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训练第十九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训练第十九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训练第十九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训练第十九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训练第十九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立(必修Ⅱ)一、选择题1.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咨询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确实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最能表达这一精神本质的政策是2.在苏俄(苏联)施行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宜消费力开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消费积极性的是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赢得人民的支持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根底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保障政权C.充分利用了市场与货币的关系开展经济D.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5.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快乐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冲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6.结合右图推断,“谁不参加集体农庄,谁确实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7.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却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其主要缘故是8.导致“斯大林形式”构成的要素有①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认识②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③经济文化处于世界落后地位④专制主义传统的烙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以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形式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选项A.都是消费力开展的必定结果B.都是高度的方案经济形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0.在庆贺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根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立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的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缘故主要是A.个人才能不够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D.外部环境不同意12.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最大教训是A.改革不能无原那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B.改革必须完全,不能仅做小修小补C.改革要稳步推进,不能急躁D.社会主义只能进展经济改革,不能搞政治改革13.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缘故是A.对斯大林形式的小修小补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认识形态多元化D.没有打破原有的方案经济体制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化的阻碍15.从2023年起,俄罗斯各地逐步兴起一股重竖列宁、斯大林雕像的浪潮,重建费用几乎都是由老百姓自掏腰包,特别是俄罗斯“最资本主义”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尤其积极积极。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16.我国同其他二次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一样,开场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形式。我国确立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的开场是17.“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历我们是十分珍贵的。”(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咨询题》)我们汲取的最珍贵的经历是C.要实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二、非选择题18.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咨询题:材料一:有关“苏联第一个五年方案(1928-1933年)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周尚文、叶书宗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斯大林在阐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场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比较容易,因此在那儿,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通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场转移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工程,……共产党所以不能走这条路。党明白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必须赶快开展重工业,假设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1)从材料一中归纳出苏联在一五方案时期工业开展的特点,并分析构成这些特点的缘故。(2)从材料二中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的途径以及必要性?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提供了什么启示?19.优先开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确实定,不仅对苏联,而且对其它一些国家也产生过深远的阻碍。产生背景: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开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接踵而来的外国武装干预及国内反革命叛乱,使已属落后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理论支持:列宁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富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隆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斯大林在谈到这个咨询题时指出:“……要建立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根底,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场”。“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底开展是依托农业的”。方针确立:1925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政策施行: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施行的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正是遵照这一方针,规划着社会主义建立的蓝图。政策的讨论: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处于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势下的苏联,在制定和实行这一方针时,是无例可循的。(1)概括为什么苏联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确立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方针?(2)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方针对苏联产生了怎么样的阻碍?(3)从历史上来苏联所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对新中国产生了严重阻碍,其突出表如今?我们今天在进展社会主义建立时应汲取哪些经历教训?20.阅读中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的材料:材料一:1958年,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立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立总道路,在总道路的指引下,全国立即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见右图),但是事与愿违,1959年——1961年,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出现了严峻的困难,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材料二: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终究是个什么模样,苏联搞了非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晰。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的形式僵化了。在社会主义建立方面,我们的经历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反两方面的经历都有用。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平复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背客观世界开展的规律。中国过去确实是犯了性急的错误。外国的经历能够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材料三:针对斯大林形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试图进展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历史小组同学依照掌握的材料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最大悲剧,从而证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和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现代化的尝试失败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答复:(1)中苏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方面都出现了哪些共同咨询题?都是如何处理的?最终结果如何?(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后来的形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建立中,毛泽东曾屡次明确强调要留意汲取苏联的经历教训,但为什么中国不可防止犯下了类似苏联的错误。(3)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中某历史小组的观点的?界大国奠定了根底,也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成功奠定的物质根底;为落后国家和地区迅速实现工业化开拓了新的开展形式,是一次伟大探究和尝试。消极:导致农轻重比例严峻失调,不利于经济的安康长期的开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到提高,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3)表现:在一五方案中确定了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方针,一五方案的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根底。经历教训: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尊重国情;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开展;处理好经济开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在经济政策施行中应依照情势变化依势改革;其它国家的成功经历绝不能照抄照搬。(言之有理即可)20.(1)咨询题:盲目求快,脱离国情,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在经济建立中违背了客观规律,当时的消费关系严峻超越了消费力的开展水平;不注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安康开展;没有实在考虑到人民对社会变革的承受才能,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言之有理即可)处理和结果:针对斯大林形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展改革,但改革没有使苏联从根本上走出窘境,最终苏联走向理解体。而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局部的纠正了“左”的错误,196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始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形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形式)。缘故:建国初,对中国国情缺乏科学的分析、认识和对斯林经历的盲从,中国照搬了斯大林形式,实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尽管留意汲取苏联的经历教训,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要素,在建立中又盲目求快,犯下了与苏联类似的错误。(3)该小组同学认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失败了,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最大悲剧,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