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4课《灯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4课《灯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4课《灯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课《灯笼》-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笼

吴伯萧

灯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凡是节日,大家都会挂起象征着团圆、幸福、光明的灯笼,它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有没有一些疑问呢?请你在书边勾画或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1、文章写“灯笼”,为什么第一段却写与

“灯笼”无关的“火”呢?2、最后一段为什么说“灯笼又不够了,应该

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3、文章借灯笼表达或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吴伯箫。(知人论事)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3、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复杂情感。1、作者介绍:

吴伯萧:原名熙成,散文家,教育家。出生并生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开始文学

创作;作者提到“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

《灯笼》就是这种“新文体”的最佳代表。一、朗读课文,感知灯笼2、读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1)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

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

sòng)吃官司,是

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2)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wò

)旋着的情事。(3)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

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chàngwǎng

)。(4)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

liáo

)原的一把烈火。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将文中写

“灯笼”的地方勾画出来。二、细读课文,结缘灯笼

(2段)“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读一读这句话,完成下面的任务:

1、勾画出文中与“灯笼”结缘的词、句。

2、请用“灯笼与人”的形式,概括事件。

(阅读策略:结合在文中勾画出的内容,找到各段与

灯笼对应的人物,加入1个或2个动词来

概括事件。)示例:

段落

灯笼与人

事件

3段

灯笼与祖父提灯笼迎祖父示例:段落

灯笼与人

事件

3段

灯笼与祖父

提灯笼迎祖父4、5段

灯笼与母亲接灯笼忆母亲6段

灯笼与孤行客挂灯笼照孤行客7段

灯笼与我看灯笼我凑热闹8段

灯笼与族姊

打灯笼嫁族姊9段

灯笼与我

描灯笼爱雅致10段

灯笼与汉献帝

叹灯笼伴汉献帝11段

灯笼与将军挑灯笼想将军11段

灯笼与我

愿我做灯笼下马前卒

实写(回忆儿时生活)

虚写(在回忆中伴着想象、对历史的回顾)

“灯笼”是文章线索

文章所写事件较多,时间纵跨千年,地域横跨万里。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将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亲民俗,诗词典故,融入其中,自然流淌。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意脉清晰,都是围绕“灯笼”展开。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是指文章所写内容繁多。

“神聚”指繁多的内容是通过蕴含在其

中的思想感情聚合在一起的。(阅读策略:通过理清所写事件,品味语言,挖

掘出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三、跳读课文,体味灯笼情思

结合具体语句,体味作者通过写“灯笼”所寄寓的

情感。(阅读策略:快速跳读全文,结合上面理清的事件,找出

段落中的相关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思)示例:(3段)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情思:“熙熙然”是快乐满足的样子。祥和安乐,

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使作者感到快乐、

满足。这句不仅写出作者思慕儿时家中晚

上灯笼下独有的静穆

,还表达了“我”对

祖父的怀念之情。

(3段)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作者少年时陪祖父夜行,数星星,听着故事,

体现了祖孙情深。

(5段)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

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

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母亲特意为“我”准备,体现了母亲对“我”

慈爱、关怀和照顾。

1、“灯笼”里有真情

这些句子中有“我”对往日静穆生活的怀念,

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6段)“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你点的灯,是别人的温暖。用灯笼慰藉孤行客,

家乡人的友善。

1、“灯笼”里有真情

(8段)“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写出了族姐远嫁时的热闹景象

,“褪色”点

出族姐家如今衰落

。暗示时过境迁,昔日的华贵不复存在。

(7段)“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9段)“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

看灯,猜灯谜是儿时的乐趣,充满了快乐的回忆。

日常生活所用的灯笼,是作者喜欢之物,由灯笼牵起的回忆也是温馨的。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怀念;对于对过去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喜悦与哀愁相互交织,蕴含深情,饱含柔情。1、“灯笼”里有真情

(2段)“······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

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

探山》。”

(7段)“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

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

缘观赏。”

(10段)“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

装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

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

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

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

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2、“灯笼”内藏文化

由灯楼联想到唐明皇的奢靡、由宫灯联想到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献帝,以灯为伴的悲哀。

感慨朝代更替变迁

,岁月沧桑。这些历史伴着文化流淌,这是我们民族的积淀。2、“灯笼”内藏文化

(11段)“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用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典故追慕古代将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还用唐代名将李愬奇袭蔡州、蒙恬率军反击匈奴的故事,写昔日的大将用智慧和勇气抗击敌人,保卫国家,让胡人不敢南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体现了作者想做像霍嫖姚、李广、裴公一样的英雄的豪情壮志。

3、“灯笼”下言志向

(11段)“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沙场点兵射天狼是将军的誓言,挑灯看剑燕然勒功是战士的追求。作者想要骑着长鸣的班马冲上前线,奋勇杀敌,充满了激昂的豪情。

3、“灯笼”下言志向

作者曾写到“一个人是会凭借了点点滴滴的物什,憧憬到一大堆悠远陈旧的事上去的”。

本文由灯笼写到了,亲人的关爱,家族的历史,青春的美好,岁月的沧桑,还写到了历史文化,家国情怀。

过去生活中的小吴伯萧是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的。现实生活中的吴伯萧,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充满了热爱。同时关心祖国前途,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可见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文中作者的情思也由思乡怀人引述到历史上忧国保国的家国情怀,表达了自己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言,情感由开始的温暖温馨转而悲壮激越,使感情升华!

(2段)“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1、和太阳比,作者为何更爱月华,爱繁星,

爱灯笼呢?

因为月华,繁星,灯笼都能打破黑暗,给世界带来光明。当时的中国是黑暗的,大家都渴望光明。三、

重读全文,重识灯笼介绍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仁人志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非常愤懑,忧心如焚。于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以疏解心中积郁。作者这一时期的散文,字里行间无不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灯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段)“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

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追求光明是所有人的一种天性,源于对光明的追求所以作者喜欢灯笼。2、为何文章开头不直入主题写灯笼,而写

“光”呢?

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和三家村的往事写起,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和对灯笼内涵的理解。3、既然月华,繁星,灯笼都可以打破黑暗,带来光明,但为何作者却唯独写灯笼呢?

灯笼是需要人来点亮的,当人对光明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渴望,才会点亮灯笼,挑来照亮追求光明的道路。灯笼有刺破黑暗,无惧风雨的生命美。

可是灯笼的光太朦胧了,所以作者在文末写到: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作者渴望振臂一呼,全中国的民众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担当,这是誓言。

灯笼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一种民俗文化的载体,一个微小事物,却蕴含丰富,承载着历史文化,可以怀人,可以思乡,可以忧国。

作者一个微末之人,有对一家一村回忆的柔情,

亦有能述家国之事,抒报国壮烈之豪情。灯笼家国情以小见大

从“一枝一叶”的普通小事物中深入挖掘,从平凡中引伸出深刻内涵的写法。

在中国人眼中,灯笼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所以人人都喜欢。挂灯笼这种传统,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灯笼,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特别是异国他乡,唐人街头,一年四季都悬挂着大红灯笼,可见有灯笼处就有中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