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高温氧化优秀公开课_第1页
金属的高温氧化优秀公开课_第2页
金属的高温氧化优秀公开课_第3页
金属的高温氧化优秀公开课_第4页
金属的高温氧化优秀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金属的高温氧化金属高温氧化的热力学金属高温氧化的动力学金属的氧化膜合金的氧化广义的氧化:把金属从表面开始向金属化合物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氧化。狭义的氧化:指金属和环境介质中的氧化合而生成金属氧化物。可用下式表示:金属的氧化过程:吸附扩散化合。这些化合物包括氮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化物、氢氧化合物等。因此,工程上广义的氧化其产物不一定是狭义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属高温氧化的热力学一、金属高温氧化的热力学可能性研究金属发生氧化的可能性或倾向性以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用系统吉布斯自由能G的性质来进行判断。由热力学可知,任何自发进行反应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必须降低。当时,过程自发进行。反之,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金属高温氧化和腐蚀反应的行为实际上与此相同。因此,一般都应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作为金属高温氧化的热力学判据。但是注意:从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是不可能预测反应速度的。由上式可见,在温度T时,金属是否会氧化,可根据氧化物的分解压与气相中氧分压的相对大小来判断。若,则,反应向生成的方向进行;若,则,高温氧化反应达到平衡;若,则,反应向分解的方向进行。将式(2.2)带入式(2.3)例:在通常的大气条件下,氧分压可视为衡定值,即。因此,金属的稳定性可通过下式判断:表2.1列出几种氧化物的分解压。即可通过分解压与环境中的氧分压相比较,由此可直接判断氧化反应是否可能发生。

(1)当时,处于平衡态,金属与氧化物均稳定。(2)当时,反应向生成氧化物方向进行。(3)当时,则反应向氧化物分解方向进行。反应式分解压/KPa反应式分解压/KPaFeO=Fe+1/2O2Fe3O4=3FeO+l/2O2

Fe2O3=2/3FeO+l/6O2CoO=Co+l/2O2Co3O4=3CoO+l/2O2NiO=Ni+l/2O21.7×10-132.8×10-111.7×10-41.6×10-102.7×1021.7×10-8Cr2O3=2Cr+3/2O2Al2O3=2Al+3/2O2MnO=Mn+l/2O2Mn3O4=3MnO+l/2O2Mn2O3=2/3Mn3O4+l/2O2SiO2=Si+O22.3×10-201.3×10-331.1×10-222.2×10-41.3×1021.1×10-26表2.1几种氧化物的分解压(1000℃)二、系统标准吉布斯自由能-温度图例:从图2.1中可得出,铝和铁金属在状态下氧化时的系统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为:如上所述,在研究金属高温氧化过程中,可以根据金属氧化物的系统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判断氧化的可能性或反应的方向性。1944年Ellingham编制了一些氧化物的图。不同温度下,各氧化物的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由该图可以直接读出任何给定温度下,金属氧化反应的值。值愈负,则该金属的氧化物愈稳定,亦即金属还原夺氧能力愈强。

由上式反应可见铝和铁在600℃标准状态下均可氧化,而前者比后的氧化倾向更大。将上述二式相减,可得:这表明,在氧化膜中FeO可被Al还原而生成。正如上述,位于图中下部的金属均可还原上部金属氧化物。为什么Cr,Al,Si作为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提高其热稳定性?这些元素的氧化物位于图中的Fe氧化物的平衡线以下,故此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使用平衡图时必须注意:

1、该平衡图只能用于平衡系统,不能使用于非平衡系统,且仅说明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倾向的大小,而不能说明反应和速度问题,后者是属于动力学范畴问题。

2、平衡图中所有凝聚相都是纯物质,不是溶液或固熔体。换言之,该图原则上只用于无溶体参与的反应。第二节金属高温氧化的动力学一、金属高温氧化动力学主要研究氧化膜增长和速度规律,即考虑是按什么规律成长。从工程观点看金属高温氧化最重要的参数是它的反应速度。由于氧化反应产物一般都保留在金属表面,所以氧化速度通常以单位面积上质量变化表示。膜厚与氧化质量增加可以用下式表示:(2.5)对上式积分得:上式表明,氧化膜的厚度与时间成直线关系,积分常数取决于氧化起始瞬间膜厚,若是在纯净金属表面开始氧化,式中的C=0,可得:为实验上的测量方便,常用增加质量表示:或用腐蚀性气体的质量减少来表示:(2.8)(2.9)(2.10)实际上,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膜厚度随时间的增长,皆遵守直线关系,如图2.2镁在503~575℃下氧化时遵循线性规律。可以设想,产生直线规律是由于膜没有任何保护性的结果,即氧化过程受纯粹化学反应活化能控制,氧化速度等于化学反应速度。图2.2纯镁在各种温度下在氧气中的氧化2、抛物线规律该规律首先由实验得到,用Ag与I2蒸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导出抛物线方程。设金属表面已有厚度为y的完整氧化膜(图2.3),若金属进一步被氧化时,反应物质必定通过扩散经由而氧化反应。由菲克第一定律可知粒子的扩散速度:图2.3金属氧化膜增长示意图(2.11)若用氧化膜的厚度增长率来表示氧化速度,则由式(2.14)可得积分上式当氧化膜具有保护性时,氧化反应的速度规律常呈抛物线型。氧化反应主要受金属离子在固体膜中的扩散控制。因为许多金属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氧化时,在金属表面上形成较致密的固体氧化膜,因此氧化速度与膜厚成反比。实践证明,许多金属的氧化偏离平方抛物线规律。将式(2.15)写成下列通式:或(2.15)当n〈2时,表明氧化的扩散阻滞并非完全随膜的厚度的增长而呈正比地增长,膜的应力、空洞、缺陷可能是造成扩散偏离平方抛物线关系的缘故。当n〉2时,表明扩散阻滞作用比膜增厚所产生的阻滞更为严重。金属氧化物或锈层的掺杂、离子扩散受阻、致密阻挡层的形成都是可能的原因。图2.4示出,在较高的温度下,铁在空气中氧化的抛物线规律。图2.4铁在较高温度下在空气中的氧化抛物线曲线(2.16)3、对数规律有些金属在低温或室温氧化时,它的氧化膜形成的特点是开始反应迅速,然后随着反应进行,速率却变得缓慢,这种氧化服从对数和反对数规律。它们的氧化速率与膜的厚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即

积分后可得(2.17)(2.18)(2.19)(2.20)4、立方规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一些金属的氧化服从立方规律,例如金属锆在101.325kPa氧压中,于600~900℃范围内,铜在100~300℃各种气压下等温氧化均服从立方规律。立方规律通常仅局限于短期的暴露,在低温薄氧化膜时出现,此现象可能与通过氧化物空间电荷区的输送过程有关。为综合比较膜生长各规律的速度大小,图2.6中列出了直线、抛物线、对数及立方等氧化规律示意图。由图可知,直线型氧化速率最为危险,因为质量增加以恒速随时间增大。(2.21)图2.6氧化速度规律1-直线规律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