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_第1页
(教学设计)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_第2页
(教学设计)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_第3页
(教学设计)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_第4页
(教学设计)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

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实践的题目。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拟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答复: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例如3: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拟、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答复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表达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容许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局部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局部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表达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答复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局部.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答复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局部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表达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忆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表达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表达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答复由例3的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表达例3的前两个条件,答复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表达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表达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总结:解容许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表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局部.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局部.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表达解题思路.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局部,再减去第二局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拟: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表达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

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来学习的。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师生交流中,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校数学科得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教研主题,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是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诉清楚明白。

教学学情:

课程标准中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开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在教材或老师为他们提供的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童话情境中、生活实际中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到达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善于表达,自己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教会他们学习。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按照:“复习旧知,知识迁移;创设情景,寻找方法;拓展延伸,开展能力〞三个环节进行的。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完成建房子的口算练习,每一块砖上有一道乘法算式,使学生明白要想把房子建的又结实又漂亮,就得算对得数还要说出用的那一句。其次进行了看图写算式的练习,在汇报过程中对乘法的意义起到稳固复习的作用。(学生很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道口算题,在汇报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景,寻找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请来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看图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说明白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列式计算,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那一种比拟简便,从而找到更便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猴摘桃〞,“小兔采蘑菇〞以及“河边休息〞一系列图文应用题的完成,进一步掌握方法。

这一过程问题之间有连续性,而且就有童话意境,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自己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并且这个指导处是在关键处、难点处、学困处。这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解决问题效果好。

三、拓展延伸,开展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小动物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运用的,出示图文应用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并依据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创设童话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中来,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的表述出来。无论是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得以提高。但是自己也有许多地方处理的还不够妥当,尤其要注意每个环节要做到扎实有效,不光是要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落实,尤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这些都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存在着缺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多研讨,把课堂当做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3

一、应用题的来源应具备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题化。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表达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练习及开展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另外,许多老师教学应用题时,将课题命名为“应用题〞,这个名称在学生的大脑中并无多少概念,过于空洞,应更为形象与具体。比方,游动物园中的问题、森林探险等,相对于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工程问题等课题而言,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利于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强调,也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主动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开展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突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又例如,在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想方法由自己调制成一种盐与水的浓度为1:4的溶液。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在解容许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解题而解题,而是在尝试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积极性提高。

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多样。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蕴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那么是以表格、图文形式出现的,纯文字表达的问题很少。所以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势必也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呈现方式比拟单一,大多为文字表达的结构也比拟简单,总是假设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所有的条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解题的技巧性强,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帮助那么不是很大。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标中那么明确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中。这样,既直观又形象,而且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出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时候后,我们可以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气污染指数,某一个班学生测验的平均等等。再例如“小青买了两本练习本,一枝毛笔,共用了四元钱。其中了一枝毛笔是两元钱,问一本练习本是多少钱〞这种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单一而且封闭,都是文字表达,两、三个条件再加上一个问题。如果这种题目反反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烦。如果是那样的话,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对于同样一道例题,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如图文应用题。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飕飕的数字罗列的应用题变成了活泼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开展特点。

三、应用题解题的多样化、开放化。

对学生的开展而言,解决问题的学习价值不只是获得问题的结论或答案,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体验方法,以形成策略。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目光紧紧地定格在答案上,更应该关注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稳固与形成,将逐渐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局部,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也将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而传统应用题大多数结构良好,答案惟一,解题方向明确,只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套用已经学过的公式和数量关系就可以解决。所以,毫无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来说,都是欠缺的。因此,要适度地引入开放性应用题,便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带来的封闭性,便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某一家服装厂接到了生产1200件T恤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学生在解决这道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给定的条件进行不同的组合,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所以,对于这道题目,解法有四种,即(1)3/40%-3;(2)3_[(1-40%)/40%];

(3)设还需要x天才能完成任务。40%/3=(1-40%)/x;(4)(1-40%)/(40%/3)

又例如,现在有一种含有盐10%的盐水为400克,要想得到含有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这道题目有以下三种策略:

策略一:要使盐水中的盐变多,那么需要加盐;策略二:要使盐水中的水变少,那么需要蒸发水;策略三:还可以参加含盐量高于20%的盐水。由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学生找到了许多解决的方法,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例如下面一题:小明和小方同时从家中向出发。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方每分钟走50米。8分钟过后,两人那么同时到校。问小明和小方两家相距有多少米由于小明和小方家的地点不确定,所以,学生就会得出各种可能的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效果颇佳。

另外,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应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体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比拟不同方法之间的长短优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是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中,不一定有好坏之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加以肯定。不能仅关注解决问题的格式完整与否,答案正确与否。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重要影响。

四、应用题教学评价的全面化。

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除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欣赏,体会成功的喜悦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学中,评价教学应用题的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应用题考试的。于是,便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应用题的很高,但是,实际上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有的时候,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变束手无策了。因此,过于注重考试的评价方式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评价应努力实现评价考核多元化,总的趋势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开展性评价,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应用题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应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应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时机,提供应学生更多的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诸多权利,那么学生便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他们便会成长为自信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容许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例如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答复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10=120(米)

几天修完

120÷15=8(天)

综合算式:12×10÷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12×10÷5=24(米)12×10÷2=60(米)

2.比照质疑,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比拟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出示课题)

三、稳固练习,开展提高.

1.独立完成下题.

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

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

2.填表:

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

每行人数

12

20

45

行数

15

10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

简单应用题分层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例如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