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投资管理公司

目录第一章绪论 7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7二、项目建设地点 7三、项目建设进度 7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7五、建设投资估算 10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1七、主要结论及建议 12第二章市场和行业分析 13一、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二、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分析 14三、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形势 16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17五、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定位 19六、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前景 21第三章发展规划分析 23一、公司发展规划 23二、保障措施 25第四章企业文化 27一、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 27二、企业文化的整合 37三、“以人为本”的主旨 42四、企业文化的特征 46五、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 50六、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 55第五章经营战略管理 57一、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57二、营销组合战略的类型 59三、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63四、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 64五、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 66六、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目标 69七、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的内容 72八、集中化战略的含义 74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76一、人员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 76二、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 76三、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 79四、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 83五、劳动定员的形式 86六、确立绩效评审与申诉系统的内容和意义 87第七章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91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9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9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95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98三、偿债能力分析 9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00第八章投资方案分析 102一、建设投资估算 102建设投资估算表 103二、建设期利息 10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04三、流动资金 105流动资金估算表 105四、项目总投资 10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06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0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07第九章财务管理 109一、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09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11三、分析与考核 112四、资本成本 113五、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 122六、筹资管理的原则 126七、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128八、财务管理原则 129报告说明社区养老服务是指为了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养老服务等需求,以社区为基础建设的一种服务模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方式。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家庭护理、居家养老、老年公寓等多个方面,由政府、社区、企业、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实施。通过这种服务模式,老年人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照顾和关爱,同时减轻了子女照料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虽然社区养老服务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人员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80.5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2.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4.35%;建设期利息6.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0%;流动资金271.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7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366.34万元,净利润612.2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5.40%,财务净现值1786.2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2.8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绪论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项目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项目提出的理由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便捷、贴心的养老环境,同时也方便老年人的亲友进行照顾和监护。社区养老服务离不开专业化服务方式和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的支持,因此需要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该服务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社会各界对其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通过社区机构、志愿者、互联网等各种手段,提供便捷、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服务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侧重于老年人自主选择和居家养老,促进老年人融入社区生活;二是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注重个性化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四是强调志愿者的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社区养老服务可以缓解老年人养老难题,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政府实施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社区养老服务是指通过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社区护理等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既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又能够促进社区建设。(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特点1、灵活性: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如提供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社区护理等。2、便捷性:社区养老服务不需要老年人离开家庭和社区,老年人可以在家中或者社区内享受服务,降低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和交通成本。3、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提供多种服务类型,如医疗卫生、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满足老年人各类需求。(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1、建设多功能社区厅:通过建设多功能社区厅,提供方便的场所和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2、优化社区医疗保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预防保健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3、建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通过设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照料等多种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2、拓宽服务渠道: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拓宽服务渠道,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入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3、加强人才培养: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和支持。总之,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投入,优化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80.5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2.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4.35%;建设期利息6.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0%;流动资金271.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75%。(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502.3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81.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2.52万元,预备费8.34万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366.34万元,纳税总额365.22万元,净利润612.2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5.40%,财务净现值1786.2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2.86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780.561.1建设投资万元502.321.1.1工程费用万元281.461.1.2其他费用万元212.521.1.3预备费万元8.341.2建设期利息万元6.991.3流动资金万元271.252资金筹措万元780.562.1自筹资金万元495.192.2银行贷款万元285.373营业收入万元3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366.34""5利润总额万元816.39""6净利润万元612.29""7所得税万元204.10""8增值税万元143.85""9税金及附加万元17.27""10纳税总额万元365.22""11盈亏平衡点万元711.42产值12回收期年2.8613内部收益率65.4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786.27所得税后主要结论及建议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市场和行业分析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需求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逐年增长,这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政策支持: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老年人生活的政策,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技术升级: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应用,社区养老服务得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便捷、高效、舒适的服务。(二)挑战:1、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服务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也较为突出。2、人才短缺: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精细化的服务,但是目前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专业性较差,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3、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需要较为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交通运输等,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4、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由于长期以来社区养老服务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导致现在一些社区养老机构经营困难,难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可靠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分析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是指在社区中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全方位服务所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供应商提供产品等。(一)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政府部门为社区养老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在资金、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予社区养老服务以扶持和支持,还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至关重要。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捐赠慈善基金、培训志愿者等方式来支持社区养老服务,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估、监督等工作,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三)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可以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包括信息交流平台、服务预约平台、社区活动平台等,可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社区资源的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四)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是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向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如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等。同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还可以管理和组织社区内各种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中的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活动。(五)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供应商提供产品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供应商是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负责提供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产品,如生活照护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等。这些产品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照顾自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政府、社会力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供应商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各方协同合作,才能够建立起一条完整、顺畅、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形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形势的详细论述。(一)政策支持有力随着国家政策的加大支持力度,社区养老服务正逐渐得到发展和推广。例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支持,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速度。(二)需求增长迅速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比例1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三)市场潜力巨大尽管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但是其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未来五年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这也给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技术手段不断升级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总之,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形势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发展的进步,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下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些方向:(一)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的本质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这需要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等多种手段。(二)拓展服务内容社区养老服务必须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相适应,拓展服务内容也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关键方向。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多元化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推动智能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建设也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监测、智能化交流等目标,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实施精准化服务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必须实施精准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调查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和实效性。(五)促进多元化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也需要促进多元化的发展,包括政府、社会力量、市场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同时,也需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与其他服务领域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定位社区养老服务是指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医疗、康复、文娱等多种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合理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定位至关重要。(一)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1、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缓解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养老资源短缺,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利用社区资源,较为充分地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缓解养老资源紧缺的问题。3、可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社区养老服务发展。2、推广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3、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合作。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内部合作,减少重复建设。(三)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1、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2、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养老服务。3、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一个新型的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总之,社区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合作,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才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社区养老服务是指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下文将从需求、政策、市场三方面探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前景。(一)需求方面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8%左右。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意味着更多的老年人需要依赖社区养老服务来生活。此外,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很多老年人住在居民区或者社区,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二)政策方面国家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90%以上的人口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201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家庭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建设,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三)市场方面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后续的市场增长潜力也非常大。此外,社区养老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新进入者的加入。总的来说,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政策的支持下,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发展规划分析公司发展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其目的在于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有效、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也能缓解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发挥社区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依靠相关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保障措施(一)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各方意识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加大组织相关部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通过推广成功示范经验,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工程项目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多种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产业建设和经营领域,缓解重点项目一次性资金筹措压力。(三)加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以本规划的重点产品为方向,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强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四)搭建创新平台依托区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解决企业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产业研发投入。(五)强化督促考核制定细化年度工作方案,建立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明确重点工作和项目,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主题作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凝聚相关部门、企业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六)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一)企业文化的分类企业文化是一个由若干价值因素所构成,并通过生产经营、对外交往等活动以及文化典礼、仪式等载体反映其特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不同的内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企业文化。严格地说,每个企业的成长环境都有差异,因此每个企业的文化特质都不尽一致,正像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企业就有多少种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当我们对不同的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进行必要的抽象时,可以发现,很多相近或相同的文化特质,依据不同的文化特质的组合,就可以对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进行大致的分类。1、按发育状态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分类,可以划分为成长型文化、成熟型文化和衰退型文化。(1)成长型文化是一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一般是和企业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在企业初创时期,事业蓬勃发展,资本迅速膨胀,规模快速扩张,企业中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表现出新文化不断上升的态势,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企业被注入了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和新的精神,如勇于创新、竞争和开拓进取等。此时企业的盈利状况呈现一种日益上升的趋势,前景看好,所以新文化对员工表现出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由于成长型文化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尚未定型,因此这种文化类型也是不稳定的,如果不善于引导和培育也会出现偏差。(2)成熟型文化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经营规模和市场稳定,人员流动率降低,管理运行状态良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及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也调试到了正常状态,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也进入稳定阶段。经过企业成长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也越来越鲜明;企业的主导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诸多的非正式文化和浓烈的文化氛围。此时企业的规章制度顺理成章,政令畅通无阻,企业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成熟型的企业文化具有的某种惯性和情性,创新与变革的难度较大。(3)衰退型文化是一种不合时宜、阻碍企业进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是必然的。衰退型的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急需全面变革与更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渐变或突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原有企业文化逐渐成为衰退型文化。这种文化如果不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或成为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直至被市场淘汰的根本原因。2、按企业性质分类按企业的性质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文化、合资企业文化、乡镇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等。这种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国别和时间的局限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这些不同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别会明显减少。(1)国有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典型的企业文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国有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强,政策性、计划性、全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强的特征,且有一定“以老大自居”的观念特征。中国国有企业文化是在计划经济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伴随着产权改革和制度的创新,面临着转型、更新和再造。(2)合资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量引进,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与技术,形成了庞大的合资企业群体。合资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合资双方文化背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是双方文化优势的嫁接,因此具有综合性和优化性的特点。这种文化中渗透着比较浓重的科学、理性、创新和卓越意识。但合资企业文化也容易出现文化冲突、合资各方貌合神离的现象,这是导致合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乡镇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伴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乡镇企业文化因受农耕文化和传统家族文化影响较深,带有明显的农村社区文化和泛家族文化的特征;又由于乡镇企业一开始就没有靠山,因此使其具备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市场空间扩大,同时不断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辐射影响,有些乡镇企,业文化,尤其是处于开放前沿地域的乡镇企业文化,已经脱胎换骨,发展成为较先进的企,业文化。(4)民营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具有较强活力的企业文化。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成长中起了关键作用,有些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比较高,在科技、人才上又占据优势,因此民营企业文化中不乏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强烈,的争夺市场的意识,更有现代企业的科技意识和人才观,特别是其中较多地体现了创业者—一企业家个人的品格,企业家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具备鲜明的现代企业文化特征,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文化。但有些民营企业文化中也有传统家族主义文化的烙印,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3、按内容特质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内容特质分类,可以划分为目标型文化、竞争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务实型文化、团队型文化和传统型文化等。这是从中国企业文化目前的实际出发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在国际上不一定具有普遍性。(1)目标型文化是以企业的最高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具有这类文化的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上都追求最高、最强、最佳,力争卓越、创造一流是企业最高精神境界,是企业的基本经营宗旨和管理哲学。(2)竞争型文化是以竞争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的企业,往往注重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经常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在改进产品和服务上殚精竭虑,努力拓展市场范围,延长经营半径,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些企业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重点,从企业精神的表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到处都渗透着竞争精神,体现着企业追求卓越、赢得优势的价值追求。(3)创新型文化是以创新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中蕴涵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变革意识和风险意识,一切从未来着眼,求新求变。高科技企业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型文化特征。(4)务实型文化是以求真务实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务实成为主流文化的企业中,表现出浓厚的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一切唯实、不拘形式、反对浮夸和虚假作风的特征。这类企业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一个人的唯一尺度;把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高低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企业内部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种鲜明的诚实性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5)团队型文化是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类型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其企业行为特征是,一般采用集体决策方式,在工作中强调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一致性,鼓励员工和睡一致、爱厂如家,把精诚团结、共同行动作为取得经营优势和谋求企业发展的根本。(6)传统型文化是以突出民族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企业历史传统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一般在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以战争年代国营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企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的国有企业中较容易找到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积极敬业、严细认真、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4、按市场角度分类按市场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这种划分,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二是企业及其员工工作绩效的反馈速度。(1)强人文化是一种高风险、快反馈的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在建筑业、风险投资业及娱乐业等行业较为普遍,它们具有孤注一掷的特性,总是试图赢得巨大成功,追求最优、最大、最好的价值,设计最诱人的广告。员工工作紧张、压力大,工作绩效的反馈及时。强人文化是倾向于年轻人的文化,虽有活力但缺乏持久力。(2)拼搏与娱乐文化是一种低风险、快反馈的文化。这种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往往是生机勃勃、运转灵活的销售组织和服务行业,在这类企业中,员工们拼命干、尽情玩,工作风险极小,而工作绩效的反馈极快,这种文化造就了最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与娱乐实现最完美的结合。(3)赌博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慢反馈的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往往是一些拥有实力的大公司,在具备赌博文化的企业中,人们重视理想、重视未来,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会促使高质量产品的开发和高科技的发明,但效率较低,发展较慢。(4)过程文化是一种低风险、慢反馈的文化。这类文化一般是在金融保险业和公共事业中的企业产生的。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用完善的技术、科学的方法解决所意识到的风险,即做到过程和具体细节绝对正确无误。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中的员工循规蹈矩,严格按程序办事,缺乏创造性,因为收入尚好,人员流动率较低,企业整体效率低下但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二)企业文化的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文化模式是一种组织成员所普遍接受且长期存在的—种文化结构,包括生活方式、劳动习惯以及政治和经济结构等。企业文化模式在这里被界定为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如果说,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主要着眼于文化特质的话,对不同企业文化模式的划分则侧重于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因为一个企业中的文化具有多种特质,有主要的特质,也有若干从属的特质。企业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千差万别,但主要的具有稳定特征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可以区分的。1、按时间的继承性分类按时间的继承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中的文化特质基本上固守着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本企业初创时期形成的基本理念,与此相适应的企业行为方式和习俗、习惯等也保持原有的结构、态势,很少接受新文化,趋向于稳定、保守和封闭状态。现代模式则不同,它顺应社会发展、合乎潮流,能够广泛吸收现代社会文化的精华,并能不断创新和升华自身的文化,在文化特质和构成方式上都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色。这种文化开放、灵活、适应性较强。2、按空间分布特性分类按空间分布特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等。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差别,仅以中西企业文化来对比就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企业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影响,其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具有显著的集体观念、奉献精神、和谐思想,以及重情感、关系等特征,管理中的非理性色彩比较强。西方企业文化则深受欧美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影响,更加突出个人价值、个人能力,重制度、重合同、重法治,管理中的理性色彩比较强。3、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分类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现实模式和目标模式。毫无疑问,现实模式即企业现实存在并实际发挥作用的文化特质及构成方式;目标模式即对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模式所做的规划和设计,反映企业所向往和追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本价值,观体系的整体特征。企业文化目标模式也不是凭空设想的,它是以现实模式为基础,经过强化现有文化特质或增加新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4、按共性与个性分类按共性与个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一般模式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具有普适性的文化模式,比如国别模式、地区模式等;特殊模式是针对一,般模式而言,是具有特定适应范围、领域或对象的企业文化模式。比如某类企业或某个具体企业的文化模式。5、按行业特性分类按行业特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不同行业模式。这种划分基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经营的内容、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样,文化特质及构成方式自然各具特色。如从核心理念来看,工业企业文化模式最突出质量、成本与创新意识;流通企业文化模式更强调顾客与服务观念;金融企业文化模式则把信用与信誉视为生命,并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交通运输企业文化模式中遵章守纪、安全正点的内容则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的整合(一)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企业文化在发展中不仅具有排异性,也具有整合性。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或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当不同特质的企业文化共处于某一时空环境中,经过传播、冲突、选择的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形式上的变化,以原有的企业文化特质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构成新的体系。企业文化整合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的重新组合与融合。企业文化整合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整合的直接条件是企业文化冲突与选择。没有异质文化之间的传播和相互冲突以及选择,就谈不上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整合不仅受企业内部不同特质文化本身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若干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整合的过程是不同文化彼此协调、相互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与来自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异质文化经过一定时期的接触、交流、传播而不断调整、修正原来的性质、内容和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运动的。经过整合,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既失去了一些特质,又从某些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融合为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经过整合以后的新文化体系在价值追求、传统、惯例、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个企业文化体系融合的异质文化越多,其内容越丰富、体系越完善,也就越具有适应性和生命力。(二)企业文化整合的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整合是分层次进行的,或者说,企业文化整合事实上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和完成的。概括起来,企业文化整合有五种方式。1、同化式整合即企业主流文化对企业内新生或外来的文化特质加以同化。例如,海尔通过对中国企业管理特点与传统、美国科学管理思想和日本团队精神的研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成功地剔除外国管理学说和管理文化中不适应于中国企业实际的一面,吸收其有益的一面,创立了体现海尔文化特点、适合海尔生产需要的OEC管理法。2、综合式整合即企业对内生的或引进的文化特质进行重组、再造后,形成企业某一方面文化的综合。例如,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麦克阿瑟将军的参与和干预下,解散财团,分割大企业,引进西方的市场自由竞争文化和科学管理文化。但日本企业在引进这种文化时,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进行了适于自身的改造,融进了家族精神和“和”的文化,因而形成了,自身的团队文化特色。3、改造式整合即企业结合自身文化优势,对外来的趋于成熟的企业文化风格与规范进行的改造与加工完善。例如,企业质量管理文化源自美国,后迅速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企业的整合达到某种近乎至美至善的境界,然后开始在全球流行。4、变革式整合即企业伴随着企业管理革命,对企业文化特质进行较为彻底的吐故纳新、多方位的整治和变革。例如,19世纪40年代美国铁路企业在不懂技术的老板管理下发生了列车对撞事件,从而引发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管理革命,导致了经理体制的确立。从此,便开始了企业组织文化、决策文化、动力文化及管理文化的一系列新的文化变革与整合。5、创新式整合即企业内部剧烈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危机,促使企业根据新的背景和起点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整合。例如,洛克菲勒在其合伙的石油企业正欲乘势扩大规模之时,原最高决策层的“三驾马车”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最后只好约定把企业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老洛克菲勒与另一位合伙人买下了企业后,按其经营意向和宗旨对企业进行了改造,创新了经营哲学。(三)企业文化整合的规律企业文化整合既有具体地、个别地体现在企业各个层次上的文化整合,也有抽象地、一般地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的企业文化整体整合。前者表现出来的多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富有主观选择性的文化整合,后者本质上则更像一种无意识的社会自然历史过程。显然,无论是主动的企业文化整合,还是被动的企业文化整合,都遵循着择优趋善的规,律,整合的总趋势是积极的、进步的,结果多半具有明显的进步色彩。企业文化整合过程具有择优趋善规律,绝不意味着任何时期、任何层次、任何一次企业文化整合都具有进步意义。正像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时所发生的民族文化的同化和整合总是包容一些落后的成分一样,先进企业文化与落后企业文化共处一体,在整合时也时常发生先进文化特质同落后文化特质拉平的现象。例如,中国有些企业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文化,同自身长期奉行的计划思想和自上而下层层控制、监督的管理文化相结合,不但没有整合出一种更先进的文化,反而使引进的先进文化中有关参与管理、主动管理、结果管理等优秀文化成分黯然失色,甚至经过不正确的整合,被淘汰掉了。因此,在主动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时,企业必须遵循择优趋善的规律和原则,避免拉平式整合现象的发生。企业文化管理不只是表现在企业文化特质的创造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有效途径,对各种异质的、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达到合意的、理想的文化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传统的企业文化特质不再具有新质文化属性,企业文化整合就愈加困难。福特汽车公司在享利•福特时代,企业文化还普遍停留在对员工的管理依靠棍棒、饥饿加金钱引诱的水平上,当时公司吸收流水线作业规范这一很具先进性的企业技术与管理新质文化,对自身文化进行整合并不困难。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文化背景、员工文化心态已远非从前。这时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建立在现代半自动化、自动化柔性生产体系和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作业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福特公司这时进行企业文化整合就不那么顺利,企业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在文化整合时吸收更为先进的文化特质。企业文化整合的结果就是形成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企业文化体系。如果把企业文化特质比作是企业文化的原料、元素,那么企业文化整合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的成品、半成品,就是企业文化的组合件、系统件,甚至就是企业文化体系本身。然而,由于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企业文化整合的结果,达不到上述的理想状态,仅仅具有局部的意义。因此,企业文化整合就像企业文化特质的创造一样,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正确的原则,需要智慧和技巧。同任何管理一样,企业文化整合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以人为本”的主旨(一)人的本质人为什么能够创造文化、承载文化和改造文化?我们需要对人的本质进行一些考察,从而也为确定以人为本的主旨找到理论依据。在西方传统哲学那里,人是介于神与自然之间的第三者,既具有灵魂,又具有肉体,人区别于神是因为人有肉体和物质性,人区别于自然是因为人有灵魂和精神性。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于人有道德,学会修身养性、学会做人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来理解和把握人,认为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以上看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复合体,但本质是社会性和劳动性。依据这种观点,我们不难推出这样的结论:人作为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产物,对集体(或社会)具有依赖性;同时,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改造环境,在承载文化的同时也创造文化。因此,现代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把企业办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或者说在生产力的进步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哪个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力,哪个企业就能争取主动,获得长足发展。(二)“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实践途径“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把确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也就是提倡尊重人,相信人,激励人,发展人,使人能动地发挥其无限的创造力。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主旨,其主要实践途径是解决好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问题。1、充分地重视人充分地重视人,即视员工为企业的最佳资本,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做人的工作上来。长期以来,在企业中存在着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在管理中又往往把侧重点放在建制度、定指标、搞奖惩上,忽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这种只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的做法,是无法实现管理的预期目的的;只有充分重视人,尊重员工的文化创造和管理参与行为,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管理的活力。2、正确地看待人正确地看待人,即明确员工作为企业管理与文化主体的地位,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近一个世纪以来,围绕企业员工是什么人的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等多种假设。尽管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这些假设一个比一个趋于合理,但都没有摆脱一个大的思维模式:管理者是管理主体,员工是管理客体;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谋求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有效控制。用这一思维模式指导实践,不能解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固有的冲突与矛盾。从根本上讲,员工是企业管理与文化的主体。企业只有充分尊重、信任员工,确保其主体性,才能实现管理者与员工文化追求的一体化,企业共享型的文化才能建成。3、有效地激励人有效地激励人,即在确保员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蕴藏在员工中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民主权益,使员工能够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改变压制型的管理方式,变高度集权式的管理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式的管理,变善于使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为多为下级提供帮助和服务,变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和控制为实行员工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完善人才选拔、晋升、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帮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4、全面地发展人全面地发展人,即努力把员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好企业是一所好学校,它不光是人的使用者,而且也是人的培育者。企业只有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各种能力,丰富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使员工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高素养的文化人和关注自身与企业双重价值的现代企业人。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素质提升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是个多元的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无形性与有形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内核中包含着各种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是作为一种精神氛围存在于特定人群之中的,因此,它具有无形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任何无形的事物都是寓于有形事物之中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无形的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通过各种有形的载体,如人的行为方式、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经营政策等体现出来。人们往往是通过有形的事物去观察、分析、研究和培植企业内在文化的。无形性是指内容而言;有形性是对形式和载体而言。因此,企业文化是内容与形式、载体的统一,无形性与有形性的统一。(二)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企业文化所反映的基本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往往是概念性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内涵清晰而目标“模糊”。它不像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标准、规章制度、管理规范那样明确具体,它只给人们提供一种指导思想,一种价值判断,一种行为规则。它不会告诉人们每个问题用什么具体方式和方法去处理,它只会告诉人们应根据什么样的思想和标准去处理每个具体问题,因此,它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但是,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由各种具体的行为方式、习俗、习惯、传统等浓缩、凝结、升华而成。企业员工的每一具体言行都在不同的角度具体体现着企业文化;同时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尽管这种作用是微妙的、暗示性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为人们提供着行为动力。(三)理念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企业文化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理念、一种观念、一种认识、一种群体意识。但是,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任何认识都以客观的具体事,物为其实在内容。客观世界是认识的对象,但它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被人所充分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无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认识,也离不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既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看待企业文化,它是理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了解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有利于企业文化管理更加贴近实际,具有针对性,对于克服企业文化管理中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或束之高阁、只做表面文章的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四)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文化,它反映着企业的经济伦理、经营价值观与目标追求,以及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的经济属性是由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的性质决定的。在这一点上,企业文化与“军队文化”、“学校文化”、“医院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等有明显区别。同时,还必须看到,企业不仅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而存在,而且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存在。从其功能来讲,它不仅有推动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而且也具有社会功能。在中国,企业文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具有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条件,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文化也具有社会属性或一定的政治属性。况且,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也不是在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企业员工生活在社会的各个层次,每时每刻都会受到社会大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所以,企业文化是经济性与社会性的完美统一。(五)超前性与滞后性的统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最活跃的要素。企业是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企业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是超前的,往往最先反映时代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气息。企业文化的超前性决定了它的社会价值。但企业文化相对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对于企业设备的快速更新和组织的急剧变革等,往往显得变化缓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解决企业文化的滞后性,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组织的变革等及时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与进步,是企业文化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六)吸收性与排他性的统一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对于外来的优秀文化仍具有很强的吸收学习能力,能够吸收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社会变革中的积极因素,吸收其他企业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的思想和经验;同时,对于与本企业文化主流相悖的其他思想意识也有相应的抵御能力。般来讲,一种消极的企业文化往往不具备这一特点。这个特点也是区分或衡量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志之一。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一)企业楷模的个性特征与作用1、企业楷模的个性特征企业楷模又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和英雄人物。他们是集中体现企业主流文化、被企业推崇、被员工一致仿效的特殊员工。这些人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总是走在前面,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力量。企业楷模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他们的观念、品格、气质与行为特征都是企业特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正像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所说:“如果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结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在强文化中,英雄是中流砥柱……英雄是一个巨大的火车头,一个魔术师,是每个遇到困难的人都想依靠的对象,他们有着不可动摇的个性和作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人人想做而不敢做的。英雄们是一种象征。他们的行为超乎寻常,但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常常是戏剧性地向人们显示,成功是在人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企业楷模之所以受人尊敬和崇拜,关键在于他们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做了他人能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2、企业楷模的作用企业楷模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楷模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导师,是人人仰慕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导向。他们在企业中也许不担任任何管理职务,也许算不上高技术人才,但他们德高望重,备受人们敬重。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企业追求的真谛,处于企业文化的中心位置。楷模们是人们心目中崇敬的偶像和有形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他们,企业文化就会由于缺乏凝聚力而涣散和支离破碎。只有懂得这种企业文化妙用的企业主管和领导人,才能很好地利用员工这种心理去塑造企业楷模,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楷模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是:(1)榜样作用。企业楷模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实文化的主导精神。他们能以其优秀的品德、模范的言行、生动感人的现实文化形象感染人们。他们的为人和功绩是一般员工直接体验的,容易使大家产生感情共鸣,因而乐意去仿效。(2)聚合作用。企业楷模产生于群众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追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为群众所认同和敬佩,并产生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周围的员工,使整个组织同心同德,形成整体力量。(3)舆论导向作用。在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中,企业楷模的公正主张和远见卓识,能够控制舆论导向,能够起到引导员工言行、强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4)调和作用。企业楷模以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优势,在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类矛盾、冲突时起着调和作用。如以公正的态度提出调停条件,判定是非,充分诠释企业处理冲突的立场、原则和手段,化解冲突。企业楷模的调节往往能够起到企业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规章制度等所起不到的作用。(5)创新作用。企业楷模着迷于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其观念、言行常常突破惯例。企业楷模“就像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一条龙在等着他去搏斗,或是有些障碍需要他们去克服”②。因此,企业楷模本身的创新之举,往往代表着积极的企业文化倾向。他们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把先进的文化倾向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点燃大家的创新激情,带动着整个企业文化的创新。(二)企业楷模的类型从不同角度划分,企业楷模有若干类型。1、群众楷模与领导楷模从企业楷模的来源看,有“群众楷模”和“领导楷模”。即有的来源于生产经营第一线的普通群众,有的来源于企业管理层乃至企业最高领导层。基层的楷模身居群众之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管理层和领导层的楷模集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于一身,能够形成超越权力的人格感召力。2、共生楷模与情势楷模从企业楷模的形成特点看,有“共生楷模”和“情势楷模”。这种划分方法源于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所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在书中,他们把企业楷模称为企业英雄。企业英雄分为“共生型”和“塑造型”两类。松下幸之助、爱迪生等皆属于具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共生楷模。前者是与企业共同产生的,往往由企业的缔造者和创业者充当这一角色。这种楷模对企业创立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往往被“神化”,因而在企业员工心目中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形象和持久的影响力。后者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而难忘的时刻“塑造”出来的,与共生楷模相比,他们的事迹更现实、更具有可仿效性,属于“情势楷模”。3、单项楷模与全能楷模从企业楷模的事迹及特征看,有“单项楷模”和“全能楷模”。单项楷模的事迹及品行特征集中表现在某一方面,全能楷模则是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业绩,表现出比较全面的优秀品质。也可以说,单项楷模从某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全能楷模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楷模如果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文化楷模固然很好,有利于员工和群众对企业文化的全面认识。但是,人的成长、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成为超群、杰出的楷模者甚少,有的企业没有这样的人物,有的企业仅仅存在于历史人物中甚至是虚幻出来的。因此,企业成员只要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方面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成为文化楷模。况且,这类单项楷模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更容易为群体成员所学习和效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