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必考考点训练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必考考点训练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必考考点训练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必考考点训练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必考考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B.夏季白昼较短

C.春季没有降水D.夏季云雨天气多

(2)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A.植被较多B.降水较多C.污染较重D.太阳高度较小(3)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的习性为()A.喜光热、喜温凉B.喜高温、喜湿热

C.喜温凉、喜光热D.喜湿热、喜干热

答案:DBA【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略略略【解答】略略略2、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A【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

故选B。(2)该题设计的目的是从“排泄雨水”的角度分析,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浙江少。因此浙江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的角度有利于排泄雨水,①正确;或者飞檐翘起的角度不变,缩短飞檐,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泄,②正确。

故选A。3、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当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2)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A.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近B.有生命存在

C.有昼夜交替D.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3)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AA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略略略【解答】略略略4、在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一452b”,位于其母恒星的传统适居带内,与地球的相似程度高达98.6%,半径只比地球大11%,被称为地球的“表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开普勒—452b”与其母恒星的距离最接近()A.一光年B.一个月地距离

C.一个日地距离D.一个太阳系半径

(2)如果“开普勒—452b”存在生命,则该行星()A.由氢氦等气体构成B.表面由岩石构成

C.表面温度约6000kD.表面由干冰分布

答案:C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地球距太阳的距离适中,才使地球上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因此母恒星的传统适居带应该接近一个日地距离。(2)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同时必须是由岩石构成岩质行星。5、“最长白天”巧遇“金边日食”。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多地能观测到日环食。本次日环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月球遮住,只留下一圈金边,这样的日环食也称之为金边日食。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太阳大气的()A.光球B.色球C.日冕D.全部(2)只有在日全食时,人们用肉眼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对应的太阳活动现象分别是()A.色球—太阳黑子光球—太阳耀斑B.光球—太阳黑子日冕层—太阳耀斑C.色球—日珥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D.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光球―日珥答案:AC【提示】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在日全食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可见光最强的光球,能在日面边缘观察到色球和日冕,A正确。B、C、D与题不符。故选A。(2)太阳大气的分层及对应的太阳活动现象,由内到外:光球(太阳黑子)、色球(太阳耀斑、日珥)、日冕(日冕物质抛射),C正确。A、B、D与题不符。故选C。6、年月日凌晨,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近距离接触,人们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同年月中秋之夜,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爆炸量相当于吨。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太阳系中同属于“大个子”的除了木星还有A.地球B.金星C.土星D.海王星(2)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应该在A.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B.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C.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D.火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3)以上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多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AB【提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考查太阳系中行星的特征。木星和土星体积较大,被称为是巨行星,故项正确;地球和金星属于类地行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2)根据太阳系中行星轨道的特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项正确;、、项错误。略7、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11月22日14时21分,在河北沧州市河间市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上地幔B.地核C.软流层D.地壳(2)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②距离震中越远,震感越弱③有多个烈度④有多个震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B【提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D(2)B8、青海湖地区在地质时期多次强烈下沉,早期的青海湖与黄河相通,随着周围山地相对上升,青海湖成为了一个独立而封闭的湖盆(如下左图),青海湖西北部的鸟岛在5月份成为鸟类天堂(如下右图)。据此完成(1)~(3)题。

(1)青海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C.冰雪融水和地下水D.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2)关于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水温差大——太阳辐射强、风力大B.夏季水温差小——阳光透射深度大、风力小C.秋季水温差小——太阳辐射弱、风力大D.秋季水温差大——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少、风力小(3)青海湖鸟岛在5月份成为鸟类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草茂盛,鱼类繁多②湖水较深③气候温和④人类活动干扰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CB【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青海湖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冰雪融水直接补给湖泊较少,地下水是稳定的补给水源,但补给量较少。(2)青海湖夏季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大,原因是太阳辐射强,表层获得热量多,风力小,上下层湖水扰动小;秋季太阳辐射弱,表层水温也不高,秋季风力大,上下层湖水扰动大,因而水温差小。(3)5月份青海湖鸟岛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殖,湖面解冻,水温适宜,水草茂盛,鱼类繁多,5月份是青海湖旅游旺季,人类活动对鸟类有一定的影响。9、下图为我国40°N某民俗博物馆外墙(高度:30米)景观图。在春分日当天,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北京时间6:48观测到:该墙影子朝向正西;12:48时,该墙影子最短(tan42°=0.90;tan50°=1.20)。读图,完成题目。

(1)该地可能位于的省份是()A.冀B.内蒙古C.豫D.陇(2)该地理兴趣小组于北京时间12.00时测得的该楼影长约为()A.25米B.45米C.33米D.60米(3)若广州一博物馆也仿造相同博物馆外墙,则夏至日日出时外墙影子与该地相比()A.与纬线夹角较小B.与经线夹角较小

C.与纬线近似平行D.与经线近似平行

答案:BCA【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北京时间12:48时,该地博物馆外墙影子最短·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2时,结合时差计算,该地经度为108°E,结合纬度,该地最可能位于的省区是内蒙古。由上题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当地时间约为11时,春分日当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昼长为12小时,故1小时太阳高度升高8.5度左右,11时太阳高度为42度左右,博物馆外墙为30米,故影长约为33米。夏至日当天,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纬度越高,昼越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广东的纬度较低,日出时,方位更偏东,外墙影子与纬线的夹角比该地小。10、下图为“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图”,图中将太阳黑子谷值周期各年划分为m-5、m-4、m-3、m-2、m-1、m、m+1、m+2、m+3、m+4、m+5,其中m为太阳黑子谷值年,其他为谷值周期内各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由图可知,某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阜新相应年份的暴雨日数的相关性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正负相关D.不相关(2)太阳黑子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旱涝灾害多发B.地表温度升高C.各地出现极光D.太阳辐射增强答案:BA【提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11、下图为30°N沿线某地区某日天气晴朗状况下的太阳辐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日所在的月份可能为()A.1月B.3月C.6月D.9月(2)春分日时,该地标准旗杆高16m,则其正午影长约为(tan30°≈0.58;tan60°≈1.732)()A.8mB.9.2mC.16mD.27m答案:AB【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略略【解答】略略12、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实际上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浙江长兴“金钉子”煤山含“牙形石化石”剖面是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下图为牙形石化石,牙形石可能是一类早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完成下列小题。

(1)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

(2)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原因主要是()A.陆地的形成B.环境变迁C.有大气层D.无火山地震答案:BB【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3、太阳辐射的时空差异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基础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5月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原因主要是()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多晴天,太阳高度增大

C.日照时间最长D.植物稀少,地面裸露

(2)该城市平均气温极值月迟于太阳辐射极值月,下列因素对该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答案:BD【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6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6月份降水增多,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A项错误。5月份日照时间不是最长,故而不是其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原因,C项错误。地面裸露不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5月份虽然正午太阳高度不及6月高,但因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故选B项。(2)地面是对流层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热量的吸收、传递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气温的极值通常要晚于太阳辐射的极值;该城市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较小,A、B、C三项错误。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和7月份太阳辐射总量低于5、6月份的信息判断,该城市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5月份东南季风未到,降水少,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7月份东南季风推动雨带影响该城市,使其进入雨季,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平均气温最高。12月份太阳辐射最少,但1月份气温最低,说明冬季风的鼎盛时期在1月份。故选D项。14、谷神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下图示意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谷神星位于图中()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2)②行星目前还不适宜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有()A.宇宙环境不安全B.体积质量比太小

C.太阳光照不稳定D.温度条件不适宜

答案:DD【提示】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5、太阳辐射强度是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其强度大小与太阳高度、地形、昼夜长短、天气状况等有关。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某日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及该地年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当地该日()A.热岛效应强B.太阳能板发电量稳定

C.昼长夜短D.天气为阴天

(2)当地年均太阳辐射强度()A.低值出现与锋面雨带活动有关B.峰值出现与人类活动有关C.低值出现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小D.峰值出现时土壤盐碱化程度低答案:DA【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D(2)A16、2013年6月26日8时许,“神舟十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下图为“神舟十号”返回舱。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的“神舟十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A.故障起火B.流星C.极光D.卫星(2)若“神舟十号”返回舱着陆在下列天体上,不会出现类似“烧焦”痕迹的是()A.太阳B.月球C.火星D.木星答案:B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特点。【解答】(1)“神舟十号”返回舱从太空回到地面的过程中和大气摩擦生热燃烧,类似于穿过大气层的流星体。

故选B。(2)结合材料分析,“神舟十号”返回舱着陆在天体上,出现类似“烧焦”痕迹,是由于返回舱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和大气摩擦生热燃烧而产生的现象。据此分析,月球无大气层,因此返回舱着陆月球时由于缺乏大气,不会出现类似“烧焦”的痕迹,B正确。

故选B。17、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其数值表示地面散失热量的多少。12月3日(晴天),一科研小组在张掖市(39°N,100°E)的某绿洲和沙漠通过观测绘制了地面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情况(下图),该日当地北京时间17:57日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日张掖的昼长约为()A.9小时14分钟B.8小时54分钟C.9小时45分钟D.8小时6分钟(2)该日()A.日出时,沙漠地面有效辐射大于绿洲B.午后2时,沙漠损失热量最大C.日落时,绿洲地面有效辐射大于沙漠D.午夜时分,绿洲损失热量最大答案:AB【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该日张掖市北京时间17:57日落,其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的经度差为20°,由此可计算出其地方时16:37日落,昼长约为9小时14分钟。故选A。(2)由上题可计算出,该日张掖当地时间7:23日出。从图中看,沙漠地面有效辐射大于绿洲的时间(大约为9:00至19:00)晚于日出时刻,A错误;绿洲地面有效辐射大于沙漠的时间(大约为19:00至次日9:00)晚于日落时刻,C错误;午后2时,沙漠地面有效辐射值达到最大,说明沙漠损失热量最大,B正确;21时前后,绿洲地面有效辐射值达到最大,说明绿洲损失热量最大,D错误。故选B。18、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距地面约380km。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天体的数量为()

①发射场上空的云②天和核心舱③外太空的陨石④舱内的航天员A.1B.2C.3D.4(2)“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将会()A.经历云雨天气B.看到民航飞机

C.脱离大气圈D.面临失重、强辐射等威胁

答案:A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宇宙探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19、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6G试验卫星将在太空中展开通信试验,验证卫星高速通信技术,这意味着未来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随时入网。据此完成3~4题。(3)6G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A.太阳B.火星C.月球D.哈雷彗星(4)6G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属于()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河外星系④可观测宇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C【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及八大行星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C20、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B.4月1日晴天

C.9月14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

(2)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气候D.纬度答案:CA【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1)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答】(1)该日的太阳辐射实际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云层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天的昼长约11.5小时,即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月14日。12月1日昼夜长短差异大。

故选C。(2)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有可能该地位于山间盆地,散热较慢,若是平原地区,此时未日落。同一地区的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

故选A。21、图1为太阳系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既是地外行星又是巨行星的是()A.海王星B.木星C.火星D.天王星(2)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表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在地球上可观测到()A.金星凌日B.火星凌日C.木星凌日D.土星凌日(3)彗星的特点是()A.绕日公转轨道为正圆B.距太阳越近,彗尾越短

C.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D.所有彗星公转周期接近

答案:BAC【提示】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AC22、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人们游览羚羊峡谷底部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A.8点前后B.12点前后C.16点前后D.20点前后(2)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C.岩石风化和风力沉积D.岩石风化和流水沉积

(3)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A.峡谷幽深,水流湍急B.位于印第安人的保护区内

C.防止游客破坏自然环境D.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答案:BBD【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区域的区位分析解析:(1)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并要求能灵活调动运用。(2)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3)本题主要考查了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的原因。【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当人们深入羚羊峡谷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由于羚羊峡谷是狭缝型峡谷,谷缝窄,所以只有当太阳高度最大时阳光才能照射到谷内,即地方时在12时前后是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

故选B。B(3)羚羊峡谷属于自然景观,基础设施落后,下到谷底的过程中危险性大,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主要是为了保证游客安全。

故选D。23、下图是为了了解地壳的平均厚度而绘出的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澳大利亚②南美洲③北美洲④非洲B.①南美洲②澳大利亚③非洲④北美洲C.①澳大利亚②北美洲③南美洲④非洲D.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澳大利亚④非洲(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的面积与平均高度呈正相关B.六块大陆构成全球六大板块C.南极大陆的高度是包括了冰层厚度的高度D.面积为24×10°km的大陆平均高度约为500m答案:AC【提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4、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一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如图1所示)。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如图2所示)。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长。据此完成下列试题。

(1)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A.河南郑州B.贵州贵阳

C.新疆乌鲁木齐市D.吉林白山市

(2)观测日期为当地()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DC【提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5、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

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上下跳动②纵波到达,左右摇晃③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④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左右摇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软流层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地壳表面

答案:BC【提示】地震波与不连续面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6、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浙江省缺煤少油,但有数亿平方米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杭州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空气稀薄B.气候相对湿润,太阳有效辐射强C.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D.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2)宁波市可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有()

①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

③太阳能开发使用方便

④上海市人口稠密、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D【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2)太阳能优缺点:优点:普遍性、无害性、丰富性、长久性。缺点:分散性、不稳定性、效率低、成本高。太阳能的开发途径需要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等。【解答】(1)浙江省与北欧比,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

故选C。(2)①宁波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干旱,不符合题意。

②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符合题意;

③太阳能比较分散,开发使用不方便,不符合题意。

④宁波市人口稠密、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符合题意。

故选D。27、某工人在宁夏中卫北山挖掘铁矿石时,意外发现“肉石”(下图),这些石头硬度高,色泽温润细腻,据地质专家称,“肉石”形成的地质年代距今1亿多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肉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可能是()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侏罗纪(2)“肉石”所处的地质年代后期()

①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

②裸子植物兴盛

③被子植物繁盛

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所学的地球历史可知,一亿多年前为侏罗纪,故选D。(2)根据所学的地球历史可知,“肉石”所处的地质年代后期为中生代晚期,此时期,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裸子植物兴盛,①②正确,而被子植物繁盛位于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也位于新生代,③④错误,故选A。28、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2)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9、北京时间2020年6月21日05:43迎来我国2020年的夏至,下图示意夏至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最接近()A.(23°26’N,34°15’E)B.(23°26’S,34°15’E)C.(23°26’N,145°45’W)D.(23°26’S,145°45’W)(2)下列关于夏至日当天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②丁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③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④正午太阳高度丙>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D【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BD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比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05:43)早6小时17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约为145°45′W,C正确,D错误。故选C。(2)由图可知,夏至日当天丁地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因此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纬度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②不符合,甲地的夜长为18小时,则甲地的昼长为6小时,乙地的昼长也是6小时,因此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且都在南半球,③不符合,丙地在夏至日昼夜等长,说明丙地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①符合,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丙地位于赤道上,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正午太阳高度丙>丁,④符合。故选D。30、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图1示意兔耳果化石,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A.联合古陆形成B.爬行动物盛行C.被子植物繁盛D.两栖动物出现(2)兔耳果生长时期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湿润D.寒冷干燥答案:C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地层与化石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传播速度快的是(填名称),其中代表横波是(填字母)。(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的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3)D、F两个不连续界面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填字母)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后速度都变(填“快”或者“慢”)。(4)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7日03时45分08秒在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北纬34.67度,东经101.88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____A.软流层B.岩石圈C.地核D.地幔(5)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____。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摇晃D.上下颠簸答案:(1)纵波;A(2)地壳;地幔(3)D;快(4)B(5)D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相同的介质中,纵波的速度均大于横波。读图可知,B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A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因此传播速度较快的是纵波,传播速度较慢的A代表横波。(2)读图可知,地震波在通过D界面时,速度加快,可判断D界面为莫霍面。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其上的C紧邻地面,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层的地壳,莫霍面以下的E代表地幔。(3)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相比,莫霍界面所处的位置较浅,是地下的第一个不连续界面,因此图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D。读图可知,A、B地震波在通过莫霍面界后速度都变快。(4)该次地震发生在陆地地区且震源深度是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地壳范围内,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B正确,ACD错误。所以答案是:B。(5)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在水中游泳的人只能感觉到纵波,感觉不到横波,因此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D正确,ABC错误。所以答案是:D。

【小提示】(1)地幔: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2)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的规律是大洋之下位置较高(一般在60km以下),大陆之下位置较深(深度在120km以下)。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

32、图甲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乙为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辐射总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2)简述①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成因。(3)简述②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成因。答案:(1)西部多,东部少(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①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3)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雨、雾,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解析:(1)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即可判断。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规律可知,总体来看,是西部多,东部少(自东南向西北增多);其中图中①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而该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图中②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2)①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过的路径短,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北削弱的少;晴天多,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被削弱的少,故年太阳辐射总量高。(3)②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且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中水汽多,湿度大,降水量多,云层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因此年太阳辐射少。

【小提示】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材料二:特拉维夫高度集中了以色列大部分高科技产业,许多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设有研发中心,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1)图中A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特征是;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主要成因是。(2)意大利多火山,火山灰为当地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地和柑橘等园艺作物种植较多。2017年3月16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来自层的岩浆流入积雪,引起强烈爆炸。(3)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数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经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B海峡进入欧洲。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的主要因素是、。(4)高新技术产业在特拉维夫集聚,说明这种布局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2)葡萄(油橄榄);软流(3)土耳其(黑海);经济;政治(4)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解析:本题以地中海附近为区域背景,考查气候、农业、人口、产业集聚等地理知识。

(1)图中A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从大西洋带来大量丰富水汽,温和多雨。(2)考查地中海式农业和地球内部结构。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地中海地区的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合种植葡萄、油橄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地壳物质循环中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结构中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3)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是地跨亚洲、欧洲两大洲的国家。与此相似的还有埃及(亚、非)、巴拿马(南、北美洲)等。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主要是因为叙利亚因战乱,生活贫困,而欧洲经济较发达;而且政治动荡和战乱引发了移民。

(4)此题考查产业的集聚优点,联系课本的产业集聚优点回答即可,平时要熟悉教材内容,加强课本要点的背记和理解。

所以答案是:(1)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2)葡萄(油橄榄);软流。(3)土耳其(黑海);经济;政治。(4)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小提示】产业集聚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34、(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生命存在的条件课题资料:资料一在太阳系中,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因此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火星昼夜温差极大,其日间温度能达到20摄氏度,而其夜间温度却低至零下80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100摄氏度左右。另外,火星大气层稀薄,大量辐射弥散在星球上空。同时,星球氧气含量极低,还不及1%。在电影《火星救援》中,Watney在火星的地面上挖坑种植土豆,他使用人类粪便为土豆施肥,并且借助火箭燃料获得液态水。资料二火星与地球的部分资料对比表(1)根据资料简析火星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2)根据资料推测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答案:(1)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土壤缺乏肥力;宇宙辐射强(2)火星体积小,质量小,表面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解析:(1)本题考查存在生命的条件,生命起源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三个基本条件,据此进行分析,火星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小,引力小,致使大气层薄,且星球氧气含量极低,还不及1%,氧气缺乏;火星位于地球轨道以外,距离太阳距离较远,气温,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火上面缺乏液态水,而由液态水组成的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结合材料,火星上土壤缺乏肥力,由于大气层稀薄,对宇宙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致使火星表面宇宙辐射强。(2)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应用,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星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与大气层厚度有关,大气层厚度大,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大,因此昼夜温差小,否则反之。与地球相比,火星体积质量为0.11和0.15,火星质量、体积非常小,致使火星上引力小,对大气的吸附作用弱,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火星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达20℃左右,晚上由于大气层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小,夜间温度却低至零下80摄氏度,因此昼夜温差大。【小提示】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在实际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14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阴天的时候,白天的云层厚实,太阳辐射不容易直接到达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少,因此气温就不会很高。所以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阴天的时候,晚上的云层厚实,地面辐射依然不断地把热量从地面带走,但因为云层能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且能把地面辐射转化成大气逆辐射,重新返回给地面,所以这时气温会比较高。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阳光动力2号”飞行器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向东开始环球飞行,并于2016年7月26日返回阿布扎比,成为第一架不使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行器。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在重庆段的飞行遇到动力不足的挑战。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及阳光动力2号的飞行线路示意图。(1)描述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3)阳光动力2号从夏威夷飞往纽约的途中飞行员观测到的日出越来越早,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辐射总量最大的区域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地区内部;大部分地区的辐射总量介于35-80亿焦耳/米每年(2)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塞维利亚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干燥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重庆纬度比塞维利亚低,夏季白昼时间短(3)飞机向高纬度飞行,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飞机自西向东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时间越来越早;飞行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渐长解析:(1)结合图示,从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变化、最大分布区等方面描述即可。据图可知,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回归线附近的辐射总量最大。(2)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与两地的气候、昼长等差异有关。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濒临大江大河,水汽充足,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总辐射量较低;塞维利亚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干燥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加上重庆纬度比塞维利亚低,夏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3)“阳光动力2号”自夏威夷飞往纽约的途中,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东侧日出早;总体上向北飞行,北半球12月22日一次年6月22日越往北昼长越长;飞行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昼渐长,所以飞行员观测到日出越来越早。【小提示】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36、根据下图“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中心天体是。(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小行星带是处在D与E两行星轨道之间;G与H两行星因距日较远,属远日行星。(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方向的性,轨道的性和性。(4)地球因其生命产生发展而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完成地球生命产生发展条件的思维导图(填写选项)①;②;③;④;⑤。A.宇宙环境安全B.稳定的太阳光照C.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D.液态水的存在E.地表温度适宜答案:(1)太阳系;太阳(2)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3)同向;共面;近圆(4)E;D;C;B;A解析:(1)题图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2)根据所学知识,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读图,太阳系由内往外数,行星D为第四颗行星,应为火星;行星E为第五颗行星,应为木星;行星G为第七颗行星,应为天王星;行星H为第八颗行星,应为海王星。(3)八大行星均自西向绕太阳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各自的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故轨道具有共面性;且其形状均近似圆形,故轨道具有近圆性。(4)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均匀的吸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适宜,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故①处填E,②处填D。地球体积和质量适当,其引力条件可以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层,故③处填C。地球所处太阳光照条件稳定,使地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故④处填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故⑤处填A。【小提示】本题以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结构和组成、行星的分类、行星运动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等;旨在考查学生简单的读图能力和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轨道环绕太阳的天体被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太阳系中的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够大的天体。37、科幻电影《地心历险记》讲述了主人公在旅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洞穴,并沿着洞穴深处走去,不小心掉入了神秘的地心世界的故事。读地球内部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A、B共同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依据图示分析A、B所在圈层厚度的特点。(2)主人公掉入地心最先穿过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是,由图示(填字母)共同组成。(3)图示D圈层名称是,是的发源地,C+D+E都是(填圈层名称)的一部分。(4)图示A、C之间的不连续界面F是,地震波波速在此处的变化是(填“增加”或“减慢”);主人公在越过不连续界面G后直至地心穿过的物质状态依次是态、态。答案:(1)地壳;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2)岩石圈;ABC(3)软流层;岩浆;地幔(4)莫霍面;增加;液;固解析:(1)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图示深度判断可知,D为软流层,C为上地幔的顶部,AB共同构成了地壳,图示显示的特征主要有:厚度不均,A为大陆地壳,B为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明显比大洋地壳厚。

(2)由上题分析可知,主人公掉入地心最先穿过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是岩石圈,由图示ABC共同组成。

(3)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图示深度判断可知,D为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读图可知,G界面的深度是2900千米,为古登堡面,故CDE构成的圈层是地幔。

(4)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图示深度判断可知,D为软流层,C为上地幔的顶部,AB共同构成了地壳,故图示AC之间的不连续界面F是莫霍面,地震波波速在此处的变化是横波和纵波波速明显增加;读图可知,G界面的深度是2900千米,为古登堡面,主人公在越过不连续界面G后直至地心依次穿过外核和内核,物质状态依次为液态和固态。

所以答案是:(1)地壳;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2)岩石圈;ABC;

(3)软流层;岩浆;地幔;

(4)莫霍面;增加;液;固。

【小提示】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地壳的特点: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岩石圈的范围: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震源一定在岩石圈中;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下400km左右);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判断依据是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38、下图为太阳系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轨道和轨道之间。(写行星名称)(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向,另外还具有性和性。(3)图中M、N分别表示层、层。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选择填空)。①生物活动②大气运动③火山爆发④水的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1)海王星;木星(或火星);火星(或木星)(2)西;东;共面性(或近圆形);近圆形(或共面性)(3)色球;日冕;B解析:(1)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远及近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图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另外还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3)图中M、N分别表示色球层和日冕层。生物活动离不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是太阳辐射;故太阳辐射会影响生物活动、大气运动、水的运动,B①②④正确;火山爆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错误。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本题考查知识点有:太阳大气分层,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试题难度较低,熟记基础知识即可解答。39、填出序号的圈层名称。(1)写出上图序号的名称:①、②③、④(2)其中②圈层是指层以上的部分组成的。答案:(1)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2)软流解析:⑴据图中箭头的特点可知,①可以提供水蒸气和水,可判断为水圈;②可以提供矿物质,可判断为岩石圈;③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可判断为生物圈;④可以产生降水和风,可判断为大气圈。⑵据上题分析可知,②圈层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所以答案是:(1)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2)软流【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难度中等,根据材料提供的物质,分析作答即可。40、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同胞,多穿着厚厚的藏袍,中午又常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这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及藏族服饰。(1)我国年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气温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能较少的原因。答案:(1)青藏高原;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我国年太阳辐射能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气温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因此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随太阳高度的降低而降低。

(2)回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地形”,可从盆地地形对天气状况的影响和海拔所影响的大气层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进行分析,但不要分析纬度因素。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向外扩散,阴雨天气较多;四川盆地中部为成都平原,海拔低,大气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

【小提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①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②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1、阅读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国务院最近审议并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该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的趋势。(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答案:(1)加快(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加快变化的趋势。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是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是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人们了解的不够,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所以答案是:(1)加快。(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小提示】(1)本题需据图判断曲线走向,并能够准确描述。

(2)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解答。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从生态、人类研发、对后代的影响等方面来解答。42、读下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A和B+C是,D是,C+D+E是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解析:(1)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应是地壳,因为A、B所在的圈层位于地球表层,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2)结合上题,F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3)F是莫霍界面,地震波在向下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A是大陆地壳,拥有硅铝层、硅镁层,B是大洋地壳,拥有硅镁层,大多数区域硅铝层很薄或缺失,导致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小提示】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在地下33千米的地方,地震波传播速度加快,这表明物质成分与地球表面不同,地球内部这个深度,被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这说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变小,固态消失,只剩液态和气态,这个深度称为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横波能在固态传播,纵波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介质传播。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43、下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①圈,②圈,③圈,④圈。(2)举例①④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答案:(1)大气;生物;岩石;水(2)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解析:(1)由图可知,①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和降水,应为大气圈;②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等,应为生物圈;③提供矿物质和无机盐,应为岩石圈;④产生水和水蒸气,应为水圈。(2)由上题可知,①为大气圈、④为水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水圈输送水等物质;而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和热量等,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小提示】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是某城市太阳能路灯街道景观。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在兰州、贵阳、海口、昆明四个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差的是。(2)兰州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总辐射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外,还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例)答案:(1)贵阳(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广州位于沿海,气候湿润,阴雨天多(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贵阳的数值是90-100之间,是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城市。(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兰州位于我国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云层稀薄,太阳辐射强。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降雨较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太阳辐射弱。(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小提示】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45、读图“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各题。(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分别是:①;②;③。该图中行星绕日公转表现出的特征有性、性、性。(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件、、。(3)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太阳活动类型),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层(填字母)。图I中的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现象。(4)图Ⅲ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晨线/昏线),此时太阳直射(南或北)半球。答案:(1)木星;水星;金星;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2)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轨道;距日远近适中(3)耀斑;A;C;极光(4)昏线;南解析:解:(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结合图示可知①木星;②水星;③金星。该图中行星绕日公转画在同幅图中,表现出其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根据图II中的信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拥有安全的运行轨道;距日远近适中,保证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3)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耀斑,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色球层,对应A。图I中的C层也就是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极光现象。(4)图Ⅲ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从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昏线,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因此太阳直射南半球。【小提示】一、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人们看到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聚集态者构成星体,弥散状者构成星云,弥漫其间的极其稀薄者则称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所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人类发射进太空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二、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基本条件

①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②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③形成并存在液态水。4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下左图)及“火山喷发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波,B表示波。(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3)图中F处,A波完全,B波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F面表示界面,G+H为。(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5)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6)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上部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答案:(1)横;纵(2)莫霍;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减慢;古登堡;地核(4)A(5)D(6)B解析:(1)读图,图中波速相对较大的是纵波,相对较小的是横波。

(2)D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该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3)在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下降,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为地核与地幔的分界线,该面以下为地核。

(4)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B错误;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C错误;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D错误。

(5)波速相对较大的是纵波,相对较小的是横波,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D正确。

(6)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B正确。

所以答案是:(1)横;纵;

(2)莫霍;地壳;地幔;

(3)消失;突然减慢;古登堡;地核;

(4)A;(5)D;(6)B。

【小提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快;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地壳的特点: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岩石圈的范围: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震源一定在岩石圈中。4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纬度带的年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相同的或不同的)。(2)图中各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年。(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等方面。(4)以上所说的太阳活动是指。其主要标志是和两种。其中,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是。答案:(1)不同(2)11(3)气候;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产生“磁暴”现象,地球高纬度夜空出现极光现象(4)太阳大气发生大规模运动;黑子;耀斑;黑子解析:解:(1)由图可知,有些区域随着太阳黑子数量增多,降水量增多;随着太阳黑子数减少,降水量减少。但另一些区域,随着太阳黑子数量增多,降水量反而减少;随着太阳黑子数减少,降水量反而增多。这表明,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不一致,不相同的。(2)从图形中分析每次降水量第一次高峰与第二次高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可知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11年;而太阳黑子数目出现的第一次出现的高峰和第二次出现的高峰时间间隔也大约是11年。可见,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将水量季节变化周期相同。(3)图示反映的是太阳黑子数量变化与区域降水量大小变化之间的关系。这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