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姓氏文化_第1页
汉字与姓氏文化_第2页
汉字与姓氏文化_第3页
汉字与姓氏文化_第4页
汉字与姓氏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汉字与姓氏文化第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姓氏是是血缘的标志和婚烟的纽带。同时,它也是部族的开端,国家的根基,以及民族的文明标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且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绵延不绝、持续发展的文化的国家。而姓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的营养基与粘合剂。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情结,实质上是一个民族在姓氏文化根源上的认同。第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姓,《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这段话意思是:姓,人出生的那个家族的姓氏。古代的神圣的母亲,由于上天的感动而生育子女,所以叫“天子”。由女、由生会意,生也表声。《春秋左传》说:“天子凭借出生的由来而赐给诸侯姓氏。”第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先民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大约产生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姓”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了同姓的人都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许多古姓都带有“女”字旁,如姜、姬、姚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第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第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说文解字》:“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意思是:“巴地、蜀地将山崖侧边的附著而将要堕落的山岩叫做氏。氏崩塌,方圆几百里都能听到。”这是“氏”字的本义,是一个巴蜀方言词,意思是将要崩落的大山的一部分。“氏”字本是一个象形字,后来借用来作为从大宗分裂出去的小宗——宗族的名称,是非常形象的。第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氏带上了父系氏族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氏”也是古代贵族的标志,表示功勋和地位。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旧有的姓氏体系也逐渐混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倾向。秦汉时期,我国的姓氏体系基本上已确立下来,姓和氏完全合并,并且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第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古代姓氏有几点值得注意:1.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男子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石匠、医和、优孟。2.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国语》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就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3.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非常重要。“孟姜女”,就是在“姜”姓的前面加上了表示排行的“孟”,意思是姜家的长女。第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古代的姓氏基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来的: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姒、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以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龙、柳、梅、李、桑、麻、粟、山、水、等,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东方、欧阳、陶、巫、卜、医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周、等。其它:第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姜姓《说文解字》:“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意思是:“神农氏居住在姜水边,用姜作为姓氏。”形声字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晋人皇甫谧《帝王世系》:“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蛟氏女,名女登。”姜水就是岐水,在今天陕西岐山县西。这其实算是以居住地为姓。很多历史上的姜姓是齐国人,因为齐国祖先是姜子牙(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姓田),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第1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姜姓的繁衍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就是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第1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姜姓的繁衍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第1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孔金文小篆《说文解字》:“孔,通也。从乙,从子。乙,诸子之候鸟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这段话意思是:“孔,通达。由乙、由子会意。乙,是祈请子女的、随季节转换而迁徙的鸟。乙鸟来到,就会得到子女,使人们生活嘉美。所以古人名嘉,字就叫子孔。”孔字形像小燕子的样子,意思是迅速飞翔中的燕子。第1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孔子的祖先简狄的故事简狄和她的妹妹被父亲囚禁在九层高台之上。一天,飞来一只燕子,姐妹俩淘气地用筐把小燕子盖住,当把筐打开时,燕子一下子飞走了,里面只有一颗红蛋。简狄手快将蛋吞入腹中,不久就怀了孕。蛋为燕卵,所以孩子生出来就姓“子”,简狄将孩子取名为契。这个叫子契的孩子就是殷商的祖先,后来历代殷王都以“子”为姓。第1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孔姓的来源1.源于子姓,成汤后代。据宋代《广韵》载,成汤灭夏桀,建都于亳。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及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2.源于子姓,孔父嘉后裔。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载,西周初期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宋国,为子姓。死后弟衍继位。后世正考父曾为宋国上卿,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形成孔氏。第1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出自他姓,以人名或祖名为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4.出自少数民族。如清满洲八旗温屯氏、温都氏,土家、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孔姓。他们的始祖:孔父嘉。第1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孔姓的繁衍孔姓最初的发源地之一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到孔父嘉的后代因为避祸逃奔到鲁国,并且在鲁国定居下来,是孔氏的第一次东迁。进入秦朝,孔姓在鲁地已成为一大望族,并不断向四周邻近省份迁徙繁衍。两汉之际,孔姓族人除有部分居鲁地祀奉孔子香火外,还有部分入仕,成为当朝高官,地位显赫一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连年战乱,孔姓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徙,进入浙江、安徽等地。第1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孔姓繁盛,郡望与名人大量涌现,家族播迁也愈加广泛,逐渐分居于江苏、浙江、江西等江南各地。元、明两代,孔姓族人又广播于江夏(今属湖北)、临川(今属江西)、江宁(今江苏南京)、池州(今属安徽)等地,且陆续向四周徙居繁衍。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为多,国外孔姓则以韩国居首。目前孔姓人口列全国第七十二位。第1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马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意思是马是昂首怒目的动物,是勇武的动物。怒是马的情状,武是马的用能。因其膘肥体壮、扬鬃奋蹄,十分神气,上古主要用来拉车,也用来骑乘,故而马的本义是强武有力的大型家畜。汉民族视马为龙,有“龙马”之说,中国古代关于马的记载不可胜数。第1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马”作为姓氏来源有这么几个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於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第2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马姓的来源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常言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

4.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西汉时期,吉林有一个夫国,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与其他马姓同姓不同宗。5.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第2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马姓的繁衍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第2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第2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柳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柳,小杨也。”可见,柳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小的杨树,是形声字,“木”表示意义,“卯”代表其字发音。今天人们常说杨柳杨柳,是有来历的。由于“杨”与“柳”是异属同科之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区别它们的:“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其实,“杨”字不见于金石甲骨,是后起字。在《诗经》那个年代,杨就是柳。《尔雅》云:“杨,蒲柳也。”杨可称柳,柳可称杨,但二者并称,则只是指柳。第2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柳作为姓氏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又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公的裔孙鲁孝公的儿子叫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王父字为姓,称为展氏,传至展禽这一代,食采于柳下这个地方,子孙就以柳为姓,世称柳氏。也就是说,柳下惠是周公之后鲁孝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以都城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之孙心,秦末大起义时被各路义军共推为首领,号义帝,建都于柳,其子孙有的以都城名柳为氏,称为柳姓。3.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杨姓。另满、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第2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柳姓在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后渐在河东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第2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田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囗加阡陌之制也。”也是个象形字。田字的笔画比较简单,却很能代表人类文化。田字外围的“囗”是个圆圈(汉字的方笔是由圆笔转化而来),这个圆圈像太阳、像月亮、像地球、像宇宙。这个“囗”很神,成了组成汉字最常用的部件。“囗”中的“十”字,“一”为东西,“丨”为南北,两画交叉处是中,圈在一个圆内,便是田字。田就是地,一个椭圆形的大地,《说文》说“象四囗加阡陌之制”,四个方块挤到一起就是田字。《说文》又云“田,陈也。树谷曰田。”为什么把田解释为陈呢?贾谊说:“万物所陈列也。”第2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声训》:“陈列种谷之地。”钱炯说:“树谷之地,鳞次栉比,阡陌相连,封畛沟洫,有条不紊,故曰陈也。”田的内容涉及到大至天文地理,小至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说田字是人类文化的代表。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第2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田姓源头历时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都城宛丘。(河南周口市)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田姓另一枝较早的源头可追至传说中农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记载田祖的后裔以田为姓,但这一说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证。第2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田姓的繁衍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宋朝庆元年间,绍兴年间进士,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为“庆元党禁”而遭罢逐,到绍兴隐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惠帝,随后便对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屠杀,黄子澄被俘后不屈而死,其子为避祸而改为田姓,其后裔就以田为姓;第3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第3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王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段话意思是:“王,天下归往的对象。董仲舒说:‘古代创造文字,三画而又用竖线连接其中,叫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又能同时通达它的,就是王。’孔子说:‘用一贯三就是王。’”第3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造字之初,人们就赋予了“王”字一定的文化内涵。吴齐昌因“王”字甲骨、金文字形像斧形,在《甲骨文字集释》中说道:“古之王皆以威力征服天下…,故斧,武器,用以征服天下,故引申之,凡征服天下者称王。”按照董仲舒的说法,王者应该是通晓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在宇宙的结构中是人类的代表,王居于天地之间,既要上达高明的天道,又要下同博原的地德,使自己的生命成为天地人的贯通者。第3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王”作为姓氏,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来源十分复杂。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第3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王姓来源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第3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王姓来源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第3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齐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齐,禾麦吐穗上平也。凡亝之属皆从亝。”意思是禾麦吐穗,其上平整。大凡齐的部首都从齐。象形字,像禾麦吐穗之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麦随地之高下为高下,似不齐而市齐。参差其上者,盖明其不齐而齐也。”此处,“亝”即“齐”。“齐”字最初的意思是和禾麦吐穗时的形状有关,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封国名。第3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齐”姓渊源:1.源于姜姓,出自周朝功臣姜太公子牙的封地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他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姜姓的后裔有人以国为氏,称为齐氏。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齐子本为姬姓,其名待考,齐子为其字。其一部份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3.源于姬姓,出自武都氏族齐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历史上有武都氏族齐氏,如齐万年即是。

第3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女真族喜塔拉氏族世居长白山喜塔拉地区,以地名为氏,后取谐音汉字“齐”为氏。满清开国初,官拜世袭福陵章京品级,隶属正白旗满洲。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北京巴彦伏洛(今北京颐和园一带)。清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1687年)奉旨自北京移驻丹东岫岩、凤凰城地区。清朝时期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今满族、赫哲族、蒙古族等民族均有齐姓。第3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齐姓的繁衍齐姓源起周代的齐国。春秋后期,有史料表明,齐姓开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迁。秦汉之际,齐姓在北方的分布之地更多,并在高阳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后经繁衍,逐渐形成了齐姓高阳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军阀纷争,夷族入侵,高阳、中山二郡远离中原,而汝南郡地处中原腹地,汝南齐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样饱受战争之乱,只得举族逃难。唐代,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高阳、中山二郡的齐姓繁衍的尤为昌盛,可谓枝繁叶茂,高官不断。而前期播迁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齐姓也发展起来。第4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宋元之际,由于赵构偏安江南,齐姓在南方分布更广,而北方之齐姓在外族统治后,反而战争较少,故此时北方齐姓依旧繁衍的很盛。宋元之际,由于赵构偏安江南,齐姓在南方分布更广,而北方之齐姓在外族统治后,反而战争较少,故此时北方齐姓依旧繁衍的很盛。如今,齐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东北三省和河北、河南为多。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第4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巫金文小篆《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无降鬼神也。象人两褎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这段话意思是:“巫,巫祝。女人中能奉事神祗,并能凭借歌舞使神祗降临的人。象人两袖起舞的样子,与‘工’字构形同意。古时候,巫咸初作巫术。”金文像风车的叶片在打转。《说文》曰:“工必遵规矩,巫事无形,失之在诡,亦当遵规矩。”意思是说,巫事虽然诡异,却是讲规矩的。王筠《说文句读》:“巫、祝二职连,盖巫为祝之属,故以为说。”“祝”是古代祭祀时主管向神灵祷告的人。“巫”、“祝”两种职业都与神灵有关。第4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巫姓源流巫姓源流纯正,出自巫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从事祈祷、占卜活动的职业,以职业为氏。上古时候有一种种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占卜活动的职业,叫作巫人。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受到王族显贵和一般百姓的尊崇。巫人还常常管理天文,医术,算术方面的事情,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在夏朝和商朝时,巫又被分别称为巫祝和巫臣。商代时就有巫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是当时的占星家。巫人的后代中有以官职为姓氏的,称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来源。第4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据《姓氏考略》载:“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由此可知,巫氏的始祖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世家,开族始祖是巫彭。巫彭是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曾奉黄帝之命与相君“处方盛饵,湔瀚刺治,而人得以尽年”,成为中国医学的开创人。巫氏家族源远流长,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主要繁衍于平阳一带,即今山东省的邹县一带,这个地方本来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后来变成鲁国的一个邑。第4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殷金文小篆《说文解字》:“作乐之盛曰殷。《易》曰:‘殷荐之上帝。’”意思是:殷,制作盛大的乐舞叫殷。《易经》说:“用这盛大的乐舞奉献给上帝。”金文作,小篆字形为,像人舒展长袖跳舞的样子。由此可知,“殷”字最初的意思是盛大的乐舞。第4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殷”作为姓氏,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3.出自他族改姓。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第4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殷姓的繁衍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殷姓发祥于今河南省境,自从西周得姓之后,至秦统一六国,他们大多繁衍于这一带。秦末时,殷姓大多居于河内野王(今河南省武陟、沁阳一带),汉初迁汝南(今河南省),至汉北地太守殷续,又移居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并以此为中心,不断繁衍,发展成为一个较大家族。两晋南北朝时,陈郡尤以长平之殷姓人发展迅速,族大人众,名人辈出,并发展成为殷姓陈郡郡望。此际,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官职调升等原因,殷姓又有南迁润州(今江苏省镇江)、歙州(今安徽省休宁)、豫章(今江西省南昌)等江南之地者。第4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宋元之际,随着金兵和蒙古骑兵南下,中原、华东等地战火连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不惜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于是殷姓分布更广,南方的广东、福建,北方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均成为殷姓难民避难所。明初,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末,殷姓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清代,殷姓人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并有山东、河北之殷姓闯关东谋生入居东三省。如今,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等省多此姓。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第4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武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这段话意思是:楚庄王说:“武,确定武功,止息战争。所以‘止’‘戈’二字会合成‘武’字。”会意字言下之意是说,动武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暴力,消弭战争,保持强大,安定黎民。楚庄王对“武”字的解释,反映了春秋时期扬文抑武的倾向。然而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看,“止”是用来行走的,把它局限地理解为“停止”,不一定符合“武”字造字之初的本义。第4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武作为姓氏起源有五个: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第5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出自子姓。一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二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3.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4.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前者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后者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