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2022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诸子百家也纷纷对战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部分如下表。由此可见,他们人物看法孔子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墨子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A.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 B.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C.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D.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2.唐代贞元八年(792年),泉州籍进士欧阳詹首登“龙虎榜”,成为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中进士的,被称为“温陵甲第破天荒”,终唐一代,泉州仅有进士12名,远低于关中和中原地区。由此可以推知唐代A.统治者重视地方教育发展 B.科举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C.门阀贵族统治已彻底瓦解 D.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3.宋朝初建之时,要求“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然而到了南宋时期,很多人积极倡导“农商并重”“商借农而立,农赖商而行”,认为工商与士农一样,都是百姓的正常本业的观念开始盛行。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统治者正在摒弃重农政策C.传统经济结构已经瓦解 D.重农抑商失去存在意义4.清代凡官员的奏本,需先送通政使司点验,再由内阁票拟后呈皇帝裁定。批本处和内阁照皇帝裁定的票签文字,用笔照录于奏本封面上,然后送六科发抄施行。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以密折取代奏本,规定密折无需经过内阁,直接送达御前批阅。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A.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 B.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C.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D.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5.如图是19世纪60年代一段时间中外贸易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洋务运动导致了外贸入超的加剧 B.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了解体C.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加紧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6.《共产党宣言》被引进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翻译者众多,其翻译风格和方法也大相径庭,如表是不同版本《共产党宣言》翻译比较。由此可见,陈望道的翻译译者语言摘录赵必振(1903年)同盟者望无隐蔽其意见及目的,宣布吾人之公言,以贯彻吾人之目的,惟向现社会之组织,而加以大改革,去治者之阶级,因此共产的革命而自警。然吾人之劳动者,于脱其束缚之外,不敢别有他望,不过结合全世界之劳动者,而成一新社会耳。宋教仁(1906年)吾人之目的,一依颠现实一切之社会组织而达者,须使权力阶级战慄恐惧于共产的革命之前。盖平民所决者,惟铁锁耳,而所得者,则全世界也。陈望道(1920年)古来历史的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是为了少数人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却与此不同。他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自觉的独立的运动。A.有利于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B.开创了白话文运动的先河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促进了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7.1947年5月2日,阳泉获得解放,5月4日,正式组建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并且建立起一系列的国家管理机构,不断巩固新生政权,战胜灾荒灾害,开展土地革命,恢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阳泉市人民政府的成立A.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做出有益探索D.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8.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广东“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以“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为目标,在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我国深化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意在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B.取得高新科技的新突破C.实现与港澳的经济对接 D.发挥其探索和示范作用9.罗马法有规定:“自由权是不可作价的东西。”同时,《民法大全》中也对自由的范围作了界定: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材料表明罗马法A.束缚了罗马人民的生活 B.力求自由和秩序间的平衡C.主张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D.成就了罗马帝国长治久安10.17世纪,以贸易立国的荷兰,本土手工业也获得发展机遇,呢绒等产品畅销各国。当时,荷兰对纺织业建立起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果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规定的长度、宽度或重量,相关产品要被公开焚毁,普通的纺织品完工后也要经过多道工序检查。上述做法A.加速了荷兰的资本原始积累 B.促使荷兰纺织业领先于世界C.有利于荷兰出口贸易的发展 D.表明荷兰率先实行重商主义11.17~18世纪时期,一些深受新思想影响的女性成立了“蓝袜社”(Bluestockingclub),就思想文化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种风气熏陶下,以玛丽·阿斯特尔、范妮·伯尼为代表的一批职业化的女性作家不断涌现,“蓝袜女人”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独立自尊的女性的代名词。材料表明A.女权观念得到各阶层广泛认同 B.女性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C.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 D.启蒙运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12.据统计,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欧美各国亿万富翁的财富增加了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约99%的人收入都出现了下降。尽管政府采取了诸如征收高收入者奢侈税、向普通民众发放现金等措施,但是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仍然是杯水车薪,致使各种抗议此起彼伏。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A.经济调整未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B.西方福利制度宣告了破产C.国家宏观调控存在着严重缺陷 D.当今民权运动出现新高潮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正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前提-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粮食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的规模。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英国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在1700年,1个农业劳动力只能养活个人,在1800年则能养活个人,即增加了47%。同时,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发展使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可能,大批量粮食和肉类的进口成为了现实。食物供应的增加减少了英国的饥荒之虞,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除了“量”外,工业革命的发展还在“质”上影响人口的增长,它逐步改善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减轻了疾病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当然,在降低人口死亡率方面,更突出的是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大批医院和诊疗所相继建立;助产科成了医学的专门分支;细菌学的成就有助于控制和隔断一些传染性疾病(例如曾经危害极深的鼠疫已受到控制)。基于此类种种因素,英国的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长,从1700年的510万人,快速增长到了1800年的920万人。——摘编自陈桂凝《试论工业化时期英国的人口增长》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学习苏联,反对避孕和节育,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口补偿性增长的需要……由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公报显示的数据可知,1953年6月30日24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为58260万人,不到四年就比新中国成立时估计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多出一亿多。这一数字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舆论界的哗然,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远比二三十年代更为强烈,因为这当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人民大众的声音。政务院在1953年8月要求卫生部推行帮助群众节育的运动。1955年2月,卫生部报送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同年3月1日,中央做出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摘编自李文《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初,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对内不能阻止统治区域的民族起义运动,对外无力阻止沙俄对自己的步步蚕食,英法对自己帝国腹地的步步紧逼。法国大革命后,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逐渐传入土耳其,这让土耳其宫廷内也产生了实行宪政的制度革新思想。1839年11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麦吉特颁布了“花园御诏”,御诏用“旦齐马特”称呼改革,意为卓越高尚的改革。宣布允许臣民不分民族宗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保证他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的安全。随后,苏丹颁布了受法国法律影响的刑法和允许成立欧洲式的银行的敕令。1845年又颁布了办好教育的诏书,开始试图建立新式学校。之后,在英法等国的要求下,苏丹又颁布了诸如土地法、新刑法、商业法、海上法、省区行政法、新民法等。改革加速了土耳其国内封建制度的解体,也培养了一大批现代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土耳其自身的问题确实太多,这些问题不是一场改革就能解决的,何况土耳其也没有和平稳定的局面来保证改革的继续。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最终因为改革者的决心不足,“动机不纯”,加上外部压力的不断加大,在立宪和民主的浪潮中,奥斯曼帝国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走向解体。——摘编自杨帆《奥斯曼土耳其试图复兴的一次努力-旦齐马特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行改革的动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改革失败的原因。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着睦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团就关于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于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在北京进行了谈判。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该协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以及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上海人。20岁时徐光启考中秀才,先后在老家和广东、广西任教。白天,他给学生上课,晚上广泛阅读农业书籍,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并进一步探索了古代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时年42岁的徐光启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被选为庶吉士。在认识了利玛窦之后,他意识到科学技术也是一条可以发展之路,于是和利玛窦开始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一书。不仅是“几何”一词,现在我们所用的“点”“线”“面”“角”等,都是在这次翻译中确定下来的。万历三十五年,徐光启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他一边编纂整理数学文献,一边积极培育番薯,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方法改进,不仅使得番薯在上海地区种植成功,还顺利地推进到了山东、河北,甚至东北等地,并写出了《甘薯疏》《芜菁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文献。此时的明朝,辽东防务吃紧,徐光启上疏请求练兵,并提出为部队配备先进的火器,引进西方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求。其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摘编自《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1)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启个人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光启身上的优秀品质。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先进文化在不断变动中总是与时代相适应,不吸收其它文化中有益的东西,融汇各种思想而得以丰富自身的理论和内容,从而呈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文化有更新的机会。——摘编自王京生《红旗文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材料中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和孔子“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以及墨子“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等主张都强调反对使用武力.说明他们反对当时诸侯之间的不义攻伐战争,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反对不义战争,不是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老子、孔子等反对战争的观点,没有体现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并且老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不主张维护礼乐制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2.D【解析】【详解】唐代各州之中,泉州当地应试学子较少.以至于偶有及第者被称为“破天荒”,说明当地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背后原因在于当时各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D项正确;泉州出身的举人很少及第,不能体现统治者重视地方教育,排除A项;唐朝选官途径很多,除科举外,还有门荫等,科举不是选官的唯一途径,排除B项:唐代门阀贵族政治开始逐步瓦解,并未彻底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3.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到‘农商并重’。”可见,当时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社会观念,A项正确;统治者正在摒弃重农政策,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已经”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重农抑商失去存在意义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4.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密折可以不经过内阁等中央机构直呈皇帝,体现了专制统治加强的需求,B项正确;密折与公文近代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密折与中央机构运行机制之间无关,排除C项;密折利于加强皇权,并非导致政治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5.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外贸易统计情况”可得,“净进口值”由落后到逐渐超越“净出口值”,说明中国逐渐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世纪90年代后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变成了以资本输出为主,并且材料中未体现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6.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陈望道大量运用平民语言,在修辞上注重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的生动性,可分析出陈望道的这一做法有利于促进普通民众理解,推动思想的进一步解放,A项正确;开创白话文先河的是胡适,排除B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有关,排除C项;陈望道运用平民语言的翻译风格和方法与平民教育运动开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7.C【解析】【详解】阳泉市成立人民政府,设置了一系列的国家管理机构,这为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有益探索,C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标志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排除B项;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制据思想发表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D【解析】【详解】材料中深圳是“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同时深圳市也试图在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方面取得突破,说明深化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其主要意图就是发挥其探索和示范作用,D项正确;深化深圳改革意图是探索和示范,不是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运用新技术提升城市服务,并非发展高科技,排除B项;深化深圳改革意图是探索和示范,不是实现与港澳的经济对接,排除C项。故选D项。9.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由权是不可作价的东西”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可知,在罗马法中,认可自由的价值,同时规定个人自由是从属于法律之下,说明罗马法力求公民自由和法律权威间的平衡,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罗马法束缚人民生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有限制的自由,排除C项;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C【解析】【详解】根据“荷兰对纺织业建立起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果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规定的长度、宽度或重量,相关产品要被公开焚毁”可得出这些做法提升了荷兰纺织品的质量,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荷兰出口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率先”实行重商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1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欧洲正是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人们呼唤平等和民主权利,材料中女性受启蒙运动影响.能够摒弃世俗的偏见.追求女性自身的发展和价值.说明了启蒙运动推动了女性意识觉醒,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女权观念得到了“各阶层"广泛认同,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不能说明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好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12.A【解析】【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来建立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以此来保证社会的公平,解决市场调节下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但疫情之下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根源还在于其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西方福利制度破产,排除B项;国家宏观调控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指导,利于解决民生问题,成为诸多国家稳定经济的通用法则,排除C项;当今民权运动出现新高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1)原因:农业革命促进英国农牧业发展;科技发展使得大量粮食和肉类得以进口;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习惯;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由反对节育变为赞成(支持)节育;由鼓励人口增长到控制人口数量。意义:有利于控制中国社会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人口观念;有利于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增强;对我国新时期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任答四点即可)【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英国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可知,农业革命促进英国农牧业发展;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发展使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可能,大批量粮食和肉类的进口成为了现实”可知,科技发展使得大量粮食和肉类得以进口;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还在‘质’上影响人口的增长,它逐步改善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可知,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习惯;根据材料“在降低人口死亡率方面,更突出的是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可知,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2)变化: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学习苏联,反对避孕和节育,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口补偿性增长的需要”“中央做出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可知,由反对节育变为赞成(支持)节育;由鼓励人口增长到控制人口数量。意义: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控制中国社会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人口观念;有利于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增强;对我国新时期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等方面分析其意义。14.(1)动力:内部矛盾尖锐.民族起义此起彼伏;外部有列强不断蚕食;西方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传入。(2)原因:缺乏和平稳定的改革环境;帝国自身向题积重难返;改革者自身改革动机不纯.决心不足。【解析】【详解】(1)动力:根据材料“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对内不能阻止统治区域的民族起义运动”可知,内部矛盾尖锐,民族起义此起彼伏;根据材料“对外无力阻止沙俄对自己的步步蚕食,英法对自己帝国腹地的步步紧逼”可知,外部有列强不断蚕食;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后,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逐渐传入土耳其,这让土耳其宫廷内也产生了实行宪政的制度革新思想”可知,西方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传入。(2)原因:根据材料“但是由于土耳其自身的问题确实太多,这些问题不是一场改革就能解决的”可知,帝国自身向题积重难返;根据材料“何况土耳其也没有和平稳定的局面来保证改革的继续”可知,缺乏和平稳定的改革环境;根据材料“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最终因为改革者的决心不足,‘动机不纯’”可知,改革者自身改革动机不纯,决心不足。15.(1)背景:新中国刚刚成立.政权得到巩固:中国与印度等周边国家存在历史争议:两极格局下.世界分成两大阵营;新中国积极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任答三点即可)(2)意义: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准则;有利于中国发展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解析】【详解】(1)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有新中国刚刚成立,政权得到巩固、两极格局下,世界分成两大阵营;根据材料“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可分析出中国与印度等周边国家存在历史争议;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积极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意义:结合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可分析出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准则;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中国发展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16.(1)贡献: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推动数学发展;改进并且推广番薯种植;提出并引进近代西方军事技术。(2)品质:善于接受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精神;心系国家的家国情怀。【解析】【详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