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1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2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3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4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生物七下知识点复习提纲(新苏教版)

第3单元生物和环境

第7章生态系统

第1节生态系统的构成

一、生物生存的环境4页

水、温度、空气、光等都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二、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5-7页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同一环境中能够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其他生物。

2、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8页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里,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

而构成的有机体,称作生态系统。

判断依据生物+环境=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r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态系统1r生产者:主要是植物一一提供营养物质、能源

L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一一吸收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一一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

注意:分解者指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而寄生生活的属于消费者。蚯蚓虽是动物但属于分解者。

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4、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第2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14页

1、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称为食物链。各种食

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叫食物网。(注意食物链的书写规则)

2、食物链书写规则

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中间用箭头表示。

②食物链只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第1页,共13页

③食物链中的箭头从捕食关系上说指向捕食者

例:草一昆虫一鸟一蛇一老鹰

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16-17页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自太阳;

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④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营养级一一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为第二营养级(初级消

费者),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为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以此

类推……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

碳循环(看书P19举例说明):

①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

②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③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④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网)

⑤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第3节生物圈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21-23页

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等。常见的人

工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

2、根据非生物环境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r水域生态系统r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圈JI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二、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一生物圈23

1.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生物圈。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

同时,生物圈又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总和。

第2页,共13页

第8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

第1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一、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32-33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3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

系统就会受到破坏。

举例: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泥石流等

人为因素盲目扩大工程建设,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度放牧和砍伐等

注意: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不稳定,需要人类来维持平衡。

第2节生态安全

一、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40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

安全

二、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43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生态观,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圈,全球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第4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9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1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54页

z种皮(保护)

(胚芽--->茎和叶

1、种子结构胚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根

〔子叶(贮存营养)【双子叶植物】

、胚乳(贮存营养)【单子叶植物】

注意:①区别: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菜豆):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单子叶植物种子(如玉米、小麦、水稻):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中。

第3页,共13页

②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果皮和种皮

胚乳

子叶

2、种子萌发和自身的结构密切相关,需要结构完整、有活力的胚。

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

2、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逐渐消失。胚就发育成

一株新植物体。

3、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根。

4、我们吃的豆芽菜主要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第2节植物的生长

一、根尖的结构与根的生长61页

1、根的功能:植物体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储藏等功能。

2、根尖的结构

r细胞特点: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

成熟区《形成根毛

【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细胞特点:细胞体积较大,长方形,出现液泡

伸长区'主要功能:

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丁细胞特点: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

分生区\主要功能:

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细胞特点:细胞体积较大.排列不整齐

根冠

主要功能:保护根尖

3、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增大了细胞体积。

注意: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②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三、叶芽发育成茎和叶65页

第4页,共13页

,幼叶:发育成叶

r叶芽芽轴:逐渐伸长,形成枝或茎

芽〔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花芽:发育成花

枝芽的结构枝条

第3节植物的繁殖

一、花的结构70页

1、花的结构中主要部分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花柄:支持花

花托:着生花的各部分

I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由许多花瓣组成,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前来传粉

r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丝支持花药,花药里面形成花粉

I花蕊!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注意:雄蕊、雌蕊与植物繁殖直接相关,是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注意:有些植物的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这样的花叫单性花。

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称之为两性花。

二、果实和种子72-73

1、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是植物体发育的起点。

2、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任务并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

第5页,共13页

为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

育为种子的胚乳。)

,花瓣、花萼、花托、花柄

花,雄蕊:花丝、花药凋落

-花蕊r柱头、花柱.

雌蕊,r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1果实

〔胚珠(卵细胞+精子—>受精卵—>胚1种子,

极核+精子受精极j胚乳

注意:①果实种子的多少与每个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关;

②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如,豌豆、小麦、水稻等;

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如:杏、苹果等;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种子是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的,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其中的受

精卵发育成胚。种子主要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种皮对胚有保护作用。

4、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三、杆插、嫁接和组织培养73

1、杆插:杆插通常指插枝(茎叶)也可以插根或插叶。

例:菊,月季,杨柳

2、嫁接:是把一株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条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方法。用于

嫁接的芽或枝条叫作接穗,被嫁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

‘枝接:将一株植物体带有芽的枝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带有芽的枝砧木:被接的植物体)

嫁接代表:(柑、橘)

芽接:将一株植物体的芽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芽砧木:被接的植物体)

代表:(桃、山楂、苹果)

第6页,共13页

3、嫁接的注意点: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成活率。

嫁接的优点:①保留接穗的优良性状;②繁殖速度快。

4、植物组织培养:(定义):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

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

(例子):胡萝卜根的细胞或组织

(优点):①短期内生产出大批的植物;②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③培育出高产优良的新品种。

第10章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

第1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

1、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浓度谁大谁吸水,水往高处流):

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1)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吸水;

(2)在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失水。

3、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

4、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大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⑴氮: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枝繁叶茂

⑵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硕果累累

⑶钾: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茎秆健壮

⑷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含钙、锌、硼的无机盐

5、各种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里形成土壤溶液,才能以离子状态被根吸收。所以一次性施肥过多,使

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死亡即“烧苗”现象

二、叶片产生有机物

1、叶片的基本结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第7页,共13页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

表皮角质层无色透明、不易透水,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肾形,含有叶绿体

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叶肉栅栏层(接近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叶绿体较多

海绵层(接近下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较少

叶脉导管和筛管支持和运输(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个部分,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①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失水时气孔关闭

②叶片的叶肉细胞(即栅栏层细胞、海绵层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比较多。

二、导管和筛管进行物质运输

,树皮(外侧:保护作用

内侧:韧皮部,含有往下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1、茎1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木质部:含有往上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木本植物茎有很强的支持力

、髓:位于中央,有储藏营养的功能

2、木本植物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个部分构成:

树皮: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恻韧皮部中含筛管

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形成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髓:贮藏营养

木质部:内含导管

草本植物茗没有形成层,因此茎不能逐年加粗。

3、输导功能f导管:位于木质部,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韧皮部,向下输导有机物

4、相关实验:

①把茎插入红墨水中,现象:木质部染成了红色:

结论: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②将木本植物茎剥去一层树皮,现象:伤口上方出现节瘤。

第8页,共13页

结论:有机物由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的。

第2节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1、植物根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

2、实验:

提出问题: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吗?

做出假设: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变量:叶

现象:有叶植物的袋中有水珠出现。

结论: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注:塑料袋要套到茎的基部,防止土壤中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

3、意义:

①促进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②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还会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大树底下好乘凉”)

④促进水循环。

4、实际应用:移栽大树时剪去多余枝叶、阴天傍晚移栽、移栽后遮阴(原理:降低蒸腾作用)

二、植物和水循环

1、植物通过对水的吸收和散失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生物圈的水循环是指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

的过程。

3、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光能,它可以使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蒸发到大气中的水遇冷则凝结

成雨、雪、冰雹,形成降雨等。降落到陆地上的水,除了供给植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外,一部

分重新蒸发,另一部分渗入地下而成为地下水或汇成河流,这些水再流回海洋。

4、1992年联合国将每年3月22日设定为“世界水日”,提醒公众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第11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9页,共13页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范・海尔蒙特一一柳树栽培实验: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

(2)普利斯特莱一一钟罩内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3)英格豪斯一一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光的条件下才进行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牢记书本108—109页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①暗处理:将盆栽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部分遮光:形成对照

③照光: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

④取下黑纸片

⑤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

⑥清水冲洗⑦滴加碘液⑧清水冲洗⑨显色观察

现象: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叶片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

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现象:产生气泡;试管内液面下降。

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复燃)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实验: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步骤:暗处理一组装装置一照光一取叶片

一酒精脱色一滴加碘液一显色

变量:二氧化碳

现象:a叶片变蓝,b叶片不变蓝,呈黄白色

第10页,共13页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补充实验:

4.②(银边邰分)

变量:叶绿体①(绿色部分>

现象:银边部分不变蓝,绿色部分变蓝

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

现象:A区变蓝,B区不变蓝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6、用带火星或燃烧的小木条检验有无氧气;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有无二氧化碳;

用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用氢氧化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7、植物的光合作用

⑴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

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⑵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借.他电+氧气

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照;③产物:有机物、氧气;④场所:叶绿体中;⑤光合作用的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⑷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

切生命所必需的能量来源;③提供氧气,供动物与人呼吸。

注意:①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进行光合作用;

②提高光照强度、补充二氧化碳等措施都能够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③叶绿体和叶绿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素在光下才能

形成,在光合作用中主要用于吸收、转化太阳能。

第2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细胞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可以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补充实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第n页,共13页

和水

化碳

二氧

生成

呼吸

细胞

二、

解成

,分

变化

杂的

列复

一系

经过

等)

萄糖

和葡

淀粉

物(如

有机

内的

细胞

:是指

定义

作用

呼吸

1.

程。

的过

能量

放出

并释

物质

碳等

氧化

氧化

生二

用产

吸作

物呼

:植

实验

2.

生命力

植物的

量:

①变

用。

合作

行光

物进

止植

:防

目的

菜的

装蔬

料袋

色塑

②黑

浮浊

水变

石灰

清的

使澄

气体

生的

袋产

蔬菜

新鲜

象:

③现

浊。

变浑

灰水

的石

澄清

未使

气体

生的

菜产

的蔬

煮熟

化)

未变

虫乂

(交犁

化碳

二氧

产生

作用

呼吸

植物

论:

④结

耗氧气

作用消

:呼吸

实验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