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备考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备考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备考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备考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1990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是指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B.从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飞跃

C.发展集体经济

D.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飞跃

2.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是因为()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本质的区别,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历史联系首先表现在某些民主原则的联系,其次表现在某些民主形式的联系,这些联系主要有()

A.主权在民的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普选制D.代议制

5.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A.“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D.“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6.《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公私兼顾B.劳资两利C.城乡互助D.内外交流

7.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有()

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B.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C.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D.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8.第

21

关于物质及其存在,正确的说法有()

A.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是一和多的统一

C.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D.物质都具有可知性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于

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

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10.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

A.坚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D.遵循了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指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

A.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D.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1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是

A.毛泽东B.瞿秋白C.蔡和森D.邓中夏

1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利益

1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实践创新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C.知识创新D.生产力创新

17.固定资本的折旧费与

A.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高低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使用年限的长短同方向变化

B.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高低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使用年限的长短反方向变化

C.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高低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使用年限的长短同方向变化

D.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高低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使用年限的长短反方向变化

18.“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

A.抹煞了个性与共性的对立B.夸大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C.不懂得任何个性都是共性D.不懂得任何部分都是整体

19.维新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是()。

A.中法战争、福建水师的覆没B.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列强劫掠圆明园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可以防止科学发展受到阻碍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三、3.分析题(3题)21.材料1(2)根据材料2,分析论述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启示。

22.结合材料2分析应如何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23.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能否顺利进行?为什么?

四、5.简答题(2题)2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5.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五、3.分析题(0题)26.综合以上材料,阐述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六、单选题(0题)27.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的战役是:

A.列宁格勒保卫战B.诺曼底战役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偷袭珍珠港

参考答案

1.ACBD选项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邓小平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是指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发展集体经济。AC选项正确。

2.AC

3.ABC

4.ABCD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本质的区别,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历史联系首先表现在某些民主原则的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其次表现在某些民主形式的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5.ABCD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ABCD《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ABCD选项正确。

7.AB【参考解析】:本题的AB选项充分说明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因此,正确选项为AB。

8.ABCD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可知性,其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9.AB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题干内容着重说明的是其作用的前两点,所以选择ABC。选项D不符合题意。

10.AB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ABC正确。D选项的错误在于,它是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

11.B

12.D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其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也就是人的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13.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中共二大后,在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瞿秋白等开始了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瞿秋白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商A资产阶级两部分。四大后,瞿秋白等根据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初步分析了资产阶级的表现,瞿秋白最早使用了“统一战线”这个概念。B选项正确。

14.B解析: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扬光大。党的三大作风相互联系,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B项是正确选项。A、C项不符合题意要求,D项是干扰项。

15.D解析: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B

17.D解析:这是根据“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知识点的内容命的题。折旧费指从商品销售收入中逐年按固定资本损耗程度提取的那部分补偿金额,它等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除以平均使用年限,用公式表示就是: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所以,正确选项是D。

18.C解析:本题考查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讨论“白马”与“马”的关系,我们可以提出三个判断,即“白马是马”“白马非马”“白马等于马”。其中,只有“白马是马”是正确的判断。“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夸大了个性与共性的对立,抹煞了二者的统一;“白马等于马”的错误则是另一个极端,即夸大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抹煞了二者的对立。显然,A、B表述的乃是“白马等于马”的错误,故而均为淘汰项。任何个性都是共性,如“任何白马都是马”“任何铅笔都是笔”“任何黑猫都是猫”。“白马非马”恰恰不懂得这一点,故而C为应选项。由于“白马”与“马”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故而D为淘汰项。

19.B

20.B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相对性与相对主义的区别的辨认。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类的知识都具有绝对性即永恒的发展变动性和相对性即暂时性、相对静止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割裂事物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相对主义是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绝对性。所以题干中所讲的“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是符合辩证法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它可以防止科学停止不前,扫清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任何障碍,将科学推向前进。所以相对性和相对主义不是一回事,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将二者严格区别开来。

21.(1)材料1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粗放增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和物耗水平下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还存在着“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2)马克思主义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划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1)材料1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粗放增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和物耗水平下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还存在着“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2)马克思主义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划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2.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主体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自然界的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主体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自然界的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23.在上述给定的比例下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顺利进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1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第1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大于第Ⅱ部类不变资本价值。该国既不满足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也不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因此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正常进行。在上述给定的比例下,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顺利进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1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第1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大于第Ⅱ部类不变资本价值。该国既不满足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也不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因此,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正常进行。

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是能动的反映论。(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理解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主体为了改造客体才去认识客体而且只有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体。这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并且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贯穿着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绝对与相对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总之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科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是能动的反映论。(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理解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理解为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主体为了改造客体才去认识客体,而且只有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体。这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并且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贯穿着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绝对与相对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总之,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科学的认识论。

2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最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或建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