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标分析一、本课教材的教学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根据本组教学内容的训练点,确定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属于课标中有关四年级的这几部分规定: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本课的课标要求本课的课标要求是: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读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其中关于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关于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教学侧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本课课标的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独特性;让学生亲密地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从而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一种科学素养,更是一种人文素养。语言实践活动是人文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载体,反之,人文教学是语言实践活动的升华,是语言实践活动的“精、气、神”之所在。如何在语言实践活动与人文教学目标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做了一些尝试。课文中有许多关键词句感人至深,对理解课文帮助很大,引导学生品读最受感动的语句,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动。如学习李博士在地震的余震中抽取台湾青年个骨髓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此时此刻”这一关键词,一层一层如抽丝剥茧般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文字表面认识到文字深处,进而让学生产生共鸣:为了挽救大陆同胞小钱的生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献出了他们的一颗赤诚爱心。在学生交流出文本所存在的“此时此刻”几种可能后,我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它们串联起来,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朗读本文的关键句:李博士沉着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在反复并富有层次性的朗读中,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了共鸣,学生在抒发自己内在情感的朗读中体会文字所传递出的那份深深的爱,那份浓浓的情。在这一环节中,我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学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感受到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情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总的来说,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针对本课,学情分析具体如下:一、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准备。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2.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是个历史问题,学生不了解,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表达。3.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毕竟离学生实际比较远。二、课前或课外学习的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相关的预习、查字典自主学习,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台湾、台湾大地震、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三、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2.以情入手,感悟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学生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最感动的地方,了解小钱生命的危险,另一方面感受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之中,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热情。让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还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情感。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本文的编写意图,聚焦人物的品质,教学中以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为研读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让学生从词、句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深入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鸣。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入了学生的情感提炼,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脑、动心、动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字里行间流动着的真情,从而真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最后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内心真实的表达。最后,文中设计了几处引导想象的地方,如“小钱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并注意了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练习姓名一、根据拼音写生字。xiázànxíkuànɡ海()()时()击空()二、读课文,填一填。1.小钱患了白血病,几经辗转,终于。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3.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4.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三、选择正确意思的序号填空。彼岸:①比喻追求、向往的境界②(江、河、湖、海)那一边,对岸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2.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四、课内阅读。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跨越——(

)

永远——(

)

如同——(

)

2.“生命桥”的意思是。“生命桥”是由架起来的。3.从本文中,可以体会到台湾青年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和李博士_____________的高尚医德。4.用“______”画出表现两岸人民关系的句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材分析一、教材基本内容: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二、教材文本内涵: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根据课标要求及文本特点分析本课的文本内涵主要有:1.知识与技能: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朗读品味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三、教材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从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四、教材语言表达特色:文章的语言朴实自然,叙述生动、具体、感人。(1)叙述为主。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叙述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杭州的天气状况,与小钱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全文以叙事的语气讲述了杭州小钱等待骨髓和台湾青年坚定救人的感人场景。以事情的发展为线索,将整个救助过程描写得完整、感人,震撼人心。(2)语言准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全篇用词准确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在同一时刻”,一个精炼的短语,就把整篇课文的脉络介绍得一清二楚,展现了两个极为相似的场景。“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的病床上”,两个“静静地”让我们体会到了不同人物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心态: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不但因为他缺乏生气,更重要的还因为他是幸运的,几经辗转,在台湾找到了能给他捐献骨髓的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充满希望的。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里“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其实他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从文中的语句中不难看出:余震的危险、心中对家人的牵挂、一次次针扎的失败、一次次针扎的疼痛。他的静静,是化静为动,为了同胞的生命与死神展开的惊天动地的赛跑。抓住两个“静静地”理解课文,便于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品格。(3)语言生动。这篇文章中,叙述的语言虽然比较多,但却不乏生动。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句话中形象地把小钱的生命比作了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对于一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来讲,凋零就意味着失去一切,而唯一能使他走向生的就是骨髓移植,更加突出地展现了骨髓对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在朗读时我们才能融入我们的感情,真正走入情境中,去体会小钱对生的渴望。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识字、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读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歌吗?没错,它出自二年级上册《识字三》。2.让我们看看地图,找一找台湾在哪里,哪里是海峡。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他们之间就隔着茫茫的海峡。(写字:峡)3.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在板书上打问号)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开火车读,读对了,跟读;读错了,纠正。2.这些词语中有一对反义词,是哪两个词语呢?凋零——绽放。谁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含苞”。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在课文中“凋零、含苞、绽放”指什么呢?补充白血病知识。强调“及时移植”,“唯有”。18岁的生命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啊,18岁的年龄应该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等着他去做,可是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的他什么也不能做,只能期待有合适的骨髓来挽救自己的生命。一起读一读这句话。3.有没有你不理解的词语?(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2)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在他的亲人朋友中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在台湾。像我们刚才想象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4.现在我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在学生的叙述中,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余震、捐献骨髓、李博士。(写字:湾)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的李博士在地震的余震中抽取一位青年的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三、精读课文谈感受,理解重点词句。1.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呢?2.简介台湾大地震。假如你是地震中幸存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故事中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和你们关心的是一样的。但是此时此刻还有一件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需要全力以赴的去做。3.重点理解描写青年和李博士的句子。(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台湾青年和小钱是亲人吗?是朋友吗?他们认识吗?他们是从未蒙面的陌生人,台湾青年为了挽救这从未蒙面的有着花一样年龄的小钱,顾不上寻找亲人,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爱就是“大爱”。(生读相应的段落)(2)“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重点词:沉着地、静静地。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哪个词语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突如其来”。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地站着。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手术的器具在摇晃,瓶瓶罐罐在摇晃,人也在摇晃……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地!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等余震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现在,再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爱心、希望……)4.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齐读第六自然段。出示路线图,运送骨髓用了多长时间?这个过程用文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出示:奔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板书:连夜)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5.用上“终于”,回顾整个故事。还有哪些人为挽救小钱的生命付出了努力?6.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爱心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了解李政道博士及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知道这样爱的传递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2.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同胞的血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吧。3.推荐电影《生死速递》。《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评测班级:四年级七班班级学生人数:54时间:_2015年12月11日参与状态人次以及参与度教学环节倾听状态思考状态探究状态专注一般无效积极踊跃回答引导后回答非主动性指名回答无应答主动积极引导参与做其他事导入新课45人83%47%59%40人74%8人15%4人7%2人4%41人76%6人11%7人13%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48人89%47%24%44人86%6人12%4人7%12%44人81%713%36%精读课文谈感受,理解重点词句4583%59%47%43人80%5人10%6人11%00%41人76%8人16%510%拓展延伸,总结升华4380%713%47%40人74%815%611%00%43人80%11人20%00%观察结果分析:学生课前预习充分,绝大多数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只有少数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经过老师的提醒后也能暂时集中注意力,跟上课堂节奏。具体到每个环节分析如下:1.文章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喻意深刻,阐示文章主旨,是对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因此田老师运用了课题质疑导入法,先是根据课题中的“海峡”一词,回顾二年级学过的一首小诗歌,根据地图了解什么是“海峡”。然后放手学生质疑,到底什么是生命桥呢?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和调动,饶有兴趣地进入本课的文本阅读之中。2.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中,田老师在词语检测时,引导学生将“凋零”“绽放”“含苞”“辗转”等重点词语放在文中具体的语句中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并在对词语的理解中弄清了课文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了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词语教学有实效,不单薄;而后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概括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田老师利用板书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关键词对文章概括的能力。3.精读课文这一环节,田老师抓住了“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这一中心问题,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和挖掘“感动”,在地震灾害面前,台湾青年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的危险捐献骨髓的壮举,让人感动,李博士运送骨髓的辛苦与劳顿,让人感动。教学过程有序、合理,师生平等和谐地进行对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品析。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学生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步升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机融合,相得益彰。4.教学尾声,田老师并没有急于收篇,而是利用板书在学生心中驾起爱心桥,使学生对生命桥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而后安排课下的想象练笔训练和推荐电影《生死速递》,让学生将课内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得以二次加工和升化。“评测练习”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字词的掌握运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前三题正确率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都很理想。第四题“课内阅读”中“生命桥的意思是。”有18%的学生回答不着边际,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一方面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讲解到位,配合恰当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反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我还注重以远程资源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生命对话。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位、揣摩、诵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为了教法、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紧扣文本,整体把握,利用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容。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课文中有许多关键词句感人至深,对理解课文帮助很大,引导学生品读最受感动的语句,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动。如学习李博士在地震的余震中抽取台湾青年个骨髓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此时此刻”这一关键词,一层一层如抽丝剥茧般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文字表面认识到文字深处,进而让学生产生共鸣:为了挽救大陆同胞小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