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复习提纲第一课欧洲的君主专制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新君主国”: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C、扩充常备军。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伊凡四世(略)。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实行欧化改革;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强化农奴制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第2课为君权辩护一、“君权神授”说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②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A、主张:提出“君权神授说”;B、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结果: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二、君权至上说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②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2.消极意义: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符合时宜。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一、民主政体最优论1.提出的背景: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但并不民主。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①强调思想自由和遵守国家法令的重要性(思想自由,行动守法)②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即民主政体最优论)二、天赋人权论1.提出的背景:1688年的“光荣革命”,资本主义政权建立。2.代表及著作和主要思想:洛克《政府论》;①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②强调自由、法治;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三、三权分立学说1.人物及其著作: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2.意义: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必修Ⅲ)。四、人民主权论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追求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第二单元:民主与专制的搏斗第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有限的王权13世纪《大宪章》的颁布。特点: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也就是受到法律的限制。直到都铎王朝时期都没有任何国王敢凌驾于法律之上。二、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新贵族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和牧场;或出租土地给农业资本家;有些人还兼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三、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和王权矛盾不断激化的时期。四、《大抗议书》与内战爆发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了《大抗议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纲领,此次议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到1648年底,内战结束。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议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至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点。五、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共和国建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集团掌握政权。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共和国被护国政体所取代。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与覆灭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国内政局陷于混乱。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第5课美国独立战争一、原因1.前提: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2.根本: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的矛盾激化(原料基地、销售市场、限制工业发展、禁止西移);3.历史:北美殖民地有自由的传统;4.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5.直接:英国政府向殖民地征收各种赋税,殖民地人民反抗(无代表不纳税)。二、过程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2.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1)起草者:杰斐逊。(2)内容:平等与天赋人权不可侵犯;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3)意义:宣告美国诞生;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第一个人权宣言);推动了欧美、亚洲、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但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删去谴责奴隶制的内容;有政治参与权公民的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4.1781年约克镇北美英军投降5.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正式独立三、1787年宪法--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共和国确立1.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2)根据1781年《邦联条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邦联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3)独立后社会动荡不安;(4)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2.内容:(1)确立了代议制共和体制。(2)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互相制衡的思想。(3)确立了联邦制,规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割,互不侵犯(联邦权力高于州权力)。3.历史意义:(1)建立了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2)为美国200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3)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为很多国家所仿效,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起程。四、《权利法案》(1)规定人民的各项权利。(2)确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第6课法国大革命一、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国内: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尖锐的阶级对立。革命条件——财政危机的加剧。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宣传。二、大革命的爆发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7月14日成为法国的国庆日。三、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7~1792、8)--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领导机构——制宪议会;主要权利——最高行政权和立法权;对法国的初步改造:①《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人类是生而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内容——资产阶级对人权的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进步:彻底否定并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属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1791年宪法》——制宪会议颁布。主要内容:规定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四、吉伦特派当权(1792、8~1793、6)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经济上:颁布新的土地法令,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废除封建特权。政治上:①实行“普选制”(扩大公民权);②召开国民公会(由立法议会制定)。③成立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和处死国王(1793年初)雅各宾派专政(1793、6~1794、7)——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执政机构——国民公会。主要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1.革命措施:①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②实行恐怖政策:经济恐怖是颁布了全面限价法令;政治恐怖是颁布了〈惩治嫌疑犯条例〉;评价:恐怖政策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平息了国内的叛乱,基本上赶走了外国干涉军,法国秩序得以稳定,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③发布总动员令:使法军在战场上击败干涉军,战场也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内。2.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1794、7)——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六、拿破仑帝国1.建立背景:A、热月政变后,政局动荡不安;B、反法联军大兵压境;C、人们企盼一个强人政权2.巩固措施:颁布新宪法,建立独裁政权;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侵略欧洲各国;颁布自由主义宪法,帝制改成君主立宪制;重建军队,反击反法联军:滑铁卢战役。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英国的光荣革命取得成功2.标志:通过《权利法案》(1689年)1)内容:(P42)2)意义: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的政体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不再主持内阁会议,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2)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首相辞职:开创者:沃波尔。政府集体辞职:沃波尔的后一届首相率领全体内阁成员辞职。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3)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4)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二)议会改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1.1832年改革: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内容: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2.1867年改革(1)背景:群众运动风起云涌。(2)影响: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3.1884年改革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英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议会中的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2)影响: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4.妇女取得选举权:1918年,妇女取得选举权;1924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5.议会改革的实质:政治民主化的日趋完善(三)两党制的演变1.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中两党的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2.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3.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的两党(1)托利党改为保守党:原因:1832年议会改革过程中,托利党一向信奉保守主义,墨守陈规,反对改革,因而得名。代表阶层:代表贵族利益,同时争取其他阶层。(2)辉格党改为自由党:原因:辉格党历来支持议会改革,带有某种自由主义倾向,故名。代表阶层: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3)两党的改革措施:加强组织建设,通过竞选议会席位,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轮流执政。4.20世纪初,两党的变化: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兴起。5.如今活跃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党派是工党和保守党。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799~1815年)(第6课)说明了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强大(专制力量大于民主力量)。二、波旁王朝的复辟与灭亡――光荣的三日1.波旁王朝的复辟:1815年。政治上走向反动。2.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的结束——光荣三日(七月革命)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与专制的矛盾)意义: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推动了法国的民主进程。三、七月王朝的建立与统治:(1830年7月~1848年2月)政体:君主立宪制。性质:七月王朝是一个赤裸裸的大资产阶级政权。统治:残酷镇压工人运动。拒绝进行政治改革。影响:(1)中下层资产阶级因没有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也开始对七月王朝表示不满。(2)工人也不满。七月王朝积极性:(1)结束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增加了选民的人数,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2)结束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封建地主阶级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此后未再出现复辟。局限性:对财产的限制较大,其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四、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从狂欢到血泊(1848、2~1852年)1.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法国的二月革命(1)原因:①七月王朝拒绝进行政治改革,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矛盾尖锐。②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人民生活困难。根本上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时间:1848年2月。(3)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4)结果:一举推翻七月王朝,成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A:初期:(1)临时政府宣布法国人民享有选举权、劳动权和全民免费教育权。(2)临时政府不仅有工人的代表,而且宣布保障工人的劳动权,还开办“国家工场”,收容失业工人从事公益劳动。B:巴黎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很快开始激化,触发了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影响:它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大交锋。这是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五、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与统治(1852年~1870年)――拿破仑神话的延续1.建立:路易·波拿巴2.原因:①借助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望;(引用路易波拿巴的话)②法国农民的支持;③政局动荡,人民寄希望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稳定政局。④前两次共和制都未能带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们对共和制失望。3.帝国的统治:(1)对内:A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推行高压和怀柔双管齐下的政策;B经济上创办新的投资银行、兴办大型公共工程等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2)对外:发动战争。4.影响:对内措施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对外战争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导致第二帝国在战争中灰飞烟灭。(帝国灭亡的原因:君主制不符合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法国人民要求民主政治的要求,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5.帝国的结束: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灰飞烟灭。六、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0~1877年)。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诞生。背景: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共和派的国防政府被迫媾和,接受了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诞生:共和派于9月4日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诞生。2.共和国的统治:经历了耻辱和血污的洗礼。(1)对外:共和派的国防政府被迫媾和,接受了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2)对内:巴黎人民困守巴黎,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但是却遭到血腥的镇压。3.共和制最终确立条件:①君主派的内讧。②由于各派分歧太大,国民议会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在共和派与巴黎人民的努力下,共和制终于通过。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第10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一、早期民主改革1.杰斐逊:(1)消除党派成见,保护少数人权力;(2)废除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3)废除进口奴隶的贸易2.杰克逊:(1)取消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2)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二、西进运动影响: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美国联邦制得到扩展。西进运动的过程既是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扩展的过程,还是美国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他对印第安人来说,则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三、美国内战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2.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3.美国内战中颁布的文件及意义(1)《宅地法》的颁布是美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争取自由土地斗争的胜利,满足了人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大大激发了美国农民和外来移民参加南北战争的热情。(2)《解放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州的奴隶都将成为自由人,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这一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黑人参战的积极性。4.内战的意义:(1)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联邦制经受了考验并更加巩固。(3)内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并保障黑人权益,体现了民主宪政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和深化了统一的全国市场;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强化了民族意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联邦制共和制;消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推动了美国的宪政改革。四、由法律保障的公民权——修宪内战结束后的3个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表明美国民主范围扩大,公民权由仅限于白人扩大到在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五、种族歧视问题和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一)背景1.内战后种族歧视现象严重。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基础上动摇。3.黑人群众在战后觉醒。(二)战后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1.公共汽车罢乘事件。2.进军华盛顿运动。(三)黑人民权斗争取得的成果及现实问题1.民权运动的根本胜利,表现:美国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了全面的民权法令:1964.1965.1968年分别通过的三个民权法案。同时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违反宪法。2.目前存在的问题:P57比较:英美政体表一:项目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国王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选举世袭国家元首有无任期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无政府首脑是谁总统首相政府如何产生总统任命议会产生国家权力中心在哪里总统议会表二:项目主要特征典型国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1.君主:国家元首的象征,职责是礼仪性的英国2.议会: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3.政府: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有权宣布解散议会总统制民主共和制1.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大权,统率三军美国2.议会: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互相独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3.政府:当选总统组织政府,能否执政不在于是否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1.英美政体相同之处:(1)都是资产阶级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普选制。(2)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只不过分权程度不同而已。(3)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4)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2.英美政体不同之处:(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2)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而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3)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女王)无实权,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3.形成的历史因素:英国议会历史特别悠久,且掌握着国家的财政权大权;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同王权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议会权力增长形成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 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殖民地一独立就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第12课宪章运动一、欧洲早期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二、英国宪章运动1.背景:(1)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开展,工人阶级形成;(2)英国早期工人阶级生活和工作状况极为悲惨;(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赋予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阶级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在政治上毫无权利。2.过程时间签字人数结果第一次请愿运动1839年125万被镇压第二次请愿运动1842年330万被镇压第三次请愿运动1848年190万夭折3.影响:(1)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使资产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宪章运动所倡导的一些要求在后来陆续得到了实现。(2)宪章运动为以后的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3)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序幕。列宁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13课国际工人运动一、共产主义者同盟1.背景:(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2.建立:18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意义:标志着正义者同盟正式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3.纲领——《共产党宣言》4.解散:1852年。原因: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同盟遭到迫害;同盟内部产生分裂二、第一国际的斗争(1864,9,伦敦)1.背景:(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人运动的高涨;(2)工人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思想基础)2.第一国际的斗争对工人运动的推动: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2)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3.第一国际的巨大影响: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使各国工人在斗争中有了更好的理论武器;由于它对各国工人运动的支持与领导,使它赢得了各国工人的高度信任;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它却恨之入骨。三、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3月28日1.背景:(1)欧洲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2)普法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矛盾,引起了革命。(3)工人力量的壮大。2.政权形式: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3.主要措施:政权建设:①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②废除国家机关的高薪制。③颁布一系列法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④颁布体现国际主义原则的法令。4.特点:是工人阶级政权,但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以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的手段建立起来;带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最重要的创造与贡献: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尽管是雏形)6.巴黎公社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根本原因: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处于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的阶段。经验教训: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四、第二国际的活动:1889、7、14,巴黎(一)条件1.第一国际的解散,需要新的国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各国工人政党成立,工人运动重新高涨。(二)活动通过有关决议、方针政策,指导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三)第二国际的成就和影响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2)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3)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对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第二国际早期的指导;4)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不同点:(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是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2)第二国际的范围更大,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3)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是独立自主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的民主历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一、萌生的条件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西学的不断传入;5.近代教育的发展二、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三)维新思想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P78~80)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四)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核心部分。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进步性:三民主义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经过这样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便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也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一、共和国建立的背景1.20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内:政治:清政府卖国,签订《辛丑条约》。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外:列强加紧侵华。2.改良与革命的论战,促进民主思想传播论战中心:围绕国民革命的任务展开,分三方面:革命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共和国。论战:①实质是资产阶级就中国建立何种政体的论战;②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立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③革命派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得到进步人士理解和拥护。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3.清政府预备立宪,是场骗局,革命形势成熟实质: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影响:革命党趁势而起,辛亥革命爆发。二、共和国建立及共和制的确立1.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及其他宣布起义的省区尝试建立代议制度。2.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回国,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成立参议院。------共和制度已见雏形。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措施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的文化教育,改造旧的社会习俗,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存在根本的弱点一是缺乏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二是没有采取彻底的反封建的措施,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样南京临时政府不能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南北议和4.帝制终结: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共和制度在各种势力的妥协中诞生。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11日)。(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即核心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2)评价:进步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三、“临时”不幸言中1.袁世凯专制独裁:(1)解散内阁:以唐绍仪为为首的第一任内阁被迫解散,它的短命预示着袁世凯专制独裁势力的兴起。(2)刺杀宋教仁:1912年底,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袁世凯指使刺客暗杀了宋教仁。⑶破坏代议共和制: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2.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兴起。四、评价1.辛亥革命后出现民主气象:①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在中国君主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人力资源职业培训与认证合作框架合同2篇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某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6篇
- 2024年度食堂财务管理与审计合同3篇
- 2024版云存储服务定制合同
- 科研办公楼项目实施方案
- 2024版个人车辆购置税贷款最高额质押担保合同3篇
- 2024年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运营及移交合同2篇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with服务项目与服务质量
- 2024年企业员工借款及债务转移执行总结报告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汽车销售加盟培训合同3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马王卫生院医疗质量提升攻坚年行动部署落实情况汇报
- 2023-2024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鉴证报告记录要求
- 五金材料进货清单表
- 教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 战略规划模板STRATEGICPLANTEMPLAT2E
- 幼儿园教育如何做到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