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区域地理 课件_第1页
1.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区域地理 课件_第2页
1.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区域地理 课件_第3页
1.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区域地理 课件_第4页
1.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区域地理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学会在等高线图中进行交通线路、宿营地、大坝等人类活动的合理选择结合等高线图和地图,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及特征。能解决生活、生产情境中两点相对高度差的计算结合等高线图和地图,学会因地制宜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线路、坝址选定,利用地形剖面图进行通视分析0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02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0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000m500m500m相对高差海拔海拔绝对高度(一)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指高(或低)出海面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是地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二)等高线(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3)闭合不交

等高线的特点(4)线重必崖(5)密陡疏缓(6)凸低为脊,凸高为谷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示坡线海拔降低方向知识拓展:示坡线(降坡线)陆地地形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二)等高线(三)等高线的判读·常见地形部位(数值)

山峰山峰山峰360362364365山峰:等高线封闭,且数值往里面增大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山峰360364365364.2362358360360.4360.3鞍部鞍部(三)等高线的判读·常见地形部位(数值)

山脊山脊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其连线叫山脊线,也叫分水线(三)等高线的判读·常见地形部位(数值)

山谷山谷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三)等高线的判读·常见地形部位(数值)

陡崖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三)等高线的判读·常见地形部位(数值)

盆地盆地:闭合等高线,外高内低505504503502501(三)等高线的判读·常见地形部位(数值)

①判断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知识小结:地形部位判读①判断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知识小结:地形部位判读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判断地形名称A、CD、EF、G随堂自测海岸线海拔为0米。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海岸线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地形比较破碎。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海拔高(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值小平原10050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类似山地,等高线值小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行区别丘陵100120140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多有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1.冲积扇等高线形似新月相对高度小;凹坡等高线密,凸坡等高线稀8058038028062.新月沙丘(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顶部平坦,边缘处沟谷纵横坡度大,多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海拔相对较高。3.黄土塬(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多山间盆地(坝子),山多陡峭孤峰。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山峰等高线密集且平滑。4.喀斯特地貌(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圆形,从中心向外等高线先增后减,5.火山口湖(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6.岱崮地貌(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7.风蚀蘑菇(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7.风蚀蘑菇(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峡谷往往发育成河流注意峡谷与鞍部地形的区别8.峡谷(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等高线稀疏和密集处差别大,数值相等的两条等高线稀疏,反之。9.梯田(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10.地上河(三)等高线的判读·特殊地貌

(数值)(1)地形类型构成:“地形以

为主”或“地形以

为主”(2)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部地形以

为主,

部地形以

为主(3)地势起伏状况:地势

低(海拔高度、地势高低变化、起伏大小)(4)海岸线情况——海岸线平直/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5)特殊地形地貌思路分析:地形地势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