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细菌转基因工程课程资料_第1页
抗细菌转基因工程课程资料_第2页
抗细菌转基因工程课程资料_第3页
抗细菌转基因工程课程资料_第4页
抗细菌转基因工程课程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细条病的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由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icola(简称Xoc)引起。最早在1918年由Reinking首次报道了菲律宾水稻上发生细条病,在我国范怀忠等(1957)于20世纪50年代在广东省首先发现该病害。开始时误认为是白叶姑病,后经方中达等(1957)将该病与白叶枯病区分开来’确认为一种新的由细菌性病害。现在是1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病菌特点该病菌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生长最适温28-30°C。低于16°C基本不发病。细条病的发生初侵染源主要有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但也不排除野生稻、李氏禾的交叉传染。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菌脓可借风、雨、露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等有利于病害发生。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现在是2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水稻细条病的发病特点

危害水稻的主要特点:主要侵害水稻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橫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成黄褐色,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如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iR吋,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病斑呈半透明状。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完全呈一片白色。该病在水稻生长前期、后期都易感染,苗期症状较白叶枯病明显;病害严重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不能抽穂。即使能够抽穗结实,但批谷增多,千粒重降低。一般年份可减产10%-20%,在气候条件沾发病严重时达40%。现在是3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Rxo1基因来源Rxo1基因是来自玉米的一个抗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的寄主抗性基因,将其转入水稻后转基因水稻中接种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在接种点处表现典型的HR表型,证实该基因为一重要的非寄主抗性基因。现在是4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Rxo1基因定位Rxo1基因CDS序列全长(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码子TAG)为2718bp。与许多R基因一样,该基因编码的产物是NBS-LRR结构的抗病蛋白(GenBank登录号为AAX31149.1),其蛋白质序列为905aa。根据SMART数据库软件扫描该蛋白的domains、repeats、motifs,找到一个从4-18位点的lowcompositionalcomplexity:IAVLLVLKKIAIALA及一个位于118-147的coiledcoilregion(LVSLDEIASEIKKIKQELKQLSESRDRWTK);此外还预测到了37个其余结构(如UME_PTB、SynN、IRO、RING、NADH-G_4Fe-4、TOP1Ac、LRR_BAC、IFabd、SCAN、LytTR、LRR_CC、LRR_TYP及LRR_SD22等),但是其显著性未达到极显著的阈值。Sanger的分析则找到3个Pfam-Amatchs,其中显著的一个是NB-ARC结构:envelope范围是183-470;比对结果的范围则是185-467;HMM范围为3-282;另有两个非显著的4个copy的LRR结构。现在是5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基因Rxo1的双右边界双元载体的构建1.1菌株和载体含有9kbRxo1基因的pCAMBIA1305-1Rxo1质粒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ScotH.Hulbert博士提供。pCAMBIA1305-1质粒是由澳大利亚CAMBIA研究中心构建的含有35S启动子和细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双元载体。采用的农杆菌菌株为EHA105。现在是6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

(1)美国Kansas州立大学的ScotH.Hulbert博士提供pCA1ViBIA1305-1质粒,其中

携带有外源目的基因Rxol;

pCAMBIA1305-1质粒现在是7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

(2)澳大利亚CSIROPlantIndustry的MUpadhyaha博士提供双右边界双元载体pMNDRBBin6。该载体用于转接Rxol基因并将重组体转化到农杆菌中进行后续转基因:双右边界双元载体pMNDRBBin6结构图及可能产生的3种TDNA类型(3)农杆菌菌株为LBA4404;(4)大肠杆菌菌株为DHSa;现在是8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1.2双右边界双元载体的构建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2.双右边界双元载体构建(1)目的基因和载体的酶切连接将携带Rxol基因的载体pCAMBIA1305-1用限制性内切酶SacI(AGTVACT),NgoMN(GVCCGGC)进行消化,同时,用限制性内切酶XmaI(CVCCGGG)和HpaI(GTTVAAC)消化载体pMNDRBBin6。将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片断和双元载体用T4噬菌体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现在是9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质粒pCAMBIA1305-1-Rxol经内切酶SacI和NgoMIV酶切,得到大小为8.Skb的Rxol目的基因片断(图A),载体pMNDRBBin6经HpaI和XmaI酶切,得到大小为12.3kb的线性化双右边界载体(图B)

A:SacI和NgoMN酶切pCAMBIAI305-I-Rxol;B:HpaI和XmaI酶切pMNDRBBin6;I:pCAMBIA1305-1-Rxol;2:pMNDRBBin6;M:250byDNAMarker.现在是10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2)阳性克隆筛选将过夜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在LB固体培养基(含SOmg/L壮观霉素)上涂布37℃培养,挑取转化子单克隆于LB培养基(含SOmg几壮观霉素)中振荡培养Sh;提取转化子质粒进行扩增,使用引物Rxol-F(5‘ACTCGGTAAACCTACGGACTGA-3’)和Rxol-R(5‘-CTTCCTGCAGGTATACCACTCC-3’)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筛选出1个转化子,其特异性扩增片段与1.45kb目的基因片段Rxol大小相符。提取该克隆质粒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大小与阳性对照pCAMBIA1305-1-Rxol相同,将产物回收纯化连接到pMD20-T上测序,与目的基因序列比对相同,表明Rxol基因片段已整合到pMNDRBBin6载体中。现在是11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1M2341:阳性对照pCAMBIA1305-1-itcol;M:1kbDNAlandderMarker;2:阴性对照pMNDRBBin6质粒;3:阳性克隆PCR扩增;4:阳性克隆的质粒PCR扩增;M:1kbDNAladdermarker.------1.45kb现在是12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2)对整合了Rxol基因的pMNDRBBin6载体使用HpaI和XmaI进行双酶切,应得到大小为

20.875kb的片段。该阳性克隆的质粒经酶切后产生1条带约为20kb(图2.5),与目的基因片段和pMNDRBBin6载体的长度之和相等记为pMNDRBBin6-Rxola

1M—l0kb1:质粒;2:Marker.现在是13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3)pMNDRBBin6-Rxol经EcoRI酶切后产生4个片段,大小分别为9378bp,8576bp,1632bp和1268bp(9378bp和8576bp片段长度相近,图中合为一条粗带)(图2.6A);SacI酶切产生5个片段,大小分别为8525bp,5194bp,2683bp,1763bp和1528bp(图2.6B)

图2.6阳性克隆质粒的EcoRICA)和SacI(B)酶切图谱.1:质粒;Ml:250byDNAladdermaker;M2:1kbDNAladdermarker.上述酶切结果与PremierPrimer5.0分析的理论酶切片段大小相符,表明Rxol基因整合到了双边界载体中,且位于TDNA相邻的左右边界之间。现在是14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3)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和PCR扩增(4)载体序列分析(5)保存阳性克隆,以备后续遗传转化工作。现在是15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水稻的遗传转化

将处理好的种子诱导培养基MS(含100mL/LMS大量元素混合液上,26℃培养箱中暗培养约30天。(1)继代培养将上述诱导的质地紧密、色泽鲜艳的胚性愈伤组织在超净台中用镊子剥离,转移到继代培养基中(MS培养基,如上),2周后选择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来的质地均匀、颗粒较小、色泽良好的愈伤颗粒继代一次,共继代2次。现在是16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2)农杆菌活化将超低温保存的农杆菌划线于含50mg/L卡那霉素的YEB培养基上,28℃培养箱中培养24h;挑取单菌落,接于2mL含有50mg/L卡那霉素的YEB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中振荡培养约36小时;用移液枪吸取1mL新鲜菌液接于50mL含50mg/L卡那霉素的YEB液体培养基中,摇菌至OD600为0.8-1.0;将活化好的农杆菌离心,4000rpm,10min,去上清后重悬于AAM-As(100含mL/LAAM大量元素、5mL/L上述铁盐、0.1mg/LVB1、0.6mg/LVB6、0.5mg/L烟酸、0.75mg/L甘氨酸、100mg/L肌醇、876mg/L谷氨酰胺、266mg/L天冬氨酸、175mg/L精氨酸、0.5g//L酪蛋白、68.5g/L蔗糖及36g/L葡萄糖,调节PH至5.2,灭菌后冷却至约60℃的培养基中加入1mL10mmol/L的乙酰丁香酮)液体培养基中,28℃,200rpm振摇3-4小时,用分光光度计调节OD600为0.7-1.0,即可用于分装、侵染愈伤组织。现在是17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3)侵染、共培养与筛选材料为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4-5天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灭菌滤纸上吸湿20min后转移到调好浓度的菌液中;摇床中缓慢摇晃20-30min;倒掉菌液,于灭菌滤纸上吸弃多于菌液;取出愈伤,播于铺有一层滤纸的共培养培养基(PH为5.2的MS培养基)中,20℃生化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3天。当共培养的愈伤周围出现明显的菌体时,将其转移至灭菌滤纸上,吸去表面菌体后用含有150mg/L头孢噻奎钠和200mg/L羧苄青霉素的无菌水中,100rpm振荡30min,重复3次;将洗过的愈伤转移至灭菌滤纸上,吸取多于水分;将愈伤接入筛选培养基(含有150mg/L头孢噻奎钠和200mg/L羧苄青霉素及50mg/L潮霉素)中,26℃避光筛选15-20天后将未变黑的愈伤转移到新的筛选培养基,重复2次。现在是18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4)植株再生将筛选培养基上的抗性愈伤组织介入预分化培养基(含有N6大量、MS微量、铁盐、1mg烟酸、10mgVB1、1mgVB6、0.1g肌醇、0.3g酪蛋白、0.5g甘氨酸、0.5g脯氨酸、30g蔗糖、3g植物凝胶、2.2mgNAA、2.5mg6-BA,PH为5.8)上,26℃暗培养7天后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条件下培养7天。将预分化的抗性愈伤组织接入铺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中,干燥处理3小时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每升含有N6大量、MS微量、铁盐、1mg烟酸、10mgVB1mgVB6、0.1g肌醇、0.3g酪蛋白、0.5g甘氨酸、0.5g脯氨酸、30g麦芽糖、3g植物凝胶、0.5mgNAA、1.5mg6-BA,PH为5.8)上,在26℃环境中12小时光照及12小时避光的条件下,培养至愈伤变绿,长出少量根,且分化出茎叶。现在是19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5)生根培养当分化的小苗生长到4-5cm时,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每升中含25mLMS大量元素、5mLMS微量元素混合液、5mL铁盐、30g蔗糖、3g植物凝胶、0.1mg/LNAA、0.1g肌醇、0.3g酪蛋白、0.5g谷氨酰胺及0.5g脯氨酸,调节PH至5.8)上,上述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下继续培养30天左右。现在是20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6)壮苗与炼苗

将小苗经7天温室炼苗后,转移到人工气候室水培20天,再转移至隔离的网室中种植。现在是21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7)转基因后代的表型检测与分子检测当植株生长到分蘖盛期时,用针刺法接种毒性Xoc小种,分别在第3天、第5天、第7天及第10天观察记录接种点的反应表型。DNA提取:CTAB法提取转移至网室种植的基因工程苗的基因组DNA(经液氮速冻后研磨的约0.1g叶片粉末中加入400μLCTAB提取液;65℃水浴40分钟,期间摇晃混匀2次;8000rpm离心10分钟后吸取上清;上清中加入等体积的24:1氯仿:异戊醇,摇床上100rpm5min;10000rp离心10分钟;吸取转移上清至新管,加入2/3体积预冷的异丙醇后混匀;-20℃下放置30min以上;10,000rpm离心5min,弃废液;用酒精洗两遍,室温下风干,加入200μL溶解DNA;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量)。现在是22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基因检测为了检测所转基因的拷贝数,采用了Nothern杂交的方法(杂交步骤见地高辛试剂盒说明):提取经PCR检测为阳性的植株及受体对照的DNA,用EcoRⅠ、HindⅢ双酶切后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低电压条件下过夜。杂交操作参照试剂盒所述方法。所用的探针为Rxo1-pCAMBIA1305-1质粒为模板Rxo1-1F和Rxo1-1R为引物扩增出的约1.45kb的Rxo1片段。现在是23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细菌性条斑病菌株的分离培养与接种鉴定

菌株分离:以从田间取具有细条病表型(水浸状条斑,有菌脓)且无其余病害(特别是白叶枯病)导致的症状的叶片为标本,经75%酒精表面消毒10s,放入灭菌水中清洗2min,重复3次;在灭菌水中剪碎,放置3分钟;用灭菌接种针蘸取游离有病原细菌的处理液,在PSA培养基(300g土豆煮出的水中加入5g蛋白胨、15g蔗糖、0.5g硝酸钙、0.78g磷酸氢二钠及15g琼脂粉,定容至1000mL)上划线;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2-3天;挑取从形态与外观上看为黄单胞菌的单菌落,扩繁培养,并经接种鉴定为正确的菌株在20%甘油的条件下置于-70℃中保存。菌体培养与接种:用接种针蘸取保存菌株的菌液,在上述培养基中划线培养2-3天;挑取单菌落扩繁培养2天;用无菌水将菌体洗下,混匀成浓度为108cells/mL;在吸满菌液的海绵上用大头针针刺接种不同水稻叶片;接种后3-15天内连续观察和记录表型。现在是24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现在是25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转基因植株的表型鉴定和分子鉴定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过程见图2.1:经诱导、继代后的状态良好的愈伤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再经筛选获得抗性愈伤,将抗性愈伤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继续筛选与分化3-5周,将分化的抗性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壮苗与炼苗。针刺法接种转基因植株及受体分蘖盛期叶片的结果表明,在转基因植株中表现出明显的抗病反应而受体则高度感病(见图2.2a)。如图所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接种点仅变白,周围未见病斑;而受体植株叶片上有明显的条状病斑沿着接种点扩展,且病叶表面有菌脓呈现。转基因植株的DNA及质粒对照的PCR扩增产物是大小约为1.45kb的片段(如图2.2b)。T0代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的结果验证了转基因植株的外源基因导入状况(如图2.2c)。现在是26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三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反应接种后12小时的9804-Rxo1和9804植株在接种点没有可见的表型差异;在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接种后24小时(24hpi,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