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音乐教学设计_第1页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_第2页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_第3页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_第4页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牧童》音乐教学设计《牧童》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老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育同学演唱二声部合唱的力量。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欢乐心情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心情。

教学难点:训练同学二声部的演唱力量。

教具预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听音乐做自己喜爱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纳《请来看看我们秀丽的村庄》。

2、师:今日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秀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认真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纳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洁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亮的水,兴奋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兴奋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同学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观察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很多牛羊??

4、请同学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秀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同学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把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秀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心情是什么样的?”

4、生:“特别兴奋、强烈欢快??”

5、师:“歌曲采纳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同学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消失了?共消失了几次?”〔让同学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同学小组商量。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加了哪些音乐颜色?”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动。”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心情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欢乐的心情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竞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精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心情。”

17、小组竞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仔细,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察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同学采纳拍手的形式,让同学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欢乐的心情。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好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刚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同学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老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其次、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老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⑻生:“太棒了!”

⑼完好演唱歌曲旋律。

⑽两个声部完好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同学演唱低声部。B、同学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学问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老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唱歌。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观赏:

四、小结:

课下查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牧童》。

2.学习古诗,理解故事大意。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由自由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1.边诵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对牧童自由自由的生活的体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和童年有关的古诗《牧童》,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讲解“牧”字的偏旁,读题。

3.复习古诗的学法

〔1〕对比解释

〔2〕查工具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图

板书:看—查—联—照

二、学习古诗

〔一〕自主读诗,理解大意。

〔二〕诵读指导

1.老师指导诵读:

想象:铺〔望无际郁郁葱葱〕

听音乐:弄〔悠扬美丽悦耳〕

动作演示:归〔悠然满意〕

猜想:卧〔舒适安闲〕

2.整体诵读

3.写法指导

〔1〕有远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三、拓展练笔

“不脱蓑衣卧月明”

〔1〕牧童睡不着,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着了,他会梦到什么呢?

教学反思

1.逐句教诵既费时又切割了古诗的整体美。

2.古诗教学重点应落脚到意境上,而不是写法上。

3.一课一得。教者应当有时间观念。微型课要在前12分钟突破重难点。

4.教学设计要有时间节点的划分。

5.板书是一堂课的骨架,应有主次之分。

6.失败只是临时的!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3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日我们观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以下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心情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其次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观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老师启发同学想象,引导同学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唱。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其次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商量,让同学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舞、表扬,(如:有的同学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相互追赶玩耍,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心情显得非常静谧,使乐曲更加布满诗情画意。最终乐声渐弱,结束在光明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同学自己去思索,让同学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