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总论2的学习资料第1页/共69页
主要内容病毒感染的途径与类型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抗病毒免疫第2页/共69页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和接触。垂直传播:
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引起垂直感染。途径:胎盘,产道。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第3页/共69页
产前
胎盘
风疹、巨细胞病毒、梅
毒螺旋体、弓形体、淋
病奈瑟菌
围产期
已感染的产道
衣原体产后
哺乳
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乙
型肝炎病毒
生殖细胞人基因组含病毒DNA
多种反转录病毒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类型
途径
微生物性疾病第4页/共69页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及途径病毒种类呼吸道空气、飞沫或皮屑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消化道污染水或食品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他肠道病毒等输血、注射或器官移植污染血或血制品污染注射器HIV、HBV等眼或泌尿生殖道接触、游泳池、性交HIV、疱疹病毒1、2型等经胎盘、围产期宫内、分娩产道、哺乳等HBV、HIV等破损皮肤昆虫叮咬、狂犬、鼠类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等第5页/共69页病毒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不引起临床症状
显性感染
: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获得免疫力而终止感染★重要传染源(病毒携带者)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按是否引起临床症状第6页/共69页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局部增殖→血流→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血流→靶器官)两次病毒血症按感染部位:
病毒感染的类型第7页/共69页急性感染:
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病后体内不留病毒,又称病原消灭型感染。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持续性感染: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生携带,且不断或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可有或无临床症状,为重要传染源。
按病毒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
病毒感染的类型第8页/共69页持续性感染的产生机制病毒和宿主两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力弱,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隐藏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病毒的抗原性太弱难以产生免疫应答;病毒产生缺损性干扰颗粒改变了感染过程;病毒基因整合,长期与宿主细胞共存。第9页/共69页持续性感染的分类
根据患病过程、感染表现,分为四类: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仍带毒,排毒,病程长,无或有轻微症状。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等。潜伏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无临床症状,不排毒,常规方法查不到病毒(潜伏期)。病毒受激活而增殖,进入发作期。第10页/共69页潜伏感染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第11页/共69页迟发感染:或称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很长,病情呈慢性进行性,终为致死性感染。如HIV、狂犬病和朊粒感染(羊瘙痒病、库鲁病和克雅病)。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病毒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该病是儿童期感染麻疹病毒后,青春期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致死性病毒病。持续性感染的分类第12页/共69页病毒的致病机制
杀细胞性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的形成细胞凋亡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一)病毒直接破坏宿主细胞第13页/共69页①杀细胞性感染:多为无包膜病毒(脊髓灰质炎,腺病毒)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早期蛋白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某些病毒的衣壳蛋白直接杀伤作用。细胞器的改变:
大多数病毒感染,非特异损伤细胞器。影响细胞溶酶体:释放溶酶体酶——细胞溶解。第14页/共69页形成多核巨细胞②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膜变化
多为有包膜病毒
1)感染与未感染的细
胞融合,有利于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2)出现病毒抗原,引
起宿主免疫反应。
第15页/共69页可作为诊断依据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和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③包涵体形成:内基小体
(狂犬病毒)第16页/共69页④细胞凋亡:
有利于病毒释放
直接由感染病毒本身由病毒编码蛋白间接地
作为诱导因子
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为正常的生物学现象。第17页/共69页⑤整合与转化:细胞生长、分裂失控EB病毒——淋巴瘤和鼻咽癌单纯疱疹病毒2型——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乙、丙型肝炎病毒
——
肝癌人嗜T细胞病毒
——
白血病人疱疹病毒-8——卡波济肉瘤至少100种病毒能引起动物恶性肿瘤第18页/共69页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膜常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嵌合病毒特异性抗原,或宿主细胞自身抗原暴露,引发宿主免疫应答,导致宿主细胞损伤。(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19页/共69页①体液免疫病理作用:Ⅱ型、Ⅲ型变态反应;②
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致敏T细胞(CTL),共同抗原→自身免疫病;③免疫抑制作用:与病毒侵犯免疫细胞有关,如HIV直接杀伤CD4+T淋巴细胞。(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第20页/共69页Ⅱ型变态反应:病毒侵入细胞诱发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补体参与
细胞破坏第21页/共69页Ⅲ型变态反应:病毒感染后,抗病毒的抗体因亲和力低或与抗原的比例不当,可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激活补体后可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第22页/共69页细胞免疫病理作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可以同时损伤受病毒感染而出现膜新抗原的靶细胞,造成细胞病变。病毒蛋白亦可因与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间存在有共同抗原性(4%)而导致自身免疫病。
第23页/共69页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病毒的免疫逃逸是反映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病毒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
免疫反应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有些病毒通过编码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
实现免疫逃逸。有些病毒形成合胞体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
抗体作用。第24页/共69页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
免疫逃逸机制病毒举例及作用方式细胞内寄生所有病毒皆为严格细胞内寄生,通过逃避抗体、补体及药物作用而发挥逃避免疫机制的作用抗原变异HIV、甲型流感病毒高频率的抗原变异使得免疫应答滞后抗原结构复杂鼻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型别多,抗原多态性致使免疫应答不利损伤免疫细胞HIV、EB病毒、麻疹病毒等可在T或B细胞内寄生并导致宿主细胞死亡降低抗原表达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可抑制MHC-Ⅰ转录、表达
病毒的免疫增强作用登革病毒以及其他黄病毒再次感染,因机体内预先存在或经胎盘获得中和抗体能促进游离的病毒进入单核细胞内,并大量增殖,导致病毒血症及病毒-抗体复合物形成,继之大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释放,导致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第25页/共69页抗病毒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遗传因素、宿主年龄和生理状态机体对病毒入侵的最早应答诱生干扰素NK细胞的杀伤作用第26页/共69页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干扰素定义: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第27页/共69页
1、干扰素的种类及特点比较
第28页/共69页
2、干扰素的诱生编码基因位于人细胞中,Ⅰ型位于第9对染色体短臂上,Ⅱ型位于第12对染色体长臂上;正常处于抑制状态。
3、抗病毒作用机理
不直接作用于病毒(间接性),而作用于宿主细胞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第29页/共69页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第30页/共69页4、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IFN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抗病毒蛋白作用广谱;干扰素产生早。免疫调节作用:
活化NK细胞等抗肿瘤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
第31页/共69页NK细胞:
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膜发生了变化,成为NK细胞识别的“靶”,通过穿孔素裂解细胞。
第32页/共69页第33页/共69页中和抗体:由病毒衣壳或包膜抗原刺激产生;早期应用可阻断病毒在血液中扩散,保护细胞免受感染,控制病情的发展。
▲起预防(再次感染)而非治疗作用▲对细胞内病毒无效
(二)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第34页/共69页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
阻止病毒吸附并侵入易感细胞,不能直接灭活病毒第35页/共69页中和抗体的种类及抗病毒作用的比较
第36页/共69页针对细胞内病毒TC细胞(CTL):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此被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致敏TD细胞:通过分泌IFNγ、TNF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2)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第37页/共69页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
各种病毒之间差异很大有病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只有单一血清型的病毒感染不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感染第38页/共69页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39页/共69页
主要内容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病毒感染的治疗第40页/共69页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对本身带有杂菌的标本(如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应使用抗生素。病毒标本应低温保存并尽快送检。血清学诊断标本的采取应在发病初期和病后2~3w内各取1份血清,若第2次血清抗体滴度比第1次高出4倍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第41页/共69页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
采集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接种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鸡胚→病变或死亡细胞培养→细胞病变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第42页/共69页病毒的人工培养必需在活细胞内增殖,提供活细胞的方式:动物接种:早期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主要方式,现仅限于研究病毒或毒株的致病性或为确诊病原体为病毒。未断奶小鼠、小白鼠、天竺鼠、兔子或猴子等。鸡胚接种:个别病毒(如流感病毒)必须在受精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进行分离培养。细胞培养:病毒发展史上的突破性成就。第43页/共69页乙脑病毒对新生乳鼠的致病作用
1-3日龄乳鼠接种病毒6日后,小鼠陆续出现体弱、弓背、行动迟缓等症状。第44页/共69页第45页/共69页第46页/共69页细胞培养原代细胞:来自动物或人组织直接用蛋白酶消化所获得的细胞,经培养后可贴壁或悬浮生长。对病毒易感性高,主要作为从标本中分离病毒的工具。二倍体细胞株:在体外连续传50-100代后仍保持其二倍染色体数目的单层细胞。人用疫苗生产中首选的细胞株。传代细胞株:可连续传代的细胞系或来自肿瘤组织或来自发生自动转化的原代细胞系。第47页/共69页第48页/共69页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查
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常见的变化有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等。有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作用于细胞膜,可使邻近的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或称融合细胞。有些病毒(如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等)可在培养细胞中形成胞浆或核内的包涵体。
第49页/共69页第50页/共69页1、蚀斑试验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后,产生的局限性病灶,称蚀斑,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体复制形成的,称蚀斑形成单位(PFU),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毒量以PFU/ml来表示。2、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病毒感染鸡胚、动物或细胞后,引起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量。病毒数量和感染性测定第51页/共69页病毒的快速诊断光镜-----包涵体电镜免疫荧光ELISA分子生物学技术杂交SouthernblotPCRNorthernblot第52页/共69页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过氧化物酶等标记抗体,采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标本中的病毒蛋白抗原,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1.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IF)2.固相放射免疫测定
(solid-phaseradioimmunoassay,SPRIA),较少使用,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物代替。3.酶免疫技术
(enzymeimmunoassay,EIA)主要是酶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一)病毒蛋白抗原检查
检测病毒成分第53页/共69页
HSV(人合胞体病毒)荧光抗体法查抗原第54页/共69页检测方法:核酸杂交技术,PCR(RT-PCR),定量实时荧光PCR选择特异并保守的片段作靶基因,需要特异性引物。核酸阳性不代表有活病毒,不适用未知病毒
标本中DNA凝胶电泳转到膜上
病毒探针核酸杂交洗膜放射自显影法或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分子量大小分辨标本中病毒核酸(二)检测病毒核酸第55页/共69页(三)检测病毒抗体需特异的抗原(病毒抗原、基因工程表达重组抗原、合成肽)须待抗体产生后才能检出,不能进行早期诊断
下列情况下仍需做血清学诊断采集标本分离病毒为时已晚目前尚无分离病毒的方法或难以分离为证实所分离病毒的临床意义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第56页/共69页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扩散等第57页/共69页中和试验(NTtest)是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中和抗体(NTAb)是作用于病毒表面抗原(衣壳或包膜)的抗体,同种不同型病毒间一般无交叉,特异性高,而且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长。中和抗体阳性不一定表示正在感染中,也可能因以前有过隐性感染所致。因此,中和试验适用于人群免疫情况的调查,在临床诊断上较少使用。第58页/共69页血凝抑制试验(HItest)
具有HA的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称血凝现象。血凝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HI试验。病毒+鸡RBC=凝集(血凝试验)病毒+特异性抗体+鸡RBC=不凝集
(血凝抑制试验)本试验简易、经济,特异性高,常用于正粘病毒型与亚型鉴定第59页/共69页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用于紧急预防。因其半衰期短,故应注意有效期。(一)免疫预防第60页/共69页减毒活疫苗减毒的病毒或与人类病毒抗原性有交叉的
动物病毒可在体内增殖诱生免疫应答接种量与接种次数均较灭活疫苗为少首选的预防疫苗减毒活疫苗:用自然或人工选择法(如温度敏感株)筛选的对人低毒或无毒的变异株制成的疫苗,如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的减毒活疫苗等。第61页/共69页死疫苗(killedvaccine)灭活全病毒疫苗: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完全灭活而制成的疫苗。常用的有乙型脑炎、狂犬病、流感等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制备不含有病毒核酸、仅含有能诱发中和抗体的病毒衣壳蛋白或包膜表面抗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特色餐饮店铺出租管理协议3篇
- 2025版小额贷款抵押合同财务报告披露要求3篇
- 买卖合同纠纷代理词3篇
- 二零二五版荐知识产权担保交易合同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通勤车辆出租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员工借款争议调解及劳动法执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OEM产品种植与加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厂房租赁市场拓展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光伏充电桩场地共享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仓储物流零星维修施工合同协议书3篇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 含答案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无砟轨道施工与组织》 课件 第十讲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 含答案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7讲 阻燃橡胶材料
- 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学业水平调研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