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示范区报告_第1页
产城融合示范区报告_第2页
产城融合示范区报告_第3页
产城融合示范区报告_第4页
产城融合示范区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优化和拓展空间结构加快示范区发展步伐——市政协资政会“一园三城”空间布局课题组(2018年6月)2016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式设立。2017年3月,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经省发改委批复,原则同意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共分四大片区(简称“一园三城”),即:现代产业片区35平方公里(苏滁现代产业园片区)、双创集聚区10平方公里(原创科技城片区)、特色创新片区30平方公里(滁州高教科创城片区)、产城综合片区25平方公里(来安汊河新城片区)(见附图1,规建委第一次材料附图)。一、加快示范区发展的条件具备、意义重大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新区规划面积是2451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准面积是788平方公里。为进一步拓展汊河新区、南谯新城(乌衣镇)等地发展空间,加快与南京协同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设立后,特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了《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该规划除了确定100平方公里“一园三城”外,还对520平方公里范围的“滁州市与南京江北新区协同发展区”做了规划研究,这个区域正是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区域、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全面协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的区域、全面与南京同城化发展的区域。这个区域基础条件优势明显:(一)未来发展空间大。520平方公里的该区域以100平方公里的“一园三城”四个核心片区为支撑,涉及来安县城、苏滁产业园区、市经开区、琅琊区、南谯新区和汊河、水口、三城等城镇,距离南京50公里以内,与南京共界长度达48公里,片区之间既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又有土地适建性良好的发展空间,还有可以进一步向全椒县城和外围乡镇拓展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典型的组团式大城市架构雏形。(二)交通条件最优越。该区域有宁洛高速、沪汉蓉(合宁)高速、滁马高速、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京沪铁路等交通干线,滁河直通长江,周边有南京禄口机场、马鞍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相互衔接、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南京江北铁路枢纽和滁宁轻轨、合宁轻轨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我市与南京的同城化、进一步缩短滁州与长三角和全国的时空距离。(三)经济总量占比最高。该区域内有较高的经济基础。2017年,四个片区所在行政区域及周边(包括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和市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占全市的45%、43.2%、44.3%、50.9%、41.3%、48.4%,占我市半壁江山。(四)基础设施最完善。示范区燃气普及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绿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8.5%、97.4%、95.4%、39%。区内常住人口87.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1%(全市城镇化率51.89%),城市化水平的各项指标均在全市前列。(五)发展后劲最强。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在协同发展区内就有7个,且苏滁产业园、汊河经开区等一批新兴园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个区域的承载条件、城镇化率和城市化水平已具备保障和支撑该区域快速发展的基础,甚至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谋划好区域空间布局,高点定位发展目标,对于加快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现与南京江北新区联动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产城联动、区域融合、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二、示范区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7年3月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获省发改委批准后,示范区建设总体来说,重视不够、谋划不深、进展不快。通过调研和外出考察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少示范区都在围绕主题任务,统筹规划、制定目标、推进建设。从规划建设方面看,目前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缺乏高点定位。国家发改委定位我市示范区的主要任务为“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开发合作机制”。目前示范区发展呈现出各片区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整体谋划与互相协同。调研中发现,除苏滁产业园依照园区初始规划,以产城融合理念推进建设外,有些园区建设继续停留在搞产业引进、工业开发的老观念,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更重要的是,没有“鸟瞰统筹、高点定位”。没有统筹研究具有优越条件的520平方公里的协同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建设内涵、特色、空间结构和形态。(二)缺乏高位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四个片区,不应仅仅是分属来安县、苏滁产业园、市经开区和南谯区,而应是滁州市的。自示范区批复设立一年多时间以来,没有领导组织和协调机构,各项工作没有明显进展。因为分属不同行政区、又板块割裂,更需要在市级层面,更应该从520平方公里的协同区高度和广度,高起点、高定位、高水平,统筹规划,推进建设,擦亮滁州这张“国字号”的名片。(三)缺乏高水平的规划。《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不是法定的建设规划,目前“一园三城”核心区依然是围绕各自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做文章。对内看,四个片区除苏滁产业园外,其他片区并没有及时以产城融合的理念反视原有规划。目前苏滁产业园居住、工业、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为1:1:1,而原创科技城三项用地比例为2:3:1,滁州高教科创城为3:3:1,汊河新城为2:2:1,不尽合理。对外看,520平方公里的协同区内,有很多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功能板块和城镇规划区,这些板块高度相邻相近,且均与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关系密切,然而这些板块的联系没有足够的法定空间支持,也缺少对空间布局中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法定规划的研究编制。(四)缺乏发展空间。产城融合示范区“一园三城”四个片区,当初申报的100平方公里就有41平方公里超出现有城镇规划区,现在无法得到相应法定规划认可,实际上属于不可建设区域。“一园三城”普遍存在着发展法定规划空间不足、项目落地受制约等问题,特别是工业用地预留不足。苏滁产业园去年园区工业用地供地1975亩,目前园区剩余工业用地约3.9平方公里(5900亩),按此速度,剩余土地仅供保障园区未来3年建设。滁州经开区及原创科技城目前园区可用的工业用地仅剩不足3.3平方公里(5000亩),2017年园区工业用地供地2175亩,按此速度,剩余土地仅供保障园区未来2年建设。滁州高教科创城在法定规划内仅剩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018年计划与31个科创研发、产业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空间不足,已成为制约科创城发展的最大瓶颈。汊河新城内仅剩不到1平方公里(1465亩)的工业用地,南京云思顿、南京创元、上海伊尔庚、万佛莱精密机械、黑牛OLED项目等一批工业项目尚未落实土地指标,已签约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极大影响了园区建设速度。除此之外,市本级、来安县、南谯新区、全椒县的中心城区及有关乡镇的规划面积也制约着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用地空间更是已影响了当前的经济发展。三、加快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的建议2008年,我市提出并启动了“大滁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十年之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建议要以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现代化新滁城”建设。(一)创新理念,高点定位。滁州作为长江经济带沪蓉发展廊道上的中部第一城、安徽皖江城市带对接东部沿海地区的桥头堡,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尤其利用南京“江海一体”建设的契机和南京都市圈合作平台,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环境建设、政策协调、工作联动等方面加强与南京和东部地区的共建共享。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要高举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五大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统筹、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总体思路,协同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实现示范区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目标。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一般可以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类型,组群式城市是分散布局类型中的一种。建议以“一园三城”为核心,拓展到520平方公里加上全椒县城,作为一个“现代化新滁城”来规划和建设。“现代化新滁城”由市本级核心区、全椒县城、南谯新区、来安县城、汊河新区为“五个组团”城区组成。各城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托。独立的是特色的产业、特色的城市风貌,独立的公共文化、社会服务体系和优越的人居环境;依托的是快速的交通系统,明湖、儒林湖、清流河、滁河、来河等大面积、大贯联的水系湿地系统,甚至大面积的现代化农业都将成为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地系统。“五个大组团”构成这样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像雄安新区那样用最科学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二)统筹全域,高位推进。建议要把产城融合示范区从100平方公里拓展到520平方公里的协同发展区,加上全椒县城,从一定的高度和广度,统筹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新造一个组团式发展的“现代化新滁城”。建议市政府成立“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直有关单位、有关县市区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研究制定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及520平方公里协同区,也就是“现代化新滁城”内的战略规划、重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配套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扎实和协调地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定期开展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调度和督查,确保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形成“市级统筹、分区推进”机制。(三)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发展。上报省发改委的《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确定了100平方公里“一园三城”的选址地位,也对520平方公里协同区进行了空间研究,但是它不是法定规划,专项也不够深入。对于行政区与功能区相分离的100平方公里示范区和具有优越基础条件的520平方公里协同区,就需要“高点定位和高水平规划”,去管控、指导、引领和统筹全域建设。建议要以“现代化新滁城”的高点定位编制城市规划,研究空间结构布局、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各片区和整个城市的特色。要以“产城融合”的理念,按照职住平衡、交通便捷、服务完善以及环境舒适的原则修编规划,保障各片区超过60%的就业人口在本地居住,日常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要以“多规合一”的理念编制规划,既要实现“一园三城”四个片区内部的多规合一,也要实现520平方公里的全域规划合一,实现520平方公里规划一张图,以加强区域规划和建设的衔接和统一。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做规划,特别是要引导村庄适度集聚、发挥交通等基础设施对三城、水口等乡镇的牵带作用,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村镇规划空间弥补城市产业发展、人口多层次居住空间的不足,以及人口外溢问题,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要以“生态优先”的理念编制规划,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蓝线、绿线、黄线等控制要求编制520平方公里的有关专项规划。特别是对于滁河、清流河、来河等骨干河道、重要水面,以及南北两个地势低洼的生态片区,要作为重大园林景观、水利工程项目尽快编制控制性规划。(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示范区发展步伐。建议示范区总体上要按照“一带、双廊、两片、四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去推进建设(见附图2,规划文本中的图),即:一带指以清流河为载体的绿色宜居带。这是体现示范区生态基底、人文魅力和空间品质的线性空间,也是串联滁宁的生态空间载体。双廊指北侧以104国道为依托的产业拓展走廊和南侧以滁宁快通为依托的特色创新走廊。两片指南北两个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旅游的片区,分别为北侧的城乡统筹组团和南侧的特色休闲片区,是两个绿心。四组团分别是汊河产城综合组团、南谯特色创新组团、苏滁现代产业园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围绕对内、对外两个同城化,加快交通基础路网建设。南京对汊河、来安县城、市本级、乌衣、全椒县城呈扇形对接,而滁城对全椒县城、乌衣、汊河、来安县城、南京也是呈扇形对接,要加快滁城与南京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区内各点之间及各点与滁城、南京的快速通道建设。外部交通,近期要加快滁宁轻轨建设,加快滁宁快通的提升改造。在原有规划通道的基础上,新增三城至浦口快速通道、乌衣至汤泉连接道路、十字至汤泉连接道路、汊河新区幸福大道、黑扎营路和G312星甸至全椒段改线工程等6条与江北新区、南京市区衔接的快速通道,实现路网无缝对接,加快与南京“同城化”步伐。区内要加快滁州大道建设步伐,尽快规划建设滁城城南新区到汊河的快速通道;规划建设苏滁产业园到乌衣、全椒县城到乌衣、乌衣到汊河、乌衣到水口的区间快速通道,以增强板块之间的互动。在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时要在区内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引入快速公交系统(BRT),在区间建立起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两高三低”的快速公交运行形式。加快建设各组团的公交换乘中心、停保场和首末站。在航道港口方面,实施航道“升级、扩能、沟通、联网”工程,加快汊河船闸重建工程建设,推进滁河航道和清流河航道升级整治,重点建设滁州(清流)港和全椒新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沙河集水库抬高蓄水位、新建山许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提升示范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干流河道及重要支流堤防建设,提高防洪等级,保留平原水库和湿地,增强自然调蓄能力。加快河东高排涝站、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