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们对山水风光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可利用学生的心理及己有的散文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游记,学习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疏通课内生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3.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了解壶口瀑布特点。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感知壶口瀑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预习检测新课导入】
·字词学习
推搡()驰骋()
旋涡()寒噤()
雾霭()出轧()
乘隙()迂回()
汩汩()潺潺()
震耳欲聋()恕不可遏()
明确:sǎnɡ/chěnɡ/wō/jìn/ǎi/zhá/xì/yū/ɡǔ/chán/zhèn/è
·词语解释
推搡:
寒噤:
出轧:
乘隙:
前呼后拥:
明确:使劲推;推抢。/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利用空子,趁机会。/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记叙“我”第一次游览壶口瀑布,重点刻画了雨季时瀑布的汹涌气势。
第三部分(3-5):详细记叙“我”第二次游览壶口瀑布,重点刻画了枯水季节的瀑布。
第四部分(6):结尾点题,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不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①内容上,点明壶口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游览的次数。
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两次观看壶口瀑布情形的叙述。
【技巧点拨】
分析开头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①内容上,开篇点题,交代故事背景或起因,奠定感情基调等。
②结构上,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
3.作者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时候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哪些奇特景象?
明确:①听:在半山腰,听见“涛声隐隐如雷”;在近处,听见涛声“震耳欲聋”。
②看:“河谷里雾气弥漫”,“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向更低的沟里跌去,“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4.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形成原因: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5.文中的两次观看壶口瀑布有何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赏析文本】
1.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找出原文句子)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赏析】一个“吸”字,将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省去不少渲染的笔墨。
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明确: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3.为什么作者在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4.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时,黄河有什么特征?用一个成语概括。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
明确:①刚柔并济。
②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让作者感受到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5.第三自然段中,“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作者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
明确:借黑猪掉深沟后一毛不剩的事,从侧面烘托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6.第4自然段中,已说“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为何又转头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抖落”还不足以变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补充,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
7.文中写到“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对此该如何理解?
明确:小小的壶口瀑布,兼有水的各种形态,兼容人的各种情感,象征各种人性。这里的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人的情感世界。
8.快速阅读第5自然段,这一段的“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句话引出了“当年壶口瀑布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表明这一说法是有据可查的。同时,与“日夜不止”相照应,突出了黄河水的力量之大。
第四板块【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夯实基础】
·课后作业
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体会这几篇文章选材、构思、用语的特色,阅读时要做好批注。
第二课时
一、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们对山水风光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可利用学生的心理及己有的散文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游记,学习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赏析文章语言,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2.领会作者笔下黄河的伟大性格;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字词检测复习导入】
·字词复习
推搡()驰骋()
寒噤()雾霭()
出轧()汩汩()
潺潺()恕不可遏()
明确:sǎnɡ/chěnɡ/jìn/ǎi/zhá/ɡǔ/chán/è
·词语解释
推搡:
寒噤:
出轧:
乘隙:
明确:使劲推;推抢。/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利用空子,趁机会。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联系所学,分析下列问题:
1.“我突然陷入沉思,……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描写。
明确: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2.纵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
明确: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3.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
明确:利用两者的相通相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4.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明确:雨季危险,枯水季节刚柔相济。
写脚下的石,是反衬手法,突出水浪之猛力。水“凿”“漩”“切”“剁”着如钢似的顽石,重塑了它们的形状,从而让人更能感受到黄河不可阻挡、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第三板块【品读语句体会特色】
品味下列句子,并作简要赏析:
①“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汹猛景象。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③“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④“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到地剁去”。
明确: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动词“齐齐”“切”“寸寸”“剁”,写出了黄河水流之大,力量之大,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与不懈的伟力。
⑤“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明确: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赋予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明确:(1)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第四板块【师生归纳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小组讨论归纳,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抓住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后,请简要说明。
明确:象征。文章借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地疯狂朝前等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着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回顾所赏析的语句,根据自己理解,试归纳出文章语言有何特色?
明确:1.写景细腻,用词准确。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用词方面也十分准确,如“凝重”“猛烈”,表现了黄河奔腾至此,就如被勒住缰绳的烈马,咆哮狂啸,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其势惊人,无坚不摧。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3.详略得当,句式错落。
文章对首次到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四作用措施类含答案
-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2024 年秋期期中质量调研八年级物理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数学试题(含答案)
- 房屋建造定制合同
- 调研报告:执行费收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商业土地无偿转让协议
-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篇目读写专练:选择必修下册之《望海潮》(学生版)
-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句段作用(讲义)
- 2024年项目聘用合同
- CPA会计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 钣金成品类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完整版PPT课件
- 六年级英语上册单词默写黑体
- 温度二次仪表计量标准技术
-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汇总
- 危化品单位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及告知卡(23页)
- CA码生成原理及matlab程序实现
- 国家开放大学《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须弥(短篇小说)
- 旋风除尘器设计与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