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_第1页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_第2页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_第3页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_第4页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3.能熟练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阅读其它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我国两千年多来,不论立身

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如

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

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

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治理个人的一身一心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

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

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岁那

年(前500),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

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为时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

史宫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还在晚年整理“六经”

(《诗》《书》《易》《礼》《乐》《春秋》)。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

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

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

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

重要著作。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宋儒把《论语》《大学》《中

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

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

响。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子曰”式:用“子曰”开头直录其

言论,可称格言体。(2)问答式: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

问体。(3)谈话式: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

(4)议事式: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

颛臾》这一章。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

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

读书。

三、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原文

四、疏通课文

重点字词

就:靠近,接近。此处可译为“到……去”(金就砺则利)

诲女: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衣轻裘:阮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

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

盍:兼词,“何不”

伐:夸耀施:表白

安、信、怀:使动用法。

知者乐水:知通智;乐,yào,喜爱。

饭疏食:饭,名作动。

饮水:饮,名作动,喝。水与汤相对,冷水。

五、学生自己翻译,然后老师出示译文,让学生对照。

六、熟读至背诵。

七、阅读课外补充的其它章节。

第二课时

课前预备:诵读课文

一、导入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论语》十则来读一读孔子,看能否读出孔子思想里哪怕是一

点点的智慧。

这样的经典之作一定要用心阅读,而且我觉得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开他寻那扇

智慧之门,所以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品读的要求。

二、品读要求:

1、分组品读,注重交流与合作。

2、“品”之前最好要读一读。

3、品读应从文本出发,最好联系生活实际。

4、品读完了之后,要对你们自己的感受有一句结论,或是人生哲理或是劝诫之语,

语言要简洁。

5、读完后,每组选一个同学为代表,先背诵,再把你们品读的结果告诉大家。

6、注意时间和效率(5-8分钟)

三、学生自由发言

附老师对每一则的理解:

第一则: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

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第二则: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

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

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韦编三绝”

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晚年勤奋读书的。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第三则: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

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第四则: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博

学如孔子他们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感悟:“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

第六则: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

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

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

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

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

第七则:孔子的“安贫乐道”。《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改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

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

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

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感悟:“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第八则:孔子的坦荡胸怀。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坦荡自

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

第十则:孔子的清心寡欲。沉迷美色、争强好斗、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

的诱惑,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无法挣

脱,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请停住你的脚步!

四、深入探讨孔子的仁

总结孔子的道德精神:好学乐学,安贫乐道,博爱仁慈,坦荡胸怀等等。而且更

重要的是孔子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

个体系里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仁”。

(学生阅读第九则)

师:“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

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孔子的仁?(引导提示)出示孔子对“仁”的阐述:

1、《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

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师问:孔子仁的实质是什么?“爱人”,关爱他人;“泛爱众”,广泛地去爱众人。

这个“泛”,就是由己及人。后来孟子总结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先是推及父母、家人,然后是亲戚,然后是乡里,然后是祖国,然后

是天下。

如何才能做到仁呢?孔子是这样说的: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

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

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

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

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

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

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实行仁的方法。

结:孔子仁的实质是“爱”,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而且孔

子的“仁”是一种博爱。所以说“爱众人、爱人类”这就是孔子的最大智慧,也是孔

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宋儒曾写诗赞扬孔子说“天不生仲尼,千古是长夜”。

这就是他的力量。以至于孔子以后,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遍布了这种思想的不

灭之火。

五、(学生自主发言)孔子之后哪些这样的仁者?

1、孟子:把这种仁发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

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3、周恩来:“生为国家,死为人民的耿耿忠心

4、飞人博尔特:奥运夺金后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

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这更是一种

跨越国界的爱。

5、高耀洁: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艾滋病患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