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问题及策略 论文_第1页
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问题及策略 论文_第2页
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问题及策略 论文_第3页
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问题及策略 论文_第4页
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问题及策略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问题及策略摘要: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着眼于推动我国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的变革。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我国的教育理念正逐步由关注分数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在此背景下,幼小衔接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等各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游戏教学和发展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为主导,小学教育以课堂静态模式学习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为主导形式。这种从游戏教学的动态学习跳跃到让学生坐在教室安静听老师上课的静态学习模式,使得很多学生以及陪伴的家长在适应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要经历一段艰难且逐步适应的过程,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会引发各种矛盾,甚至会对其今后学习和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在“双减”政策下,小学、幼儿园、家庭更应该紧密结合、步调一致进行协同教育,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双减”背景,幼小衔接,家园校合作共育

引言:传统社会认为,幼儿进入小学,其主要的任务应该从快乐成长变为好好学习,所以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前,学校教育也更加侧重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等各个方面提出要求,由此学生会感受到和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巨大差距。他们在幼儿园里体验的更多是快乐教育,很多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小学教育的方式。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在学习上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感到焦虑不安。“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的学习班、培训班纷纷下线,家长便在家自己教育孩子,错误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大量减少了儿童游戏、玩耍、人际交往等活动时间,不仅让儿童渐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还会降低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以及引发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问题急需解决。本文根据“双减”实施的背景,聚焦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分析其形成的因素,找出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阶段,提供给家园校三方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减轻孩子的各方面压力,帮助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能愉快、顺利的度过。一、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校三方教育理念的不一致性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乏反对意见,究其根本,是对“双减”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双减”是指减轻学生无意义、重复性作业的时间,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和创造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更多的乐趣。但是部分家长并没有因此减轻焦虑,反而想法设法的给孩子“补学补差”。如幼儿园现在已经取消了拼音课、算数课、英语课等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小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上亲自补充教学或者有经济条件的私下给孩子补课。小学执行减负政策,家长害怕孩子作业过少掌握不了所学知识,则在家布置各种家庭作业。部分幼儿园也迫于家长方面带来的压力,对幼儿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私下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活动安排上趋向小学化模式。小学的教育理念也存在着让儿童单向适应小学生活,缺乏积极探索幼小衔接的内容和方式的情况。正是因为家园校没有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才导致儿童在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这一阶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二)家园校三方衔接模式的单向性

很多幼儿园为了适应幼小衔接,让幼儿园老师去小学学习,参考小学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趋势更多的是单向化的。很多小学方面并没有对幼小衔接形成协同合作的教育理念,认为这项工作更多的应该由幼儿园来完成,往往忽视了其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性。小学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兴趣爱好,避免幼小衔接的单向性。幼小衔接和过渡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协作完成,从而帮助幼儿在短时间内适应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校和社会对家庭教育也缺乏专业的指导。家长往往根据以往经验,将教育重点放在孩子拼音和算数等知识文化的学习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心理状态、生活态度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而家长对知识学习的过分重视反而造成幼儿其他领域的不足,不仅使幼儿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还会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幼小衔接实施方式的脱离现实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为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让幼儿提前适应学习节奏的变化。在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在教学方式上更多的强调“游戏化”教学,从而脱离现实将幼儿园置于学校教育系统之外,导致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在理念与内容的衔接上出现断层。小学的教学方式基本是学习文化知识,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身心发展较慢的孩子,他们在一开始适应小学教育上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而家庭教育中家长没有经过学习,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片面追求幼儿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有些家长会让幼儿超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虽然可以使其掌握一定的小学知识,减轻其学习初期的压力,但也会造成幼儿听课质量下降、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给后期的学习、生活带来隐患。家园校三方在实施方式上出现偏差、脱离现实,容易忽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路径 (一)尊重规律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应根据《指导意见》把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阶段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的要求融入幼儿园平时的教学和活动中[3]。这样可以让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通过感官、实践和学习等方式培养各方面的能力,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小学阶段以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幼小课程质量为核心,致力于衔接课程体系的完善。幼小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整体目标,细化各阶段的目标内容。幼儿园与小学一同承担着“面向社会的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体现出幼小双方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衔接重点,共同构成多方主体参与的衔接课程开发模式,注重其创新性和可再生性。家园校合作共育的衔接方式要达成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共识在幼小科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家庭、和小学都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因此,家园、家校的幼小衔接方式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只有做好“为儿童准备”,才能真正做到家园校三方共同服务儿童,突出儿童的中心地位,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从而切实落实科学的幼小衔接。 (二)全面准备

从幼小衔接课程内容来看,家园校合作共育将儿童所需的资质与能力巧妙融入衔接课程中,也成为其显著特征。在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相关适应能力,如: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家园校三方应该互相配合、团结一致,形成合作机制,让家园校三方都做好以下充分的准备,见表1:表1幼小衔接儿童适应能力身心准备: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生活准备: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幼小衔接儿童适应能力社会准备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学习准备: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三)把握重点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以后,不论是教育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会出现明显变化,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异同点,见表2:表2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比较项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教育课程的基准基本概念幼儿教育为培养义务教育及之后教育的基础提供幼儿保育,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小学教育目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小学教育为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灵活解决问题所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以及培养学习主动性。法律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义务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具体科目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综合学习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课程的构成原理经验课程(重视幼儿生活经验)学科课程(重视学科体系)方向性目标(关注教育方向)达成目标(关注具体目标)教育方式在游戏中进行综合指导,强调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科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教材等进行指导,注重团队意识学习形态学习的萌芽(无自觉的学习)自觉学习家园校三方根据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异同点,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比如: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小合作互访模式,让幼儿园孩子坐到小学课堂上进行感受,让小学生照顾幼儿园的孩子们,形成互帮互助模式;小学定期组织老师去幼儿园观摩学习,把“游戏化”教学引入小学的课堂,让孩子在小学的课堂上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循序渐进的告诉孩子,即将踏入小学学习,可以通过《我爱一年级》等绘本让孩子了解、向往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完善方法

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小学、家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幼儿园和小学要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邀请小学生走进幼儿园当小帮手;邀请小学老师给幼儿园的孩子上上课,让他们提前了解小学课堂模式等,并结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幼小衔接贯穿幼儿园3年课程始终。小学方面也需要为学生的入学和接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邀请高年级的学生给一年级新生当校园小导游,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邀请幼儿园老师过来给孩子们上课,让学生感受不同课堂的区别;开展养成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等方式。幼儿园和小学都应该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能循序渐进的适应。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在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小学小幼衔接入学适应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能够了解家长的诉求并能答疑解惑进行专门指导。在共育方式上,幼儿园、小学、家庭要以有针对性与持久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衔接。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时期,只有提升教育质量才能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学习环境、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就当前的发展特点来看,在推进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表面化、单向化等问题,加上家长缺少正确观念,因此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