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的自身和谐思想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2013·绍兴质检)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A.“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B.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C.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4.(2012·杭州质检)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5.(2012·金华十校期末)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6.(2013·宁波模拟)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7.(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8.(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9.(2012·嘉兴教学测试)“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0.(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B.《圣经》C.《五经》D.《道德经》11.(2012·烟台市模拟)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12.右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师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历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1994年12月,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Ⅳ)(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请回答:(1)“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8分)(2)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并指出两种思想的不同境遇及原因。(10分)(3)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14.(2012·朝阳模拟)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材料二后代人们,由于从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在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材料四图1和图2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3分)(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8分)(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5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1.选BB项是《中庸》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中”的本意并不是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折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所以它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和谐。A、C两项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项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选B考查中国古代君主的治国思想。唐太宗废除严酷的刑法,反映出儒家“仁”的思想,秦始皇与唐太宗时期均为建国初,不存在乱世、平世之分,选择B项。3.选A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贵贱有序”指严格的等级尊卑秩序,而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与政治主张“贵贱有序”相矛盾。4.选A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家从‘一夫’出发”是指法家从君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是指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5.选D“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是商鞅的主张,大意是:伏羲、神农施教化不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据此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6.选C庄子的“齐物”思想是从本质而言的,这并不意味着实际生活中万物的差异。7.选B从“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可分析到这一思想学派为法家,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等。8.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符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特征的是A项“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项是秦朝的特征;C项指西汉武帝时期;D项崇儒尚佛,始于东汉佛教传入以后。9.选A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寓言来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因此从材料“皆守株之类也”可以判断是法家思想。A项,是法家的法治观,故选A。B项是墨子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孔子“复礼”思想,皆排除。10.选C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C项。11.选B本题可用排除法。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A项错误;道家和墨家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两项错误,故选B项。12.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13.解析:学习儒家思想,要特别关注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相关内容,并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热点问题相联系,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理论依据。本题以曲阜“三孔”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早期儒家思想演变的准确归纳及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分析回答;第(2)问,要结合当时的不同政治状况和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加以分析;第(3)问,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加以辩证地分析。答案:(1)原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等等。(2)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3)对于儒家思想,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继承其精髓,剔除、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由于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在社会中的教化作用,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政治关系密切,因此,吸取其合理内容,对于克服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帮助的。14.解析:第(1)问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以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境遇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命运;第(3)问则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孔子的态度入手,发扬史学的现实价值,属于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比较新颖。答案:(1)仁者爱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