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以《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为例_第1页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以《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为例_第2页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以《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为例_第3页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以《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为例_第4页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以《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以《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为例

Summary:高中美术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要明确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这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结合课例探讨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方法,分析了高中美术的价值和意义。Keys:情感教育高中美术渗透一、背景分析

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重视不断提升,对其价值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紧张的高中阶段,也必不可少,因为美术具有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虽说美术具有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加,学生对美术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忙于应付高考繁重的学习任务,应对不同学科会有不同的取舍。美术在所有学科中末位的位置从未发生改变,对于美术,学生既想上,又不想上。想上,是因为美术学习不存在指向高考的功利目的,学习可以更具愉悦性,能让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调节;不想上,是希望将更多时间用于考试科目,更不希望美术课增加学习压力。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成熟。在这成熟过程中,除面对繁重的学习外,生理、情感、家庭、社交、理想与现实等问题,常在学生成长路上造成影响。如价值取向:当今社会不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乏自信。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中国今天在国际取得的地位正是因为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是关系到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三、教材分析雕塑是高中《美术鉴赏》的一个独立的课题,包含认识雕塑,分类和社会功能等。教科书中图像作品涵括不同时期中外代表性雕塑作品,其中又以中国古今雕塑为主,展现不同时代、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作品的美学精神和风貌。基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则,课堂重点选取民族作品为主展开探究。

四、教学定位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曾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试过以尊重学生的名义过于注重课堂氛围、作业成果呈现等,而忽视了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学生缺失真切的情感体验。美术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借助美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育不是为了考试,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修养、精神境界全面培养。经过实践探究,结合学校特点,学生实际,笔者将本节内容定性为人文性教学,以探究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中的渗透。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什么是雕塑?雕塑与绘画的差异?辨别不同形式的雕塑及社会功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游戏比赛、分析、图片欣赏、视频欣赏等方法,调动学生思考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雕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雕塑的鉴赏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本土文化的热爱,增强和坚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培养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作品的负责、对细节的注重、对完美的追求的“工匠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品,渗透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2.难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透过作品更好地了解自己、参透生活、看清世界;透过作品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当下、迈向未来。(三)教学活动笔者针对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的精神导向,通过品鉴作品让学生自觉感受文化的魅力。1.问题导入,接龙活动,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问题1、哪些材料可以制作雕塑?要求同学们按座次顺序,每人不重复说出一种制作雕塑的材料。学生接龙:石头、木头、竹子、泥、金属、冰、象牙、果核、树根、冰、纸、玻璃……

问题2、不同材料相应什么方法制作?学生:雕、刻、凿、切、削、砍、劈、塑、捏、贴、铸……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接龙活动,让学生了解材料,并为雕塑材质的分类铺垫。通过不同材料相应的不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雕塑:雕--减法;塑--加法,即雕和塑。2.思考归纳,什么是雕塑?雕塑与绘画有何异同?结合课本,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主题“南昌起义”与黎冰鸿油画《南昌起义》做比较。

图1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南昌起义》刘开渠、萧传玖

图2油画《南昌起义》黎冰鸿除材料与制作技法的差异外,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绘画重点突出色彩、造型,属于平面视觉艺术;雕塑属于三维立体艺术或半立体艺术,色彩相对单一,但实体视觉冲击力强,还有绘画所没有的触感、质感、量感。学生总结上面的活动得出什么是雕塑。雕塑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教师选择历史事件主题作品,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油画《南昌起义》是1977年东莞人黎冰鸿所作。对于这张以往都见过的作品,却不知道作者是东莞人,通过了解作品既提升本土文化的艺术影响,又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3.课外拓展:微视频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宣传片段——橄榄核雕》《核舟记》材料的产地广东增城,乌榄核,作者是广东艺人陈祖章,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经典艺术,增强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4.雕塑赏析(1)兵马俑赏析学生根据图片,讨论分析兵马俑的特点,思考何以成为世界的奇迹?

图9《兵马俑1号坑》

图10《站立将军俑》

图11《披甲武士佣》

图12《将军俑头像》秦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的特点征服了现代人,成为世界的奇迹。学生对兵马俑深入赏析,了解我国古代雕塑“致广大、尽精微”之美。对兵马俑如此数量庞大的古代雕塑群,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条件下,工匠们居然制作出如此精微的作品无不感到惊叹。当今社会正大力提倡“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作品的负责、对细节的注重、对完美的追求……,制作兵马俑的工匠们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职业态度观。大家也发现了秦男子都以蓄须为美的审美特点,教师拓展秦律相关的律例知识:凡犯家庭暴力男子,剃去胡须和鬓角,并罚修长城。秦的强大,有着严明的律例,也借此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2)青铜之冠——《秦铜车马》赏析欣赏央视文艺科教节目《国家宝藏——铜车马》节选说唱片段,学生思考讨论铜车马的价值与意义。图13《秦铜车马一号车》

图14《秦铜车马二号车》

秦铜车马被考古学家称为“人类古代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不仅是因它凝结着最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还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品位,而且透视出当时作为泱泱大国的高科技水平。

秦的统一与强大,不只是武力,还有严明的律例以及高超的科技,回想近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屡受外国掣肘:封杀中兴、打压华为,断供芯片等,阻碍我国的发展。结合时事,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科技的高度发达。5.课堂总结教师提问:“本节课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工匠精神、科教兴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六、结语情感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审美体验,汲取美术作品所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使得情感获得慰藉,人格得以完善,精神得到超越。发挥好美术课堂情感教育的作用,于实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终极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