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培养在新教材《土壤》教学中的融合 论文_第1页
地理实践力培养在新教材《土壤》教学中的融合 论文_第2页
地理实践力培养在新教材《土壤》教学中的融合 论文_第3页
地理实践力培养在新教材《土壤》教学中的融合 论文_第4页
地理实践力培养在新教材《土壤》教学中的融合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实践力培养在新教材《土壤》教学中的融合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伴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适应当下教育改革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不仅依靠课本,还通过发现身边的地理素材和亲身实践,

理解和运用知识,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新教材;新课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

引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源于实践,实践促进知识学习。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有: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实施,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新教材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学科中具有着重要意义。所谓地理实践力,

就是个体利用地理知识去认识地理环境,解决地理和现实问题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度的拘泥于教材和课堂,不仅忽略了学

生实践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地理学科特色的体现。我所教授的这节知识《土壤》处在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的第二节,之前四章内容为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水、地貌、植被。本节知识需要借助前边所有章节的知识辅助理解,即土壤的形成受地球发展时间、大气、

水、地貌、生物的影响。本节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知识,突出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下面我就结合本节知识的设计、教

学和学生学习,来具体谈一谈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一些感受。一、落实新课改、实施新教材、迎接新高考、顺应新时代

1.落实新课改,迎接新高考

近几年,各省逐步推进新的高考改革,倡导学生自主选科,新的高考改革是落实新课改,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和选拔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建设性人才,这就更加

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

2.新教材新面貌,注重实践力的培养

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让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新教材的编排,有着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图片增多,生动形象,直击生活。以新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为例,必修一设

置了

200幅左

内容,书中配置图片170幅左右。大量图片的配置,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拉近了

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加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兴趣。其次,教材中设计较多的“活动”与“思考”,也增加了很多的阅读材料和案例,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原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正真动起来。通过每个章节的“问题研究”,联系和应用章节内容,培养学生探

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3.传统教学方式拘泥于课堂,忽略学生和生活本位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文科就要死记硬背!过度拘泥于书本和教材,忽略知识的切身理解和学生主体地位。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这种现象。部分课堂和老师

强调死记硬背,甚至照本宣科,却忽略是兴趣和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更忽略了身边的教学素材,能力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本质。学生也疲于课堂,最终失去了学习的

兴趣,偏离了学习的航向,也无法获得地理实践力的提升。4.实践性是地理学科魅力的特点之一

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生活化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是自

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贴合生活,激发兴趣,是地理学科最好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我们的中学地理教学更要回归本源,注重实践。

1

褒禅山森林土壤剖面调查2

二、将粉笔和讲台适当交给学生,让实践在课堂演绎1.改变地理实践就是户外的传统观念,增强课堂感官

在进行《土壤》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鉴于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镇中并脱离与土壤有关的产业活动,缺少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土壤的知识是肤浅、零星的,土

壤知识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笔者在《土壤》知识教学中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相关的实验,并备份土壤样本,通过积极认真的引导和介绍,学生分组亲身参与实验,并统计相关数据,讨论分

析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土壤的颜色、质地和剖

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将课堂变成了实践的直接阵地,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土壤质地差异课堂实验2.转变实践能力的培养理念和方式

去野外才能提高地理实践力”,鉴于地理学科知识的时空尺度,很多老师认为无“法将所有的实践现象引入课堂,进而简化了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忽略了学生地理实践

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已经逐渐引入高科技的信息手

段辅助教学,手机、因特网、PPT、白板、微课和智慧课堂等教学技术手段便捷而高效,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拉近了课堂与实际的距离。高中地理教学要

3

积极适应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搜寻和整理与教学有关的直观素材,适时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间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走出课堂,走入实践的讲堂1.生活地理,学生最直观地教学素材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和亲身实践,搜集家乡的著名景点、区域地理环境状况、天气状况、水土资源状况等信息,这

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有效发展了区域认知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笔者所在的地区马鞍山市,地处中下游,东部,近些年正处在城市化的中

期加速发展阶段,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乡土地理知识非常丰富。自然环境方面包括了马鞍山市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等。社会人文方面包括了马鞍山市的经济情况、

民俗、宗教、语言及交通等。当教师在课堂教授中加入身边这些地理知识,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也随之变强,而且学习的效果也更为持久。对

于学生来说,不仅更容易的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对家乡的地理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了地理实践力。当然,走出马鞍山,也将会拥有更多的地理素材,

更好的感悟地理现象,去提升地理实践力。.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对《土壤》知识充分的课堂讲解与准备,我与学生来到了褒禅山和城郊农田这两处土壤垂直剖面样本点。为保证任务的针对性和顺利完成,我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分

组,由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完成事先准备的统计表格并采集相关的土壤样本,学生进行挖掘和采样,对比分析并讨论总结,对相关土壤剖面的颜色、质地和高度进行统计,

并讨论分析两处土壤剖面样本点差异的形成原因,联系书本知识验证所得,并由老师进行最终的分析和总结。

3

森林土壤和耕作土壤剖面调查取样4

户外的亲历学习和调查统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知识的直观感受,更好地理解了书本教材的知识,锻炼了地理实践能力,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保护环境的人地协调观。图

4

相关统计记录表

3.适应地情校情,灵活合理安排

野外实践课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和认识,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但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出于

现实中的各种困难,如经费问题、人员数量、安全性、交通等问题,就全盘的放弃了这种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也成了一种共识的教学习惯,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损失,扼杀了学

生地理实践力的潜力挖掘和地理学科特点的体现。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不能因困难而忽略的最具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地理实践力

提升的地理教学方式的实施,在提前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实施:(1)首先,小实践进课堂,不要忽略课堂上每个小实验和小观察的重要性,增加

学生的全员参与度,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其次,困难程度较高的出野活动,可多频次抽调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再将学

(生的所见所得引入课堂汇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知识学习,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考虑到出行距离,又加梅雨天气的影响,我在《土壤》教学时采用了这种方式。(3)最后,如果是校内触手可及或校园周边的感官知识,比如植被、土壤等,鼓

励将全员学生带出教室,观察和感悟身边地理知识与趣味,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5

5

班级展示与反馈四、行之所获,重在归纳和总结

再好的实践,也离不开归纳、反思和总结,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及时的反思自己的所得所获,联系书本和实际,夯实知识,能够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

现实中的问题,才是地理实践力提升的关键体现。从全国卷命题的题型特点来看,在书本上几乎找不到答案,高考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重视的是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

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能力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中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并不简单是知识的输送,还有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升

华能力。当今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需要更高远见,更宽阔

视野,更强综合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运用身边教学资源进行实践化教学,是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要求,也是对个体的文化归属感和家园意识的培养。这对我们

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增强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健全人地协调观,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

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参考文献

[[[1]韦志榕朱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