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必修三《登高》课时1课时类型诗歌品读作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感情。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语优思。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悲,并感受人物的崇高。教学方法1.吟诵法2.自主探究法、意象分析法3.知人论世法、提问点拨法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课文,《登高》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古人评价它是“古今七律第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唐诗宋词,对诗歌有一定的感触和把握,但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诗歌意象分析的方法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对于杜甫的诗歌,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积淀,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更是很难把握。《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之作,学习这首诗,加强朗读训练,采用四读法: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并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把握诗人的悲情,并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意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使学生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语设计(从现实出发,激发兴趣)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二、自述杜甫古人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了解杜甫的为人,同学们在下面肯定已经查阅了关于杜甫的一些资料,但是现在我还是很希望知道,在大家的心目当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来谈一下“你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出身书香门第,饱受儒教濡治,少有凌云壮志,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困守长安,穷困潦倒——尽历艰危,创作成就很大——“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他孜孜以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仕途不达,使他志不得伸,梦不能圆。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三、大家对杜甫有这么多的理解,大家知道,人们把杜甫称为“诗圣”,梁启超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杜甫的文章,叫“情圣杜甫”,他认为杜甫是一位情圣,情圣在我们心目中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刚才我们同学已经举出了杜甫诗歌中的很多诗句来领略他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还要通过今天这首诗,进一步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我们知道,当我们看一幅画,欣赏一首诗歌,或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最初的一个感受,而作为一个诗人,他是有感情的,在他的诗歌当中,他一定要表达一种情感,你刚才听的是一个录音的朗读,那么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听完这首诗之后,你认为这首诗歌的基本调子是什么样的?能够反映出杜甫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四、赏析文本中的情(读思结合,品味诗歌)(一)初步感受,带着情感去读。带着初步感受的情感去体会悲的氛围。(二)提供氛围去读,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悲。放古典音乐《平沙落雁》,让学生自主起来品读诗歌。(三)我们同学在初步地感受的基础上,已经把诗歌的味读出来了,要把诗歌的味读足,我们还需要来品一品诗歌的感情,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品一品这首诗歌作者到底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人们称杜甫的这首诗是“古今七律第一”,就是给它排在一个老大的位置上,那么也就是说它一定有自己的特色的,律师在写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它在八句之中,基本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个大家能不能看到?前边先写景,后边写情,现在不是要探究它的感情吗?那么我们就从它的感情入手,看一下,作者在这首诗中到底要写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首先看一下第三联,也就是颈联,课文的后面有一个研讨与练习,就是诗歌在探讨的时候,要品出很多的感情意味来,诗歌总是以非常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出无穷的含义,所以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通过简练的语言来品出很多的味道来,下面我们就品一品他写感情的颈联。罗大经说:他读出来八层意思,你们的年龄可能还小,以你们十几岁的年龄读这样的诗,你能读出几层意思?(四)明确:“悲”、“作客”、“百年”、“病”、“独”等提示:杜甫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长久的漂泊他乡的。他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却是独自一人,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五)延伸拓展尾联当中作者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和颈联相比还有多的吗?明确:艰难国家的命运、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大而言之的国家:国运衰微——国难
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杜甫可以用一个“仁”字来概括,他的心中装着人民,除了自己,还有他人,就是仁,还有国家,还有百姓,就是仁。尾联更让我们看到了杜甫胸怀的博大,博爱之心,千年让我们敬之仰之。(六)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其去世前三年)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在此期间,诗人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七)品读诗文,带着感情去品读诵读时点拨:第三联中的“悲”“常”“病”“独”等字要重读以示沉重,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大胆展示,小组之间相互对抗,选出最能把握感情的一组同学。四、探究诗歌中的景(一)诗歌的前两联是写景,诗歌中的写景,与情有关系吗?难道就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吗?与情有关系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歌中的景物已经含了作者的感情,在景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来。(二)自主合作探究:你觉得作者选取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点拨:【急风】,秋天的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天高】,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而孤单。
【哀猿】,哀猿声声,猿的啼叫是哀伤的。【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这是诗人触景生情。
【回鸟】,想象下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与毛泽东笔下的鸟和诗人王维笔下的鸟比较有什么不同?
点拨: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因为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明确:毛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那鹰与鸟就是他们的化身了。2.质疑讨论: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点拨: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明确:a.落木萧萧: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②.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的心情又如何,同学试着体会?明确:a.感到有些无可奈何。探讨: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呢?不是的,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b.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三)带着感情去读前两联朗读点拨:首句要读得高亢激昂,次句要读得回旋婉转;第二联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作延长音(木、江)五、自主写作探究联系杜甫以前的诗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以“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的杜甫”为题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洁,富有诗意。六、课堂延伸,总结文章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律最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杜甫心”。即便贫病漂泊仍心怀天下,即便穷困潦倒仍身忧国运。失意时,依然不忘为国效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他的诗句,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七、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2.从内容与感情上分析《登高》与《望岳》两首诗歌的异同。八、板书学生从身边的日常情况出发,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望岳》、《春望》,通过畅所欲言,引出对作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圣杜甫”,合理的引入杜甫的思想感情中调动学生第一遍观察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朗读诗歌,发表见解学生读,学生评价,多媒体播放录音,并让学生感知为何用此种感情来演绎学生自读,各抒己见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深化文本,从文本中读出更多的思想和情感在读中,品味作品更深层次的感情教师结合提到的诵读古代诗歌句式节奏的知识进行点拨学生找出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尝试去体会这些字词的深层含义教师带领学生领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师总结: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2、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带领学生来感知意象,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堂达标,使学生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再次感悟理解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再读教师给予肯定评价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知晓作者和写作背景让旧知回忆来激发新知,从而使学生系统而完整的感知作者和当时的时局初步探寻作者思绪培养学生的朗诵诗歌的能力,通过先读,去感知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体悟文本的兴趣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层层深入剖析文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通过想象、讨论和感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知晓中感知,在评论中领悟让学生学会感同身受,明白律诗一般的鉴赏方法。训练了朗诵和加深了感悟,进一步在朗读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拓展学生的视野,举一反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杜甫的爱国情怀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养料在历练中让学生总结,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登高》学情分析本课是高一必修三的诗歌单元,以含蓄蕴藉为美的中国古典诗歌,对于高一的孩子是一种熟悉的陌生。程度稍好的孩子可能会模糊感觉到美,但难以言传。程度稍差的孩子,只能是茫茫然,难知所云。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古诗如浩瀚之洋,实现上述目标,教会学生驭船之法,让他们自己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叶圣陶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在学习《登高》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李白的《蜀道难》,已经懂得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一般从意象和意境入手,尤其应关注情与景的关系,特别需要学生主观情感的参与,需借助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揣摩言外之意,对作品形式(音律、语言、结构)的分析也有重要意义。学习《登高》也要注意这些。本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学生对杜甫思想为人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出来,学生学会通过当堂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登高》效果分析知识能力方面: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了杜甫的生平,特别是其作品作为诗史的影响。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们掌握了一些重点的词语,通过这首“古今七律第一”,掌握了律诗的一般的写作手法。3、通过分析本首诗歌,进一步品味到作者语言的精炼以及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进一步品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和方法方面:1、学习本课,让同学们掌握了一般律诗的吟诵的基本方法,学会了诗歌的基本的顿句和抑扬顿挫。2、学会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以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懂得利用这首手法分析诗歌。3、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当堂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通过这节课,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对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登高》教材分析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颠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唱出了唐诗最美的乐章。《登高》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唐诗,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对诗歌也产生了不同的积极影响,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风格多样,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本课三首诗都是诗圣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借山川风物表达自己人生感慨的诗作。致君尧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化为泡影,国家动荡,半生潦倒,晚境更惨。悲从中来,《秋兴》抒发了人生之悲、家国之悲;《咏怀古迹》寄寓怀才不遇之悲;《登高》饱含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叹。三首诗都是杜诗的代表之作,文质兼美,尤其是《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这个单元,旨在通过学习唐朝经典的诗歌,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诗风,或狂放或沉郁,或写实或隐喻,从中把握诗人慷慨苍凉、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登高》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登高》写于唐代宗天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当时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都相继辞世。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可唐朝,地方军阀们趁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然一处混乱。在如此之境中,具有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着病体登高,写下了本诗。所以,学习《登高》这首诗,能够通过这首诗的分析,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尤其是把握情景交融的诗歌手法的应用,通过把握杜甫精炼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忧国忧民心忧天下的思想情感,进一步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登高》评测练习(一课时)A卷双基再现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探究提高阅读《登高》,完成6~8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7.★★★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综合运用9.★★★杜甫的很多近体诗首联即对仗,如《登高》的首联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试查找杜甫首联即对仗的诗句。答:10.★★★★2006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直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龙”近日成为关注焦点。先是报道称:有专家提出“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因为“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人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宠然大物,这样的形象容易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产生一些联想。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关注。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投票者反对“弃龙”,当事人吴友富教授澄清说,他无意“弃龙”,本意是希望“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随后,又有专家提出,应为“中国龙”重新确定英文译名……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不超过80字。答:B卷比较阅读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1~5题。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1.★★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乙。2.★★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甲;乙。3.★★★结联往往是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乙是4.★★★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的;乙中的意象是的。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美文赏析】阅读下文,完成6~9题。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认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6.★★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概括说明。答: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8.★★★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答: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B.“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C.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的苍松、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通过这些想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D.这篇散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文采展示】10.★★★★联系《登高》和《登岳阳楼》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杜甫的经历,参考有关资料,为诗人作一小传,不少于200字。重点突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答:【高考模拟】1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07年高考卷)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序号:________12.★★★★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07年高考四川卷略加改动)(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学思结合、不断反省,因而很少犯错误的句子是:“,。”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A卷A卷双基再现1D点拨:A中“杳”读“yǎo”;B“鬓”读“bīn”“好”读“hào”;C“济”读“jǐ”。2A点拨: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3D点拨:指年老因疾病困顿。4C点拨: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5C点拨:“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探究提高6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点拨:意思对即可。7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8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点拨:词语的作用只有放在大的语境里,与整体联系起来才能凸显其作用。综合运用9如《江南逢李龟年》的首联“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绝句二首》的首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八阵图》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绝句四首(其三)》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点拨:对仗是近体诗的主要特征之一,杜甫的近体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0示例:“保龙”说)龙作为中国的千年图腾,已经深入我们的文化,也代表了中国形象,因此绝不能“弃龙”。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的追求所谓的认同而更改了自己本来的特色,那最终不是自己。(“弃龙”说)龙是皇权的象征,带有专制的霸气,随着封建制度的逝去,龙图腾这种为了控制老百姓图腾应该也随之消灭,中国不能再持续使用代表被推倒的王朝理念的标识了。(“保龙弃名”说)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代表了中国形象,“弃龙”行不通,但我们在走向世界发展道路上也应注重自己的图际形象。因此在龙的翻译上可以舍弃dragon,重新考虑。点拨:只要言之成理即可。B卷比较阅读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甲是写景,景写得壮阔;乙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点拨:主要着眼于景、事、情的关系。3甲是直抒胸臆;乙是寓情于事。4甲是微观的:“风”、“天空”、“猿啸”、“沙”“鸟”、“落木”、“江水”等;乙是宏观的概写。5B点拨:甲乙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美文赏析6.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点拨:找准区域,摘取要点。
7.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识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识。点拨:理解材料的使用与中心的关系。8.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点拨:对形象的东西进行理性的概括。意思对即可。9.A点拨:B项中“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属无中生有;C项中“想像生动形象”错,对比的作用是使表达深刻;这篇\o"免费中小学教学设计"文章的线索是读王维《山居秋暝》的感受,故D项错。文采展示10示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伟大的爱国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对于政治很有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这种抱负的折射。年轻时曾漫游各地。安史之乱前在长安生活,未能施展抱负,但与下层的人民逐渐接近。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陷贼与为官时期,使得以深入了解民众疾苦。此后的十余年,是在四川、湖北及湖南的漂泊中度过的。公元770年冬病死。杜甫一生仅做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小官,且时间不长,但他不管穷达,都时刻不忘兼善天下;不管是否在位,都是自觉谋其政。他以“穷年忧黎元”为思想核心,以“济时肯杀身”为一贯精神,以“再使风俗淳”为最高理想,形成了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以及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称为“诗圣”,诗作被称作“诗史”。代表作是《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旅夜书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点拨:传记要包括人物的生平、主要贡献事迹,语言要平实些。高考模拟11eq\o\ac(○,3)eq\o\ac(○,1)eq\o\ac(○,5)eq\o\ac(○,2)eq\o\ac(○,4)点拨:eq\o\ac(○,3)是总起,eq\o\ac(○,1)紧承eq\o\ac(○,3)构成因果,eq\o\ac(○,5)是印证eq\o\ac(○,3)eq\o\ac(○,1),eq\o\ac(○,2)是另一例,eq\o\ac(○,4)是总括,其中的“这么”是指代eq\o\ac(○,5)eq\o\ac(○,2)。1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择其善者而从之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学习求知之道,也是避免死记硬背的秘诀《登高》课后反思本周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我讲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三诗歌单元的唐朝诗人杜甫的《登高》,这是一首千古名篇,是一首“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郁顿挫”的诗歌,是杜甫用一生的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对于这样的经典作品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入乎其内”,就会浅而无味,如果不能做到“出乎其外”,就会虚而不实。所以,对于这节课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现总结如下:一、导入。利用即将来到的清明节引入,从春天人们喜欢踏青,到秋天人们喜欢登高望远,引入到杜甫的《登高》中来,比较自然,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通过听朗诵,初步感知文章。通过听名家朗诵,进入诗歌的意境中,让学生沉浸在诗境之中。三、自主展示朗读,对于诗歌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朗读,通过学生的自主展示诵读,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本身。学生读的还不到位,调动学生“读”的兴趣。要想读好一首诗,必须体察这首诗的情感。四、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感情基调,体察作者的情感。五、颈联、尾联分析。南宋学者宋大经在《鹤林玉露》评析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含有八“悲”,让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八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尾联的分析时,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解读要学会知人论世,联系作者所处时代,联系写作背景,分析作者除了悲叹自己之外,还有悲国之情,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和诗人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博爱之心。六、分析意象(分析诗歌首联、颔联)。同学们通过分析“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了解年迈多病的诗人当时的艰难处境,进一步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时把握好作者的“悲”情。颔联中“落木”“长江”让作者联想到时光的易逝,但自己却壮志未酬,所以“悲”中又含有一种对人生短暂,报国无门的叹息之情。七、自我写作展示。通过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理解,特别是联系以前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词,进一步阐释“我看到了一个______样的杜甫”,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本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交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朗读,在读中去品味诗歌的语言,在读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将“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但是,讲完了这节课还是发现存在很多的不足:一、在教学方式上:1、本节课采取是“诵读教学法”,但是如何发挥诵读的最大的效益,如何做到诵读课堂模式的最佳,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提升。2、在诵读教学的指导、教学模式的探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俱定制合同模板
- 收购冬瓜合同模板
- 宾馆房间租赁合同模板
- 房产赠与合同模板
- 软件供销合同模板
- 项目改造服务合同模板
- 辞退合同范本
- 店面维修维护合同模板
- 小型叉车出租转让合同模板
- 种苗代育合同模板
- Unit4《This is my friend》-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测试卷(译林版三起 2024新教材)
- 2025届单一概念材料作文“被讨厌的勇气”审题指导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第三单元达标练习(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顺丰同城新人考试
- 9 正确认识广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山东省春季高考2024年二模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预测报告
- 江苏省泰兴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智慧呼叫中心BPO解决方案
- 汉语词汇与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