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临沐县第一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日子,一直(搁浅︱清浅)着,没有波斓,亦无太多的感念。回眸处,一片片的翠绿,一朵朵的花红,仿佛在说,无论是相思还是重逢,都是美好的温暖所在。我只想安静的坐在这里,写一笺小字,想必,你也能隔着(天涯海角︱天南海北)的距离,读懂我的馨语,我一直就在这清悠的小院里,闻花香,听鸟语,等一个人来弹(行云流水︱高山流水)。守着一方静谧,只为初见时的心动,无论守望还是期许,你始终就这样,(一声不响︱不声不响)的在我心底。1.文中加点字词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móu)感念B.仿佛(fú)波斓C.一笺(qiān)馨语D.静谧(mì)清悠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浅天南海北行云流水一声不响B.清浅天涯海角高山流水不声不响C.搁浅天南海北行云流水一声不响D.搁浅天涯海角高山流水不声不响【答案】1.A2.B【解析】1.更合适。所以选:B项。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B.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有素,治学严谨,所写文章更是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C.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D.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C.在网络上流行像微博这样的片段式读物,让某些不爱阅读的人可以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读书人了。D.2008年末,约旦河西岸刀兵再起。以色列开展"铸铅行动"对加沙地带实施军事打击,十几天后,已有超过4000人死伤,其中包括妇女、儿童和大量平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令人堪忧”重复。C介词句首,“让”缺主语。D“妇女、儿童和大量平民”并列错误。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古代诗文阅读(21分,毎小题3分)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毎小题3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6.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C.其孰能讥之乎孰:谁。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7.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而人之所罕至焉⑤褒之庐冢也⑥遂与之俱出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何厌之有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⑤/②③/④⑦/⑥⑧C.①④/②⑤/③⑥/⑦⑧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8.下面文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C.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D.“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毎小题3分)与孙司封书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策:预计B.即载其家走桂州走:逃到C.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旌:表彰D.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忽:忽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书告其将陈珙作师说以贻之B.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今君乃亡赵走燕C.宗旦乃独不与六国与秦皆诸侯D.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B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C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D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而且还要力开言路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答案】9.D10.D11.A12.A【解析】1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原文不是婉拒而是怒斥。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 皇祜三年,司户孔宗旦策算到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陈珙没有听从,宗旦劝说不止。陈珙怒斥他:“司户发疯了吗?”皇祜四年,智高越过了横山寨,掠取了寨里人,凭借寨中的仓库赈济百姓。宗旦又告诫说:“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御啊!”陈珙又不听从。宗旦对陈珙,书面告诫共有七次,口头告诫多得数不清楚。宗旦估计陈珙终究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难,说:“我有官职在身,不能离去,我的亲人不必要与我一起死在这里。”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后,智高果然造反,城中将士都响应他。宗旦仍然奋力守住南门,并写信向邻近州县讨救兵,想抵挡智高。城破,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兴,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贼!你现在马上就要死了,我岂能受此污辱!”骂不住口。智高思量终究不能降服他,就杀了他。 当初,假如宗旦的话不被废弃,那么邕州的战祸就一定不会发生。发生了战祸而我方有所防备,就一第Ⅱ卷(114分)三、名句默写与翻译(24分)1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14分)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④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答案】①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②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③我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④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⑤认真地兴办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解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①句中,关键词“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②句中关键词“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③句中关键词“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⑤句中关键词:“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头发花白。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孔子在《论语》中,以“,”两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4)《赤壁赋》中赞美客人箫声有着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5)《赤壁赋》中慨叹自身渺小的句子是“,。”【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罔”、“殇”、“萧萧”、“壑”、“蜉蝣”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按顺序将序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4分)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① 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答案】③①⑥②⑤④【解析】试题分析:“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①紧跟其后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自成一体,并与“唯其如此”衔接。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4分)【答案】构图要素: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寓意:(1)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2)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巴甘的蝴蝶鲍尔吉·原野巴甘家在内蒙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每到这时,巴甘比大人还忙: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父亲被撞死了。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躺在炕上,额头上蒙一块湿毛巾,许多人陆续来看望她。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巴甘,妈妈要走了。到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巴甘警觉地坐起身。“巴甘,每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你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变成蝴蝶?“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妈妈摇头:“有一天,村里人来把我抬走。那时我不说话,也不睁眼睛了。你不要哭,不要喊。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几个人抬妈妈出去。人们忙乱着,江其布舅舅蹲着,捏巴甘颤抖的肩头。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旱。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都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后来,舅舅把家搬到奈蔓塔拉,给人种水稻,巴甘读三年级。这里的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指着一些挂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蝴蝶。”大家说。图上的蝴蝶张开翅膀,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这是什么?”“蛆虫。”“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都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着老师。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巴甘坐下,咬了一下嘴唇。“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还在流着血。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校长来了,用手戳巴甘的额头,巴甘后仰坐地。校长与江其布舅舅向文老师赔笑,舅舅把一只羊牵来了送给文老师。巴甘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的名人。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获得了邵逸夫奖学金。暑假时,巴甘参加了“哲里木盟”组织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去参观黄海学院。他们先参观生物馆,来到昆虫标本室。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的小灰蝶,墨西哥的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蝴蝶为何到了这里?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巴甘走向拿木棍的女老师,鞠躬。他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把它们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放什么?”“蝴蝶。”女老师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问他名字。“巴甘,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是昆山紫凤蝶。”她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18.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19.分析文中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2分)(2)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2分)20.文中的女老师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21.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18.描写了巴甘家乡气候与植物的特点,揭示了生存条件的恶劣以及植被生命力之顽强。(2分)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19.(1)细节描写,刻画了巴甘妈妈将要离开人世时内心深深的痛苦与留恋。(2分)(2)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巴甘对文老师讲解内容的愤怒与反抗,揭示了巴甘内心对母亲的思念。(2分)20.为巴甘的遭遇落泪伤心,真诚善良,有爱心。(2分)②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助人。(或:送给巴甘镶嵌蝴蝶的水晶,劝慰巴甘,让他相信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