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④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哲学家赵汀阳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谈到,当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图灵机”阶段,凡是人脑能够进行的、一切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完成的理性思维,它都能有所表达,但欠缺创造力和变通能力是其重要缺陷。⑤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没有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也就将永远无法拥有人类标准下的艺术创造力。慕明正以虚构的科幻故事表达了类似观点:当传统的写作观念烟消云散之后,“故事”仍然是人类创造力最后的高地。因为故事如同由无数线索编织而成的巨大挂毯,正是这些线索携带着广阔世界和自我心灵感受,让无数层次的信息以自洽而又具有审美性的方式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艺术世界里。⑥回到这两部具体作品的讨论中来,《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但就如同王峰自己给这部作品打61分一样,小说的文学性是存疑的,存在语言冗余、叙事性不足、模式化套用和堆砌痕迹明显等问题。如果说小说语言问题能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而改善,那么叙事诗学作为小说核心问题,可能是人工智能小说创作永远无法攻克的“难关”。⑦相较而言,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一部“百分之百由AI创作出的小说”,“作者”借助“Memoria”之口阐释了对数据、记忆和人类情感关系的理解。从思想性(无论是AI真正思考的结果还是意外的巧合)而言,《机忆之地》如同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未来寓言。⑧值得追问的还有,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能否解决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艺术发生学问题?文学创作能否真正被“人工智能技术化”?这是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如同青年科幻作家、文学计算领域学者刘洋谈到的,人工智能文学创作,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只有对文学进行可量化、指令明确的拆解和数据化,然后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数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数据库、语料库、修辞库、情感表达库,并进行大算力的喂养,才能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但其第一步——文学的量化,至今仍然被视为“天方夜谭”。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之路,依然道阻且长。但如同我们对科技发达时代的“奇点”何时来临一样无法预知,人工智能创作的可能性边界及其发展速度,我们也很难准确预测。但有价值的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他者”,可以让人类自身不断反思——科技时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究竟在何处。(摘编自康春华《“叙事诗学”可能是写作无法攻克的难关》)材料二:莫言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并不是无用,而是有“无用之用”。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摘编自马嫣然《浅谈文学无用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慕明的想象,一旦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再独特的作家语言风格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如运用到文本创作之中。B.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成为人工智能正在以难以阻挡的趋势对写作领域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C.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有限的、程序化的事情,尚无法把握无限性、非理性和不确定性思维以及个体复杂特殊的感性经验。D.本文作者对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文学创作持有乐观态度,但什么时候实现是无法预知的,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或能模仿、创造出一个故事,但永远不会解码这个故事背后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心灵感受。B.《天命使徒》和《机忆之地》共同之处在于,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C.人工智能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优秀作品创作过程需要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来支持。D.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及其在精神层面的独特价值,并非真的无用。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未来尚需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A.提供写作创意能力 B.风格转移算法的发展水平C.艺术的创造力和变通力 D.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4.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5.科技时代,文学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材料简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石臣张晓林石臣(1821—?),晚号粪叟,有楷书墨迹在开封民间流传。石臣,夷门书法名家。工行楷,兼擅篆隶。楷书宗法颜真卿,能得《颜勤礼》《自书告身》神韵。颜真卿是晚唐名臣,七十多岁还驰骋疆场,亲自到安禄山叛军营帐谈判,谈不拢就大骂叛军,气若长虹。书法一如其人,他的行书遒劲而具古风,气势磅礴,令宵小之辈不敢近观。石臣身子骨单薄,清癯的脸上生着稀疏的三缕长须,手指竹节一般瘦长,他能得颜书神韵,按传统书如其人的说法,确有几分让人感到不可理解。石臣是他的名,起初,他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字什么,号什么,他也没有别署。有人很奇怪,问他:“上海某书法家给自己起了二百多个号,你怎么不起上一个呢?”石臣笑笑,打趣道:“号多了,书法就能写得好吗?”但他还是给自己起了一个号:粪叟。怎么起了这样一个号呢?读书、练书法之余,石臣就到郊外走走,溜达溜达。秋天里,他喜欢到楝树下捡金黄色的楝楝枣,放鼻子下嗅一嗅,然后装进长衫的口袋里。再然后,就忘记了。他老婆洗衣服时,总想不起来去掏一下他长衫的口袋,啪,啪,扬起棒槌,只几下,楝楝枣就面目全非了,黏乎乎的,散发着一股子难闻的气味。妻子就埋怨他,他改不了,下次还照旧。石臣住的是三间麦秸草房。石臣的三间草舍很好找,夷门往西走,有一个白水胡同,他的草舍,就坐落在胡同口的拐角处。在开封城,大都是带有脊兽的青色瓦房,像石臣这样的麦秸屋,已是很难见到了。为盖这三间茅舍,石臣赶着个毛驴,拉着平头车,往乡间整整跑了一个月,才把屋顶的麦秸拉够了。那些日子,他人更清瘦了,长衫胖了一圈,穿在身上,咣当咣当的,若戏子身上的戏袍一般。茅屋的前边,是一处院子,不大,有三分多的样子。种着一棵老槐树,是他的父亲种下的?抑或是他的爷爷种下的?已经无可考证了。槐花开的季节,每天早晨,石臣都会到院子里弹琴。他坐在小石凳上,面前是一个青石板桌,琴就放在上边。这是一把焦尾琴,是开封天籁堂出品,也就是几块钱的样子。石臣竹节一般的手指在琴弦上来回划几下,琴音清越,一纹一纹荡漾开去,唤醒了尚在梦中的蜜蜂,它们嘤嘤着,开始绕着奶白色的槐花起舞。这时,石臣正弹到入港处,他半眯了双眼,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一只小蜜蜂嘤嘤着,打着旋,停在他的鼻头,他也浑然不知……这是一幅画。偌大的开封城中,石臣只有一个朋友。那朋友是个糊灯笼的,据说祖上给宋徽宗糊过宫灯,姓李,人们都喊他灯笼李。灯笼李隔三差五地来茅舍找石臣闲喷,他二人喷得来。灯笼李给他介绍个徒弟,是开封最大生药铺子同济堂的二掌柜,姓胡,字三丰。胡掌柜拿了二三幅书法习作让石臣点拨,临的是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已有几分形似。石臣不语,手里拿了把折叠纸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胡掌柜很尴尬,僵笑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糊灯笼的朋友打圆场,把习作递到石臣手上。石臣接过,顺手就丢进了纸篓,说:“废纸!”胡三丰脸上终于挂不住了。霍,扭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糊灯笼的朋友埋怨石臣。石臣说:“不是那块料,不如专心做生药生意。”很快,秋天到了。槐树上的叶子开始发黄,看上去有几分肃杀。这些日子,石臣的右眼皮总是跳,嘣,嘣嘣,跳得他心里都有些焦躁了,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个秋雨连绵的黄昏,是那种雨打芭蕉的沙沙细雨,灯笼李来了。闲话的时候,灯笼李话语有些迟缓,没有先前利索了。石臣不明白怎么回事。灯笼李一年四季总戴着帽子,原因是他的头顶长出一个粉疙瘩,长三寸有奇,没有生一根杂毛,通红崭新,很是饱满。后来,灯笼李脱下帽子挠头,石臣吃惊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个粉疙瘩瘪了下去,丑陋地趴在头顶,没有了往日的神采。①石臣忽然想明白了。他心头“咯噔”一响,脸上有阴云飘过。灯笼李这次来,是求他办一件事的。让他给开封驻军的马师长写幅字。这马师长虽说是行伍出身,却狂热地喜爱书法。他换防来到开封,已几乎把开封书法家的作品要遍了。他以前托人找过石臣几次,都被石臣给拒绝了。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灯笼李悬着的心落地了。石臣写了副对联,押了印,交给了灯笼李。过两天,灯笼李又来了。说,这副对联,马师长很满意,只是嫌印文不雅,怎么能印“粪叟污纸”这样恶俗的内容呢?石臣叹口气,也不说话,拿过一张宣纸,重新写了。找出原来的印章,在砂石上磨去印文,②又刻了一枚印重新盖了。交给那灯笼李,灯笼李低头看上半天,也不说话了,阴了脸,告辞。一天早晨,石臣起床,携琴到院子里弹,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③那棵槐树被人锯走了。槐树被锯走了。春天再来的时候,槐花摇曳,蜜蜂嘤嘤,一清瘦老人在树下弹琴,这幅画,也就消失了。(选自《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癯瘦弱的石臣却擅长雄强厚重的颜体书法,这一反差彰显了人物的鲜明个性。B.“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精细刻画出石臣弹琴渐入佳境的沉醉状态。C.“他二人喷得来”,着一“喷”字,将闲谈时心无芥蒂的畅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D.重写对联前“叹口气”,写出了石臣以“粪叟污纸”嘲讽马师长被识破后的沮丧。7.关于石臣给马师长题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肃杀景象烘托了故事发生的氛围,右眼跳的细节揭示了石臣不安的心理。B.在石臣看来,灯笼李头上的粉疙瘩“瘪了下去”,正是其人格塌陷的一种表现。C.“脸上有阴云飘过”表现石臣对“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事深为不满。D.“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臣对朋友的愧疚和补偿。8.小说表现了石臣哪些精神品质?9.小说画线的三个句子巧妙留白,请结合相关情节,对留白内容作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人来承示近日所为文数首,并以为文之道殷殷下问。余学殖荒落,安有以发足下者耶?顾其平日颇有志不肯为世间言语既辱二生之问其曷敢以匿?盖余苦尝读道家之书矣。凡养生之徒,从事神仙之术,吐纳以为生,咀嚼以为养,盖其说有三:曰精,曰气,曰神。此三者,炼之凝之而浑于一,于是外形骸,凌云气,飘飘乎御风而行,遗世而远举。余尝欲学其术而不知所从,乃窃以其术而用之于文章。古之作者,未有不得是术者也。太史公纂《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者,蔡邕曰:“炼余心兮浸太清。”夫惟雅且清则精。精则糟粕、渣滓与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而有物焉,阴驱而潜率之,动如风雨,静如山岳,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是物也,杰然有以充塞乎两间,而益冒乎万有。呜呼!此为气之大过人者,岂非然哉!今夫语言文字,文也,而非所以文也;行墨蹊径,文也,而非所以文也。文之为文,必有出乎语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径之先。盖昔有千里马,牝而黄,伯乐使九方皋视之。九方皋曰:“牡而骊。”伯乐曰:“此真知马者矣!”夫非有声色臭味足以娱悦人之耳目口鼻,而其致悠然以深、油然以感,寻之无端而出之无迹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为神也。二生好学甚笃,所为文章,意思萧然,既闲且远。盖有得于吾之云云者,而世俗之人不识也,吾故书以告焉。吾闻为神仙遗形骸解销化,其术秘不传;即传,其术不能通。呜呼!遇之而传、传之而通者,非二生,吾谁望之?(节选自戴名世《答张、伍两生书》)材料二:穆公不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谓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志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节选自《列子·说符》)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顾其平日A颇有志B不肯为C世间D言语E既辱F二生之G问H其曷I敢以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骸,人的躯体,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放浪形骸”的“形骸”意思相同。B.率,遵行,遵循,与林觉民《与妻书》中“率性就死不顾”的“率”意思不同。C.所以,原因,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D.一,副词,乃,竞,与《荀子·劝学》“用心一也”的“一”意思及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引述道家关于精气神的学说的时候,化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为文章增添了文采。B.戴名世认为,写文章不能只在外在的语言文字、行墨蹊径上下功夫,更应该重视内在的思想感情。C.戴名世既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不为世俗理解而慨叹,又为能得到张、伍二生这样的优秀传人而欣慰。D.伯乐认为,九方皋相马关注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这正是九方皋胜过自己的地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精则糟粕、渣滓与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2)二生好学甚笃,所为文章,意思萧然,既闲且远。14.戴名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是年冬天,长安发生朱泚叛乱,德宗仓皇出逃。李儋,字元锡(一说李儋与元锡为两个人),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景生情,由眼前的花开自然回想到去年的花里分别,萧索之意油然而生。B.颔联“茫茫”巧用叠词、既写出了世事的变幻莫测,又写出了自己的前途未卜。C.诗人怜贫恤苦,因辖区百姓疾病频发、不得安心耕作而四处流亡深感心中有愧。D.末句以景结情,用“月圆”表达对友人别后的深切思念和来访重聚的强烈期盼。16.本诗颇合诗歌写作的起承转合之妙,请简要说明。(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指出,左丘明因失去视力,“______”;而《诗三百》的问世,则“_______”。(3)小刚在假期中参加了“壮阔波澜”社会实践小组,面对气势澎湃的江河湖海,感受到古典诗词中“_______,_______”的磅礴之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两年,各地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网红城市接连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①。不过,红极一时的旅游城市如何避免②而保持长盛不衰?面对旅游资源同质化难题,各地如何破解?旅游资源同质化,其实质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也是旅游体验的同质化。人们为什么会到某个特定城市旅游?在观光旅游时代,他们需要一个“到此一游”的契机,或是某场活动,或是几个景点;而在休闲度假时代,他们更需要一个“住下来”“留下来”的理由,或是独特的体验,或是别样的生活。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寒暑冷暖、花开花谢和潮涨潮落,显得较为稳定。而这里的社会文化要素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是③的,因此一个城市的地方性(又叫地理特征、乡土特征)更多地受到人类文化活动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解决旅游资源同质化趋势,就需要考虑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地容地貌、开发投资等多种因素,综合施策。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第二段中用了两个“或是……,或是……”,请简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牙齿作为人体最坚硬的骨骼,正常情况下,①:第一次是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的是乳牙;第二次是6~7岁时乳牙逐渐脱落后,萌出的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最后长出的4颗磨牙就是智齿。它们是位于口腔内最接近喉咙的上下左右4颗牙齿,常在人的青春期阶段出现,也有人要到25岁或30岁左右才长出,更有甚者要到四五十岁才萌出。由于它们萌发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被认为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为智齿。你可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智齿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漏洞。确实,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智齿的存在正是人类牙齿进化得不完全的表现。因为按照“用进废退”的原则,像智齿这样几乎毫无用处且会给人类带来麻烦的器官,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大脑发展较快,导致人类的饮食结构变化得也快,③,两者的不相匹配就导致了如今的智齿问题。21.根据文意为“智齿”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热爱自然,走进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而在繁忙的都市中,我们往往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却忽略了自然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走进自然,会发现它拥有治愈一切的力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④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哲学家赵汀阳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谈到,当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图灵机”阶段,凡是人脑能够进行的、一切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完成的理性思维,它都能有所表达,但欠缺创造力和变通能力是其重要缺陷。⑤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没有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也就将永远无法拥有人类标准下的艺术创造力。慕明正以虚构的科幻故事表达了类似观点:当传统的写作观念烟消云散之后,“故事”仍然是人类创造力最后的高地。因为故事如同由无数线索编织而成的巨大挂毯,正是这些线索携带着广阔世界和自我心灵感受,让无数层次的信息以自洽而又具有审美性的方式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艺术世界里。⑥回到这两部具体作品的讨论中来,《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但就如同王峰自己给这部作品打61分一样,小说的文学性是存疑的,存在语言冗余、叙事性不足、模式化套用和堆砌痕迹明显等问题。如果说小说语言问题能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而改善,那么叙事诗学作为小说核心问题,可能是人工智能小说创作永远无法攻克的“难关”。⑦相较而言,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一部“百分之百由AI创作出的小说”,“作者”借助“Memoria”之口阐释了对数据、记忆和人类情感关系的理解。从思想性(无论是AI真正思考的结果还是意外的巧合)而言,《机忆之地》如同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未来寓言。⑧值得追问的还有,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能否解决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艺术发生学问题?文学创作能否真正被“人工智能技术化”?这是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如同青年科幻作家、文学计算领域学者刘洋谈到的,人工智能文学创作,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只有对文学进行可量化、指令明确的拆解和数据化,然后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数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数据库、语料库、修辞库、情感表达库,并进行大算力的喂养,才能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但其第一步——文学的量化,至今仍然被视为“天方夜谭”。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之路,依然道阻且长。但如同我们对科技发达时代的“奇点”何时来临一样无法预知,人工智能创作的可能性边界及其发展速度,我们也很难准确预测。但有价值的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他者”,可以让人类自身不断反思——科技时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究竟在何处。(摘编自康春华《“叙事诗学”可能是写作无法攻克的难关》)材料二:莫言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并不是无用,而是有“无用之用”。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摘编自马嫣然《浅谈文学无用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慕明的想象,一旦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再独特的作家语言风格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如运用到文本创作之中。B.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成为人工智能正在以难以阻挡的趋势对写作领域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C.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有限的、程序化的事情,尚无法把握无限性、非理性和不确定性思维以及个体复杂特殊的感性经验。D.本文作者对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文学创作持有乐观态度,但什么时候实现是无法预知的,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或能模仿、创造出一个故事,但永远不会解码这个故事背后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心灵感受。B.《天命使徒》和《机忆之地》共同之处在于,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C.人工智能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优秀作品创作过程需要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来支持。D.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及其在精神层面的独特价值,并非真的无用。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未来尚需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A.提供写作创意能力 B.风格转移算法的发展水平C.艺术的创造力和变通力 D.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4.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5.科技时代,文学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材料简析。【答案】1.B2.B3.A4.①多种文体创作成果初现,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诗歌和散文,在小说创作领域有了初步探索。②辅助写作功能强大,能够收集与整合资料,撰写情节大纲与激发灵感。③制式写作驾轻就熟,能够熟练地完成任务。5.①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展现艺术独有的核心创造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②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将复杂的感性经验进行艺术转换,传递个体复杂的感性经验。③文学作品在科技时代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④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引导人们进行反思,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角色与挑战。材料一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的进展及其局限性,指出其在创造力和情感表达上的不足。材料二则通过莫言的观点强调了文学的独特价值,尤其在精神层面的影响。整体来看,文章揭示了科技与文学的交汇点,提示我们在科技时代重新审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错误,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现代诗集只是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的一个表现,不能说是以难以阻挡的趋势对写作领域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B.“同之处在于,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错,根据“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机忆之地》如同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未来寓言”可以看出文章并没有提到是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根据“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可知提供写作创意的能力已经开发。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可知人工智能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够创作出质量较高的作品。根据“《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可知虽然这两部小说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小说创作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且在情节、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表现。②根据“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可知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作家快速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资料,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根据“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可知人工智能可以为作家提供情节大纲的框架,激发创作灵感,为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③根据“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可知在一些格式较为固定、内容相对规范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能够熟练地完成任务,表现出较高的写作水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根据“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可知艺术的核心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和模仿的,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展现人类这种独有的创造力,这是科技时代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②根据“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可知文学能够将这些复杂的感性经验进行艺术转换,这是人工智能难以做到的,在科技时代这种对人类经验的传递显得尤为珍贵。③根据“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可知文学与科学不同,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审美形象,使得文学作品在科技时代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④根据“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对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在科技时代,文学依旧可以引导人们对社会和自身进行反思,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石臣张晓林石臣(1821—?),晚号粪叟,有楷书墨迹在开封民间流传。石臣,夷门书法名家。工行楷,兼擅篆隶。楷书宗法颜真卿,能得《颜勤礼》《自书告身》神韵。颜真卿是晚唐名臣,七十多岁还驰骋疆场,亲自到安禄山叛军营帐谈判,谈不拢就大骂叛军,气若长虹。书法一如其人,他的行书遒劲而具古风,气势磅礴,令宵小之辈不敢近观。石臣身子骨单薄,清癯的脸上生着稀疏的三缕长须,手指竹节一般瘦长,他能得颜书神韵,按传统书如其人的说法,确有几分让人感到不可理解。石臣是他的名,起初,他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字什么,号什么,他也没有别署。有人很奇怪,问他:“上海某书法家给自己起了二百多个号,你怎么不起上一个呢?”石臣笑笑,打趣道:“号多了,书法就能写得好吗?”但他还是给自己起了一个号:粪叟。怎么起了这样一个号呢?读书、练书法之余,石臣就到郊外走走,溜达溜达。秋天里,他喜欢到楝树下捡金黄色的楝楝枣,放鼻子下嗅一嗅,然后装进长衫的口袋里。再然后,就忘记了。他老婆洗衣服时,总想不起来去掏一下他长衫的口袋,啪,啪,扬起棒槌,只几下,楝楝枣就面目全非了,黏乎乎的,散发着一股子难闻的气味。妻子就埋怨他,他改不了,下次还照旧。石臣住的是三间麦秸草房。石臣的三间草舍很好找,夷门往西走,有一个白水胡同,他的草舍,就坐落在胡同口的拐角处。在开封城,大都是带有脊兽的青色瓦房,像石臣这样的麦秸屋,已是很难见到了。为盖这三间茅舍,石臣赶着个毛驴,拉着平头车,往乡间整整跑了一个月,才把屋顶的麦秸拉够了。那些日子,他人更清瘦了,长衫胖了一圈,穿在身上,咣当咣当的,若戏子身上的戏袍一般。茅屋的前边,是一处院子,不大,有三分多的样子。种着一棵老槐树,是他的父亲种下的?抑或是他的爷爷种下的?已经无可考证了。槐花开的季节,每天早晨,石臣都会到院子里弹琴。他坐在小石凳上,面前是一个青石板桌,琴就放在上边。这是一把焦尾琴,是开封天籁堂出品,也就是几块钱的样子。石臣竹节一般的手指在琴弦上来回划几下,琴音清越,一纹一纹荡漾开去,唤醒了尚在梦中的蜜蜂,它们嘤嘤着,开始绕着奶白色的槐花起舞。这时,石臣正弹到入港处,他半眯了双眼,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一只小蜜蜂嘤嘤着,打着旋,停在他的鼻头,他也浑然不知……这是一幅画。偌大的开封城中,石臣只有一个朋友。那朋友是个糊灯笼的,据说祖上给宋徽宗糊过宫灯,姓李,人们都喊他灯笼李。灯笼李隔三差五地来茅舍找石臣闲喷,他二人喷得来。灯笼李给他介绍个徒弟,是开封最大生药铺子同济堂的二掌柜,姓胡,字三丰。胡掌柜拿了二三幅书法习作让石臣点拨,临的是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已有几分形似。石臣不语,手里拿了把折叠纸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胡掌柜很尴尬,僵笑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糊灯笼的朋友打圆场,把习作递到石臣手上。石臣接过,顺手就丢进了纸篓,说:“废纸!”胡三丰脸上终于挂不住了。霍,扭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糊灯笼的朋友埋怨石臣。石臣说:“不是那块料,不如专心做生药生意。”很快,秋天到了。槐树上的叶子开始发黄,看上去有几分肃杀。这些日子,石臣的右眼皮总是跳,嘣,嘣嘣,跳得他心里都有些焦躁了,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个秋雨连绵的黄昏,是那种雨打芭蕉的沙沙细雨,灯笼李来了。闲话的时候,灯笼李话语有些迟缓,没有先前利索了。石臣不明白怎么回事。灯笼李一年四季总戴着帽子,原因是他的头顶长出一个粉疙瘩,长三寸有奇,没有生一根杂毛,通红崭新,很是饱满。后来,灯笼李脱下帽子挠头,石臣吃惊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个粉疙瘩瘪了下去,丑陋地趴在头顶,没有了往日的神采。①石臣忽然想明白了。他心头“咯噔”一响,脸上有阴云飘过。灯笼李这次来,是求他办一件事的。让他给开封驻军的马师长写幅字。这马师长虽说是行伍出身,却狂热地喜爱书法。他换防来到开封,已几乎把开封书法家的作品要遍了。他以前托人找过石臣几次,都被石臣给拒绝了。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灯笼李悬着的心落地了。石臣写了副对联,押了印,交给了灯笼李。过两天,灯笼李又来了。说,这副对联,马师长很满意,只是嫌印文不雅,怎么能印“粪叟污纸”这样恶俗的内容呢?石臣叹口气,也不说话,拿过一张宣纸,重新写了。找出原来的印章,在砂石上磨去印文,②又刻了一枚印重新盖了。交给那灯笼李,灯笼李低头看上半天,也不说话了,阴了脸,告辞。一天早晨,石臣起床,携琴到院子里弹,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③那棵槐树被人锯走了。槐树被锯走了。春天再来的时候,槐花摇曳,蜜蜂嘤嘤,一清瘦老人在树下弹琴,这幅画,也就消失了。(选自《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癯瘦弱的石臣却擅长雄强厚重的颜体书法,这一反差彰显了人物的鲜明个性。B.“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精细刻画出石臣弹琴渐入佳境的沉醉状态。C.“他二人喷得来”,着一“喷”字,将闲谈时心无芥蒂的畅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D.重写对联前“叹口气”,写出了石臣以“粪叟污纸”嘲讽马师长被识破后的沮丧。7.关于石臣给马师长题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肃杀景象烘托了故事发生的氛围,右眼跳的细节揭示了石臣不安的心理。B.在石臣看来,灯笼李头上的粉疙瘩“瘪了下去”,正是其人格塌陷的一种表现。C.“脸上有阴云飘过”表现石臣对“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事深为不满。D.“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臣对朋友的愧疚和补偿。8.小说表现了石臣哪些精神品质?9.小说画线的三个句子巧妙留白,请结合相关情节,对留白内容作简要说明。【答案】6.D7.C8.①特立独行,坚守自我;②安贫乐道,甘于平淡;③耿直孤傲,坚持原则;④清高刚正,不媚权贵。9.①“想明白”的事并未明说,指的应是灯笼李为了治头上的粉疙瘩所以介绍胡三丰给自己做徒弟;而今话语迟缓,必定又有求于自己;②“又刻了一枚印”内容不详,但从后文灯笼李的反应来看,应是对马师长的不敬之辞;③槐树被何人锯走、因何锯走,没有交代,根据上下文应是马师长的报复之举,石臣的生活状态也因之改变。【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描绘书法家石臣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精神品质。石臣虽清瘦,却擅长颜体书法,反差鲜明,体现了他内心的坚韧和对艺术的执着。他对朋友灯笼李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权力的无奈妥协。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留白,刻画了一个在物质贫乏中追求精神富足的艺术家形象,富有深意。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沮丧”错。石臣刻有“粪叟污纸”印文,是对自己一种自谦,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一种暗讽。而马师长嫌弃印文不雅,要求重写,石臣“叹口气”表达的是石臣本无意冒犯却被误解的无奈,并非沮丧。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表现石臣对‘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事深为不满”错。“脸上有阴云飘过”是石臣看到灯笼李头上的粉疙瘩“瘪了下去”,意识到灯笼李可能因某些原因向权贵妥协,表现的是石臣已经猜出灯笼李要让自己做违背心意之事。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①石臣对于名号并不在意,当别人问他为何不像其他书法家那样有许多名号时,他打趣回应“号多了,书法就能写得好吗”,表明他不追逐外在的虚名,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坚守自我。②石臣的生活简单质朴,住的是“三间麦秸草房”,“三间茅舍,石臣赶着个毛驴,拉着平头车,往乡间整整跑了一个月,才把屋顶的麦秸拉够”,“读书、练书法之余,石臣就到郊外走走,溜达溜达”,他沉醉于书法艺术本身,不靠众多名号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体现了他的安贫乐道,甘于平淡。③在书法教学上,他不迎合他人。面对胡掌柜临摹颜真卿楷书的习作,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直接将其丢进纸篓,直言是“废纸”,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标准,不因为人情世故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想法,体现了他的耿直孤傲,坚持原则。④开封驻军的马师长喜爱书法,几乎要遍了开封书法家的作品,但几次托人找石臣要字,都被他拒绝。体现了他的清高刚正,不媚权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石臣忽然想明白了”,此处“想明白”的事并未明说,指的应是灯笼李为了治头上的粉疙瘩,所以介绍胡三丰给自己做徒弟。而今“闲话的时候,灯笼李话语有些迟缓,没有先前利索了”,这使石臣想到朋友可能为了某种利益而向马师长低头,也因此有求于己。这让他感到失望和不安,同时也为自己可能要面临的抉择而忧虑。②“又刻了一枚印重新盖了”,此处“又刻了一枚印”内容不详,但从后文灯笼李的反应,“低头看上半天,也不说话了,阴了脸,告辞”,及前文中石臣特立独行、坚守自我的表现可知,石臣虽重新刻印,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态度,没有完全迎合马师长,新的印章应是对马师长的不敬之辞。③“那棵槐树被人锯走了”,此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槐树被何人锯走、因何锯走,没有交代。槐树被锯走可能暗示着石臣宁静的生活被打破。根据上下文应是马师长的报复之举。这棵槐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石臣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的消失象征着美好被破坏,石臣的生活状态也因之改变。这让读者思考在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是多么容易被外界干扰和破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人来承示近日所为文数首,并以为文之道殷殷下问。余学殖荒落,安有以发足下者耶?顾其平日颇有志不肯为世间言语既辱二生之问其曷敢以匿?盖余苦尝读道家之书矣。凡养生之徒,从事神仙之术,吐纳以为生,咀嚼以为养,盖其说有三:曰精,曰气,曰神。此三者,炼之凝之而浑于一,于是外形骸,凌云气,飘飘乎御风而行,遗世而远举。余尝欲学其术而不知所从,乃窃以其术而用之于文章。古之作者,未有不得是术者也。太史公纂《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者,蔡邕曰:“炼余心兮浸太清。”夫惟雅且清则精。精则糟粕、渣滓与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而有物焉,阴驱而潜率之,动如风雨,静如山岳,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是物也,杰然有以充塞乎两间,而益冒乎万有。呜呼!此为气之大过人者,岂非然哉!今夫语言文字,文也,而非所以文也;行墨蹊径,文也,而非所以文也。文之为文,必有出乎语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径之先。盖昔有千里马,牝而黄,伯乐使九方皋视之。九方皋曰:“牡而骊。”伯乐曰:“此真知马者矣!”夫非有声色臭味足以娱悦人之耳目口鼻,而其致悠然以深、油然以感,寻之无端而出之无迹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为神也。二生好学甚笃,所为文章,意思萧然,既闲且远。盖有得于吾之云云者,而世俗之人不识也,吾故书以告焉。吾闻为神仙遗形骸解销化,其术秘不传;即传,其术不能通。呜呼!遇之而传、传之而通者,非二生,吾谁望之?(节选自戴名世《答张、伍两生书》)材料二:穆公不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谓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志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节选自《列子·说符》)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顾其平日A颇有志B不肯为C世间D言语E既辱F二生之G问H其曷I敢以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骸,人的躯体,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放浪形骸”的“形骸”意思相同。B.率,遵行,遵循,与林觉民《与妻书》中“率性就死不顾”的“率”意思不同。C.所以,原因,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D.一,副词,乃,竞,与《荀子·劝学》“用心一也”的“一”意思及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引述道家关于精气神的学说的时候,化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为文章增添了文采。B.戴名世认为,写文章不能只在外在的语言文字、行墨蹊径上下功夫,更应该重视内在的思想感情。C.戴名世既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不为世俗理解而慨叹,又为能得到张、伍二生这样的优秀传人而欣慰。D.伯乐认为,九方皋相马关注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这正是九方皋胜过自己的地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精则糟粕、渣滓与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2)二生好学甚笃,所为文章,意思萧然,既闲且远。14.戴名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的?【答案】10.BEH11.B12.C13.(1)既然是精,那么粗劣的、无价值的与抄袭的东西,都要削除而不留存,这样才能称之为精。(2)二位书生追求学问非常专心,所写的文章,文意洒脱自然,既闲雅又深远。14.①借用道教概念,提出文章要有精气神的主张;②援引司马迁、蔡邕等人的实例、言论,明确“精”的内涵;③运用比喻论证,将“气”比作风雨、山岳、天地、江河;④以九方皋相马进行类比,阐明文章的“神”重于外在形式的观点。【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对道家“精、气、神”学说的引述,表达了作者戴名世的文学主张。他认为写作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更要追求内在的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道家思想,强调文学创作应如同炼丹修道,追求精炼、充实和神韵。作者对张、伍二生的赞赏和期望,体现了他对传承和创新文学精神的重视。整体上,文章融合了哲学思考与文学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虽然我平常也有一些想法,但是不愿意用平时那些应景的话来应付你们,那样既是对你们的侮辱,又会让人觉得我藏匿不肯教给你们!“平日”是状语,修饰“有”,不断开,“有志”是动宾结构,其后B处断开;“为世间言语”是介宾结构,不断开;其后省略了谓语比喻“应付你们”,因而单独断开,即E处断开;“辱二生之问”也是动宾结构,其后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这样就可以消除形体的局限。/形体不受世俗的束缚。B.错误。都是“遵行,遵循”。句意:暗暗的驱使默默地遵循。/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C.正确。句意:这就是成为文章的神的原因。/如今详细地说明这样做的原因。D.正确。副词,乃,竞;/形容词,专一。句意: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因为它的心专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C.“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不为世俗理解而慨叹”错。原文“盖有得于吾之云云者,而世俗之人不识也,吾故书以告焉”,是说世俗的人不能理解二生写的文章,并非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不为世俗所理解而慨叹。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剽贼”,剽窃,抄袭;“刊”,删改;“靡存”,不留存。(2)“笃”,专心;“萧然”,悠远,洒脱的样子;“既……且……”,既……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第二段戴名世先说自己研读道家文章,得到三个概念,“盖其说有三:曰精,曰气,曰神”,于是借用这三个概念,“余尝欲学其术而不知所从,乃窃以其术而用之于文章”,提出文章要有精气神的主张;②阐述“精”的概念时,“太史公纂《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者,蔡邕曰:‘炼余心兮浸太清。’”援引司马迁、蔡邕等人的实例、言论,明确“精”的内涵;③“而有物焉,阴驱而潜率之,动如风雨,静如山岳,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运用比喻论证,将“气”比作风雨、山岳、天地、江河;④“盖昔有千里马,牝而黄,伯乐使九方皋视之。九方皋曰:‘牡而骊。’伯乐曰:‘此真知马者矣!’夫非有声色臭味足以娱悦人之耳目口鼻,而其致悠然以深、油然以感,寻之无端而出之无迹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为神也”,以九方皋相马进行类比,阐明文章的“神”重于外在形式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有人捎过来你们近期写的几篇文章给我看,还恳切地向我请教作文的方法。我的学问已经荒废很久了,又怎么能有什么可以启发你们的地方呢?虽然我平常也有一些想法,但是不愿意用平时那些应景的话来应付你们,那样既是对你们的侮辱,又会让人觉得我藏匿不肯教给你们!我曾经深入研读道家的书籍。凡是喜欢养生的人,都喜欢研究得道成仙的办法,消除杂念和欲望,以呼吸为生,以吃饭为养,他们认为养生的关键有三个方面:精、气、神。这三个方面修炼好了,就会浑然一体,这样就可以消除形体的局限,可以凌于云气之上,可以轻飘飘地乘风而行,离开尘世到很远的地方。我曾经也想学养生成仙的道术,但是摸不到门道,于是就把他们的办法用在写文章方面。古代写文章写的好的人,没有没学会这个办法的。太史公司马迁写《五帝本纪》,选取说的高妙文雅的部分,蔡邕说:“在大自然中修炼提高自己的心境。”只有雅并且清才能精。既然是精,那么粗劣的、无价值的与抄袭的东西,都要削除而不留存,这样才能称之为精。有一个东西,暗暗的驱使默默地遵循,动起来像风雨,静下来像山岳,无穷无尽就像天和地,绵延不断就像山河。这个事物,与众不同充沛在阴阳间的万事万物之中。唉,这是气大大超越人的地方,难道不是这样吗?现在说话作文,文章,不是做文章的路子,就如同木工的墨盒打出的墨线,文章不是文章的章法。文章之所以为文章,一定是要有出乎语言文字之外的意境和深刻,有超越章法之外的思想认识。过去有匹千里马,是黄颜色的母马,伯乐请九方皋审查辨别。九方皋说:“是黑颜色的公马。”伯乐赞许九方皋:“真是懂得鉴马的人啊!”不光有那些声音颜色气味可以愉悦人的耳目口鼻,其深刻绵远的回味、自然的感想感受,寻找起来,看不出头绪,明明是从文字中出来的,却看不到痕迹,没有什么语言能够形容或者讲明白。只有那无法用语言形容讲清的东西,这就是成为文章的神的原因。二位书生追求学问非常专心,所写的文章,文意洒脱自然,既闲雅又深远,就像是我上面所讲的一样,但是世俗的人不能理解这些,所以我写这封信告诉你们。我听说神仙的形骸很快就消逝,他们的道术也是秘而不传的,即便传出来,也不能学会。唉,遇到能传授的人,传授之后能理解学会的人,除了你们两个,我还能指望谁呢?材料二: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是年冬天,长安发生朱泚叛乱,德宗仓皇出逃。李儋,字元锡(一说李儋与元锡为两个人),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景生情,由眼前的花开自然回想到去年的花里分别,萧索之意油然而生。B.颔联“茫茫”巧用叠词、既写出了世事的变幻莫测,又写出了自己的前途未卜。C.诗人怜贫恤苦,因辖区百姓疾病频发、不得安心耕作而四处流亡深感心中有愧。D.末句以景结情,用“月圆”表达对友人别后的深切思念和来访重聚的强烈期盼。16.本诗颇合诗歌写作的起承转合之妙,请简要说明。【答案】15.C16.①首联以眼前花事起笔,想到离别之事,既奠定感情基调,又巧妙引起下文;②颔联承接上文,深化自己离别之后的内心愁苦,为下文转折作好铺垫;③颈联由个人情感转向社会责任,展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之心;④尾联以期盼友人到来收束全诗,既照应开头离别,又点明寄诗用意。【解析】【导语】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通过对花开花落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叠词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诗歌结构上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首联引出别情,颔联抒发感慨,颈联表达内疚,尾联寄托思念,情感真挚动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辖区百姓疾病频发、不得安心耕作而四处流亡”错,“身多疾病思田里”写的是诗人自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的能力。①起: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离别之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既奠定感情基调,又巧妙引起下文;②颔联承接上文,深化自己离别之后的内心愁苦。“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这就为下文转折作好铺垫;③颈联由个人情感转向社会责任。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展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之心;④尾联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既照应开头离别,又点明寄诗用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指出,左丘明因失去视力,“______”;而《诗三百》的问世,则“_______”。(3)小刚在假期中参加了“壮阔波澜”社会实践小组,面对气势澎湃的江河湖海,感受到古典诗词中“_______,_______”的磅礴之景。【答案】①.君子食无求饱②.居无求安③.厥有《国语》④.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⑤.惊涛拍岸⑥.卷起千堆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厥、底、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两年,各地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网红城市接连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①。不过,红极一时的旅游城市如何避免②而保持长盛不衰?面对旅游资源同质化难题,各地如何破解?旅游资源同质化,其实质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也是旅游体验的同质化。人们为什么会到某个特定城市旅游?在观光旅游时代,他们需要一个“到此一游”的契机,或是某场活动,或是几个景点;而在休闲度假时代,他们更需要一个“住下来”“留下来”的理由,或是独特的体验,或是别样的生活。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寒暑冷暖、花开花谢和潮涨潮落,显得较为稳定。而这里的社会文化要素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是③的,因此一个城市的地方性(又叫地理特征、乡土特征)更多地受到人类文化活动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解决旅游资源同质化趋势,就需要考虑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地容地貌、开发投资等多种因素,综合施策。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第二段中用了两个“或是……,或是……”,请简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①目不暇接②昙花一现③日新月异19.①两个“或是……,或是……”构成了两组并列关系,强调了在不同的旅游时代,人们到特定城市旅游的不同理由。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旅游时代人们需求的变化,层次分明,逻辑连贯。②句式具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它避免了单调的叙述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关于旅游动机的信息。20.将“解决”改为“扭转”。【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原文中“一批又一批网红城市接连出现在人们面前”说明网红城市在人们面前出现得频繁,让人看不过来,由此可填“目不暇接”。目不暇接:眼睛来不及看。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或变化很大,一下子来不及看。②前文“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