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试题库_第1页
营养学试题库_第2页
营养学试题库_第3页
营养学试题库_第4页
营养学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0营养学试题库营养学题库一、名词解释:3、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4、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被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5、游离水——一种是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为初水、游离水或自由水。6、吸附水——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吸附水、结合水或束缚水。9、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10、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nitrogen,缩写NPN)两部分。11、非蛋白质含氮物——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生物硷、氨等。12、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13、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14、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15、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16、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20、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21、动物的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22、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23、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因粪中所含各种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寄生虫等内源性产物)24、蛋白质的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25、美拉德反应——反应指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的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消化、吸收。26、瘤胃中的氮素循环——氨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份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27、未代谢尿氮——瘤胃中未被利用的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肝脏,合成尿素,而从尿中排走的那部分称为未代谢尿氮。28、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29、蛋白质的热损害——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30、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31、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半胱氨酸或胱氨酸、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转化而来。相反动物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特定需要却不能由半胱氨酸或胱氨酸及酪氨酸满足。3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3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34、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观生物学价值。35、真实生物学价值(TBV)——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36、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蛋白质效率比——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37、化学比分——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38、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饲料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39、可消化氨基酸——是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40、可利用氨基酸——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41、有效氨基酸——有时是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却特指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有效赖氨基酸,或者用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的可利用氨基酸。42、瘤胃蛋白质降解率——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微生物氮)÷食入的饲粮氮]降解率更精确的计算公式则是从十二指肠非氨氮中扣除内源部分43、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微生物氮-(微生物氮+内源氮)]÷食入的饲粮氮44、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45、氨基酸的缺乏——一般在低蛋白质饲粮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氨基酸缺乏不完全等于蛋白质缺乏。46、氨基酸的不平衡——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不平衡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主要是量不足。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氨基酸不平衡一般都同时存在氨基酸的缺乏。47、氨基酸的互补——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这是提高饲粮蛋白质品质和利用率的经济有效的方法48、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些)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赖氨酸与精氨酸精氨酸与组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异亮氨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苯丙氨酸与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与甘氨酸苏氨酸与色氨酸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比例相差愈大,拮抗作用愈明显。49、氨基酸中毒——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存在氨基酸中毒,只有在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过量时才有可能发生,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和严重的生长障碍。50、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指大麦中含的β-葡聚糖和部分阿拉伯木聚糖。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54、脂类的水解特性——脂类分解成基本结构单位的过程除在稀酸或强碱溶液中进行外,微生物产生的脂酶也可催化脂类水解,这类水解对脂类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异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适口性。55、脂质自动氧化——是一种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先形成脂过氧化物,这种中间产物并无异味,但脂质“过氧化物价”明显升高,此中间产物再与脂肪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当氢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则分解形成短链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现不适宜的酸败味,自动氧化是一个自身催化加速进行的过程。56、微生物氧化——是一个由酶催化的氧化。脂氧化酶或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最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57、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58、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59、胆汁肠肝循环——各种动物吸收的胆汁,经门脉血到肝脏再分泌重新进入十二指肠,形成胆汁肠肝循环。6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3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61、有效能——饲料中的能量不能完全被动物利用,其中,可被动物利用的能量称为有效能。62、1卡(calorie)——表示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从14.5°C63、总能——是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64、消化能(表观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即:表观消化能。65、真消化能TDE=GE—(FE—FmE)66、粪能——FE(energyinfeces,缩写为FE)为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称为粪能67、代谢粪能——FE中扣除代谢粪能FmE后计算的消化能自然是真消化能(truedigestibleenergy.缩写为TDE)68、代谢能(表观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energyinurine,缩写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energyingaseousproductsofdigestion,缩写Eg)ME=DE—(UE+Eg)=GE—FE—UE—Eg69、氮效正代谢能——MEn是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代谢能,主要用于家禽。70、真代谢能——TME=GE—(FE—FmE)—(UE—UeE)71、尿能——是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72、消化道气体能——来自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微生物发酵产气的同时,也产生部分热能,在冷环境条件下,具有参与维持体温的作用。73、净能(NetEnergy,缩写为NE)——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eatincrement,缩写为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74、食后体增热HI——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体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热增耗以热的形式散失。75、维持净能(netenergyformaintenance,缩写为NEm)——NEm指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维持体温恒定、适度随意运动76、生产净能(netenergyforproduction,缩写为NEp)——NEp因动物种类和饲养目的的不同,NEp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增重净能NEg、产奶净能NEl、产蛋净能NEe、产毛净能NEw、产脂净能NEf、繁殖净能NEr、使役净能NEw。77、总消化养分——TDN=X1+X2×2.25+X3+X478、淀粉价——是1kg淀粉在阉公牛体内沉积248g脂肪(相当于2356KCalNEf和9.858MJ净能)。即为1个淀粉价。81、能量总效率(grossefficiency)——指产品中所含的能量与摄入饲料的有效能(指消化能或代谢能)之比。82、能量净效率(netefficiency)——指产品能量与摄入饲料中扣除用于维持需要后的有效能(指消化能或代谢能)的比例。83、必需矿物元素——必须由外界供给,当外界供给不足,不仅影响生长或生产,而且引起动物体内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在缺乏某种矿物元素的饲粮中补充该元素,相应的缺乏症会减轻或消失。84、可利用磷——可利用磷(有效磷)=无机磷+30%植酸磷85、“草痉挛”——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草痉挛”,表现为:神经过敏,肌肉发抖,呼吸弱,心跳过速,抽搐和死亡。86、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108、体内(invivo)消化实验——用动物测定饲料养分经过其消化道后的消化率常称体内(invivo)消化实验。109、外源指示剂法——预备实验期开始将Cr2O3加入饲粮中混匀饲喂。指示剂法除每日只收集部分粪样外。粪的干湿对计算无影响,但Cr2O3和营养物质含量必须来自同一粪样。110、内源指示剂法——内源指示剂法是指用饲粮或饲料自身所含的不可消化、吸收的物质作指示剂,如盐酸不溶灰分。111、“尼龙袋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袋,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h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即为饲料可降解蛋白质量。112、离体消化实验——指模拟消化道的环境,在体外(实验室内)进行饲料的消化(incubation)。113、平衡实验——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实验称平衡实验114、氮平衡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饲料或饲粮蛋白质量的比较。食入N=粪N+尿N+(毛发、皮屑、分泌N)+体内沉积N分解N115、碳平衡实验——食入C=粪C+尿C+CO2+CH4±体内沉积分解C116、能量平衡实验——用于研究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动物对能量的需要和饲料或饲粮能量的利用率。117、对照(对比)实验——考察某一营养因素或非营养因素对动物是否有影响,就可采用对照实验。将所有动物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喂基础饲粮(baseddiet),另一组为处理组(基础饲粮加被考察的因子)118、配对实验——为了使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实验动物尽量一致,常选择各方面条件相同的动物,双双配成对,再将每对动物随机分到处理组和对照组,更确切地讲是互为对照。动物起始体重、血缘难一致时,也可按体重或血缘配对。119、单向分类实验设计——与对照实验和配对实验相比,单向分类实验一般不设对照组,而是设多个处理组。120、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为了考察不同养殖环境、水质等间否会给实验带来了影响,就可把三个养猪场看成三个区组,采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121、复因子实验的设计——在营养研究中,往往在研究某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的同时,又想确定另一种或二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或适宜比例,就需要采用复因子设计。在生长实验中超过三个因素以上的复因子实验是和很少的。考察的因子愈多,除了统计分析麻烦,结果也不一定理想。125、任食(adlibitum)——是指动物自由接触饲料,任意采食或自由采食。126、限食(controlledfeeding)——则是对动物的采食进行一定的限制。127、纯合饲粮——是指配制饲粮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如合成氨基酸、纯化的淀粉、葡萄糖或蔗糖等。这样易于配制除被考察的营养因子外,其他营养物质都适量的实验饲粮。128、比较屠宰实验——为进一步了解动物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评定胴体品质、必须屠宰动物,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故称为比较屠宰实验130、饲养标准(feedingstandard)——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131、营养需要(nutrientrequirements也称营养需要量)——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134、维持——动物营养中,维持是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135、维持需要——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136、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137、绝食代谢——动物绝食到了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138、内源尿氮(EUN)——EUN是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出的氮。139、代谢粪氮(MFN)——动物采食无氮饲粮时经粪中排出的氮叫代谢粪氮。140、体表氮损失——是指动物在基础氮代谢条件下,经皮肤表面损失的氮。141、代谢体重(BW0.75)——按自然体重的0.75次方表示各种成年动物绝食代谢产热比较一致。称为动物的代谢体重。142、生长转缓点——动物在生长期内生长速度由快变慢及绝对增重由高到低的过程中,中间有一个转折点称生长转缓点(拐点)以下,日增重逐日上升;过转折点,逐日下降;转折点在性成熟期内。143、绝对生长速度——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144、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重或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45、优先权——发育早的部位有摄取营养物质的优先权。146、强化饲养——是指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浓度。84天后强化饲养的两个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但168天后强化饲养组育肥时间推迟50天。证明短期的营养不足可得到补尝,而长期的营养不足则难以弥补。147、母体效应——母体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初生重及日后生长的影响。动物初生重明显影响出生后的生长速度。148、析因法——则从维持和剖析增重的内容出发,研究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规律以及沉积单位重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所需的能量。162、四分法——163、几何法——164、能量蛋白比——DEME(KcalKj)/CPg/Kgfeed165、蛋白能量比——CPg/ME(McalMj)166、料肉比(饲料报酬)(饲料利用效率)——指每增加1公斤活重所消耗的饲料量,F/G。167、饲料转化效率——指每消耗1公斤饲料所获得的产品量,G/F。186、采样——样品是待测饲料原料或产品的一部分,从待测饲料原料或产品中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二、填空、单选、多选类:德国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proximate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将新鲜饲料样品切细,放置于饲料盘中,先灭酶一刻钟后,在60~65℃烘箱中烘约8~12h,取出在空气中回潮冷却一昼夜称重,再同样烘干2h,取出,待两次称重相差小于0.5g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放入称量皿中,在100~105℃烘箱内烘干4~6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重复烘干2h,待两次称重小于0.001g时,既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常规饲料分析测定粗蛋白质,是用凯氏定氮法测出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后,用含氮量乘以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6.25称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动物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1%血糖、肝糖元、肌糖元。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酶的消化,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不含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能量贮备物质。脂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贮备物质。微生物消化的最大特点是优点:将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质(粗纤维)转化成能被畜主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菌体蛋白)。缺点:在微生物消化过程中,也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发酵损失,这种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饲料中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小于真实消化率。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大于真实消化率。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大多数的蛋白质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碘、钴、锌和锰等元素。一般蛋白质的含氮量按16%计。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氨基酸按其结构分为脂肪族AA,芳香族AA和杂环AA。脂肪族AA根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中性、酸性、碱性氨基酸和含硫AA。成年动物需要八种必需氨基酸:LysMetTryLeuIlePheThrVal生长动物需要十种必需氨基酸:LysMetTryLeuIlePheThrValArgHis雏禽需要十三种必需氨基酸:LysMetTryLeuIlePheThrValArgHisGlyCysTyr从营养生理角度考虑,多糖可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末端)消化、吸收。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回肠末端以后)消化、吸收。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VFA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VFA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反刍动物体内代谢所需的葡萄糖必须全部由糖原异生作用提供。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以葡萄糖为主,而反刍动物则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乙酸可用于体脂肪和乳脂肪的合成,丁酸也可用于脂肪的合成。丙酸可用于葡萄糖和乳糖的合成。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饲料三大养分中的化学能饲料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哺乳动物和禽类饲料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粗纤维——VFA非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葡萄糖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及国际生理科学协会确认以焦耳作为统一使用的能量单位。卡与焦耳(joule)可以相互换算,换算关系以如下:1cal=4.184J1kcal=4.184kJ1Mcal=4.184MJ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镁、钠、钾、磷、硫、氯、等7种。微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锌、硒、钴、碘、钼、氟、铬、硼等12种。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是很多种动物缺锌的典型表现。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而含有维生素A原(先体)—胡萝卜素。一个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A=0.3μg的视黄醇、=0.55μg维生素A棕榈酸盐=0.6μgβ-胡萝卜素。维生素D有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胆钙化醇来自动物的7-脱氢胆固醇先体经紫外钱照射而转变成维生素D2和D3维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钙化。植物性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主要决定于光照程度,动物性饲料则取决于7-脱氢胆固醇的活性物质25-OH-D3的含量。天然存在维生素K活性物质有叶绿醌(维生素K1)和甲基萘醌(维生素k2)。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尼克酸。对于猪,5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尼克酸。“尼龙袋法”优点是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实验期短,便于大批样品的研究蛋白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瘤胃微生物氮/食入氮蛋白降解率%=放入前蛋白含量-放入后蛋白含量三、简答、论述类:中性洗涤可溶物(NDS)中性洗涤处理饲料PH=7.0酸性洗涤可溶物(ADS)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剂处理酸性洗涤纤维(ADF)KMnO4PH=3.072%H2SO4纤维素和残余矿物质木质素氧化损失纤维素被溶解木质素和矿物质灰分纤维素被燃烧灰分木质素被燃烧VanSoest粗纤维分析方案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一)动物1、动物种类不同种类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不同。2、年龄及个体差异(二)饲料1、种类2、化学成分(1)蛋白质含量(2)粗纤维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增加,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下降,这在非反刍动物中反应十分明显。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抗胰蛋白酶、尿素酶、致甲状腺肿因子、红血球凝结素、单宁、棉酚、硫葡萄糖苷、草酸、双香豆素)等。阻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的加工调制饲料加工调制的方法很多,有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2、饲养水平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的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准备。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化学性消化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消化道微生物在动物消化过程中能分泌α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将饲料中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CH4、CO2、H2、O2、N2等气体,通过嗳气排出体外。水的性质水在动物营养生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很多性质和作用都与此密切相关。水与动物营养生理有关的性质如下:1、水有较高的表面张力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相结合,形成胶体。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水的比热大对动物调节体内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水的蒸发热高4、动物机体内与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结合的水,不能自由移动,即使冷却到-40—30℃水的生理作用1、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和空气一样,是动物生命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进行。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动物体内所有聚合和解聚合作用都伴有水的结合或释放。4、调节体温水的蒸发散热对具有汗腺的动物更为重要。5、润滑作用水的来源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一)饮水饮水是动物获得水的重要来源。动物饮水的多少与动物种类、生理状态、生产水平、饲料或饲粮构成成分、环境温度等有关。在环境温度还不至于引起热应激的前提下,饮水量随采食量增加而成直线上升。占总需水量的60%—70%。(二)饲料水饲料水是动物获取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占总需水量的20%—30%。(三)代谢水代谢水是动物体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又称氧化水,占总需水量的5%—10%水的流失动物体内的水经复杂的代谢过程后,通过粪、尿的排泄,肺和皮肤的蒸发,以及离体产品等途径排出体外,保持动物体内水的平衡。一)粪和尿的排泄二)肺脏和皮肤的蒸发三)经动物产品排泄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一)动物种类二)饲粮因素三)环境因素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一)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二)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份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经为糖、脂肪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1、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2)年龄2、饲粮因素(1)纤维水平(2)蛋白酶抑制因子3、热损害Maillard反应指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的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消化、吸收。饲料供给的蛋白质少,瘤胃液中氨的浓度就很低,经血液和唾液以尿素形式返回瘤胃的氮的数量可能超过以氨的形式从瘤胃吸收的氮量。“再循环氮”转变为微生物蛋白质。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具有一种“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能使劣质蛋白质品质改善,优质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降低。蛋白质的质量是指饲料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能满足动物新陈代谢和生产对氮和氨基酸需要的程度。饲料蛋白质愈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其质量就愈高。蛋白质的质量其实质是指氨基酸的组成种类、比例和数量,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愈与动物所需一致,其质量愈高。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观生物学价值。食入氮—(粪氮+尿氮)ABV=食入氮—粪氮×100%

真实生物学价值(TBV)——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食入氮—(粪氮—MFN)—(尿氮—EUN)TBV=食入氮—粪氮×100%蛋白质的BV值愈高,说明其质量愈好。饲料蛋白质的BV值一般在50—80范围内。理想蛋白用于生产实践的关键:一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喂量二是其余氨基酸的变异幅度三是非必需氨基酸的保证量四是常用饲料蛋白质与理想蛋白质的差距运用理想蛋白最核心的问题是以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标准确定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影响NPN利用效果的因素:1、瘤胃内有一定非纤维素C源。淀粉降解与微生物利用NPN速度相适应:淀粉分解=微合成纤分解‹微合成2、补加尿素日粮应含一定比例饲料Pr,牛以10-12%宜,羊以6-10为宜。3、微量元素Co、S、P对尿素N利用的影响。S:N=1:10P:N=1:84、饲喂酸性饲料减少中毒的可能性。凝胶淀粉尿素5、利用金属粒子抑制脲酶活性Na+K+Zn++Cu++Co++Fe++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点:1、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需2—4周适应期。2、用尿素提供氮源时,应补充硫、磷、铁、锰、钴等的不足,因尿素不含这些元素,且氮与硫之比以10—14:1为宜。3、当日粮已满足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对氮的需要时,添加尿素等NPN效果不佳。一般高能或高采食量情况下,微生物生长旺盛,对NPN的利用能力较高。4、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尿素还需注意氨的中毒,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方法一)日粮的合理配合1、平衡关系2、互补作用3、蛋白质数量4、同时饲喂二)饲料的加工调制1、粉碎、过粗、过细、适宜粒度2、加热加热对饲料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年3、颗粒化三)能量要充分高能低蛋白低能高蛋白的产品效率1、能量蛋白比2、蛋白能量比四)添加剂的使用Vit、Min对饲料蛋白利用效率影响碳水化合物的重要营养特性一)碳水化合物的溶解性?二)美拉德反应是碳水化合物的还原性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生成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三)植物体中有些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六碳糖被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这种异构变化特性在营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动物消化吸收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后能经共同代谢途径利用的基础,是动物能利用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的理论根据。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和贮能作用二)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三)碳水化合物的其他作用1、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2、动物体内糖苷的生理作用3、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4、糖蛋白质、糖脂的生理作用饲料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一)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淀粉在瘤胃内发酵比NDF更快,更剧烈。若饲粮中纤维水平过低,淀粉迅速发酵,大量产酸,降低瘤胃液pH,抑制纤维分解菌活性,严重时可导致酸中毒。饲粮纤维能结合H+,本身就是一种缓冲剂,粗饲料的缓冲能力比籽实高2—4倍。适宜的饲粮纤维水平对消除大量进食精料所引起的采食量下降,纤维消化降低,防止酸中毒、瘤胃黏膜溃疡和蹄病是绝对不可缺乏的。饲粮纤维低于或高于适宜范围,不利于能量利用,NRC(1989)推荐泌乳牛饲粮至少应含19%—21%的酸性洗涤纤维或25%—28%的NDF。二)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饲粮中纤维水平过低,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减少,导致乳脂肪合成减少,将饲粮纤维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上,可维持动物较高的乳脂肪率和产乳量。三)为动物提供大量能量饲粮纤维在瘤胃中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主要的能源物质。挥发性脂肪酸能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需要的70%—80%饲料粗纤维对非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一)维持肠胃正常蠕动二)提供能量纤维经大肠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可满足维持能量需要的10%—30%,其中杂食动物相对低一点,非反刍草食动物相对高一点。三)饲粮纤维的代谢效应饲粮纤维可刺激胃液、胆汁、胰液分泌。果胶物质及可溶性纤维,如β-葡聚糖,可使胆固醇随粪的排出增加,降低胆固醇的肠肝再循环。不溶性纤维可降低人的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四)解毒作用饲粮纤维可吸附饲料和消化道产生的某些有害物质,使其排出体外。适量的饲粮纤维在后肠发酵,可降低后肠内容物的pH,抑制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五)改善胴体品质猪在肥育后期增加饲粮纤维六)刺激胃肠道发育饲喂高水平苜蓿粉饲粮的猪,其胃、肝、心、小肠、盲肠、结肠的重量均显著提高。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生理条件下脂类含能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是动物维持和生产的重要能量来源。脂肪具有适口性好、含能高、热增耗低、DE或ME转化为NE的效率高的特点。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二)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2、脂类的防护作用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4、磷脂肪的乳化特性5、胆固醇的生理作用6、脂类也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反刍动物瘤胃脂类消化吸收特点1、脂类在瘤胃的消化瘤胃脂类的消化,实质上是微生物的消化,其结果是脂类的质和量发生明显变化。1)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减少。2)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3)脂类中的甘油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4)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增加。2、脂类在小肠的消化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由吸附在饲料颗粒表面的脂肪酸、微生物脂类以及少量瘤胃中未消化的饲料脂类构成。由于脂类中的甘油在瘤胃中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所以反刍动物十二指肠中缺乏甘油一酯,消化过程形成的混合微粒构成与非刍动物不同。3、脂类消化产物的吸收瘤胃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其余脂类的消化产物,进入回肠后都能被吸收。来自饲料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猪、禽体内不经氢化可直接沉积在体脂肪中。因此,当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饲料脂肪时,猪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亦显著升高,导致猪的体脂变软,容易酸败,肉的品质下降,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猪的肥育后期,可饲喂麦类、薯类等含淀粉多的饲料。而反刍动物所采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大量氢化形成饱和脂肪酸,瘤胃微生物合成的高级脂肪酸也多为饱和性质。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3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应具有的结构:FA分子结构中含二已烯基甲烷-CH=CH-CH2-CH=CH-EFA双键都是顺式构型第一个双键应从CH3端数起的第六与第七碳原子间EFA的生物学功能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2、EFA是合成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3、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4、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总能(GE)粪能(FE)消化能(DE)尿能(UE)甲烷能(Eg)代谢能(ME)热增耗(HI)+发酵产热净能(NE)维持净能(NEm)净能(NEp)体总产热(HI)总能是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饲料的总能取决于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三大养分体外燃烧能量的平均含量为碳水化合物17.5kj/g,(4.15Kcal/g)蛋白质23.43kj/g,(5.65Kcal/g)脂肪39.54kj/g。(9.4Kcal/g)三大养分生理燃烧能量的平均含量为CH2O生理氧化4.15Kcal/g´98%≈4Kcal/gPr生理氧化(5.65Kcal/g-1.25Kcal/g)´92%≈4Kcal/gFat生理氧化9.4Kcal/g´95%≈9Kcal/g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即:表观消化能DE=GE—FEFE(energyinfeces,缩写为FE)为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称为粪能。正常情况下,动物粪便主要包括以下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1)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养分。2)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3)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4)消化道黏膜脱落细胞。HI的来源和作用:消化过程产热。营养物质代谢做功产热。与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的器官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肾脏排泄做功产热。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热(heatoffermentation,缩写HF)。在冷应激环境中,热增耗是有益的,可用于维持体温。但在炎热条件下,热增耗将成为动物的额外负担,必须将其散失,以防体温升高;而散失热增耗,又需消耗能量。影响净能的因素1、动物种类反刍动物采食后热增耗比非反刍动物的更大和更持久。2、饲料组成1)不同营养素热增耗不同,蛋白质热增耗最大,脂肪的热增耗最低,碳水化合物居中。HIPr>CH2O>Fat2)饲料中纤维素水平及饲料形状会影响消化过程产热及VFA中乙酸的比例,因此也影响HI的产生。3)饲料缺乏某些矿物质(如磷、钠)或维生素(如核黄素)时,热增耗也会增加。3、饲养水平当动物饲养水平提高时,动物用于消化吸收的能量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一)动物种类、性别及年龄二)生产目的三)饲养水平四)饲料成分必需矿物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1、参与体组织的结构组成;2、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参与体内物质代谢;3、作为激素组成参与体内的代谢调节等;4、以离子的形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影响钙、磷吸收利用的因素:钙、磷的吸收决定于吸收时的溶解度。凡利于钙、磷溶解的因素都利于钙、磷的吸收。一般无机状态的钙、磷可在十二指肠上端吸收,有机磷需经水解在小肠吸收。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有:1、肠道酸、碱度与钙磷吸收有关2、钙、磷比例与吸收有关3、与VD有关4、钙磷含量5、凡能与钙磷结合形成不溶物都影响钙磷吸收钙的代谢与生物学功能:钙、磷的代谢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不同种类动物钙代谢强度不同;二,随年龄增加,周转代谢率降低三,周转代谢强度大,钙在动物体内具有以下生物学功能。一,作为动物体结构组成物质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起支持保护作用;二,通过钙控制神经传递物质释放,调节神经兴奋性;三,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Ca2+进入细胞内触发肌肉收缩;四,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五,促进胰岛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固醇,甚至唾液等的分泌;六,钙还具有自身营养调节功能。磷的生物功能一,与钙一起参与骨骼和牙龄结构组成,保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完整;二,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是ATP和磷酸肌酸的组成成分三,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四,保证生物膜的完整;五,磷作为重要生命遗传物质DNA、RNA和一些酶的结构成分,参与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钙营养缺乏症佝偻病是幼龄生长动物钙、磷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典型营养缺乏症。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动物钙、磷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典型营养缺乏症。高产动物(产奶、产蛋等)过多动用骨中矿物元素均可引起此病。钙痉挛缺钙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加、心肌颤抖。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产后瘫痪(又名产乳热)是高产奶牛因缺钙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而产生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镁的生物学功能:镁作为一个必需元素有如下功能:一,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二,作为酶的活化因子或直接参与酶组成,如磷酸酶、氧化酶、激酶、肽酶和精氨酸酶等;三,参与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四,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铁的营养生理功能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参与体内物质代谢:生理防卫机能:锌营养生理作用:一、参与体内酶组成已知体内200种以上的酶含锌,二、参与维持上皮细胞和皮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其生化基础与锌参与胱氨酸和黏多糖代谢有关。三,维持激素的正常作用锌与胰岛素或胰岛素原形成可溶性聚合物有利于胰岛素发挥生理生化作用。四、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生物遭受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铜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有作为金属酶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二,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红细胞成熟。三,参与骨形成铜是骨细胞、胶原和弹性蛋白形成不可缺少的元素。硒的营养生理作用①硒最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是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hationepero-xidase,缩写GSH-px)组成,对体内氢或脂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还原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肝中此酶活性最高。②硒对胰腺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③硒有保证肠道脂肪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正常形成,从而促进脂类及其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VitA、VitD、VitE、VitK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VitB1、VitB2、VitB3、VitB4、VitB5、VitB6、VitB7、VitB11、VitB12、VitC脂溶性维生素可在体内贮存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引起中毒,代谢和生长产生障碍。除维生素K可由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合成所需的量外,其他脂溶性维生素都必须由饲粮提供。维生素A功能与缺乏症1、与视觉有关:维生素A的视觉功能归功于11-顺视醛。它与视蛋白结合生成视紫红质,而视紫红质是视网膜杆细胞对弱光敏感的感光物质。当维生素A缺乏时,11-顺视黄醛的生成不足,杆细胞合成的视紫红质减少,对弱光物敏感度降低而产生夜盲症。2、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维生素A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需的物质。缺乏时,消化道、呼吸道、生殖泌尿系统、眼角膜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的上皮组织都可能发生鳞状角质化、干眼病、肾结石、肺炎、肾炎和膀胱炎。3、繁殖;维生素A缺乏,鸡和其他动物可发生胎儿吸收、畸形、死胎、产蛋率下降、睾丸退化等症状。4、骨的生长发育:维生素A缺乏,软骨上皮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受到影响而使骨变形。5、免疫力:维生素A缺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淋巴组织,导致淋巴细胞分化成了T和B细胞的胸腺发生萎缩。在体液免疫方面,维生素A缺乏的动物其抗体抗原的应答下降,病原体易于入侵。在细胞免疫方面,维生素A的缺乏会影响机体非抗原系统的免疫功能。维生素A可促进肾上腺皮质酮的分泌。它在黏多糖的合成中起作用。动物对维生素A的需要和饲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如动物的品种、品系及生理状况;②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③微量元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④疾病和寄生虫的干扰,⑤环境卫生及温、湿度条件;⑥饲粮中脂肪、蛋白质、抗氧化剂等的含量都可影响对维生素A的需要⑦集约化饲养方式、饲料颗粒化及其贮存时间延长都将增加维生素A添加量维生素E的功能与缺乏生物抗氧化作用,通过中和过氧化反应链形成的游离基和阻止自由基的生成使氧链中断,从而防止细胞膜中脂质的过氧化和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损害;②α-生育酚影响生物膜的形成也能通过影响膜磷脂的结构;③促进合成前列腺素十八碳二烯酸转变二十四碳四烯;④缺乏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维生素E和硒;⑤维生素E是细胞色素还原酶的辅助因子在生物氧化还原系统中;⑥参与细胞DNA合成的调节;⑦可以降低镉、汞、砷、银等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的毒性;⑧减轻因缺硒而带来的影响通过使含硒的氧化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变成还原型的胱甘肽氧化物酶以及减少其他过氧化物的生成而节约硒,;⑨维生素E也涉及磷酸化反应、维生素C和泛酸的合成以及含硫氨基酸和维生素B12的代谢等。影响动物对维生素K的需要的因素:1、种间差异:种类和年龄可影响维生素K的需要,主要是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不同。2、饲料中的拮抗物:草木樨、双香豆素、真菌毒素。3、药物添加剂的影响: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的使用,4、逆境因素:动物感染疾病、寄生虫,外伤、出血、断喙、进食减少,肠壁吸收障碍。5、肝脏疾病:肝脏胆汁形成和分泌减少等。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一般通过几下几个方面的检测来来描述:①血液和尿中维生素的浓度;②维生素的功能酶的代谢产物含量;③以维生素为辅酶的特异性酶的活性。维生素B1缺乏症:猪:食欲、体重下降、呕吐、脉搏快、体温低、神经症状、心肌水肿、心脏扩大。禽、火鸡:食欲差、憔悴、消化不良、瘦弱、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强直和频繁的痉挛。心肥大、心肌纤维变性坏死。马运动不协调、神经症状。鱼厌食、生长受阻、无休止运动、体表和鳍退色、肝苍白。人脚气病核黄素缺乏症:鸡:卷趾曲爪症爪向内弯曲,用跗关节行走、腿麻痹、腹泻、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猪:腿弯曲、僵硬、皮厚、皮疹、背和侧面的皮肤上渗出物,晶状体浑浊和白内障。尼克酸缺乏症:猪:失重、腹泻、呕吐、皮炎、正常红细胞贫血鸡:生长缓慢、口腔黑舌、羽毛不丰、鳞状皮炎、雏火鸡跗关节扩张.牛、羊:瘤胃能合成尼克酸,小牛喂低色氨酸饲粮可缺乏VitB5人:癞皮病皮炎腹泄痴呆维生素B6缺乏症:猪:食欲差、生长缓慢,异常小红细胞、血红蛋白过少性贫血,类似癫痫、神经退化,肝脂肪浸润、腹泻、被毛粗糙。鸡:异常兴奋、癜狂、无目的地运动和倒退、痉挛。鱼:食欲差、痉挛、高度兴奋。泛酸缺乏症:猪:皮肤皮屑多,毛细,眼周围有棕色的分泌物,胃肠道疾病,生长缓慢、典型的痉挛性鹅步症。鸡:生长受阻,羽毛生长不良、皮炎、眼睑出现颗粒状的细小结痂并粘连在一起,嘴周围也有痂状的损伤,胫骨短粗,严重缺乏时可以引起死亡。结痂由喙爪生物素缺乏症:猪:后腿痉挛、足裂缝、以粗糙的棕色渗出物为特征的皮炎。禽:脚、喙、眼周皮炎,类似泛酸缺乏症。胫骨粗短症是家禽缺乏生物素的典型症状。结痂由爪喙1

舍饲或食粪机会的减少;2饲料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对生物素的破坏;3肠道和呼吸道的感染及服用抗菌药(磺胺类);4使用含生物素低的饲料;5妊娠母猪的限制采食以及其它疾病感染引起进食的减少;6饲粮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增加;7饲粮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和肌醇水平偏低8大量使用生物素利用率低的饲料(小麦、大麦、高梁、棉饼)维生素B12缺乏症:猪:生长受阻,继而表现为步态的不协调和不稳定的。繁殖也受影响。鸡:孵化率很低,新孵出的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人:发生恶性贫血。可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胆碱的功能与缺乏症:胆碱参与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形成,卵磷脂是动物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肝脏脂肪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能防止脂肪肝的形成;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固定的甲基供给者。缺乏所有动物生长迟缓,运动不协调,尸检肝脂肪浸润。鸡典型症状是滑腱症。维生素C的功能:由于维生素C具有可逆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所以它广泛参与机体的多种生化反应。1、最主要的功能是与参与胶原蛋白质合成。2、在细胞内电子转移的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3、参与某些氨基酸的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