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187-2018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规范_第1页
DB3301T 0187-2018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规范_第2页
DB3301T 0187-2018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规范_第3页
DB3301T 0187-2018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规范_第4页
DB3301T 0187-2018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30Z68浙江DB3301省杭州市地方标准DB/T0187—2018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DB3301/T0187—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杭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芳、陈增丰、张束空、王梅兴、毛文轶、张国范、曹莉、张媛、童星冰程光华、洪国才、楼磊、章嫣。1DB3301/T0187—2018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的基本要求、运行管理、应急管理、垃圾入场、运行作业和环境监测等要求。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杭州市市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不适用于生活垃圾就地分散处置及垃圾转运、分拣处置等服务。县(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服务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T187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T48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J86生活垃圾堆肥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1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T125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128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规程CJJ175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7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84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建标124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1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2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集中处置设施依规划合法建设、用于处置生活垃圾的各类设施设备及建(构)筑物组成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处理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和厨余垃圾处理厂等。2DB3301/T0187—20183.2集中处置服务通过集中处置设施,按照设计规定的处理工艺流程和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处理的过程。3.3监管机构依据法律法规或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授权,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处置监管职责的专业性组织机3.4处置单位依法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负责运营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的组织机构。3.5收运单位依法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负责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服务的组织机构。3.6公众监督代表通过合法程序、由处置设施周边地区居民或社会公众若干代表组成、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履行监督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团体。3.7处置调度监管机构结合全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和处置能力,统筹协调生活垃圾入场(厂)时间和数量。4基本要求4.1处置单位资质要求4.1.1处置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a)具备有效的行业主管部门颁发《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b)具备有效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4.1.2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还应具备以下资质:a)生产饲料产品的,具备《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b)生产肥料产品的,具备生产许可证和肥料登记证;c)使用微生物菌剂的,具备环保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许可。4.2采用先进垃圾处置技术和装备,运行维护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技术规程和本标准要求,规范作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垃圾处置服务。4.3垃圾处置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污染物防治措施,保持污染物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经处理达到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后排放。4.4运行管理应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开设施处理规模、作业时间等基本信息和日常运行、环保排放等基本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4.5监管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处置服务质量评价,督促处置单位规范运行,提升垃圾处置服务效率和质量。3DB3301/T0187—20185运行管理要求5.1制度管理5.1.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包括生产安全管理、运行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生产技术规程及应急管理等。5.1.2根据处置设施设计和建设要求及相关标准要求,制定工艺运行管理手册、岗位操作规程和故障应对措施等。5.1.3规章制度应有效执行,落实岗位操作规程上墙制度,使每个岗位的操作人员熟知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运行要求。5.1.4建立日常运行维护资料台帐和运行管理日报、月报和年报制度,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并妥善保存。5.1.5定期开展规章制度后评估,适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满足处置设施日常运行维护要求。5.2人员配置5.2.1根据垃圾处置工艺要求配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包括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热能工程、环境监测、信息工程等,满足日常运行实际需要。5.2.2处置单位劳动定员数量不宜少于建标124、建标141、建标142等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5.2.3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新上岗人员、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生产安全等关键岗位需持相关部门核发上岗证。5.2.4管理人员应了解有关处置工艺和相关的质量、环境、安全规定;作业人员应掌握本岗位工作职责与任务要求,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维护、安全操作规程。5.3设备管理5.3.1处置单位应配套建设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确保信息化系统采集数据准确、可验证,并与监管机构在线监管系统有效衔接。5.3.2定期检查和试验重要设施设备,起重机、压力容器等的特种设备须委托有资质检验检测单位检定,检定资料齐全。5.3.3定期巡回检查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行状况,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设备缺陷应按相关规程处理。5.3.4定期维护、适时更新设施设备,保障设施设备功能完好和正常运行。5.3.5调整主要运行工艺的,应进行充分论证、试验测试和科学评估,并经项目原批准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5.4安全管理5.4.1生产安全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2801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生产安全管理制度。5.4.2建立生产安全管理机制,明确生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有效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5.4.3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生产安全培训,管理人员每年不少于1次,作业人员每年不5.4.4定期开展生产安全隐患大排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沼气管道、压力容器等安全隐患重点部位或环节应适时增加排查频次,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4DB3301/T0187—20185.4.5沼气集聚区应设有排风系统、灭火系统、自动安全报警系统和防爆措施,严禁设置封闭式的建(构)筑物,并建立预警机制。5.4.6消防设备、卫生防疫设备、避雷和防爆装置等应处于良好状态,垃圾运输路线、应急疏散路线等指示应明晰。5.4.7垃圾卸料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现场安排专人指挥调度,确保垃圾运输车辆和人员安全。5.4.8安全隐患场所作业人员不得单独作业,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安全隐患处理后方可进入。5.5劳动防护与卫生5.5.1有效落实防尘、防飞扬、除“四害”及病媒生物防治措施,填埋场作业区可视范围内苍蝇不得3只。5.5.2现场作业人员劳动防护和安全措施有效,建立全体职工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职工卫生健康培训和健康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5.5.3建立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厂)安保措施,登记人员信息,安排专人陪同和引导;参观前对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配发安全防护用品。5.5.4场(厂)区内应按CJJ/T125要求规范设置设施图例、设备图形符号和应急图形标志等,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等标志标识,并定期检查、维护或更换,确保图例标志规范、清晰、整洁。5.5.5保持场(厂)区环境卫生整洁,道路路面无污水积留、无垃圾洒落,垃圾分选杂质、焚烧灰渣等应及时清理。5.5.6设置垃圾运输车辆清洗设施设备,并提供垃圾运输车辆出场(厂)前冲洗服务;定期冲洗场(厂)界外1km以内垃圾运输车辆途经道路,保持路面无积留污水和垃圾。5.6信息公开5.6.1通过对外显示屏实时公开日常运行主要参数和污染物排放数据信息,并确保数据准确,自觉接受公众监督。5.6.2对外显示屏应保持24小时正常运行,发生故障及时修复,故障宜2h内修复、最长不超过24h。5.6.3通过企业官网向社会公开垃圾处置月度运行报表、污染物排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情况等信息,并确保数据准确。5.6.4建立与周边居民沟通、帮扶机制,通过主题活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周边居民沟通交流;有条件的宜建设运动休闲场所和设施,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5.6.5宜建设环保科普教育基地,设置公众参观通道和展示展览区域;定期开展公众科普体验活动,普及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基本知识。5.6.6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应接受公众预约参观,并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5.7接受监督5.7.1处置单位应按监管机构要求实时传输垃圾称重计量、作业现场监控和主要运行参数等数据。5.7.2按照约定方式接受公众监督代表检查,对公众监督代表提出的疑问宜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反馈。5.7.3公开监督热线,接受公众咨询和投诉受理,及时处理政府部门转办投诉受理件,投诉件处结率%。5.7.4第一时间回应媒体曝光问题,并于2个工作日内按信息来源渠道向社会和媒体反馈结果。6应急管理5DB3301/T0187—20186.1应急预案6.1.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根据其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与自然条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每年制定垃圾处置应急预案。6.1.2组建垃圾应急处置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落实应急处置专项资金、专职(或兼职)人员。6.1.3对垃圾处置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进行预判,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及可能的影响,制定应急方案及处置措施。6.1.4按应急预案要求储备应急物资,定期检查确保应急物资的有效性,做好应急物资保障。6.1.5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垃圾处置应急预案学习和应急演习,应急预案演习每年不少于16.1.6向社会公布相关突发事件报案联系方法,公告社会相关突发事件报告、处置的程序、方法及有关常识。6.1.7可通过签订协议、联合组队等形式与有关机构或单位建立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6.2应急处置6.2.1应按全市垃圾应急处置调度总体要求,划定一定面积的区域,设置为应急缓存区或应急贮库,以便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为接纳垃圾的临时堆存区。6.2.2突发事件或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应严格执行监管机构应急调度,有效保障生活垃圾得以及时处置。6.2.3发生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抢修等活动,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污染,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和向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性质、规模及处置情况。6.2.4因突发重大事故或故障而导致垃圾处置设施正常功能失效,暂时关闭停产应经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6.2.5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和受损程度评估,重新核定产能,积极恢复生产。7垃圾入场要求7.1入场垃圾7.1.1处置单位应向收运单位明确入场垃圾要求,并在入场(厂)口明显位置对入场垃圾要求进行公7.1.2收运单位应严格控制入场(厂)垃圾质量,严禁将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非生活垃圾运输进场(厂)。7.1.3收运单位应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将分类垃圾运输至相应的分类处置设施。7.1.4处置单位应建立和落实入场(厂)生活垃圾检查机制,做好检查记录,每周不少于1次,禁止收运单位非生活垃圾进入。7.1.5收运单位应按监管机构要求备案登记垃圾运输车辆相关信息,未经监管机构备案登记或信息不符合的垃圾运输车辆不得入场(厂)。7.2处置调度7.2.1监管机构按照“分类处置、焚烧优先、就近处置”原则,结合垃圾处置设施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处置调度计划和指令。6DB3301/T0187—20187.2.2处置单位严格执行监管机构的处置调度指令,不得无故拦堵经监管机构登记备案的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入场(厂)。7.2.3处置单位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两条生产线以上的应轮流检修;检修计划应提前10d书面通知监管机构,并通知垃圾收运单位或进行公告。7.2.4处置单位应及时安排专人指挥和维护现场秩序,等候卸料的垃圾运输车队不可外延至场(厂)区外,确保处置设施运行安全、有序。7.3称重计量7.3.1垃圾称重计量系统应具有称重、记录、打印与数据远程传输功能,汽车衡精度应满足相关计量检定规程要求。7.3.2保持称重计量系统正常运行,突发故障期间应立即启动应急措施,手工如实记录垃圾运输车辆车牌和入场(厂)时间等信息,经监管机构审核后按有关规定执行。7.3.3入场(厂)垃圾称重计量应实施进、出双向过衡称重。7.3.4入场(厂)分类垃圾应分别称重计量,按不同处置设施分类归档,确保垃圾来源、类型、重量、进出场(厂)时间等数据准确,并实时传输至监管机构。7.3.5称重汽车衡应定期委托法定计量检验机构校核检定,每半年不少于1次,出现故障应及时修复和检定,检定材料出具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监管机构。8卫生填埋处理8.1填埋作业8.1.1卫生填埋作业应满足CJJ93和GB16889的规定。8.1.2制定分区、分单元作业规划,填埋库区临时道路和卸料平台应满足入场垃圾运输车辆全天候通行要求。8.1.3合理安排作业力量,适时增、减卸料平台,垃圾运输车辆卸料等候时间不宜超过30min。8.1.4合理控制作业区面积,作业区面积与日垃圾处置量比不宜大于0.8;单元厚度不超过6m,合理控制摊铺厚度,分层连续碾压,压实密度应大于800kg/m3。8.1.5入场生活垃圾应于当日填埋作业结束前完成日覆盖作业,日覆盖和中间覆盖材料选择、覆盖厚度、覆盖作业程序及要求应符合GB50869的规定。8.1.6作业区及时进行消杀、除臭,保持除臭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场界臭气浓度应满足GB14554的规8.1.7填埋作业层达到设计标高,应按照CJJ112要求及时进行生态覆绿,采取必要的植被绿化和地表水导排等工程措施,改善垃圾堆体外观效果,优化生态环境。8.2渗滤液收集处理8.2.1保持雨污分流设施完好畅通,及时导排、收集填埋库区渗滤液,渗滤液收集处理量不宜大于日垃圾处置量的70%。8.2.2定期巡检雨污分流设施,大雨和暴雨期间应有24h应急值守和现场巡检,不得发生渗滤液外溢等环境污染事件。8.2.3定期巡检未填埋区人工合成防渗材料和中间覆盖材料破损情况,每月不少于2次,发现破损及时修复。7DB3301/T0187—20188.2.4保持渗滤液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做好各环节运行参数监测和记录,实时监控进水口和排放口水量、水质;处理后排放水质应满足GB16889的规定。8.2.5渗滤液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12h内恢复正常运行,应急排放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8.2.6渗滤液处理产生的浓缩液和污泥应按照项目环评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或堆置。8.2.7处置单位接纳外来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并确保不影响现有渗滤液处理设施工艺的正常运行。8.2.8渗滤液经处理后用于场内道路洒水作业等方式实施回用的,水质应达到CJ/T48的规定。8.3填埋气体利用和监测8.3.1应按CJJ175要求进行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不具备利用条件的,填埋气体应进行燃烧处理。8.3.2填埋作业区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小于0.1%,填埋作业区上方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小于5%,临近5%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火灾和爆炸。8.3.3填埋作业区、封闭式污水调蓄池等沼气集聚区应设置气体主动收集导排设施和监测报警装置,并保持其正常运行。8.3.4覆盖膜不应出现较大面积鼓包现象,定期监测覆盖膜下填埋气压,气体压强不宜大于0.75Kpa。8.3.5按CJJ175要求实时监测填埋气体抽气系统压力,每天检查检测填埋气体输气总管甲烷浓度、气体流量及压力。8.4堆体安全监测8.4.1按CJJ176要求进行填埋场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定期监测填埋场坝体位移、垃圾堆体水位、堆体水平位移和堆体沉降等重要指标,每月不少于1次;8.4.2每年委托专业测绘机构实施填埋库区地形图测绘,并测算已使用填埋库容量,出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报监管机构。9焚烧处理9.1垃圾接受与焚烧9.1.1垃圾焚烧处理应满足CJJ128和GB18485的规定。9.1.2垃圾入库坡道应封闭,破碎、分选等预处理车间应密闭化,卸料大厅保持环境整洁、安全防护措施到位。9.1.3垃圾贮库应保持处于密闭负压状态,并保持负压在线监控系统和通风除臭系统良好运行。9.1.4焚烧炉设备运行可靠,合理控制垃圾给料、风量、炉温、炉膛负压、烟气停留时间及氧含量等技术指标。9.1.5保持助燃器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炉膛温度低于850℃及时启动助燃器。9.1.6控制炉渣热灼减率不大于3%,定期检测每台焚烧炉炉渣热灼减率,每月不少于2次。9.1.7启、停炉期间焚烧炉运行控制严格执行GB18485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启、停炉年累计时间。9.1.8合理安排设备检修计划,两台以上焚烧炉应轮流检修,确保垃圾处置服务不间断;机械炉排单炉年累计运行时间不少于8000h,循环流化床不少于7200h。9.1.9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应迅速抢修,确保12h内恢复生产。9.2烟气净化8DB3301/T0187—20189.2.1保持烟气净化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烟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GB18485的规定。9.2.2酸性气体中和剂、脱氮还原剂及活性炭品质和当量用量不得低于设计要求。9.2.3活性炭喷射应设置在线计量装置和喷射备用装置;布袋除尘器应有滤料损坏监测手段,做到及时发现和更换。9.2.4定期更换失效的活性炭、布袋除尘器和催化剂,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9.2.5定期检查烟道、烟囱泄漏和腐蚀情况,每年不少于1次,发现异常及时修复。9.2.6定期委托检查、维护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并做好记录,确保监测仪表显示和传输数据真实性。9.3渗滤液与残渣处理9.3.1渗滤液应及时收集处理,处理后的水应优先考虑循环再利用;处理后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厂处理的应满足GB18485的规定。9.3.2渗滤液回喷炉内燃烧处理的,应设置入炉实时在线计量系统,并确保炉温保持850℃以上;委托外运处理的应与接受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如实做好渗滤液外运去向、数量等记录。9.3.3渗滤液处理产生浓缩液应按项目环评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不得违规排放。9.3.4飞灰和炉渣应分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飞灰处置应满足GB18485的规定,外运、转移处置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并签订服务协议。9.3.5危险废物临时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防渗漏、防扬尘、防流失措施,确保废弃除尘布袋、飞灰及固化体等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安全。10生物处理10.1预处理10.1.1垃圾生物处理应满足CJJ86和CJJ184的规定。10.1.2卸料间、预处理间和堆肥料仓等区域应密闭、控制臭味外逸,并定期冲洗地面,保持环境整洁。10.1.3卸料间、预处理间和堆肥料仓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并保持其正常运行,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h。10.1.4输送、卸料倒料过程应避免飞溅,分选、破碎设施设备应密闭化,并定期冲洗,每日冲洗不少10.1.5保持臭气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无明显异味、臭味,厂界臭气浓度满足GB14554中规定的排放限值要求。10.1.6预处理分选出的不可降解物应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堆置或排放。10.2生物发酵10.2.1厌氧发酵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