔〕〔〕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答复,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出示挂图:第二幅图考虑:魔术师如今在变什么新把戏?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老师想问问大家如今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学生答复,引导学生答复出0只。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出示书中的考虑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考虑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理论、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理论中学习。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三、稳固练习。1、提问〔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拟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2、根据插图,按顺序答复。〔1〕吊椅上如今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3、自主练习第4、5题。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五、布置作业。提早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1+1+1=313=30+0+0=003=0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展联络,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详细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稳固。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1.结合“摆碗筷”的详细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展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p〗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络严密。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中,探究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本校为乡镇村办中心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有待于完善,如缺少多媒体教室,不能运用多媒体进展教学。老师主要还是以挂图和准备好的小黑板以及老师自制的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由于本地区属于城乡结合地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长大多都是以经营小生意为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和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以致于本班有部分学困生。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平时对这些同学总是耐心辅导,给予他们帮助,使得这些学生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展现挂图〕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老师指着挂图,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说一说。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生:能。2.摆一摆,数一数。〔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学生活动,老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3〕汇报。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几双筷子123456789几根筷子24〔1〕观察考虑。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好。〔3〕交流订正。“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生1:我是边摆小棒边数边填表。生2:我是先数一双2根,2双就是在一双的根底上加2根,即用2连加的方法。4.试一试。〔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师: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能〕〔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3〕交流订正。可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5.读一读、记一记。〔1〕按顺序齐背。〔2〕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3〕老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