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1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2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3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4页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面哪个活动是你的公共生活〔

〕。A.在姥姥家帮妈妈做家务B.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C.和同学看电影2.2021年我国的战略目标是〔

〕。A.总体小康B.全面小康C.现代化强国3.以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甲午战争4.〔

〕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A.钱学森B.邓稼先C.李四光5.〔

〕既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根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平安和幸福。A.家庭B.班级C.学校D.社会6.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我们个人可以做的事情不包括〔

〕。A.积极宣传维护秩序的行为B.标准自己的行为C.立法保障公共秩序D.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7.长征途中,被称为“死亡陷阱〞的是〔

〕。A.大雪山B.草地C.泸定桥D.金沙江8.作为子女,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

〕。A.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本领B.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C.我是小学生,学习最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可以不做家务9.当家人在感慨孩子长大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家人在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也在成长,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相互〔

〕最为重要。A.实践和感受B.健康和平安C.需求和做法D.沟通和理解10.国庆来临,不少人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庄严的升旗仪式展示了我国军人的风采,也让我们懂得〔

〕。①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②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③良好的礼仪可以使我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④良好的礼仪有利于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尊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优秀家风意蕴深远。是凝聚情感、修养德行,砥砺成才的〔

〕。2.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

〕。3.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

〕。4.参与〔

〕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会聚帮扶力量。5.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

〕。6.生活中,我们要留心〔

〕、主动〔

〕,尽力〔

〕和〔

〕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7.1945年9月2日,〔

〕在投降书上签字。〔

〕月〔

〕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8.从深圳的飞速开展到今天沿海、〔

〕,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

〕新格局的形成,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奋斗和见证下,〔

〕迈上新台阶,中国〔

〕的脚步更加坚决!9.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

〕、〔

〕。10.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

〕,实现了红军的〔

〕,在沿途播下了〔

〕的种子。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2.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阻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这也不影响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3.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个椅子空着,就跟妹妹爬到椅子上站着,看远处的风景。〔

〕4.与家人发生矛盾是不正常的。〔

〕5.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

〕6.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对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7.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9.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会聚帮扶力量。〔

〕10.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与普通人关系不大。〔

〕四.连线题(共1题,共14分)1.连线A.杂交水稻之父

①李四光

aB.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②袁隆平

bC.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③孙中山

cD.两弹元勋

④邓小平

dE.禁烟民族英雄

⑤邓稼先

eF.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⑥林那么徐

fG.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⑦李大钊

g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除了个人的努力,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哪些条件?2.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主动与家人交流。3.我们是小学生,也可以参加公益活动。说说我们参加公益能做些什么呢?4.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有什么重要意义?5.在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请你选择你最敬佩的一位,说说他的故事。六.辨析题(共2题,共16分)1.星期天,有些小朋友在公园里大声喧闹,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盖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存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七.材料题(共2题,共17分)1.读下面的故事,谈一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屡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2.情景再现。“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妈妈一:一起学习?是一起玩吧!不许去!妈妈二:来回路上不平安,妈妈不放心,还是不要去了。妈妈三:你的理由是什么?〔能互相学习,和同学处好关系。〕去吧,去同学家,能结交朋友,相互学习。路上注意平安,在别人家要有礼貌,懂规矩。〔1〕从以上三位妈妈的不同的态度中,你能了解到父母哪些不同方式的爱?〔2〕你怎样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3〕如果不同意去的是你的妈妈,你会怎样说服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C5.A6.C7.B8.C9.D10.D二.填空题1.人生信条2.共享3.公共标志4.公益事业5.公共生活6.观察;询问;关心;帮助7.日本;9;38.沿江;对外开放;经济开展;改革开放9.私人生活空间;公共生活空间10.破产;战略大转移;革命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会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管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对积极维护秩序的行为要大力宣传或表扬,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人或组织要依法惩戒,形成尊重公共秩序荣耀,破坏公共秩序可耻的社会风气。2.我们可以主动与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班级,谈―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写信、留便条等,也是我们主动与家人交流的好方式。3.我们既可以节省零花钱为灾区捐款,资助困难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敬老院替五保老人清扫卫生等志愿活动。4.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5.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六.辨析题1.这种作法不对。我认为在公共生活中,不要大声喧闹,不要影响他人。2.我赞成保存原貌。理由是圆明园的消灭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耻辱,从这段屈辱的历史中,我们每个人应该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我们青少年也应该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要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而努力学习。七.材料题1.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2.〔1〕妈妈一,怕影响学习质量,严格要求;妈妈二,担忧平安,是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