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资料1/121/21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高考真题1.(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积极推进美育村建设,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美育村建设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品位,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这说明A.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是同步的B.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乡村也就全面振兴了C.文化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D.文化建设需要对传统文化进于创造性转化【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其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A项中的“是同步的”说法错误。B: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但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意味着乡村的全面振兴,B项说法错误。C: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美育村建设通过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品位,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这表明文化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作用,C项正确。D: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不是一切传统文化都能够进行创造性转化,且材料也未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D项错误。故本题选C。2.(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周期性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利用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媒介形式传播英雄事迹和精神,民众在视觉和听觉的震撼中、真善美的体悟中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接受健康文化影响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③价值观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④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①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由题意知,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各种形式传播英雄事迹和精神,让民众在视觉和听觉的震撼中不知不觉地对英雄产生崇敬,并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不断提高。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各种积极的文化活动,营造崇敬英雄的氛围,使人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故①③正确。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选项中“是被动的”说法错误,排除②。④: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涉及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排除④。故本题选C。3.(2020·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一本好书,能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充沛内心的力量。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困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读好书A.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生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C.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既能产生精神力量,也能产生物质力量【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A: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好书传递的是优秀文化、健康文化,通过读好书可使我们的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A符合题意。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根本途径,B说法错误。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说法错误。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能直接产生物质力量,D中“也能产生物质力量”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2020·江苏省高考真题)“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③:从北宋到明朝,再到清朝,交往礼仪和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③符合题意。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错误。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B。5.(2020·全国卷Ⅲ·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早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3)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参考答案】(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头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千百万黄河儿女发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兴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复生态,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3)打造生态黄河,造福子孙后代。爱护黄河母亲,共建美丽中国。一条大河惠两岸,生态治理是关键。【题目解析】本题以黄河的治理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和部分、文化的作用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是考生要解答完全准确还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工。(1)本题设问指向为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设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先回忆课本中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分析。由材料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以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故可以从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在黄河治理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以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故可以从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说明治理黄河战略树立了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重视了部分的作用,从而论证其科学性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设问属于原因类主观分析试题,知识范围为文化力量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本题时考生可先回忆文化力量的有关知识。接着对所给的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从材料的表述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习近平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可见,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故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此外,根据材料的表述,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总结说明千万黄河儿女的做法也体现了文化的力量即可。(3)本题设问要求考生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设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学生解答时要围绕题目要求,紧扣主题,撰写两条宣传用语即可,注意贴近实际。例如,打造生态黄河,造福子孙后代;爱护黄河母亲,共建美丽中国等。最新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20·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等七位导演为祖国70周年华诞倾力打造的献礼片,影片以普通人为经,以故事为纬,把小人物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用普通人的史诗,唤醒全球华人深埋心中的共同记忆,引发全行业及全社会关注,激发了国人自豪感和自信心,刷新了国庆档献礼片的票房纪录。这表明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③: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把小人物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用普通人的史诗,唤醒全球华人深埋心中的共同记忆,引发全行业及全社会关注,激发了国人自豪感和自信心,这表明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③正确。②: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错误。④:主旋律文化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排除④。故本题选B。2.(2020·天津高三二模)随着全球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业已经从纸质形式向数字化媒介转移,数字阅读市场、在线音乐市场等都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版权内容都将是网络数字化版本。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A:材料中“传统出版业已经从纸质形式向数字化媒介转移,数字阅读市场、在线音乐市场等都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版权内容都将是网络数字化版本”,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A符合题意。B: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没有涉及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B不符合题意。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的反映,C错误。D: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不能体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2020·江西省高三三模)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的改革之路,走得是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奋斗历程。眺望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地平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成就跃入眼前。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实践成就印证了①思想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④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D【题目解析】①:正确的思想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①错误。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不是源泉,②错误。③④: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的改革之路,走得是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奋斗历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4.(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一张全国美食为湖北热干面加油的漫画最近感动了很多人。山东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福建的海鲜、新疆的馕……各地美食陆续“探望”热干面,这是各地“舌尖上的捐赠”的真实写照。“热干面漫画”反映了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②文化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创新③发展群众喜闻乐见先进文化④走进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①②:“热干面漫画”是画家为纪念或庆祝抗疫胜利而作,其内容是各地“舌尖上的捐赠”的真实写照,明显是受到优秀的电视美食文化节目的启发,这体现了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同时也反映了文化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创新,①②符合题意。③:群众喜闻乐见的是大众文化,但不一定是先进文化,③错误。④:文艺创作要走进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④排除。故本题选A。5.(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钢琴剪影的景观小品、屋檐上的钢琴黑白键、能够发声的钢琴楼梯……某小镇的街道上,这样的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由此可见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极大地促进人的素养的提升C.人们的需求富口袋比富脑袋重要 D.人的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A:该小镇通过音乐元素提升品味,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这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正确。B: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素养的提升,B排除。C:富口袋与富脑袋都重要,不能说哪个更重要,C排除。D: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不是自发形成的,D排除。故本题选A。6.(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无论是短短的一天还是漫长的一生,一个人最好的、最终的归宿都是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第一任教师。我们需要重视家风家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②人的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后天形成的③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④家风家规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②③: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第一任教师。我们需要重视家风家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①错误。④:良好的家风家规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但不是根本途径,④错误。故本题选C。7.(2020·安徽省高三二模)2020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致贺信祝贺2020“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开展“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活动①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表明各民族文化--律平等原则已成为各国共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开展“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排除①。②:旅游业是一种文化产业,开展“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活动既是文化的传播,也是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选②。③:在意大利举办“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选③。④:不同国家的政府有阶级性,其政策是国家利益的表现,不可能都认同各民族文化--律平等原则,排除④。故本题选B。8.(2020·北京高三一模)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步步有典故,处处有文物”的洛阳,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文旅深度融合①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④必然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③: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可见,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①③正确。②: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④:该选项中“必然”一词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B。9.(2020·浙江省高三二模)寿山石作品《草莓箭毒蛙》,以大块冷寂的灰黑色衬托惊艳的红色,以苍劲的枯木和两只对望的箭毒蛙来表现生命的张力,在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表明①文化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产生②精神产品凝集在物质载体之中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人可以创造文化也可以享受文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不是根据人的需要产生的,①说法错误。②④:材料中强调寿山石作品《草莓箭毒蛙》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同时体现了人可以创造文化也可以享受文化,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中侧重强调的是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没有涉及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0.(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三模)据史料记载,“分餐制”是中国人最久远的聚餐方式。随着生产发展和菜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凸显出滞后的烹饪效率、烹调技艺与“分餐制”的矛盾,“分餐制”逐渐被“合餐制”取代。当下,随着烹饪效率、烹调技艺和国人健康安全意识的提升,“文明分餐”、“分餐不分爱”等呼声又高了起来。从我国聚餐方式的变化中可以看出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并反映一定的经济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③实践为文化的推陈出新准备更充足的条件④传统文化总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①③:随着生产发展,“分餐制”逐渐被“合餐制”取代,随着烹饪效率、烹调技艺和国人健康安全意识的提升,“文明分餐”、“分餐不分爱”等呼声又高了起来,这说明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并反映一定的经济,也说明实践为文化的推陈出新准备更充足的条件,①③符合题意。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②错误。④: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并不总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A。11.(2020·浙江省高三二模)亲身经历举国抗疫的中国人都深切感受到了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精神,人们深受濡染、备受鼓舞并外化为具体的抗疫行动。这说明了①文化由人创造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④先进文化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③:抗疫中,中国人感受着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精神,深受濡染、备受鼓舞并外化为具体的抗疫行动,这说明文化由人创造也塑造着人,也说明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但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错误。④:材料反映先进文化对人的激励、鼓舞,而未能体现先进文化为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2020·北京高三二模)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①③:从筷子文化的传承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①③符合题意。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属于矛盾的特殊性,“唯一的家人之爱”属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说法错误。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经历(体验)而非生活意趣,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3.(2020·洪洞县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植入式广告”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成功的植入式广告会暂时让消费者忘记其背后隐藏的功利性,沉醉于对被植入物的欣赏中,从而激活消费者的购物潜意识。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彼此渗透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过程③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③:“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③符合题意。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无目的接受的,②说法错误。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2020·山东省高三三模)某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争做文明学子”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采取提问、竞赛等方式,带领同学们重温了中国梦、学习共和国功勋人物、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内容。开展该项活动有利于①发挥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②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③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④提高学生抵御各种外来文化影响的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③:开展该主题班会活动,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发挥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①③符合题意。②:开展该主题班会活动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主要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说法错误。④:外来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辩证看待,不可一律抵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2020·云南省高三三模)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劳动教育①是基于劳动观念是人民文化素养的标志和核心②是彰显劳动价值,筑牢社会发展根基的要求③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④要持续创新劳动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②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劳动教育是彰显劳动价值,筑牢社会发展根基的要求,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②③符合题意。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标志和核心,排除①。④:规律具有客观性,持续创新劳动教育规律说法错误,排除④。故本题选C。16.(2020·四川省高三三模)“燃”爆2019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由众多著名导演选取香港回归、女排夺冠等真实事件,将其与虚构的普通人的故事穿插结合,讲述伟大祖国70年的风雨历程。该电影不仅位列内地票房前十名,而且成功唤醒华人的共同回忆,激起了全民的爱国情怀。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创作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④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①②:《我和我的祖国》,由众多著名导演选取香港回归、女排夺冠等真实事件,讲述伟大祖国70年的风雨历程,位列内地票房前十名,成功唤醒华人的共同回忆,激起了全民的爱国情怀,这说明文化创作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②符合题意。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错误。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不是“决定”,④错误。故本题选A。17.(2020·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三三模)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此举旨在①突出劳动教育提升科学素养基础作用,提高人的科学修养②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决定作用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优秀时代新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D【题目解析】③④: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优秀时代新人,③④正确。①: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但对提升科学素养不起基础性作用,①错误。②: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②错误。故本题选D。18.(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来源于摩天大楼,更来源于公共文化空间。在城市建设中,打造有格调、有人气的文创园,既能激发在其中工作人员的灵感,又能给周围社区以滋养,成为城市文化的会客厅。打造城市文创园,是基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③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①②:在城市建设中,打造有格调、有人气的文创园,既能激发在其中工作人员的灵感,又能给周围社区以滋养,成为城市文化的会客厅。可见,打造城市文创园,是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①②正确。③:深远持久强调经年累月,难以抹去,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③排除。④:材料不涉及文化为人类所特有,④排除。故本题选A。19.(2020·吉林省高三三模)“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表达思想相近的有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①②:“隐性传播”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都可表示文化具有,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强调做人应有高风亮节,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未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排除。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死得要有意义,要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未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排除。故本题选A。20.(2020·北京高三二模)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说法过于绝对化,①排除。②:“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体现了科学技术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符合题意。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符合题意。④:优秀的文化才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④错误。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21.(2020·天津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跑步,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如今却成了风靡全世界的时尚运动,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跑步健身也已悄然成风。通过APP录自己的跑步成绩,同时分享给朋友,已经成为不少跑友的习惯。除购置运动服装和运动装备以外,跑友们也愿意自己“掏腰包”到不同的地方参加比赛。随着消费升级,跑步+旅游似乎也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由跑步所衍生的旅游产品也千变万化起来,可以预见,中国的跑步消费热潮必将伴随着中国跑步运动发展而越来越火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知识,简要概述“跑步文化”的作用。【参考答案】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跑步使人们身心更加健康。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跑步促进了人们交往。③文化反作用经济,“跑步文化”促进了消费。【题目解析】本题以跑步文化形成时尚为情境,从文化的作用角度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跑步健身也已悄然成风”,说明跑步使人们身心健康,可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中,跑步者“通过APP录自己的跑步成绩,同时分享给朋友”、“到不同的地方参加比赛”,可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中,跑步者“购置运动服装和运动装备”、“由跑步所衍生的旅游产品也千变万化起来”,说明跑步经济风生水起,可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22.(2020·天津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迸发爱国主义的精神伟力,标定梦想航向的时代船舵,唱响知行合一的动人赞歌。2019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以“国旗下的讲述”为内容主线,选取70年来五星红旗飘扬的重要场合和精彩瞬间,挖掘若干组具有时代厚重感、体现青春正能量的人物故事,邀请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事迹厚重的英雄模范人物、新时代的创新实践者、青少年杰出代表等进行故事讲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展现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化。把爱国主义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到祖国下一代的心中,已成为亿万中小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国家级电视思政公开课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学第一课》节目为什么能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参考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接受《开学第一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对亿万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接受《开学第一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发挥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亿万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接受《开学第一课》的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亿万中小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题目解析】本题以2019年《开学第一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开学第一课》节目能够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的原因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学第一课》节目为什么能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参考答案要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接受《开学第一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对亿万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②优秀文化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接受《开学第一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发挥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亿万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③中华民族精神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接受《开学第一课》的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亿万中小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3.(2020·安徽省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性。(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两条建议。【参考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増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③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同时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要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必须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便未来报效国家、奉献社会。④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有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示例:开设劳动课程,传承劳动精神;开展手工创作比赛活动,在做中学;建立劳动实习基地,体验劳动价值等。【题目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重视劳动教育分析意义。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増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分别从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等角度思考,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并结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分析意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本题设问指向就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参考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解答本题可以从开设劳动课程、开展手工创作比赛活动、建立劳动实习基地,体验劳动价值等角度思考分析。24.(2020·广东省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时刻,造就伟大精神;危机关头,凸显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以克时艰。面对疫情,在党和国家统一协调指挥下,全社会广泛参与,一省包一市的制度创新,科学攻关、研制疫苗的科技创新,社区网格化、群防群控的管理创新,凝聚着强大的中国力量。“逆行者”的坚定无畏、志愿者的大爱无私、医护者的奋勇向前,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汇聚成一股同心抗疫的社会合力,是战胜疫情的“法宝”。在这场全国战“疫”过程中,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并凝练为伟大抗疫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精神密码。概括的说,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这一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丰碑,必将跨越时空、永放光芒。(1)有人说“中国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唯一法宝。”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3)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利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请你就学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三条活动建议。【参考答案】(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夺取防控斗争胜利既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还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2)形成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发展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伟大抗疫精神是对红船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时代价值: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能凝聚中国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3)①邀请抗疫一线的科学家、医护人员、下沉干部等来校开讲座,讲述抗疫一线感人故事。②上好抗疫主题思政课和班会课,讲述中国人民抗疫故事,坚定“四个自信”。③开展抗疫主题征文、板报宣传等活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题目解析】本题民族精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中国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唯一法宝。”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可将题中观点风层次:中国精神对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作用,夺取防控斗争胜利除了需要中国精神,还需要什么?然后逐层分析。第一层次:考生联想中国精神的作用分析: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结合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第二层次:考生联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分析: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夺取防控斗争胜利既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还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阐述“形成过程”,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从“反映”角度看,材料信息:“在这场全国战“疫”过程中,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并凝练为伟大抗疫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精神密码。”,分析: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发展的。从“历史继承性”角度看,材料信息:“这一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丰碑,必将跨越时空、永放光芒。”,这表明伟大抗疫精神是对红船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第二步,阐述“时代价值”,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翼型浮袋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汽车销售与购销合同
- 酒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合同:供应链公司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与运营合同
- 运动负重用沙袋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旅游服务合同(景点)
- 芳香精油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品牌授权使用合同(含区域独家授权和违约责任)
- 2024年度住宅小区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第四讲-元数据课件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 商务英语听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 国开《人文英语1》单元自测unit1-8习题答案整理合集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3Topic1SectionA说课稿
- 【安克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开题报告3100字】
- 关于独身子女费发放新规定全文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白金版)(全集)
- 世界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三篇
- 如鲲(山东)新材料生产基地钠盐技改扩产项目环评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