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学校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由于同学对历史比较疏远,学问积累不够,要让同学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宏大大事,激发同学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同学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同学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双赢。

我以《郑和远航》最终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沟通活动,最终再回来文本,深化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动身点是课本,回来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爱好,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同学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同学的生活经受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布满生命活力,为同学的自主参加制造有利条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大事,激发同学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大事,激发同学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熟悉这位了不得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这段兴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日,它仍旧是我们中国人的傲慢,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到达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白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到底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沟通〔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殊宏伟壮丽,……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也许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宏伟壮丽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宏伟壮丽?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假如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概确定会更宏伟!〕

〔呀,你读出了心中的赞美!〕

〔4〕六十多艘宝船,多浩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条巨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3、时间长

〔1〕规模的确特别浩大!〔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究竟有多长呢?快速扫瞄文章。

〔2〕指名沟通: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的赞美!〔生齐读〕

最终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4、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究竟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学习航海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沟通〔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观察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看法友好亲切,……个个赞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沟通、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强烈欢迎。〔出示“郑和出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1〕胜利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沟通〔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其次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同学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冷静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4〕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5〕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靠着坚韧的毅力,才智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当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的确实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板书: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洪亮地齐读最终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很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他。旁显梁启超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老师课前也预备了一首小诗。〔屏显〕师配乐朗诵“天记得你,海记得你;山唱着你,海唱着你。七下西洋美名扬,六百春秋长流芳。”

3、信任大家有比老师更好的方式,更美的语言,请大家思索一下,写在书上。

4、沟通

5、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久牢记这段光芒的历史——郑和远航!

五、作业。

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六、板书: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时间之长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赞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坚韧探究的精神。

3、能依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在读中感悟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大事写清晰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同学爱好

1、你们知道1492年发觉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究竟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设计意图:读题可以吸引同学留意力,对课题的意思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2、检查生字词

在刚刚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

出示:

(宏伟壮丽、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

(狂风咆哮、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专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概来。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辞、友好亲切、冷静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

码头、派遣、仪器、撕裂

3、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三、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日,它仍旧是我们中国人的傲慢,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2、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谁能快速找出来?

沟通,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坚韧的探究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好往来。直到如今,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是的,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老师圈划“大”、“长”、“广”、“顶峰”。

(2)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

(3)郑和远航到达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白什么?(地位高,独一无

(4)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设计意图:这一句揭示了郑和远航的巨大历史意义,激发同学对郑和远航一事的剧烈奇怪   心。本课抓住这一句进行以点到面的分析。同学也能够依据规模、时间、范围三方面有序地学习。)

3、解读“规模大”

(1)质疑过渡:到底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今日我们首先来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1-3段,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请把它划出来。

(2)、沟通: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殊宏伟壮丽,……先进的仪器。”

(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

(4)同学说体会。(可表达出“宝船”的大。)

(5)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要点:

A、这些船大,宏伟壮丽,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让我们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间教室来作比,宝船等于有二十几个教室这么长,十几间教室这么宽。可见,宝船真的是特别宏伟壮丽啊。)

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理解“罗盘”:指南针)

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点拨:还可以往后面看看,这艘宝船上载着什么?)

(6)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宏伟,又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详细说明的?(列数字)

是的,通过这四句列数字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朗读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同学分析课文,抓住数字认真体会,把握宝船的特征。)

(7)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宏伟壮丽?(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概的`宏伟。)

(8)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

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很多面彩旗迎风招展。(场面喧闹)

师:那在这一段里,除了写了人多,场面喧闹,还告知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天气、仆人公:那可见,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对于这些信息,也应当第一时间告知读者。)

郑和指挥着规模如此宏大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的样子了吗?(同学想象练说。)

(10)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

师:除了第一段,还有哪里也能看出规模宏大?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愿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是的,当时时近中午,只见他,出示第三自然段。(板书:扬帆启航)随着郑和的一声“启航”,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

(设计意图:引领同学自主读文、想象练说,抓关键句、重点词体会感悟,从详细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之大。)

4、小结:可见,郑和远航真是一次()的航向啊!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郑和规模宏大的远航船队,那他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又表达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沟通,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预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非常自信,非常威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