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号线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_第1页
南京3号线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_第2页
南京3号线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_第3页
南京3号线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_第4页
南京3号线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轨道交通1一号线北段工程项目一期(主线嘉定北站~华山路中间风亭、支线嘉定新城站~安亭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PAGE1PAGEI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项目名称: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委托单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二月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PAGE1PAGE1目录TOC\o"1-2"\h\z\u前言 1第一章 总论 31.1 调查目的 31.2 编制依据 31.3 调查方法 51.4 工程组成和调查范围 51.5 调查重点 61.6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验收标准 6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51.8 调查工作程序 16第二章 工程核查 182.1 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 182.2 工程概况 182.3 试运营期行车组织调查 322.4 工程总投资及环保投资 342.5 工程变更情况 352.6 工程核查小结 36第三章 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373.1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373.2 环评报告批复意见主要内容 45第四章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484.1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概述 484.2 轨道减振措施落实情况 554.3 声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644.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704.5 地表面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70第五章 验收调查结果与分析 715.1 振动影响调查 715.2 声环境影响调查 955.3 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 1115.4 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 1165.5 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1175.6 电磁环境影响调查 1195.7 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1225.8 城市生态影响调查 1235.9 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1295.10 公众意见调查 135第六章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1396.1 施工期环境管理状况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1396.2 运营期环境管理状况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1396.3 运营期环境管理工作建议 140第七章 验收调查结论 1417.1 工程调查情况 1417.2 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1417.3 验收调查结果 1427.4 公众意见调查结论 1437.5 验收调查总结论 1437.6 建议措施 143附件:1、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中标通知书。2、《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境保护部,环审[2014]213号文,2014.8。3、《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环境保护核准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14.2.25;《关于同意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试生产延期的函》,苏环便管(2015)177号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15.6.4。4、《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2.7。5、《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验监测报告》,(2016)环监(综)字第(009)号,2016.2。6、《南京地铁三号线沿线古建筑振动影响测试报告》,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2015.8。7、《南京地铁三号线110kV滨江路变电所电磁环境现状检测》,(2016)苏核辐科(综)字第(0138)号,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6.1。8、工程各车站、停车场的生活垃圾外运处理收费合同封面。9、危险废物回收合同及回收单位资质证书。10、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公众意见调查样表。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工程线路走向及车站、停车场、车辆基地分布示意图。敏感目标噪声/振动/废气监测布点示意图。前言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境内,途经江北的浦口区,江南的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6个行政区,为贯穿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域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工程建设对促进南京市南北向的发展,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南京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线路起于浦口区林场站,终于江宁区秣周东路站,线路全长44.882km,其中高架线2.095km,地下线42.395km,地面线0.392km。设车站29座,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1座,林场停车场、秣周路车辆基地及2处主变电所。由于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编及工程实际建设调整,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先后开展了3次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了环保部批复:①2009年3月,以2008年2月版工可为依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6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9]326号文批复了该报告书。②2010年4月,以《南京地铁三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12月版)为依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环境影响补充报告书》。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7月以环审[2010]213号文批复该报告书。③随着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编及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在后续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比前两版项目环评,工程范围、工程内容等发生调整,2014年7月,中铁第四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鉴于距第一版环评已有5年,该报告对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予以重新评价),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8月10日以环审[2014]213号文批复该报告书。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2月工程建成,同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发布《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环境保护核准通知》,同意工程试运行。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的规定,本项目需编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2014年6月,原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现经环境保护部环办(2015)13号文批准更名为“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中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中标通知书见附件1)。我公司中标后,随即成立课题组对工程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收集了该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及环评等相关资料,分别就工程实际运行工况、环保措施建设情况,工程试运营期的声环境、环境振动、水环境、环境空气、电磁环境影响等多个专题开展验收调查工作,委托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承担本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相关监测,并同步开展了公众意见调查工作。通过大量调查、监测和分析,在系统深入的研究基础上,编制完成如下《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PAGE7总论调查目的旨在调查本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投入使用,是否全面落实了施工期和营运期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各项环保措施和设施是否有效,是否起到了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的作用,符合竣工环境环保验收的各项要求,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编制依据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2004.12.29修订,2005.4.1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发布并施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2002.2.1起施行。《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2000.2.22。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3年11月14日。《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行),1997.7.31起施行。《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5.6.5起施行。《江苏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2009.1起实施。《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08.1.1起施行。《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4.6起施行。《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6.6.5起施行。《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004.7.1起施行。《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2007.3.1起施行。《南京市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2004.7.1起施行。《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12.11.14起施行。《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0.12.1起施行。《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2004.7.1起施行。《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2005.2起实行。《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2007.11.22起实行。验收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HJ/T403-200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建筑室内结构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JGJ/T170-2009。《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环境保护规划文件《南京市声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宁政发(2014)34号),2014年3月1日起实施。《江苏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2009年1月起实施。《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8.30。工程相关技术资料及批复文件《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铁第四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7。《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境保护部,环审[2014]213号文,2014.8(见附件2)。《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环境保护核准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14.2.25;《关于同意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试生产延期的函》,苏环便管(2015)177号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15.6.4。(见附件3)调查方法作为线路类项目,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调查方法。具体的调查方法包括:资料调研、现场踏勘、现状监测、资料分析、公众意见调查等。工程组成和调查范围工程组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由线路工程、场站工程、供配电系统等组成,具体如下:线路:全长44.882km,其中高架线2.095km,地下线42.395km,地面线0.392km。车站:设车站29座,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1座。停车场:林场停车场,占地27.88hm2。车辆基地:秣周路车辆基地,占地27.39hm2。供配电:滨江路主变电所、南京南站主变电所、19座混合变电所、13座降压变电所及7座跟随变电所。调查范围本次竣工环保验收包括线路工程及沿线车站、停车场、车辆基地、主变电所等场站设施。验收调查范围主要依据项目组成和环评报告中的评价范围,并考虑实际情况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调查范围分述如下:生态: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以内区域,敏感地区适当扩大。环境噪声:高架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地下线风亭、冷却塔周围50m以内区域;主变电所周围50m以内区域;停车场、车辆基地厂界外1m。环境振动: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二次辐射噪声: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以内区域。水环境:车站、停车场、车辆基地及主变电所污水排放口。环境空气:车站排风亭周围50m区域。电磁环境:电视接收影响调查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50m以内区域;主变电所调查范围为变电所围墙外50m以内区域。固体废物:工程场站设施界内。调查重点根据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技术要点,确定本次调查的重点是:轨道交通噪声、振动对沿线敏感目标的影响;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实际效果;调查主要环境问题和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验收标准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功能区划2013年12月南京市环保局对原声功能区划进行了调整,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宁政发(2014)34号文,2014年1月27日起实施调整后声功能区划。工程调整补充环评执行2014年1月27日起实施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该声功能区划目前无调整,即验收调查阶段与环评时声功能区划一致,无变化。工程沿线声功能区划情况如表1.6-1及图1.6-1所示。表1.6-1工程沿线声功能区划情况表声功能区类别适用范围备注2类区设计起点~龙泰路K0+700,线路左侧/未划定功能区设计起点~龙泰路K0+700,线路右侧/未划定功能区K0+700~朱家山河K2+200,线路两侧/3类区朱家山河K2+200~高新路站K4+013,线路两侧高新开发片区3类区高新路站K4+013~宁六路K4+560,线路左侧高新开发片区2类区高新路站K4+013~宁六路K4+560,线路右侧高新开发片区2类区宁六路K4+560~滨江路站东端K12+100,线路两侧/1类区滨江路站东端K12+100~白云新寓K12+500,线路左侧慕燕风光带2类区滨江路站东端K12+100~白云新寓K12+500,线路右侧/2类区白云新寓K12+500~红山路K17+570,线路两侧/3类区红山路K17+570~新庄立交桥K17+850,线路左侧黑墨营片区2类区红山路K17+570~新庄立交桥K17+850,线路右侧/2类区新庄立交桥K17+850~盛世华庭K18+700,线路左侧/1类区新庄立交桥K17+850~盛世华庭K18+700,线路右侧玄武湖片区1类区盛世华庭K18+700~玄武湖城墙K20+400,线路两侧玄武湖片区2类区玄武湖城墙K20+400~绕城高速公路K43+450,线路两侧/未划定功能区绕城高速公路K43+450~设计终点,线路两侧/4a类区(1)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段两侧区域。(2)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划定范围视道路两旁建筑和相邻区域性质而定:a、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向道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地上段一侧的区域划分4类标准适用区域;b、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轨道交通地上线用地范围)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分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的确定方法如下: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50m;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5m;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5m。/PAGE8图1.6-1工程线位与沿线声功能区划关系示意图地表水功能区划工程线路由北向南下穿的河流湖泊有朱家山河、长江、玄武湖、秦淮河、牛首山河等。环评依据的《江苏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2009.1.6)现无调整。工程沿线下穿水体水质功能区划见表1.6-2,工程区域水系图见图1.6-2。表1.6-2工程沿线穿越水体水质功能区域划分水体名称水体功能水质目标朱家山河浦口工业用水区工业、景观、农业IV类长江南京浦口渔业、农业用水区(左岸)饮用、渔业、工业II类长江南京上元门~燕子矶饮用水水源、渔业用水区(右岸)饮用、渔业、工业II类玄武湖景观娱乐用水区景观Ⅳ类秦淮河南京景观娱乐用水区景观Ⅳ类牛首山河农业用水区农业Ⅳ类图1.6-2工程区域水系示意图本工程以地下线形式穿越长江燕子矶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无地表工程。工程与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位置关系如表1.6-3及图1.6-3所示。表1.6-3工程与长江燕子矶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水环境功能区名称级别范围所属区域穿越形式工程行为保护区内长江燕子矶饮用水源保护区穿越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陆域。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之间的水域和陆域范围。准保护区范围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10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范围。长江南岸地下线形式线位以地下线形式穿越水源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无地表工程图1.6-3工程与长江、夹江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生态红线保护规划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工程线位以地下线形式先后经过长江南京燕子矶饮用水源保护区、幕燕山风景名胜区、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及明城墙风光带。上述生态红线区域与工程线位位置关系如图1.6-4所示。工程在上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范围内,地表除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有武宁路站出入口外,无其它地表构筑物,具体见5.8.1章节。调整补充环评所依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与现行情况一致。图1.6-4工程沿线生态红线区域分布示意图验收标准原则采用《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标准进行验收(环评标准确认函见附件4),并对于新颁或修订标准进行考核。声环境质量标准:针对本工程调查范围内的居民房屋建筑,本次验收声环境执行标准与环评报告书一致,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3-2008)的4a类、2类、1类标准,3类区敏感点参照2类区标准执行,4类区的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目标,根据环发(2003)94号文执行昼间60dB(A)、夜间50dB(A),无住校生的学校不控制夜间噪声,具体标准值见表1.6-4。表1.6-4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2类60504a类7055排放标准:针对停车场、车辆基地,本次验收声环境执行标准与环评报告书一致,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具体参见表1.6-5。表1.6-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选)单位:dB(A)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的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4类7055振动质量标准:本次验收振动执行标准与环评报告书一致,各敏感目标参照声功能区划分别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商业中心区”标准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标准,具体标准值参见表1.6-6。对于地铁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内的敏感住宅建筑,其二次辐射噪声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与环评报告书一致。依据工程沿线声功能区类别,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参见表1.6-6。表1.6-6振动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号标准名称标准值与等级(类别)振动环境GB/T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居民、文教区标准(位于噪声功能区划1类区内的敏感点):昼间70dB,夜间67dB混合区、商业中心区标准(位于噪声功能区划2类区内的敏感点):昼间75dB,夜间72dB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标准(位于噪声功能区划4a类区内的敏感点):昼间75dB,夜间72dB二次辐射噪声JGJ/T170-2009《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位于噪声功能区划“1类”区内的敏感点昼间38dB,夜间35dB位于噪声功能区划“2类”区内的敏感点昼间41dB,夜间38dB位于噪声功能区划“4a类”区内的敏感点昼间45dB,夜间42dB工程调查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执行《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中相关规定,具体限制见表1.6-7a/b/c。“中华书局旧址”在环评阶段列为历史建筑,2013年8月该建筑被列为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该建筑结构振动执行《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中相关规定。表1.6-7a古建筑砖结构的容许振动速度[v]保护级别控制点位置控制点方向容许振动速度[v](mm/s)VP﹤1600m/s1600m/s﹤VP﹤2100m/sVP﹥2100m/s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重结构最高处水平0.150.15~0.200.2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平0.270.27~0.360.36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平0.450.45~0.600.60表1.6-7b古建筑木结构的容许振动速度[v]保护级别控制点位置控制点方向容许振动速度[v](mm/s)VP﹤4600m/s4600m/s﹤VP﹤5600m/sVP﹥5600m/s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层柱顶水平0.180.18~0.220.2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顶层柱顶水平0.250.25~0.300.30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顶层柱顶水平0.290.29~0.350.35表1.6-7c古建筑石结构的容许振动速度[v]保护级别控制点位置控制点方向容许振动速度[v](mm/s)Vp<2300m/s2300m/s<Vp<2900m/sVp>2900m/s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重结构最高处水平0.200.20~0.250.25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平0.360.36~0.450.45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平0.600.60~0.750.75大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及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中相关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6-8a。表1.6-8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评价标准CONO2TSP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后的二级标准年平均——0.080.200.10日平均4.000.120.300.151小时平均10.000.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11号文件,将于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先期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故本次验收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校核,具体标准值见表1.6-8b。表1.6-8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评价标准CONO2TSP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年平均——0.040.200.0724小时平均4.000.080.300.151小时平均10.000.20————排放标准:风亭废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二级标准。见表1.6-9。表1.6-9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控制项目单位标准值臭气浓度无量纲20停车场、车辆基地职工餐厅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6-10。表1.6-10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摘选)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基准灶头数≥1,<3≥3,<6≥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处效率(%)607585地表水质量标准:工程以地下线方式穿越朱家山河、长江、玄武湖、秦淮河、牛首山河,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号《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上述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I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6-11。表1.6-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pH无量纲,其余均为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GB3838-2002)pHCODBOD5氨氮石油类Ⅱ类标准6~9≤15≤3≤0.5≤0.05Ⅵ类标准6~9≤30≤6≤1.5≤0.5排放标准:经调查,工程车站、停车场、车辆基地及主变电所污水均纳入市政管网,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排放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6-12。表1.6-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摘录)单位:pH无量纲,其余均为mg/L污染物标准等级pH值SSBOD5CODcr氨氮三级排放标准6~9400300500/电磁环境本工程电磁辐射影响主要是供变电系统的工频电磁场,环评阶段执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相关规定,目前已经颁布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替代原《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按照新的标准值校核,“30MHz~3000MHz频段的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2V/m”。同时变电所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应达到《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限值,即“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的工频限值100μ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轨道交通工程污染源组成和环境敏感区域类型分析,工程沿线敏感目标主要为振动和噪声敏感目标。环境振动敏感目标本次验收调查,振动保护目标统计对象为外轨中心线60m内住宅、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 工程沿线共分布各类振动保护目标82处,其中含有7处文物。2处敏感点位于高架段,其余73处敏感点、7处文物敏感点均位于地下段。沿线具体振动敏感点情况见表5.1-1。声环境敏感目标本次验收调查,声环境保护目标统计对象为高架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地下线风亭、冷却塔周围50m以内区域;主变电所周围50m以内区域;停车场、车辆基地厂界外50m以内区域住宅、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经调查,本次验收范围内共有噪声敏感目标29处,其中高架段3处、车站周边25处、滨江路主变电周边1处。沿线具体噪声敏感点情况见表5.2-1。调查工作程序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准备、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三个阶段,具体工作程序如图1.8-1所示。图1.8-1验收调查工作程序图工程核查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2009年3月,以2008年2月版工可为依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阶段三号线线路起点为江北林场站,终点为江宁区天元西路站,线路全长34.934km。2008年6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9]326号文批复了该报告书。2010年4月,以2009年12月版工可为依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环境影响补充报告书》,该阶段三号线起点仍为江北林场站,终点为吉印大道站,即终点从第一版环评阶段线路终点天元西路站向南延伸至吉印大道站,延伸三站三区间,线路全长39.972km。2010年7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0]213号文批复该报告书。随着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编及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在后续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比前两版项目环评,工程范围、工程内容等发生调整:该阶段三号线,另外2014年7月,中铁第四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鉴于距第一版环评已有5年,该报告对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予以重新评价。2014年8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4]213号文批复该报告书。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2月工程建成。2015年2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发布《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环境保护核准通知》,同意工程试运行。工程概况地理位置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境内,线路起于浦口区林场站,止于江宁区秣周东路站,途经浦口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6个行政区。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工程基本情况本工程线路全长44.882km,其中高架线2.095km,地下线42.395km,地面线0.392km。设车站29座,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1座,林场停车场、秣周路车辆基地及2处主变电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参见表2.1-1。表2.2-1工程基本情况表时段实际工程环评阶段变化情况正线数目双线,轨距:1435mm双线,轨距:1435mm无变化轨道正线采用60kg/m无缝钢轨正线采用60kg/m无缝钢轨无变化供电方式110kV/35kV集中供电方式110kV/35kV集中供电方式无变化受电方式DC1500V接触网DC1500V接触网无变化车辆类型6辆编组A型车6辆编组A型车无变化线路长度全长44.882km,其中高架线2.095km,地面线0.392km,地下线42.395km全长44.882km,其中高架线2.095km,地面线0.392km,地下线42.395km无变化车站设站29座,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1座设站29座,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1座无变化停车场设林场停车场,占地12.84ha设林场停车场,占地12.84ha无变化车辆基地设秣周路车辆基地,占地27.39ha设秣周路车辆基地,占地27.39ha无变化主变电所设滨江路、南京南站主变电所设滨江路、南京南站主变电所无变化本工程主要由线路、车站、停车场、车辆基地、轨道、供电及征地拆迁等工程组成,具体工程建设情况如下:线路工程一、线路总体走向工程线路自起点林场站接出,沿浦泗路南侧向东,上跨扬子铁路专用线和朱家山河,然后沿规划中心路向东,过南浦路后右转至浦珠路,然后下穿威尼斯水城、引水河和长江后沿中央北路一直向南,在规划红山南路前左转,沿红山南路向东经南京火车站,然后拐向东南下穿沪宁城际、京沪普铁路基段和新庄立交桥后沿龙蟠路向南,下穿玄武湖后线路拐入太平北路。线路沿太平北路和太平南路向南,然后沿平江府路至白鹭洲公园,出白鹭洲公园后沿江宁路、晨光路进入卡子门大街,下穿绕城公路后经南京南站地区向南过秦淮新河,在江宁区内沿利源路向南,下穿牛首山河和九龙湖后,沿清水亭西路向东,然后拐向双龙大道向南,过绕城高速公路和洋山河后至秣周路设终点站。工程路线走向见附图2。二、线路敷设方式工程K0+000~K2+095为高架线,K2+095~K2+487为地面线,其余均采用地下线。工程隧道口~星火路站、上元门站~五塘广场站及小市站两端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南京南站片区与车场出入段线接轨等局部地段采取明挖法,其它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各区间工程规模如表2.2-2所示。表2.2-2区间工程规模一览表序号区间里程范围长度(m)施工方法结构型式1设计起点~林场站K0+0~K0+160160满堂支架法单线桥,简支箱梁K0+160~K0+340180双线桥,连续箱梁2林场站~隧道洞口K0+483~K1+053569满堂支架法单线桥,简支箱梁K1+053~K1+292239机械开挖、回填路堤、路堑K1+292~K1+502210满堂支架法四线桥,连续箱梁K1+292~K1+712420满堂支架法单线桥,简支箱梁K1+712~K2+264552满堂支架法、移动模架法双线桥,连续、简支箱梁K2+264~K2+352108机械开挖、回填路堤、路堑K2+352~K2+487135满堂支架法单线桥,简支箱梁3隧道口~星火路站K2+487~K2+886399矿山法马蹄形断面形式4星火路站~东大成贤学院站K3+85~K3+895810盾构法圆形断面形式5东大成贤学院站~泰冯路站K4+091~K4+690598盾构法圆形断面形式6泰冯路站~天润城站左线:K5+212/右线:K5+352~K6+4241212/1072盾构法圆形断面形式7天润城站~柳江东路站K6+620~K8+3091690盾构法圆形断面形式8柳江东路站~上元门站K8+480~K11+8343354盾构法圆形断面形式9上元门站~五塘广场站K12+41~K12+184143矿山法单洞双线K12+165~K12+425260矿山法双线单洞K12+184~K12+22340矿山法双联拱隧道K12+223~K12+776553矿山法单洞单线隧道10五塘广场站~小市站右线:K12+965~K14+559右1594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K14+559~K14+647右:85.5矿山法存车线马蹄形11小市站~南京站站右线:K14+903~K15+944左:1004右:1040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K15+828~K15+944左:116矿山法马蹄形12南京站站~新庄站K16+193~K18+0381845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13新庄站~鸡鸣寺站K18+201~K20+8792677.8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14鸡鸣寺站~浮桥站K21+058~K21+403345.7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15浮桥站站~大行宫站K21+908~K22+606698.4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16大行宫站~常府街站K22+785~K22+80116明挖法双隔墙三跨K22+801~K23+568785盾构法单线单洞17常府街站~夫子庙站K23+739~K24+609874盾构法单线单洞18夫子庙站~武定门站K24+792~K25+761967盾构法单线单洞19武定门站~雨花门站K26+038~K27+0761059盾构法单线单洞20雨花门站~卡子门站K27+252~K28+088842盾构法单线单洞21卡子门站~大明路站K28+285~K28+881596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22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K29+381~K30+323942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23明发广场站~南京南站站K30+502~K31+275773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K31+275~K31+28813明挖法矩形框架K31+288~K31+33446明挖法矩形箱体24南京南站站~宏运大道站K31+821~K32+653832明挖法矩形箱体25宏运大道站~胜太西路站K32+832~K34+5041672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26胜太西路站~天元西路站K34+765~K35+012247明挖顺作一层多跨框架K35+012~K36+1981186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27天元西路站~九龙湖站K36+392~K38+5152124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28九龙湖站~诚信大道站K38+801~K39+96541165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29诚信大道站~东大九龙湖校区站K40+159~K41+4141256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30东大九龙湖校区站~秣周东路站(含出入段线)K41+614~K43+1751561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K43+175~K43+341166.3明挖法一层局部两层多跨矩形框架结构K43+340~K44+255915盾构法圆形单线单洞工程土石方数量共计289.17万m3,其中挖方234.73万m3,填方54.44万m3,弃方180.29万m3。建设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办理了渣土处置手续,所有弃土均清运至龙尚弃渣场、恒固弃渣场和孟塘弃土场处理。车站工程本工程设车站29座,其中1座为高架车站,其余为地下车站。环评中部分车站名称有调整。各车站名称、结构型式等具体情况见表2.2-3。表2.2-3工程车站情况一览表序号环评阶段车站名称实际车站名称中心里程车站型式备注林场站林场站K0+429路侧高架岛式起点站星火路站星火路站K2+966地下二层岛式/高新路站东大成贤学院站K4+013地下二层岛式/泰冯路站泰冯路站K5+134地下二层(局部三层)岛式与11号线十字换乘京新路站天润城站K6+541地下二层岛式浦珠路站柳江东路站K8+386地下二层侧式滨江路站上元门站K11+925地下三层侧式五塘村站五塘广场站K12+883地下三层岛式与7号线十字换乘和燕路站小市站K14+726地下三层侧岛/南京站南京站K16+112地下四层双岛式与9号线同站台换乘新庄站南京林业大学.新庄站K18+124地下二层岛式/市政府站鸡鸣寺站K20+975地下三层岛式与4号线T型换乘浮桥站浮桥站K21+829地下二层岛式与1三号线通道换乘大行宫站大行宫站K22+689地下三层岛式与2号线T型换乘常府街站府常府街站府K23+649地下二层岛式/夫子庙站夫子庙站K24+690地下三层岛式与5号线L型换乘白鹭洲站武定门站K25+960地下二层岛式/雨花门站雨花门站K25+961地下二层岛式与8号线通道换乘卡子门站卡子门站K28+179地下二层岛式/大明路站大明路站K29+303地下二层岛式/明发广场站明发广场站K30+423地下二层岛式/南京南站南京南站K31+654地下二层双岛式与1号线同站台换乘宏运大道站宏运大道站K32+736地下二层岛式/胜太西路站胜太西路站K34+583地下二层岛式与17号线通道换乘天元西路站天元西路站K36+276地下二层岛式/清水亭西路站九龙湖站K38+724地下二层岛式/诚信大道站诚信大道站K40+82地下二层岛式与5号线通道换乘吉印大道站东大九龙湖校区站K41+536地下二层岛式/秣周东路站秣周东路站K44+543地下两层侧式终点站地下车站冷却塔及风亭设置情况见表2.2-4。表2.2-4车站风亭、冷却塔数量及周边环境概况一览表序号车站名称风亭、冷却塔布置及周边环境概况涉及敏感点数量影响类型噪声废气林场站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星火路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星火路及规划中心路侧,共计1个新风亭、1个战时排风亭、1个排风井、1个战时新风井///东大成贤学院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规划中心路及高新路侧,共计1个新风亭、1个排风亭、1个排风井、1个新风井1√√泰冯路站该车站设置有3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规划中心路侧,共计3个新风亭、3个排风亭、1个油烟排风井、1个油烟排风亭1√√天润城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规划中心路侧,共计1个新风亭、1个排风亭、1个排风井、1个新风井1√√柳江东路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浦珠北路侧,共计1个新风亭、1个战时排风亭、1个排风亭、1个战时新风亭、1个事故活塞风亭///上元门站该车站设置有3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中央北路及燕北路侧,共计1个排风井、1个新风井、1个活塞风井、2个新风亭、1个排风亭1√√五塘广场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布设于中央北路侧,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1√√小市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1组冷却塔,其中1组布设于中央北路侧,包括1个排风井、1个战时新风井;1组与所在地块内商用建筑合建,包括1个战时排风亭、1个新风亭,冷却塔设置所在地块内商用建筑屋顶1√√南京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2组冷却塔,上述设施均设置于南京站场界内///南京林业大学.新庄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龙蟠路侧,其中1组风亭与龙蟠路侧建筑合建,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1√√鸡鸣寺站该车站设置有3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北京东路侧,共计3个新风井、3个排风井、3个活塞风亭2√√浮桥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太平北路侧,共计2个新风井、2个排风井、1个战时新风井、1个战时排风井///大行宫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太平北路侧,其中1组风亭与路边商用建筑合建,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常府街站府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太平北路及小火瓦巷路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1√√夫子庙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其中1组风亭设在太平北路侧,1组风亭及冷却塔与地块内商用建筑合建(冷却塔置于建筑屋顶),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4√√武定门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长乐路及江宁路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3√√雨花门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晨光路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1√√卡子门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机场连接线及卡子门大街高架交汇处绿化地块内,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大明路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卡子门大街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明发广场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明发广场停车场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南京南站该车站有4组风井布于南京南站场界内///宏运大道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车站所在商业地块内,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胜太西路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利源中路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天元西路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天元西路侧及所在商业地块内,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九龙湖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清水亭西路侧,本站共计1个排风亭、1个新风亭、1个排风井、1个新风井1√√诚信大道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双龙大道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东大九龙湖校区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双龙大道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亭、2个新风亭2√√秣周东路站该车站设置有2组风井及1组冷却塔,布设于双龙大道侧,本站共计2个排风井、2个新风井1√√工程车站风井常年开启,冷却塔一般在5月上旬~10月中旬开启。工程车站污水均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停车场工程(1)林场停车场位置工程所设林场停车场位于浦口区江浦镇,浦泗路以南,国铁林场站以北所夹地块内。停车场占地面积12.84ha,建筑面积34870.6m2。(2)总平面布置停车场的总体布局采用尽端式,平行于浦泗公路东西向布置。停车场出入场线在林场站至星火路站区间接轨。运用库采用尽端式布置型式,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双周/三月检库、停车/列检库、远期预留的停车/列检库、洗车库。运转综合楼设于双周/三月检库的尾部,特种车库设于停车场咽喉北侧。场前区设置于停车场的东北角,综合楼、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污水处理站集中布置于此,位于运用库的东侧,出入段线北侧。停车场的生产、管理用房,综合维修中心的派驻巡检和维修工区用房以及材料备品库等房屋以及食堂、公寓合建成一栋综合楼。停车场的出入口设两处,分别在场前端和尾部与既有的浦泗公路连通。场内道路呈环状布置,主要生产办公房屋周围设有环形道路,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要求。房屋总建筑面积34870.6m2场内设置一定数量的绿化用地。林场停车场具体布局见图2.2-1。(3)出入场线林场停车场出入线全长640m,其中高架线151.8m,地面线488.2m。出入线起点于搭接正线的交叉渡线处,即正线K1+459。出入线并行位于正线左右线之间,沿泰花路向北300m后开始转向西,之后下穿正线右线接入停车场。林场停车场出入段两侧用地为防护绿地。(4)停车场的任务范围工程停车场主要承担以下工作:①三号线全部列车的乘务、停放、列车技术检查、洗刷清扫和定期消毒等日常维护保养及运用任务;②三号线配属列车的双周检、三月检任务;③三号线全部列车的临修任务;④负责本停车场设备机具的日常维修工作;⑤负责本停车场的行政、技术管理、材料供应和后勤管理等工作。(5)排水、环控设施停车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式空调。职工浴室采用太阳能和电加热供应热水,食堂使用天然气,不使用锅炉。停车场的空压机、风机等设备房选用低噪音设备,并设置有隔声门。停车场产生的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桥北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见章节5.3。停车场设有职工食堂。食堂厨房设置有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废气经处理后由管道集中输送至屋顶排放,具体情况见章节5.5。使用情况列车入回库情况:停车场早5:00发车,第一列出库车为线路巡视车,列车空载;晚22:51列车全部回库。房建设施使用情况:办公及生活设施有公寓、食堂等,目前正常使用。洗车情况:停车场设有洗车库,平均每个工作日清洗2~3辆列车,洗车废水排入场区污水管网,与生活污水一并经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桥北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见章节5.3。试车情况:停车场不设试车线。车辆基地工程(1)车辆基地位置与新华路交叉路口的西南地块内,该车辆基地与4号线车辆基地合建,总征地面积27.39ha,建筑面积113625.3m2。(2)总平面布置秣周路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采用顺向横列式段型。车辆基地出入段线分别在吉印大道至秣周路区间北、南两端接轨,双线呈八字形接入车辆基地(南侧为入段线,长890m;北侧为出段线,长750m),出入段线洞口均位于场内。检修主厂房和运用库并列布置于车辆基地东端。其中:①检修主厂房紧邻试车线布置,为尽端式车库,由厂/架修库、定/临修库、静调库、移车台、辅助检修车间、吹扫库等组成。②运用库内含双周三月检库、停车列检库、镟轮库、洗车机库及运转综合楼,布置于检修主厂房的南侧,其中洗车线按尽端式布置于运用库南部最外侧。③试车线设置于车辆基地北侧沿东西向布置,长度为960m。配套的试车机具间紧邻试车线设置。设计速度目标值为80km/h。线型为直线,采用碎石道床,弹性扣件。④厂前区集中设于车辆基地西端,试车线与出入段线中间。综合楼(公寓及浴室)、综合维修设施、物资总库、材料棚等辅助生产办公房屋均布置于该区域内。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设置在运用库西侧,靠近咽喉区南侧的位置。污水处理房设置于段尾部南侧,段尾部北侧设置公安用房。⑤在入段线上平坡段设置了轮对踏面检测库。出入口设二处,主出入口设置于基地西北角,次出入口设置于东侧。房屋总建筑面积113625.3m2秣周路车辆基地具体布局见图2.2-2。(3)出入场线秣周路车辆基地出入线形式采用“八字线”形式。①出段线起于正线左右线之间,设计起点位于绕越高速北侧210m处,即正线里程K43+238.5。之后向南从绕越高速公路桥墩间穿过,过绕越高速公路后线路左转上跨正线左线,然后下穿绕越高速匝道路基段后接入车辆基地,洞口(出K0+510)位于车辆基地场内。出段线全长750m,其中地下部分510m,地面线240m。②入段线起于秣周东路站北端,即正线里程K44+344,直接从正线左线接出,之后下穿洋山河,右转后由地下转为地面线接入车辆基地,洞口位于出入线里程K0+600处,位于车辆基地场界内。入段线全长890m,其中地下线600m,地面线290m。秣周路车辆基地出入段线在车辆基地场界外均为地下线路,沿线用地主要为生态防护绿地和交通道路。(4)车辆基地的任务范围秣周路车辆基地的功能为厂架修段,配备完善的车辆运用检修设施。为满足三号线各系统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转、维修管理及材料供应,车辆基地内设置综合维修中心、材料总库。工程车辆基地主要承担以下工作:=1\*GB3①本线配属列车的停放、运用、列检工作和一般故障处理;=2\*GB3②配属列车周检、月检、定修、临修工作;=3\*GB3③场内设备和机具的维修及调车机车、工程车辆的日常维修工作;=4\*GB3④列车事故救援工作;=5\*GB3⑤全线工务、桥隧、房屋建筑、机电、供电、通讯、接触网及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5)排水、环控设施车辆基地办公用房采用分体式空调。职工浴室采用太阳能和电加热供应热水,食堂使用天然气,无锅炉。车辆基地的空压机、风机等设备房选用了低噪音设备,并设置有隔声门。车辆基地产生的污水通过沉淀、隔油处理达标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见章节5.3。车辆基地设有职工食堂。食堂厨房设置有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废气经处理后由管道集中输送至屋顶排放,具体情况见章节5.5。(6)使用情况列车入回库情况:车辆基地早4:50发车,第一列出库车作为线路巡视车,列车空载;晚23:20列车全部回库。房建设施使用情况:办公及生活设施有公寓、食堂等,目前正常使用,洗车情况:车辆基地设有洗车库,平均每个工作日清洗2~3辆列车,洗车废水排入停车区污水管网,经沉淀、隔油处理达标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由东亭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见章节5.3。试车情况:试车线由于使用较少(试车频次约2次/月),每次试车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夜间不试车。试车线临近厂界处无声环境敏感点。图2.2-1林场停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2-2秣周路车辆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2-1林场停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2-2秣周路车辆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轨道工程钢轨:正线、出入段线和试车线采用60kg/m钢轨,其他车场线50kg/m钢轨。扣件:无特殊减振要求的地下段采用弹型分开式扣件。道床:无特殊减振要求的地下线采用整体道床;地面线采用碎石道床。对于减振要求较高的路段,实施特殊减振措施31074.8m,其中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3100m、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2440m、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13029.8m、压缩型轨道减振器8020m、剪切型轨道减振器4485m。工程实际减振措施情况见表4.2-2。供电工程本工程供电系统由外部电源、主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构成。工程采用110/35kV两级电压制的集中供电方式,新建滨江主变电所及南京南站主变电所。每座变电所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主接线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直流1500V供电,接触轨下部授电;中压网络采用双环网络供电系统方案;动力照明系统采用TN-S系统,为全线车站、区间及辅助建筑的所有用电设备提供低压电源,并负责动力与照明设备的控制及保护;全线设置电力监控系统一套,对供电系统主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滨江路主变电所选址位于中央北路与下燕路交叉口西北侧。南京南站主变电所选址位于南京南站北广场西侧。其中滨江路主变电所与七号线共享,南京南主变电所与六号线、十二号线共享。经调查,工程主变电所周边均无敏感目标分布。工程主变电及牵引、降压及跟随变电所设置情况如表2.2-5及2.2-6所示。表2.2-5工程主变电所设置情况一览表序号名称变电所种类变压器安装容量备注1滨江主变电所主变电所近期2x40MVA,预留2x63MVA周边无敏感点2南京南站主变电所主变电所2x80MVA周边无敏感点表2.2-6工程牵引、降压变电所设置情况一览表序号车站名称变电所所类型配电变压器容量(kVA)整流机组容量(kW)1林场站混合所2×8002×30002星火路站混合所2×12502×30003东大成贤学院站降压所2×1250—4泰冯站混合所2×20002×3000跟随所2×10005天润城站降压所2×1250—6柳洲东路站混合所2×12502×3000跟随所2×8007上元门站混合所2×10002×3000跟随所2×8008五塘广场站降压所2×1250—9小市站混合所2×12502×300010南京站站降压所2×1250—跟随所2×160011新庄站混合所2×16002×300012鸡鸣寺站混合所2×16002×300013浮桥站降压所2×1600—14大行宫站降压所2×1600—15常府街站混合所2×12502×300016夫子庙站降压所2×2000—17武定门站混合所2×16002×300018雨花门站降压所2×1250—19卡子门站混合所2×12502×300020大明路站降压所2×1250—21明发广场站混合所2×12502×300022南京南站站降压所2×500—23控制中心降压所2×1600—24宏运大道站混合所2×12502×300025胜太西路站降压所2×1600—26天元西路站混合所2×12502×300027九龙湖站混合所2×16002×300028诚信大道站降压所2×1250—29东大九龙湖校区站混合所2×12502×300030秣周东路站混合所2×16002×3000区间跟随所2×50031林场停车场混合所2×10002×300032秣周路车辆基地混合所2×16002×3000跟随所12×2000跟随所22×1250征地及拆迁工程工程haha,拆迁房屋23.8万m2。工程采取征地拆迁交由沿线各区政府负责,管线迁改由南京地铁建设公司自行负责的管理模式。南京市政府按照相关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政策,使受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影响的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和合理补偿。试运营期行车组织调查环评阶段行车组织情况环评阶段运营时间为早5:00至晚23:00,全日运营18h。环评阶段初、近、远期全日列车对数分别调整为148对/日(其中昼间138对/日、夜间10对/日),188对/日,232对/日。列车编组初、近、远期均采用4动2拖6辆编组,具体见表2.3-1。表2.3-1工程环评阶段全日行车计划单位:对时段初期(2017年)近期(2024年)远期(2039年)5:00-6:0068106:00-7:001011147:00-8:001622288:00-9:001011149:00-10:008101210:00-11:008101211:00-12:008101212:00-13:008101213:00-14:008101214:00-15:008101215:00-16:008101216:00-17:008101217:00-18:0012162018:00-19:008101219:00-20:008101220:00-21:00681021:00-22:0046822:00-23:00468合计148188232目前行车组织情况工程目前采用4动2拖6辆编组,分大交路(林场~胜太西路)、小交路(胜太西路~秣周东路)运行,首班车早5:00,末班车晚23:00。经统计,工程大交路全日列车对数为167对/日(其中昼间155对/日、夜间12对/日),小交路139对/日(其中昼间125对/日、夜间14对/日),对具体见表2.3-2。表2.3-2工程环评阶段全日行车计划时段行车对数(列)大交路(林场~胜太西路)小交路(胜太西路~秣周东路)4﹕00~5﹕00115﹕00~6﹕00146﹕00~7﹕0013127﹕00~8﹕0027128﹕00~9﹕0025159﹕00~10﹕00202110﹕00~11﹕00181811﹕00~12﹕00181812﹕00~13﹕00181613﹕00~14﹕00171814﹕00~15﹕00171815﹕00~16﹕00191816﹕00~17﹕00221117﹕00~18﹕00241218﹕00~19﹕00221119﹕00~20﹕00191920﹕00~21﹕00171721﹕00~22﹕00141522﹕00~23﹕00131423﹕00~24﹕008724﹕00~00﹕0011合计334(167对)278(139对)表2.3-1及表2.3-2比较可知,本工程目前昼/夜运能达到设计近期91%~112%,且运行稳定,满足验收工况要求。工程总投资及环保投资本工程总概算2976245万元,环评阶段共需环保工程投资15978.1万元,占总投资0.54%,其中施工期环境影响治理费用1770万元;运营期环境影响治理费用14208.1万元,其中噪声污染防治费1159.5万元、振动污染防治费11658.6万元,污水治理费用790万元,风亭、停车场及车辆基地等场地绿化费用600万元。具体参见表2.4-1。工程实际投资3038632.7万元,其中环保工程投资23794万元,占总投资0.78%,其中施工期环境影响治理费用1770万元;运营期环境影响治理费用22024万元,其中噪声污染防治费1608万元、振动污染防治费18694万元,污水治理费用922万元,风亭、停车场及车辆基地等场地绿化费用800万元。具体参见表2.4-1。表2.4-1工程环保投资明细表阶段治理项目评价采取的环保措施投资估算(万元)实际环保措施实际投资(万元)实际投资较环评时增减情况设计及运营期高架段噪声3m高声屏障700m,通风隔声窗50m317.53.5~4m高声屏障739m312-5.5地下段环控设施噪声①12座车站17处风亭区采取加强消声处理。24228座地下车站车站风亭安装3~4m管道式片式消声器896+654600地下车站均采用低噪声冷却塔,并为9处冷却塔设置隔声罩及消声弯头400-200地下区段振动①16处敏感点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5720单线延米。5720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3100m、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2440m、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13029.8m、压缩型轨道减振器8020m、剪切型轨道减振器4485m。18694+7035.4②12处敏感点,采取橡胶浮置板道床7900单线延米。4740③20处环境敏感点采取GJ-III型减振扣件9220单线延米。1198.6污水处理车站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290车站污水(生活污水)均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由终端污水处理厂处理370+80停车场、车辆基地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500停车场、车辆基地污水(生活污水及洗车废水)经处理达标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由终端污水处理厂处理552+52生态环境可在风亭周边密植灌、草等复层植被,增加景观的生态功能,并消除风亭异味影响。停车场、车辆基地及主变加强绿化600各车站地表征地范围内、停车场、车辆基地征地范围内实施绿化800+200分项合计/14208.1/22024+7815.9施工期污水1.设临时沉淀池沉沙;2.施工临时化粪池。3901.设临时沉淀池沉沙;2.施工临时化粪池。390/噪声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采取临时隔声屏障。500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采取临时隔声屏障。500/水土保持施工期备齐防暴雨的挡护设备,如盖网、苫布或草帘等;表土开挖过程中,对表土进行妥善的临时堆置和防护,避免造成水土流失。500施工期备齐防暴雨的挡护设备,如盖网、苫布或草帘等;表土开挖过程中,对表土进行妥善的临时堆置和防护,避免造成水土流失。500/施工扬尘定期洒水。50定期洒水。50/施工期防护施工期对施工现场的挡护,防止扬尘、噪声、土石、泥水,以及视觉景观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30施工期对施工现场的挡护,防止扬尘、噪声、土石、泥水,以及视觉景观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30/环境监测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监测、文物沉降监测300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监测、文物沉降监测300/总合计/15978.1/23794+7815.9工程变更情况工程主线线位较补充环评一致,无因线位摆动增加敏感点的情况。本工程设29车站,其中高架车站1座,地下车站28座。现场踏勘显示,工程车站数量、位置较补充环评时一致,无变化。工程林场停车场、秣周路车辆基地及2处主变电所较补充环评时一致,无变化。工程核查小结经核查,工程实际建设、运行情况和环评报告编写时的工程一致,无重大变更。各项环保前期审批手续齐全,运行稳定,工况满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由于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编及工程实际建设调整,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先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