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1页
济南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2页
济南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3页
济南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4页
济南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十一五〞信息化开展规划一、“十五〞成就与开展形势

(一)“十五〞信息化开展回忆。

1.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开展。“十五〞期间全市信息产业以年均22%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08.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8倍;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1.6倍,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3%,比“九五〞末进步2.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43.6亿元,软件产业95.3亿元,信息效劳业169.3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3倍、7.9倍和4.2倍。规模以上企业223家,比“九五〞末增加56.7%,其中过亿元企业12家,过10亿元企业3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全行业人均劳动消费率18.06万元炖人,是全市社会平均劳动消费率的4倍。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软件产业年均增速35%,独立软件规模与实力居全省首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立规模居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了以计算机炖效劳器、通信网络设备、数字家电和半导体元器件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优势产品,浪潮效劳器连续10年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

2.信息根底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根底设施建立快速开展,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通信、挪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的高速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体系已根本形成。固定升至8位,无线市话网、800M数字集群专网、CDMA网、数字电视系统建成开通。建成并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搭建了各领域业务系统,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并开展了多种信息效劳,为全市信息化建立提供了公共支撑环境。2005年,全市固定主线普及率44线炖百人,挪动普及率45部炖百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24%,城市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53台炖百户,分别比“九五〞末增长1.3倍、3.1倍、8.8倍和1.7倍。

3.以电子政务为重点的各领域信息化获得明显实效。75%的市直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覆盖所有县市区和部门,“金税〞、“金财〞、“金盾〞等“十二金〞工程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效率得到显着提升。围绕政府机制体制改革施行的跨部门政务协同工程成效显着,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财税增收信息化工程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20个部门企业根底数据的交换共享,为社会综合治税提供了数据支撑;行政审批信息化工程以网络为支撑实现“一厅式〞并联审批效劳,工程审批周期平均缩短三分之一;政府资金网上结算工程实现全市资金统一结算单位的远程报账和财务信息查询,有力保障了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施行。信息技术在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公用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平安等领域广泛应用,药品集中采购电子商务平台、“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物价监测信息系统、章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一大批信息化工程在各自领域成为全国或省内的示范工程,有力带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开展和进步。

4.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获得初步成果。工业领域施行了以电子商务为开展方向的企业信息化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消费、管理、营销4个环节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以客户关系为核心的供给链体系初步形成。培育的全市20家示范企业发挥引导带动作用,3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19家被列入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点企业,济钢、重汽等企业成为省级示范企业。农业领域施行了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开发了60多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实用价值的农业数据库,建成山东金农信息网、中国农业书店网等100多个农业类网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村村覆盖,信息技术在农业消费、流通以及水利、林业、气象等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商贸流通领域施行了国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实现200多家家电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创造了供需链竞争的新优势,电子数据交换、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技术在大型超市和商贸企业得到普遍应用,在降低经营本钱、进步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信息化开展环境逐步优化。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暂行方法?、?信息化工程建立管理规定?、?鼓励软件产业开展的假设干政策规定?等政策规章。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驻济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校生达3万余人,全市15200人次获得了“计算机应用才能考核合格证书〞,2万多名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通过了电子政务培训考核,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大幅度的进步。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通过“十五〞以来的建立和开展,我市信息化在信息网络、产业开展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根底和优势,但对照国内信息化先进城市,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主要表如今:一是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自主创新才能比拟弱,规模膨胀速度慢,本地化产品配套才能差;二是信息资源开发缺乏,利用不够,效益不高;三是信息化人才资源的构造性矛盾比拟突出,高级信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信息化人才使用的综合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四是信息产业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亟待进步,政府引导和配套资金投入缺乏,信息产业规模投入尚未形成;五是信息化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重复投资、分散建立现象仍然存在。

(二)信息化建立面临的形势。

1.从国际形势看,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进一场深化的全球性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开展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计算机、微电子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开展最快、浸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使社会经济构造、人类劳动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决定消费力开展速度和经济竞争力上下的关键因素。目前,国际信息产业正在向开展中国家调整布局,将在信息技术新一轮快速开展的带动下迎来新的开展机遇,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步入下一轮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市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承接兴隆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从国内形势看,施行信息化带动战略是党在新时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决策。“十五〞以来,党中央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立全局的战略举措,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建立进入快速开展阶段。“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开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信息化开展战略(2006—2020年)?,将推动信息化建立在“十五〞开展根底上,实现从战术地位到战略地位、从部分推进到整体推进、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从重网络建立到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等五个转变。虽然,我市信息化建立已具备一定的开展根底和比拟优势,但如何适应这五个转变,把握正确的开展方向,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是“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3.从区域开展形势看,区域竞争日趋剧烈,信息化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信息(知识)的消费、加工和效劳才能已成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十五〞期间,国内和省内许多城市都把加快信息化建立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才能的战略举措,信息产业开展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立开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市是全省的网络枢纽和信息中心,要适应区域合作和竞争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比拟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开展融入区域经济的主流体系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增强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作用。

4.从我市开展形势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开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调整经济构造、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构造转型等诸多繁重任务。要调整经济构造、转变增长方式,就必须大力开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增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效劳才能,就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利用信息化的外力和创新变革的思维,推动行政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化;要建立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就必须打造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进步城市综合信息效劳程度。因此,要实现全市“十一五〞总体开展目的,就必须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在整体效能上打破,在效劳开展中提升,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效劳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才能。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开展目的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开展省会经济〞的总体开展思路,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实现新跨越,建立新泉城〞的战略措施,坚决不移地施行“信息化带动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优先开展信息产业,优化完善信息根底设施,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深化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开展的效劳和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济南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二)施行原那么。

1.统筹协调与重点打破相结合。既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又要着眼需求,讲究实效,有重点、分步骤推进。

2.资源共享与深化应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利用。

3.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先行,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组织推进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立的积极性。坚持企业在信息化建立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立。

4.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加强国际和国内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倡导和鼓励技术创新,注重进步自主研发才能,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严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5.产业开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产业开展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开展信息产业,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坚实根底,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开展的互动机制。

6.保障平安与信息化建立相结合。坚持信息化与信息平安同步建立,同步开展,以完善、可靠的信息平安保障体系,促进信息化建立的安康开展。

(三)开展目的。

到2020年,根本建成产业兴隆、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效劳便捷、管理高效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建成体系完备、特色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产业累计投入6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年均增长25%,增加值达4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2.2%,规模以上企业达600家,过亿元企业30家;

——信息根底设施规模和技术程度到达国内先进程度,区域信息传输和效劳才能进一步增强。固定主线普及率60线炖百人,挪动普及率90部炖百人,数字电视普及率80%,互联网用户普及率60%,城市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85台炖百人;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获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区域性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信息技术在工业、商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显着提升;根本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行效劳和保障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到达其商务交易总额的30%以上;

——根本建成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政府管理和效劳程度显着增强。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法人信息、人口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三大城市公共根底数据库根本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效劳才能明显增强,90%以上的市直部门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市场监管和公共效劳;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深化的应用,城市管理和社会效劳程度明显进步。市政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行政执法等城市管理职能得到高效整合,农村综合信息效劳体系根本建立,社区效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工程根本建立完成。

到2020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6000亿元,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主导型支柱产业,形成网络先进、产业兴隆、资源雄厚、技术普及,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根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十一五〞开展重点

(一)信息产业开展。

充分发挥省会人才、技术和市场等要素的优势,着力施行“园区聚集、骨干拉动、外向带动和应用推动〞4大战略,建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效劳业3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以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为依托,逐步完善软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微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电子和信息效劳6大产业链;加大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外向型经济开展,增强济南信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才能;深化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展行业开展空间,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开展的互动机制。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建立“浪潮科技园〞、“历下工业园〞、“中新电子工业园〞、“长江实业(微软)工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向东打破济南临港开发区延伸至明水工业园,向西打破槐荫民营工业园延伸至长清晶恒工业园,形成“一个中心多个园区,东西延伸协调开展〞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累计投资290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540亿元,利税50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

(1)以浪潮科技园为主要载体,建立门类齐全、竞争力强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链。重点开展商用效劳器、特种计算机、存储系列产品、计算机外设等计算机产业群;壮大以税控机、二代身份证读写机具为重点的智能终端设备产业群;推进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挪动通信网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消费,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2)以晶恒工业园为根底,以高新开发区新区、临港开发区、明水工业园、历下工业园为重要补充,打造微电子产业链。以半导体别离器件产品为根底,引进半导体晶圆消费工程,建立半导体别离器件和光电子消费基地。大力开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进步自主研发才能,积极开展面向通信类、家电类和IC卡应用的集成电路以及嵌入式芯片的设计消费。大力开展芯片封装业,进步晶恒工业园成品封装、测试才能,逐步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相配套的协作体系。

(3)以山东松下等企业为重点,开展智能家电、数字终端和小家电为主导产品的信息家电产业链。推进山东松下工业园的规模化开展,加大技改投入,扩大背投、等离子、液晶等数字彩电的消费规模。推进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壮大智能家电产业的消费规模。以民营工业园九阳电器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小家电和智能测量仪器产品,增强豆浆机、电磁炉等产品的市场优势。

(4)以重型汽车电子产品为先导,形成较为完好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培植优势企业,加快研发中心和消费基地建立,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做大汽车电子产业规模。

2.软件产业。进一步优化齐鲁软件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配套设施、政策、研发和人才环境,带动浪潮软件园、中间件产业基地、嵌入式软件园、信息平安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历下软件园等特色园区加快开展。完善齐鲁软件园综合技术支撑平台,构建行业联盟体系和效劳支撑体系。重点开展中间件软件、信息平安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四大类优势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全国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壮大一批带动力强、规模化消费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提升“齐鲁软件〞品牌效应,形成体系完备、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软件产业链。到2020年,累计投资15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360亿元,利税38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

(1)大力开展软件外包产业。充分发挥“齐鲁软件出口联盟〞的作用,加快软件出口基地建立,搭建统一的出口协作平台,整合软件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软件才能成熟度(CMM)捆绑认证,形成企业的群体竞争优势,不断扩大软件出口规模。到2020年,软件出口企业超过100家,出口额到达2亿美元以上。

(2)做大做强优势特色软件。充分运用浪潮、中创等骨干软件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整合具有鲜明特色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建立壮大一批行业联盟和产业协作体系,实行强强结合、强特结合。大力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平安以及电力、交通、电信等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软件产业优势。

(3)进步自主研发才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扶持企业开发消费数字游戏、网络多媒体、共性软件和根底软件,加速软件产品产业化、商品化,进步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3.信息效劳业。加快开展信息传输和增值效劳业,建立国家级信息效劳产业基地,加快信息内容效劳业产业化,大力开展信息咨询效劳业,进一步培育信息消费市场,标准市场竞争秩序,形成技术先进、内容丰富、效劳便捷、竞争有序的信息效劳产业链。到2020年,累计投资16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

(1)以山大路商务区为中心,进步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才能,培育以信息效劳业为主的科、工、贸一体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较强区域带动和辐射才能的国家级信息效劳业基地。

(2)加快以网络运营商为主体的电信运营业有序开展。努力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网络增值业务的开发与应用,大力推动宽带及挪动信息效劳业,增强综合信息效劳才能。积极开拓下一代互联网及第三代挪动通信效劳业务,不断进步通信效劳质量。

(3)加快信息内容效劳业产业化步伐。支持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推动文化、出版、播送影视等行业开发数字音视频、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产品,提供网络化效劳。

(4)大力开展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效劳,推动综合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信息效劳网站的开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各种传统信息效劳业的效劳才能,带动传统效劳业向现代效劳业转型。

(二)信息根底设施建立。

继续建立完善宽带、高速、多媒体城域网,进一步强化公用信息平台的支撑效劳作用,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程度、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开展需要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

1.完善网络根底设施。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开展战略,加快网络根底设施的配套建立,加强地下信息管线的集约化和标准化管理,重点搞好政务中心、奥体中心及东、西部新城的网络根底设施配套和“大经十路开展带〞、“三大商业圈〞的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根底设施建立,推进“三网交融〞。完善无线电管理根底设施,加强无线电行业监管力度。施行“宽带济南〞工程,加快和标准宽带接入网建立,开发低本钱多样性适用的信息终端,实现市区100%的社区和80%以上的家庭宽带入户。

2.优化晋级公用信息平台。结合政务中心建立,晋级扩容由公共根底平台和公共应用平台组成的市公用信息平台,强化平台的技术性能和效劳功能,为全市信息化建立提供统一完善的网络和信息资源支撑环境。

(1)公共根底平台。完善网络交换中心,采取虚拟专网(VPN)等方式为各部门搭建业务专网,实现各类信息网的高速交换,防止网络建立的重复投资;建立公共数据中心,重点建立法人单位信息、人口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三大城市公共根底数据库,实现城市公共根底信息的共享整合和集中管理;完善信息交换中心,完善信息交换标准和共享机制,为跨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提供支撑。建立信息平安中心,完善身份认证、网上支付和容灾备份等信息平安根底设施,为各部门开展网络应用和网上效劳提供可信、可靠、可控的信息平安保障。

(2)公共应用平台。建立电子政务支撑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形成由部门业务信息资源、根底信息资源、公开信息资源、共享主题信息资源等构成的物理分布、逻辑集中的政务协同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开展政务决策支持、审批效劳、网上资金结算等跨部门政务协同应用;建立城市管理支撑系统,实现规划、市政、环境等城市管理信息的整合共享,开展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市政管理、环境监测等应用;建立社区效劳支撑系统,实现教育、科技、文化、社保、民政等部门社会效劳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展社区管理、社区效劳等应用;建立“三农〞信息效劳支撑系统,实现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展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信息效劳。建立电子商务支撑系统,完善平安认证、信誉效劳和在线支付等公共根底设施,为电子商务应用提供给用支撑环境。

(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效劳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改造,信息技术在节能、节水、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上获得打破,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消费才能、管理程度、创新才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5个提升〞。到“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以上根本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商务交易电子化,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3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50%。

1.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以软件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严密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进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技术程度。加快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企业资源方案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技术晋级和工业质态的提升。推进信息技术在开展循环经济、节约型经济中的应用,加快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进步。

2.完善应用示范体系。培育一批在设计、消费、管理、营销等环节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企业,着力培植20家省重点示范企业和30家市重点示范企业开展,带动全市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

3.完善中介效劳体系。大力扶持工程评估、工程监理、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中介效劳机构的开展,制定企业信息化统计和评价标准,开展投资担保、共性技术应用和管理诊断等效劳。

4.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的改造。加快信息技术在钢铁、石化和建材行业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企业能耗、降低消费本钱和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开展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缩短开发和消费周期,开展汽车电子设备,进步产品质量和智能化程度。开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以数控机床、数控锻压机械、智能试验机和循环硫化床锅炉等产品为重点的机械装备业,研制开发高精尖数控加工设备,提升中高档数控机床技术程度和消费才能。加快信息技术在食品药品行业的应用,实现消费工艺和流程的精细化控制,进步食品药品的质量。

(四)电子商务开展。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的,完善电子商务开展环境,建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网上支付体系、平安信誉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培植网络经济新亮点。到“十一五〞末,形成网络根底设施健全,社会信誉环境良好,物流配送网络兴隆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行体系。

1.推进面向企业(B2B)的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供给链管理为纽带,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交融,形成供给链竞争新优势,进步企业的市场反响才能。着力抓好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开展标准,建立汽车、钢铁、石化、建材、食品药品等行业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带动各行业电子商务开展。

2.促进面向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应用。完善面向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形式,加速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加强对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开展以连锁经营、集中配送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形态。做大做强三联家电、山大路信息效劳基地和济南茶叶市场等重点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完善重点行业网上交易系统,建立济南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整合旅游餐饮、批发零售、农副产品等特色行业的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一网式〞电子商务效劳。

3.突出抓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建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支撑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效劳、市场信息、管理咨询、资金担保、人才支持等公共效劳,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本钱,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开展。

4.大力开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开展以信息流为引导,集运输、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重点加强我市东部、西部、北部、西北部四大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立,实现货物存储、管理、提取的智能化。运输业推广应用卫星定位技术(GPS),实现货物在途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建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形成信息流引导的物资流和资金流快速聚集、合理配置的现代物流中心。

(五)政务信息化。

围绕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标准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电子政务根底设施,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公开,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加快政务协同系统建立,进步政务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和效劳程度。到“十一五〞末,建立比拟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机制,根本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科学部署、部门间高效协同的电子政务框架体系。

1.完善关键业务信息系统。(1)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才能。(2)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公安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和各级指挥中心系统建立,为“和谐济南〞建立提供支撑。(3)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等业务应用系统,进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监管程度。(4)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增值税防伪、税控认证、发票协查等信息系统,进步税收监管程度和监管质量。(5)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统计、汇总、分析,进步国有资产监管的质量和效率。(6)工商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经济户口管理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增强市场监管才能。(7)质量技术监视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质检业务监视、申报审批等业务系统,进步产品质量监视和检验程度。(8)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信息化审计形式,进步审计工作效率。

2.建立完善跨部门政务协同信息系统。(1)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面向经济运行和社会开展的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系统,为指导决策提供效劳。(2)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延伸市级行政审批网络到乡镇和社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标准审批行为,实现“一站式〞网上审批效劳。(3)财税增收信息系统。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信息支撑平台,健全税源监管体系;加强进出口领域部门的协同办公,进步口岸信息效劳程度和通关效率。(4)社会结合征信信息系统。整合企业和个人信誉信息,为“诚信济南〞建立提供数据支持。(5)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相关信息的共享,进步食品和药品监管力度。3.建立“中国•济南〞门户网站。完善各级党政机关网站建立,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为根底,连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机关的网站,形成全市党政网站群;整合各部门政务公开、政策咨询、业务受理、监察举报等对公效劳系统和公益性网站资源,建成一站式公共效劳的门户网站,进步公共效劳的效率和程度。

(六)城市管理信息化。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建立和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整合市政、规划、交通、环保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管理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调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程度。到“十一五〞末,形成城市管理信息支撑体系及应用体系,城市管理程度居省会城市前列。

1.完善全市统一的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建立涵盖城区数字化地形图、交通道路地理信息、市容环境地理信息、市政设施地理信息、城市房屋土地资源地理信息、城市园林绿化地理信息、城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等内容的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为城市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完善重点业务协同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加强各联动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进步对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反响和处置才能。完善城市公共效劳联动监察信息系统,健全12319效劳热线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部门联动、责任监察等系统建立,实现市政管理、业务咨询、抢险抢修、生活效劳的集中受理和快速反响。3.建立完善一批城市管理信息化工程。(1)市政管理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照明、主要河道、重点地区以及地下综合管网的实时检测和监控。(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和规划信息效劳的网络化。(3)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工程。建立完善城市公交、客运出租管理系统和调度系统,实现动态交通监管和公交、客运出租的智能调度管理,进步城市交通监控、疏导、指挥才能和效率。(4)环境监控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大气、水质、危险废弃物等生态环境信息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5)行政执法信息化工程。实现市区各级执法机关网络互联,建成信息传输、投诉指挥、综合应用的城市综合执法信息系统,进步城管执法快速反响才能。

(七)社会事业信息化。

以建立“和谐济南〞为目的,施行以社区效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信息化工程,进步社会事业现代化程度和社区管理效劳程度,让广阔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1.完善一批重点工程。(1)医疗卫生信息化工程,整合医院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建立全市疫情检测和防控体系。(2)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整合劳动、人事、民政、卫生、公积金管理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效劳系统。(3)劳动就业信息化工程,整合劳动效劳机构和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求职招聘、政策咨询、职业测评、失业登记、异地劳动关系转移等劳动就业效劳。(4)教育信息化工程,整合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大力开展远程教育,进步教育事业现代化程度。(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整合分散于政府各部门和社会的有价值的文献、图片、音像资料、档案等信息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6)科技信息化工程,完善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和科技信息数据库建立,建立数字化科技文献馆和科技开发与技术成果推广信息系统。

2.建立社区公共效劳信息支撑平台。完善市、区、街道、居委会网络根底设施,依托各类根底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建立社区效劳门户网站,整合社区家政、物业、呼叫中心等社区效劳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向社区的延伸和各项公共效劳在社区层面的集成整合。

3.建立信息化示范社区工程。依托社区公共效劳信息支撑平台,实现社区管理和效劳的信息化,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就业培训、网上缴费、家政效劳、物业管理、紧急救助等效劳。到“十一五〞末,建成30个信息化示范社区,带动全市“文明社区〞建立。

(八)农村信息化。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为目的,加快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效劳体系,深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管理中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带动区域经济开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到“十一五〞末,固定、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实现村村覆盖,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农村综合信息效劳体系根本建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撑手段。

1.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效劳体系。建立“三农〞信息效劳支撑平台,整合农业、教育、科技、卫生、劳动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乡镇“七站八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及农业科技信息效劳站等农村信息效劳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效劳队伍。加大对农村网络根底设施建立的投入,进步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效劳才能,开发低本钱的双向信息终端。广泛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农村信息效劳中介机构,增强农民信息应用才能。

2.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形式化栽培、配方施肥以及气象、土壤、植保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约化、优质化的高效农业开展。开发完善一批具有实用价值和区域特色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专家系统,建立农业与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灾害处理等信息应用系统,进步农业管理现代化程度。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开展“订单农业〞,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实现名、特、优、新农产品网上交易。扶持一批各具特色的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农户和示范企业,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与普及。

3.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管理的应用。加快乡镇政务信息化建立,推动审批效劳、社会保障、方案生育、科技效劳、劳动就业、教育文化、防灾减灾等政务效劳和社会公共效劳到乡镇的延伸和整合,推进公益性信息效劳向农村的不断深化,用信息化促进基层民主建立,进步农村管理程度。

4.建立农民工信息效劳系统。针对农民工的迫切需求,整合劳动、公安、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农民工管理效劳信息系统,向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效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九)信息平安保障。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加强信息平安管理,建立信息平安效劳体系,大力开展信息平安产业,保障信息化建立安康开展。

1.健全信息平安管理工作机制。健全信息平安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培养壮大信息平安人才队伍,完善信息平安应急处理预案,形成信息平安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及传播有害信息等行为的监管。

2.完善信息平安效劳体系。加强信息平安防御体系建立,加快信息平安评测、应急响应、身份信任和容灾备份等根底设施建立。加大对急需的信息平安技术、信息平安设备的开发力度。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信息平安标准标准和重大工程平安解决方案。

3.加快开展信息平安产业。抓好我市以商用密码产品为龙头的信息平安产业开展,在密码机、密码卡、智能密码钥匙、平安效劳器、信息平安管理系统等方面开发一批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