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实践反思 论文_第1页
语文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实践反思 论文_第2页
语文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实践反思 论文_第3页
语文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实践反思 论文_第4页
语文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实践反思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教学实践反思

摘要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大概念理论,教师亟需从实践落地、学习门槛和教学现状等方面出发,通过聚焦大概念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问题,对大概念教学进行反思,以大概念统摄单元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收获核心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关键词大概念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前言”中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上述指导方针,我们以大概念统摄单元设计,打造围绕学习主题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完成从“知识传递”走向“知识建构”的学习迭代,这样的语文教学提法当下盛行。愿景是好的,但在实操层面,未能理想般的丰满;以致专家目睹教师以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为核的教学严重变形的焦虑,被“赶上架”的一线教师却是淡然处之,亟需实践操作层面的守正。 一、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既要依靠理论优势,又需考虑实践落地

语文学科大概念,一经提出,学者、专家已然给出“这个提法”背后所揭示的原理和脉络,有它推广的必要性,一种强有力不容辩驳的主张。国内外学者大体一致的意见是,“大概念”(BigIdea)这一说法起源于科学学科,以内容知识为主。而语文学科是以过程技能为主的学科,从这个角度论述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埃里克森和兰宁“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从学习内容角度看,大概念实际上是跨单元甚至跨学科的,与概念、原则、理论和过程密切相关的,最核心知识的概括和迁移。“大概念是具有普遍性的类别知识,用一个词或短语来表述。”【1】大概念和主题、事实或问题相联,是在理解大量事实基础上的抽象概括,“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2】在教学中从事实积累的量变飞跃到提炼概念的质变,由此获取某一概念、掌握某一术语。再将得到的概念和术语,反溯作用于具体事实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深度理解概念是必经之路,“概念性视角”是必要手段。事实性层面和概念性层面的相互作用,埃里克森称之为“协同思考”,二者相辅相成,过程性探究亦可藉此展开。王荣生先生指出“大概念”分两类,一类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理解”,一类是涉及学科及单元主题的“主题性理解”,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接触更多的是第二类。“语文学科大概念是指蕴含在语文学科事实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学科思想、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3】语文学科引入大概念机制,能够弥补知识碎片化带来的割裂感,将知识与知识有机联结,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指向学科本质;同时有助于师生以更高远、更本质和更持久的视角审视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洞悉学科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价值意义。其实一线语文教师也被学者、专家说得“哑口无言”,有理;但到实践中去,在有据上又是力不从心。语文学科大概念,在一线教师实操中,往往以词语、句子或问题的形式呈现,基本能使一个单元几篇文本实现某种形式或内容上的勾连。但是,现在的大概念教学,远远超出大多数一线教师的能力限度,譬如语文课程的大概念具有隐匿性,须在课程构思阶段进行概括、提炼,最终遴选出适切的大概念,一线教师想做,却力不从心,做不得;以前单篇备课,无论是对课程还是对课堂的要求,大多在一线教师自力更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一线教师要做到心中一杆秤,从事实性知识中提炼大概念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从教材单元所属的任务群目标中捕捉高频语句,找寻核心概念;二是阅读教材编写者的智慧结晶——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学习任务栏目,找寻高频语句,获取核心概念;三是结合单元主题,追问意义,发掘价值,进而探索单元大概念。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指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我们从教材的“单元导语”中提取高频词“科学”,概括“单元导语”主要阐述点:科学发现、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接着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我们看到教材关于“单元导语”五个阐述点的解读:“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学习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还要想一想作者的语文素养对他的研究与思考有什么帮助。”“还应当学习......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加以解决......”将“单元导语”与“学习提示”相互映证参照,让单元抽象大概念与单篇具体内容融合落地。再看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从细读文本,思考“其中包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带给你那些启发”,到阐说事理,鉴赏“文中的概念和文章的思路”,再到写作指导,提出“‘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上提炼的单元导语设计内容,学习提示阐述和学习任务安排,找寻彼此链接点,围绕高频词汇“科学”,以及对于探究科学过程中的“知识性读物”文体,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统整性教学单位。建构以“知识性读物文体特征”、“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说明文写作实践”这三个方面的概念框架。将大概念反溯指导于教学实践,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

必修下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示意图再制定单元“学习内容与目标”如下:语言目标 掌握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思维目标 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个人见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价值目标 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写作目标 把握知识性读物的特点,学习文章说明事物、阐释事理和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这类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风格;写作说明事理的文章。 这样一来,事实层面和概念层面互相作用与反作用,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脚踏实地,理论性与实操性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大概念”对于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不单讲深度学习,也应寻入学门槛

以前的语文课堂大多是单篇教学,即便深度学习,也受限在“这一篇”中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形式无外乎就是“主题探究”“词语拿捏”“微格写作”;“三新”背景下的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课堂,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三类言语实践活动,细化为更加丰富的课内外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人物访谈、现场辩论、演讲比赛、调查报告等,组合成螺旋上升的活动序列,经由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对大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探究是深度学习的一大特征,尝试营造“我在现场”的氛围,调动学生感官,促进学生心理认知和情感水平向纵深发展;但在实践中,语文活动开展所需的自身、时空等资源条件,又是很多专家、学者没有虑及的因素,导致有时设计出来的语文活动,就成了“空中楼阁”。 来看课堂实例:

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从本单元人文主题“劳动光荣”中提炼“劳动的价值”这一大概念,围绕这个单元主题衍生概念开展项目化学习。 设计“感动你我——对话身边的劳动者”活动方案,开展人物访谈,尝试把采访过程制作成视频,每组将完成的活动成果传到班级群,供大家点评、投票。 【甲组】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外卖员,访谈问题如下:1.每个月大概能接多少单外卖,收入多少;2.每天大概要跑多长时间外卖;3.在送外卖的过程中遇到哪些令你难忘的事情。【乙组】采访身边的“逆行者”——医务工作者,访谈问题如下:1.核酸采样过程中他们的工作时长有多久;2.疫情封城期间他们每天需要做哪些工作;3.在疫情发生这几年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们有哪些感受。【丙组】采访身边的“美容师”——校园清洁工,访谈问题如下:1.每天的清洁工作包括哪些方面;2.每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3.在工作中有遇到过不被理解或者不被尊重的情况吗,对此你作何感想。 从设计意图上我们看到,这个语文活动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结果的展示,教师努力让学生摆脱被动化学习和浅表化学习的“桎梏”,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但是,真能如设想般做到吗?言语实践活动和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现后,我们发现事与愿违:对于“人物访谈”,学生虽然通过多媒介有所接触,但轮到亲身实践时疏漏颇多,在上述课例中,访谈问题缺漏大体相似,其一访谈目的不明确,对话流于表象,没有与“劳动的价值”概念紧密链接;其二,访谈内容集中在对劳动者工作日常和工作感受的询问,指向性不足,不能准确揭示单元概念和主题。内容的选择导致了访谈任务“先天”缺陷,大概念指导下的项目化学习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根本,大部分学生缺乏社会生活实践,访谈准备不充分,采访问题笼统含混,单元概念指导下实际采访能力明显不足。我们尝试着反思改进,结合本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在另一个执教班级设计如下:

观察身边熟悉的劳动者,模仿“感动中国”撰写颁奖词,介绍人物事迹;或根据劳动者具体事迹,写一则人物通讯。每组将完成的活动成果传到班级群,供大家点评、投票。这样的活动既接地气,又适合大多数学生知识储备和阅历水平,对于人物通讯的撰写,与教材课文直接关联,促使学生文本学习后,再读再思考,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学生选取典型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材料安排上详略搭配。对比来看,修改的活动降低了入学门槛,在表达与交流过程中,对单元涉及的大概念和主题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看上去可能不够“热闹”,却是踏踏实实深度学习的一种反映,实用性更强,应用面更广,与大概念的适配度也更高。 三、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不仅要描绘行动远景,而且要考虑教学现状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须在大概念统摄下开展整体教学,以大单元、大任务和大活动来承载,在知识间、课时间建立联结,前后勾连,有序进阶,从而突破短视的、孤立的“课时主义”窠臼,避免对教学目标的孤立理解和割裂呈现。一个界定,近乎点醒了一批“梦中人”:在“课时主义”窠臼中盯着孤立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4】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是把大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运用大概念;这个提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问题呢?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DavidH.Jonassen)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良构问题与劣构问题的概念。简单来说,所谓良构问题,通常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和已知确定的解题策略,具有闭合性特点,情境化程度较低,开放性较弱,迁移应用较难。而劣构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和解决模式,具有开放性,通常根植于生活情境,寻求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迁移应用,强调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引导学生持续思考,促使思维不断向纵深处漫溯,激发认知冲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大概念。 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教材单元提示及《劝学》《师说》等篇目提炼出“学习之道”和“思辩思维”两个大概念。 设计环节一

学习《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

任务1.通读两篇课文,结合课后学习提示,勾画每段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观点。梳理阅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一边阅读一边圈划,组织师生讨论。任务2:深度理解《反对党八股》中八条罪状排列顺序的逻辑性是什么?小组讨论试着理一理。根据你对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试着用思维导图、流程图、表格或其他你觉得更直观的方式诠释你对《拿来主义》的思路的解读。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这两个任务的提出重点是解决读通读懂的问题,任务中的良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驱动学生理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清逻辑层次,理解重要概念,这也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借助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划分文章层次,做到大致弄清文章脉络,第二个是整合结构示意图,弄清楚文章论述思路。这里的良构问题,以一种预测性的和描述性的方式明确地界定限制条件,其中包含着解决问题时所需要运用的若干规则和原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良构问题,通过解决良构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明确一些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受限制的一些逻辑因素,对大概念进行一定层面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环节二

通读《劝学》、《师说》和《读书:目的和前提》三篇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活动:

有人说老师教学生读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追求心灵的完善,有人说老师教学生读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找到好工作,以上两种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你搜集并梳理相关材料,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通过这个活动支架,学生获取包括辩论赛的规则和流程、辩驳技巧等。教师试图指导学生着力于现实针对性和辩驳针对性进行探究,貌似也破解了传统课堂热闹有余而思维含量不足的难题。但是,话题的选择虽是“热点”,但在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中又难以释然自身所处现实的“痛点”。因为要解决劣构问题,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知识直接提取出来就能解决的,需要根据问题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多个概念原理——可能会超越书本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的,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来建构问题空间,并对生成的解决方案进行辩护;而且整个过程需要学生的元认知参与监控和评价。这在教学实践中的完成度和效果有待提高。 四、综述

大概念的提出及其作用是为传统教学设计“零散”问题提供思考方向,为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