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_第1页
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_第2页
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_第3页
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_第4页
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第一页,共88页。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12月1日起施行。

法定传染病三类37种甲类:1.鼠疫2.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页,共88页。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年代发病数居前五位死亡数居前五位2003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狂犬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淋病、麻疹、2004肺结核、乙型肝炎、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痢疾、淋病、甲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2005肺结核、乙型肝炎、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痢疾、淋病、梅毒乙型肝炎、新生儿破伤风,第三页,共88页。中国传染病的形势少数传染病将被消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

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如结核、梅毒、血吸虫病、霍乱等.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如阮毒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我们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和传染病的较量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任重而道远!第四页,共88页。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生物学因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新开农田.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播散.

世界的都市化.

气候的变暖.

再造森林.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环境因素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境、饮食、意识等.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

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第五页,共88页。其他因素...国际交流增多.公众居住地迁移、行为改变.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微生物的可受性与选择性.第六页,共88页。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WHO总干事语)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第七页,共88页。传染病的治疗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一般及支持治疗病原或特效治疗对症治疗康复疗法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第八页,共88页。传染病的预防preventionofinfectiousdiseases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九页,共88页。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第十页,共88页。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泻、乏力、肝区疼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目前已确定有甲、乙、丙、丁、戊五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第十一页,共88页。目前流行状况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亿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约57.6%曾感染过HBVHBsAg阳性率9.75%其中2000~3000万慢性乙肝每年新发HBV感染200~300万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全球中国第十二页,共88页。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病史急性感染

慢性携带者缓解30-50年慢性肝炎稳定疾病进展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肝癌死亡AdaptedfromFeitelson,LabInvest1994非代偿性肝硬化第十三页,共88页。McMachonBJ,etal.IInfctDis,1985,151:599-603;EdmundsWJ,etal.ProcBiolSci,1993,253:197-201;HyamsKC,etal.ClinInfectDis,1995,20:992-1000;BeasleyRP,etal.Lancet,1983,2:1099-2102;MMWR,2005,54(RR-16)HBV感染时间与乙肝慢性化的关系新生儿<5岁儿童≥5岁人群

感染时间慢性化发生率(%)9030<5第十四页,共88页。影响肝癌发生的因素(I)男:女,3~6倍年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100人年肝癌的发生,无症状携带,

无肝硬化未治疗慢乙肝,

未治疗亚洲代偿肝硬化,3~8HBeAg阳性HBVDNA持续阳性和负荷

HBVDNA阳性:HBVDNA阴性,倍持续的肝脏炎症,ALT增高、波动合并HDV、HCV、HIV感染合并HDV感染,肝癌发生危险性增加3倍嗜酒黄曲霉素IkedaK,etal.JHepatol,1998,28:930-938BenvegnuL,etal.Cancer,1994,74:2442-2448FattovichG,etal.Gut,2000,46:420-426FattovichG,etal.AmJGastroenterol,2002,97:2886-2895第十五页,共88页。影响肝硬化发生的因素(Ⅰ)人口特征男:女,2.2~18倍临床特征

5年后肝硬化的发生,F1,0F2,6%

F3,17%HBVDNA负荷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波动嗜酒使肝硬化危险性增加6倍合并HDV、HCV、HIV感染合并HDV感染,急性肝炎至肝硬化9年(中位数)

合并HIV感染,肝硬化危险性增加倍IkedaK,etal.JHepatol,1998,28:930-938RosinaF,etal.Gastroenterology,1999,117:161-166ColinJF,etal.etal.Hepatology,1999,29:1306-1310BrunettoMR,etal.JHepatol,2002,36:263-270MazzellaG,etal.JHepatol,1996,24:141-147FattovichG,etal.Gut,2000,46:420-426第十六页,共88页。肝炎发病数居首位狂犬病死亡数第一2003~05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布第十七页,共88页。HepatitisAVirusHAVHepatitisBVirusHBVHepatitisCVirusHCVHepatitisDVirusHDVHepatitisEVirusHEV

二、病原学(Etiology)第十八页,共88页。

HBV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分子生物学标记物HBsAg抗-HBs有抗原性,无传染性.核心抗原抗体系统

HBcAg抗-HBc抗-HBcIgMHBeAg

抗-HBe保护性抗体,但低滴度时仍可受染.有抗原性及感染性(血液中难测出)非保护性抗体,为病毒复制的指标新近感染或慢性急性活动.e抗原抗体系统病毒复制已减少,传染性降低.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指标.HBV-DNAP是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HBV-DNA第十九页,共88页。

HBsAg

抗HBs

HBeAg抗HBe抗HBc抗HBcHBV

临床意义传染性

-IgM

DNA+-+-+++有病毒复制强

+--++--病毒复制不活跃弱

+--++-+前C区病毒变异强

---++--既往感染无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

HBV感染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第二十页,共88页。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易感人群(

susceptible)流行特征(epidemic

character)

第二十一页,共88页。与HAV感染相同

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甲肝戊肝病人亚临床感染者粪—口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粪—口青壮年,孕妇易感第二十二页,共88页。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急慢性病人血及血制品,注射各年龄组均可ASC体液母婴均为散发急慢性病人主要以血及血制品受血者及静脉药ASC为主,亦可见于非瘾者输血者与HBV感染者相同乙肝丙肝丁肝第二十三页,共88页。经血和血制品传播:对献血员筛查HBsAg后显著降低母婴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Ⅰ)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Ⅱ-2)

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Ⅱ-2)

静脉内滥用毒品(Ⅰ)

修足、纹身、扎耳环孔(Ⅲ)

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Ⅲ)

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Ⅲ)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者,HBV感染危险性增高(Ⅰ)HBV传播方式EASLInternationalConsensusConferenceonHepatitisB.JHepatol,2003,39(Suppl):S3-S25.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二十四页,共88页。不安全注射危害的实验证据注射后留在针尖上的第一滴液体,在39次中有17次发现红细胞,红细胞由针尖处转移到注射器内的液体中只要45秒。注射10-7ml1:10补体结合滴度的HBsAg血浆,可引起隐性感染,并可能成为携带者;注射10-4ml可引起显性感染。对静脉吸毒人群HBV感染研究结果显示:HBV感染标志阳性率为88.24%;HBsAg携带率为40.81%。第二十五页,共88页。

不同体液中HBV浓度高浓度

中等浓度

低浓度/检测不到精液阴道分泌液唾液全血血清伤口分泌液尿液粪便汗水眼泪母乳第二十六页,共88页。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指南》指出:第二十七页,共88页。100806040200感染率(%)03691215年静脉吸毒者男同性恋医护人员异性恋者高危行为持续时间与HBV感染率的关系第二十八页,共88页。五、临床表现潜伏期

甲:2~6W乙:6W~6M丙:15~150d戊:15~75d临床分型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轻度、中度、重度)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淤胆型(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静止性、活动性)12345第二十九页,共88页。临床分期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体征消退,肝功恢复正常黄疸前期(持续5~7d)黄疸期(持续2~6w)恢复期(持续2~4W)消化道症状及发热

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大质软有触疼第三十页,共88页。六、诊断(Diagnosis)

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内容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年龄、饮食卫生、接触史、家族史、注射及血制品应用史等)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实验室资料(三大常规、生化常规、影像学及肝组织活检等)第三十一页,共88页。诊断实验室检查血清酶学:ALT↑AST↑CHE↓血清蛋白G↑A↓Pre-ALB↓血清胆红素有黄疸时DB和TB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检测HV标志物检测血、尿、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血清免疫学标记分子生物学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第三十二页,共88页。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virusmarker)抗-HEV-IgM抗-HEV-IgG,均为现症感染HAVHBVHDV

HEV

抗-HAV-IgM抗-HAV-IgG现症感染既往感染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HBVDNAHBVDNAP抗-HDV-IgM抗-HDV-IgG,现症感染慢性感染第三十三页,共88页。

临床诊断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慢性HBV感染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第三十四页,共88页。第三十五页,共88页。第三十六页,共88页。第三十七页,共88页。第三十八页,共88页。

药物、酒精、全身感染、其它病毒、Wilson病、自身免疫性等。六、鉴别诊断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鉴别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害鉴别第三十九页,共88页。护肝对症治疗七、治疗一般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纤维化治疗抗病毒治疗休息饮食慢乙肝、急、性丙肝(有病毒复制者)降酶、退黄、促肝细胞再生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胸腺肽等)第四十页,共88页。

一般和支持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人工肝、肝移植治疗防治并发症第四十一页,共88页。控制传染源:

病人的隔离携带者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肝型-“三管一灭”和个人卫生乙、丙、丁型-防血液和体液传播、母婴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甲肝疫苗、乙肝疫苗

被动免疫:

甲肝-人免疫球蛋白乙肝-HBIG八、预防(Prevention)第四十二页,共88页。《指南》对乙肝预防,提出如下4点建议: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传播途径预防意外暴露HBV后预防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四十三页,共88页。《指南》指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25],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四十四页,共88页。为什么《指南》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第四十五页,共88页。

单用乙肝疫苗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Ⅱ-3)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95%~97%(I)

美国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并要求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II)EASLInternationalConsensusConferenceonHepatitisB(JHepatology,2003,38:533-540)AASLDPracticeGuideline:ChronicHepatitisB(Hepatology,2004,39:857-861)CDC.MMWR,1985,34:313-346;2.WongVC,etal.Lancet,1984,1:921-926MMWR,2005,54(RR-16);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四十六页,共88页。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预防,6月龄时70%~90%感染HBV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预防,6月龄时<10%感染HBV

少数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发生暴发性乙肝也有报道因此,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应采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预防OkadaK,etal.NEnglJMed,1976,294:746-749;BeasleyRP,etal.AmJEpidemiol,1977,105:94-98;WongVC,etal.Lancet,1984,1:921-926;StevensCE,etal.JMedVirol,1979,3:237-241;XuZY,etal.Pediatrics,1985,76:713-718;StevensCE,etal.JAMA,1985,253:1740-1745;CDC.MMWR,2001,50:94-97;FawazKA,etal.NEnglJMed,1975,293:1357-1359第四十七页,共88页。“StudiessuggestethatbreastfeedingbyanHBsAg-positivemotherdoesnotincreasetheriskforacquisitionofHBVinfectionintheinfant(63).”《指南》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的母亲哺乳[29]

(III)。”HBsAg阳性母亲能否喂奶?BeasleyRP,etal.Lancet,1975,2:740-741;WHOMMWR,2005,54(RR-16)第四十八页,共88页。体重<2000g早产儿应如何接种乙肝疫苗?阳性不详阴性出生≤12h接种HBIG+乙肝疫苗1~2月龄后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出生时1针除外)9~18月龄时检测HBsAg和抗-HBs出生≤12h接种HBIG+乙肝疫苗检测母亲HBsAg1~2月龄时根据母亲HBsAg情况,接种乙肝疫苗(出生时1针除外)1月龄或出院时接种乙肝疫苗完成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母亲HBsAg建议MMWR,2005,54(RR-16)*1月龄后对乙肝疫苗应答与足产儿相同第四十九页,共88页。“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g重组酵母或10gCHO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20g重组酵母或20gCHO乙型肝炎疫苗。”《指南》还建议: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五十页,共88页。为什么《指南》建议提高乙肝疫苗剂量?第五十一页,共88页。100806040200血清学保护率(%)2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第一针后时间20g疫苗组10g疫苗组两组接种时间为:0、1个月血清学保护:抗-HBsGMT

≥10mIU/mL接种10g和20g乙型肝炎疫苗组血清学保护率比较ul-HaqN,HasnainSS,UmarM,etal.Immunogenicityof10and20microgramhepatitisBvaccineinatwo-doseschedule.Vaccine.2003;21(23):3179-85第五十二页,共88页。接种10g和20g乙型肝炎疫苗组抗-HBsGMT比较20g疫苗组,n=25110g疫苗组,n=256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GMT(mIU/ml)男性(<20岁)女性(<20岁)女性(20-24岁)男性(20-24岁)男性(24岁)女性(24岁)女性(总)男性(总)男性+女性接种程序为0、1、6个月ChiaramonteM,etal.Vaccine,1996,14:135-137第五十三页,共88页。0246810高剂量疫苗20g/剂低剂量疫苗10g/剂

老年人、肥胖、吸烟等人群对疫苗的应答减弱(P<0.05)

在这类人群中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低剂量疫苗(P<0.001)WoodRC,etal.JAMA.1993,270:2935-9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454035302565554535吸烟体重指数(BMI)年龄(岁)接种失败的相对危险度(%)第五十四页,共88页。

快速产生血清学阳转和血清学保护血清学保护率高:>95%的接种者可以获得血清学保护保护力持久纠正个体免疫差异(减少低应答和无应答)

对伴有严重疾病和免疫抑制的患者也能有效保护接种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的优点第五十五页,共88页。“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30](Ⅲ)”《指南》建议: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五十六页,共88页。“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指南》建议: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五十七页,共88页。传播途径预防推广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提倡使用安全套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对献血员严格筛查HBsAg经血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第五十八页,共88页。意外暴露后HBV预防如已接种过HBV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不用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HBV疫苗,或虽接种过HBV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立即注射HBIG

200~400IU

,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HBV疫苗(20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各20g)。暴露者情况处理意见第五十九页,共88页。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当地CDC报告发现的病例。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对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其病情确定是否住院或在家治疗。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具应严格消毒,尤其应加强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国家有关规定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第六十页,共88页。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第六十一页,共88页。全球艾滋病状况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经20年演变已遍及全球五大洲,成为全球性问题。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1400万世界有27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已超过4500万全球每天16000人成为新的HIV感染者(一半左右为15–24岁年轻人、9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每天以感染1000个儿童的速度蔓延

第六十二页,共88页。

国内1985年发现首例。全国HIV感染者〉80万人,AIDS〉8万例。中国HIV感染人数在亚洲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报告。

感染较高地区云南新疆广西河南四川广东。我国AIDS流行,经过了传入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河北省1989年发现首例。

中国流行概况第六十三页,共88页。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第六十四页,共88页。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地域不断扩大,由集中在贩毒通道和非法采供血活动所及的农村地区,通过众多的流动人口向广大城乡散播传播途径复杂化,经吸毒传播为主,经性接触传播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通过多种途径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疫情发展迅速,发病死亡高峰在即,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第六十五页,共88页。“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第六十六页,共88页。预防艾滋病三字经·艾滋病,是绝症,染上身,会丧命。

·病虽险,请莫惊,要预防,须记清。

·不嫖娼,不卖淫,莫吸毒,免上瘾。

·青少年,重童贞,结婚前,要自珍。

·好夫妻,贵忠诚,忌性乱,绝外情。

·懂自爱,求洁身,能做好,保太平!第六十七页,共88页。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致死性慢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第六十八页,共88页。病原学

HI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科根据血清学反应,可分为两型,二型之间有一定交叉免疫

HIV1---世界性流行

HIV2--地区性流行(西非的象牙海岸,几内亚等国家)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第六十九页,共88页。病原学抵抗力:HIV对热敏感,56℃30分钟灭活,一般消毒剂均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第七十页,共88页。流行病学HIV感染者AIDS

HIV感染者AIDS健康人婴儿健康人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高危人群:男子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第七十一页,共88页。

潜伏期2—10年分四期急性HIV感染(1~2周)无症状HIV感染(8~10年)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3+月)艾滋病(1~5年)临床表现第七十二页,共88页。一.急性HIV感染期:

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小部分病人(10%~15%)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检:颈、枕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HIV-RNA及p24抗原阳性,抗-HIV阴性。此期可持续3~12天。

本期诊断十分困难,高危人群注意早期查HIV-RNA及p24抗原阳性、T细胞亚群。临床表现第七十三页,共88页。二.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无体征。血液中可检出HIV病毒及抗-HIV阳性、T细胞亚群缓慢下降,仍大于350/mm3。

。持续2~10年。临床表现第七十四页,共88页。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

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质地柔软,无压痛,无粘连,可活动。持续3个月以上。

T细胞亚群200~350/mm3。若无有效治疗,多1年内发展为典型艾滋病临床表现第七十五页,共88页。原因不明不规则低热持续>3个月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无原因慢性腹泻>1个月;体重下降>10%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PCP)、CMV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肺结核、Kaposi肉瘤,中青年痴呆症四.艾滋病期:T细胞亚群小于200/mm3。

有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第七十六页,共88页。典型AIDS的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降低,CD4/CD8<1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特别是PCP发生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Kaposi肉瘤临床表现第七十七页,共88页。1)原因不明低热持续3~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

>10%,疲乏无力,盗汗,抗结核治疗3月无效者;2)低热、呼吸困难、紫绀、血氧分压<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