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一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察看和描绘人物的方法。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迪;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内心”的联系。三学习准备:学生可收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领会画家技法的娴熟。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勇敢推断“游”字的含义。使学生领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明,把鱼画得绘声绘色。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念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畅。二自主念书学生自主念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沟通互帮。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尝试朗诵。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诵。发现问题,并进行评论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诵。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第二课时一回首复习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指名(师板书)二念书议论,解决疑问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勒。四人小组沟通。全班沟通: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内心”有什么联系?三重点研读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明,画出的鱼活龙活现,仿佛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夸赞)频频朗诵,说说作者是经过怎样的描绘,使你感觉到“鱼游到了纸上”的。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仔细的动作描绘也是在赞叹他。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学习作者所用的察看和描绘方法。察看方法:认真看,认真听。描绘方法:语言、动作描绘和侧面衬托。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详细描绘,来表现青年画技高明,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察看后,从语言、神情、动作等方面说一说)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内心”默读课文,领会“游到了内心”是什么意思。迅速浏览,找到有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内心去的。(联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察看,,勤苦地练习,进而领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再次商讨作者所用的察看方法和描绘方法。长久认真察看,并进行笔谈。举止和神情描绘。有感情地朗诵你认为描绘精彩的段落。五议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内心”的关系。自己摘抄描绘聋哑青年外貌、神情或动作的语句。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娇艳、服饰、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认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领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3、领会描绘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认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领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领会描绘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衣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分享资料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衣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联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认识或许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衣饰特点、生活风俗。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课文中波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域,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同,他们一同生活,一同工作,特别快乐。那边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标出自然段。2)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频频多读几遍。)3、小组合作沟通。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沟通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4、全班集体沟通,教师点拨。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诵课文,议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学习反应:(出示课件)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到达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四、稳固练习翻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同来闯关吧!五、讲堂总结,铺垫下文这节课,同学们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同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理清了课文的写作次序。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持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能读通课文,认识了生字,认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品读课文,去感觉大青树下的小学独到的魅力。二、汇报沟通,深入探究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沟通沟通吧。(“美丽、团结、欢喜、祥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阅读引导。)(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的语句。2、学生沟通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及有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耸立在山花绚丽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2)“那娇艳的服饰,把学校妆扮得绚烂多彩。”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绚烂多彩”的意思。(颜色娇艳,色彩多)3)“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摆”(出示课件:有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4、指导朗诵,品味校园的美丽。师:校园外山花绚丽,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种的娇艳的服饰的孩子们,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吗?1)自由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论。(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1、“大青树下的小学”仍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觉到?2、学生自读,画出有关语句。3、学生沟通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1)大家穿着不同,到达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着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同朗诵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同”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领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彼此不分。)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着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彼此不分,是货真价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一同领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同朗诵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仿佛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安静)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正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仿佛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衬托孩子们学习认真。)2、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关于“祥和”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正确地归纳出来,教师可适合点拨。)(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喜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觉。2)指导朗诵。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经过朗诵来传达自己的感觉吧!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很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的语句。2、学生沟通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及有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耸立在山花绚丽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2)“那娇艳的服饰,把学校妆扮得绚烂多彩。”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绚烂多彩”的意思。(颜色娇艳,色彩多)3)“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摆”(出示课件:有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4、指导朗诵,品味校园的美丽。师:校园外山花绚丽,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种的娇艳的服饰的孩子们,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吗?1)自由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论。(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1、“大青树下的小学”仍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觉到?2、学生自读,画出有关语句。3、学生沟通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1)大家穿着不同,到达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着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同朗诵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同”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领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彼此不分。)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着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彼此不分,是货真价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一同领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同朗诵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仿佛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安静)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正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仿佛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衬托孩子们学习认真。)2、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关于“祥和”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正确地归纳出来,教师可适合点拨。)(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喜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觉。2)指导朗诵。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经过朗诵来传达自己的感觉吧!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很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了。4、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很多的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小动物的出现更为突出了地处边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喜、开朗的氛围。)三、揭露主题,升华情感1、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师:这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多少骄傲和赞美的情感啊!联合我们方才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填上最能体现你感觉的词语再读一读。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____________的小学。(美丽、团结、祥和、欢喜)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入合适的词语。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2、若是你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骄傲)3、指生带着骄傲、骄傲的情感读这句话。4、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喜?(民族之间团结互帮,是一家人。)5、教师总结。(出示课件:五十六个民族手拉手的图片)师:“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喜!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让我们一同唱响《爱我中华》这首歌吧!四、稳固练习翻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同来闯关吧!五、课外延长,鼓励实践1、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很多学生都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也很想认识你们的学习生活,课后我们能够把我们一周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整理好邮寄给他们。2、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其他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展开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剖析1.本届课的教学是围绕一位数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后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课标中对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经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达成对知识的迁移,本节教学内容在本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点,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2.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沟通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情剖析1.本节内容是接一位数乘两位数后的教学,学生掌握较好,通过教学、练习、作业等检查发现学生掌握较好,95%的学生能达到教学目的。2.学生能清楚认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计算法例进行娴熟计算。3.少部分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连续进位掌握不够,有忘进位的现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会经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达成对知识的迁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沟通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办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进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习题,重点练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概范围。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识题意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沟通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本周五我校要举行一次大的体育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生:冬季越野赛。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有参加的吗?(学生纷繁举手)。这么多同学参加比赛,一定要为班集体争光哟![评:教师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冬季运动会校园地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幸亏体育场门口会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识题?学生回答: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识题则意味着学生有优秀的数学意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识题,使学生成为数学识题的发现者,而不只是是数学识题的.解决者。]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教师板书)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㈠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生:400多米;500多米;600多米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获得正确值呢?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2、小组内议论、沟通计算方法。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沟通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152×4=608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评:计算教学往往很乏味无味,郭老师松手让学生勇敢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识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师:方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㈡、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可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师:请你们自己尝试试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248×4=9923、察看、比较。师:察看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师:小组内议论、沟通,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汇报。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仔细地演算。[评:学生主动察看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沟通,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纯真的归纳计算法例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沟通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议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沟通计算过程,使学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三、迁移练习1、独立达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校正。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261×38×123621×38×321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生:口算;估算;笔算。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师:引导学生察看、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同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议论)(学生汇报议论结果。)3、达成第73页第5、6题。四、质疑反省师:这节课,你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生:略。【设计意图与反省】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着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存心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进学生的察看能力,计算能力获得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乏味,属于“纯数学”的内容,怎样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领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构造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识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怎样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识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经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三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识题意识的培养”办理的方法获得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觉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时时刻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识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2、在提出问题上,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识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觉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重点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赐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抵达,所以是同时抵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着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沟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勇敢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关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向进行认识答。这样办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好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利处,因为讲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评析】本节课是围绕担当研究课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识题意识的培养》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课题思想,教学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详细说有以下三个特点: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识题上课开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节教学知识亲密有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识题,把生活转变为数学,使学生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怎样从数学角度察看生活,提出数学识题有了一些体验。2、勇敢尝试,主动探索,合作沟通计算教学往往乏味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怎样让这节课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领会数学的价值,郭老师松手让学生勇敢尝试,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小组内沟通计算过程。计算以前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进行考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计算时你有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繁发表自己的卓识,更好的掌握了计算方法。教师在讲堂上体现出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3、创造宽松、民主、和睦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语言拥有亲和力,讲堂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发展不同看法,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民主、同等、和谐的讲堂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情感,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端午日》教学设计《端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端午节的风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学习按一定的次序有详有略的描绘场面。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正确、简炼的语言。2、学习场面描绘的方法。3、收集本地的风气风俗,感觉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氛围。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节日?生: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师:其实方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独爱,反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慢慢在被人们遗忘,今天我们要一同跟从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边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板书:——走进湘西端午日沈从文)二、授新课:(一)、释题1、端午节是每年的阴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哀悼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2、我们家乡有哪些有关风俗?吃咸鸭蛋、吃粽子(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1、分几个学生朗诵,找找湘西一带人们是怎么过端午日这一天的?①端午日看热闹②划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