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市联赛”一等奖_第1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市联赛”一等奖_第2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市联赛”一等奖_第3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市联赛”一等奖_第4页
岳麓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市联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二、教材地位1.承接性:继第一模块政治文明史之后,本篇具有让学生初步掌握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原理这一基本目标。2.基础性:具有开宗明义第一篇的作用,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以利于今后其他经济史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学习经济史的若干基本方法等。3.关联性:本篇是中国的农业文明史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感知中国古今农业及与世界范围内农业的关系,了解古代农业的统一性和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可以起到古今联系、中外关联的教育效果。三、学情分析1.鉴于学生已经经过第一模块政治专题史的复习,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感受,同时又是初次涉及到本专题学习,相对陌生。因而,如何实现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及过渡性至关重要。2.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相关传说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本节课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基于此,本节课以神话传说探究为契入点着手设计。四、教学资源及教具1.利用神话传说进行探究教学;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性的直观体验和教学;3.利用教学地图册及课文中的相关资料及课中和课后思考题、阅读与思考、进行启发式教学。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直观教学法;(2)学法:搜集材料,体验情境,列表归纳,合作讨论;(3)探究学习法:布置关于中国古代四个民间传说的整理探究活动(神农氏、十二生肖、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的传说);(4)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2.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农业起源的时间、标志、形成的格局及结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了解中国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了解古代水利工程及作用(2)能力目标:史实分析和历史特征归纳概括能力,初步合作探究及史料搜集整理能力、初步的历史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老伟大的农业文明,了解今天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4.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难点:农业起源问题,精耕细作耕作方式的形成及概念,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理解,小农经济特点及评价。六、教学过程课前布置探究活动任务分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四个传说资料(神农氏的传说、十二生肖、牛郎织女、大禹治水),并从中分析得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在课堂展示探究。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具有较先进的工具和较高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经济特点,“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北师大教授:曹文柱)。同学们,中国文明延续不断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求这些问题。讲授新课(一)中国农业的起源探究活动一、由第一小组同学介绍神农的故事,展出农业起源的相关的图片资料《神农氏尝百草图》,提问:(1)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回答出农业起源的时间,过程和方式及标志)(2)结合课文内容说明我国农业的布局和粮食结构特征。探究活动二、第二小组展示十二生肖的资料(由同学来讲述或者视频展示),并结合课本内容(十二生肖的介绍)和思考题回答:(1)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它们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2)通过十二生肖和“五谷”“六畜”的传说,分析我国农业在古代先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以上两组信息分析古代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历史信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中国农业是由采集业向种植业发展而起源的,主要作物是北粟南稻,形成了南北两个农业中心长江和黄河,十二生肖大多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力量型,有野生型,有环保型,有家畜型等。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结构之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但分工不彻底,双方具有互补性。生产工具和技术是中国古代农业先进于世界的两方面,而生产的核心环节牛耕代表了最高的水平。(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探究活动三、由第三个小组展示关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搜集整理成果,或简述介绍或视频展示,并结合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1)牛郎织女的理想是什么?引用天仙配的歌词“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你耕田来我织布”,形象说明中国人的理想社会,小农式的自给自足经济。(2)阅读课文,并归纳总结这一生产模式的形成历程。(生产工具的改进、精耕细作方式及“男耕女织”经营方式的形成)(3)总结,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结合课后自我测评题1、题2)老师形象地把这一特点比喻为:两千多年中国农民的理想:一对夫妻,一间房子,一头猪,一块地,一条牛。把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理解为:以牛耕为技术,以家庭为单位的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如何评价中国的小农经济(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题及自我测评题3)坚韧性:在没有天灾、战乱、苛政的干扰下,小农经济内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生产部门和性别的互补,使农民可以勉强自给自足。一般不外求,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脆弱性:(结合课后思考题)由于沉重的社会负担,天灾、政府暴政,同时由于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它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生产发展的因素。所以具有脆弱性。(5)牛郎织女的最终命运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命运会这样?”命运:被拆散命运的原因:由于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使之更难以承受封建统治的暴政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民经济经常破产。(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命脉探究活动四、由第四小组学生展示关于大禹治水的资料,并思考:(1)(结合课文)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启示: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也说明中国古代水利的重要性,它是中国农业的命脉。(2)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的兴修状况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状况: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生产力迅速提高时期,同时秦国是农业水利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实力也最为强大。(3)都江堰具有什么重要功能?功能:排洪灌溉的综合性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之国”。(4)黄河对于中国古代农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以两汉的治黄史实加以说明。如何评价王景治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两汉之际,多次治黄,其中王景治黄成就显著(方法介绍),史称:“王景治河,千载无患”。两汉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王景是一个杰出的水利专家。(5)除了以上叙述,大禹治水的精神不断扩展和流传,请以史实加以说明。史实: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古代农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如——西域坎儿井。史实:中国古代370种农书的记载。——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小结:一个起源(农业的起源);二次分工(畜牧业、手工业);三个基本特征和线索(种主饲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四种表现(生产技术和工具、经营方式、水利兴修、农书);四个神话传说(神农氏、十二生肖、牛郎织女、大禹治水);回到一个评价(小农经济的评价——两面性)。布置课后思考:本节课讲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状况,基本要素和主要命脉,那么,除此之外,几千年来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由些引出衣、食、住、行——土地问题。(四)教学反思:教完本节课,本人对本课的教学特点进行如下思考1.本节课以学生的所熟知的神话传说为契入点,收到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的目的,使学生易于接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