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分析_第1页
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分析_第2页
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分析_第3页
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分析_第4页
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趋势根据BNEF发布的《2021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调研》显示,锂离子电池组价格在2010年高达1,200美元/千瓦时,而到2021年时价格已下降至132美元/千瓦时。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发布的2021年度技术基线报告显示,到2030年,电池储能系统成本将会大幅降低,并将呈现继续快速下降的趋势。但2021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电解质等关键材料成本提升在短期内会给储能行业发展带来压力。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持续提升。以光伏为例,根据BNEF发布的《2022年光伏十大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功率达到183GW,预计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功率将增长至228GW,同比增长24.59%,并成为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功率超过200GW的第一年;同时预计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功率将进一步增长至334GW。根据GWEC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电行业报告》,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功率为93.6GW,同比增长12%,2021年风电招标项目的装机功率达到88GW,同比增长153%,其中陆上风电为69GW,海上风电为19GW。预计到2026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功率将达到128.8GW,其中陆上风电97.4GW,海上风电31.4GW。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规模并网将对现有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储能系统可以发挥其电力消纳能力实现削峰填谷功能,进而改善电网稳定性,实现平滑供电。因此可再生能源搭配电化学储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将同步带动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发展。全球储能市场现状各国能源结构在碳中和背景下加速转型,全球储能市场近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18.3GW,同比增长185%,已投运累计装机规模达209.4GW,同比增长9%。其中,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翻番达到10.2GW,已投运装机规模累计25.4GW,同比增长68%。美国、中国、欧洲为前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0%(根据2021年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计算)。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介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具有多样化特征。多种新型储能技术正逐步从示范试验走向商业化应用,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锂电池储能在规模化发展的新型储能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比目前抽水储能度电成本,目前主流的电化学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降低空间大,储能系统降本需求旺盛。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由蓄电池和并联电压型变流器构成的能量存储系统,具备快速调节与交流系统间交换(输出或吸收)功率(有功或无功)的能力。根据实际应用,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包含电池、储能变流器(PCS)、温控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管理控制系统和其他软硬件系统。不同于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在一体化、标准化等技术方面存在很大优化空间,长寿命、多循环、高安全、低成本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长时储能亟待发展。根据CNESA统计,全球新增装机量方面,从2021年新增7GW,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41.3GW,复合增长率55.85%;中国新增装机量方面,从2021年新增1.8GW,预计到2025年新增23.3GW,复合增长率89.68%。根据CNESA统计,2021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为19.5GW,全球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03.5GW。根据目前储能系统的市场价格约为1.5元/wh,以及PCS成本占比10%,测算2023年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2.6GW,储能系统国内市场规模将达近千亿元。电化学储能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已经陆续颁布。在接下来政策的指引下,储能行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电池储能是通过电池、电化学技术存储能量,常用的电池包括锂电池、铅蓄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电池储能作为电能存储的重要方式,具有功率和能量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灵活配置,响应速度快,不受地理资源等外部条件的限制,适合大规模应用和批量生产等优势,使得电池储能在新能源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根据工信部最新统计,全行业持续深化创新,先进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分别平均达到280Wh/kg、170Wh/kg,骨干企业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锂电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完善,《电能储能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等安全强标正式立项,相关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建立健全。储能系统在电网的应用目前也逐步完善,根据目前市场的统计,储能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比约为60%,成为储能系统中的成本核心。完整的储能系统集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逐步形成了源-电-荷-储一体化的应用模式,保证了储能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等作用很好的发挥。锂电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革新,储能电池逐步形成从上游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到电芯、电池PACK以及电池簇,到下游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高是制约储能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设备数量和建设成本,结合大容量电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初始投资成本。随之带动着储能技术往大容量、系统精细化等方向发展。目前电芯成本是储能系统成本占比最高的因素,市场上逐步出现成本相对低、原材料丰富的钠离子电池,成为大家的关注重心。根据各公司公布的投产计划,2023年钠电池产能将达到GWh级别。因其高循环次数、低能量密度的特性,本身适用于长时储能的要求,未来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得到充足的发挥。从电池材料来看,碳酸钠价格远低于碳酸锂,根据目前行业材料价格水平,预估钠电池电芯价格目前可以比锂电池低0.1-0.2元/wh。未来在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下,钠电池的成本将有大幅度下降,根据目前锂电芯0.8元/wh的价格水平,钠电池将有望突破低于0.5元/wh,这对于储能系统整体成本将有一个很大幅度的降本促进作用,随着未来储能市场的爆发,钠电池将会有一个爆发期。从储能项目度电成本来看,度电成本LCOS=电力损耗+运维成本+装机成本/循环次数,参考目前成熟的抽水储能度电成本0.21-0.25元/kWh。电化学储能行业概况电化学储能作为近几年增长最迅猛的储能方式,增长速度由2018年的3.7%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7.5%,受益于储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单位成本逐渐降低,具备了良好的商业化运用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锂离子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由于电化学储能需要考虑寿命、安全性,以及经济成本的问题,而锂离子电池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商业应用广、单位成本不断下降、技术成熟,由此锂离子电池储能成为全球电化学储能的霸主地位。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锂离子电池占电化学储能装机量的92%,钠硫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比3.6%、3.5%。目前锂离子储能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储能市场巨大,随着技术进步,储能方式也会产生缓慢变化,未来代表性的储能技术包括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储能发展的重要性及市场分析储能,字面意思就是储存能量。简单讲就是使能量转化为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存在的能源,即在能量多余时,用特殊装置将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可以将能量释放出来,从而起到调节能量供需在时空和强度上不匹配的作用。储能能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储能系统的构成中,电池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BNEF统计,电池成本占储能系统的50%以上。储能电池系统成本由电芯、结构件、BMS、箱体、辅料、制造费用等综合成本组成。电芯占据80%左右的成本,Pack(包含结构件、BMS、箱体、辅料、制造费用等)成本占据整个电池包成本约20%。储能系统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个工段:电池模组生产工段、系统组装工段。储能诞生之初的使命就是为了调节电力资源,削峰填谷,缓解电力压力。便携式储能行业前景分析便携储能采用内置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稳定的交直流电输出,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携、稳定、环保的小型储能系统。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0.6亿元,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4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0.28%,预计至2026年将进一步上升至882.3亿元,市场前景广阔。储能行业发展前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储能电池发展,《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成两步走,到2025年,使储能电池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储能产业、储能能力、储能项目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在政策利好下,预计储能电池快速发展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储能电池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输配电、用电等电力系统环节,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建设的快速增长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部署奠定了基础。同时,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储能电池成本的下降。此外,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技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推动了储能电池成本的降低。随着储能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电池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发展阶段,将助力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储能系统安全事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因此,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能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户用储能行业前景分析户用储能可称为家庭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户用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组能够自行充电,以备在用电高峰或断电时使用。根据WoodMackenzie,IEA,SolarpowerEU,USDOE的数据,全球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9.5GWh上升至2025年的93.4GWh,复合增长率达77.07%。储能变流器市场容量GGII调研显示,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产业链规模破2000亿,其中电力储能产业链规模从2021年480亿元,增至2022年1600亿元,其中PCS增幅达248%。根据CNESA统计,2021年阳光电源、科华数据、比亚迪PCS全球出货量位居前三位,占据主要市场。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充放电开关,是储能系统中的技术壁垒。储能变流器决定了输出电能的质量和特征,很大程度影响着电池的寿命,目前国内形成了成熟的组串式和集中式成熟的规模化储能变流器产业链,伴随着储能装机量的提升,行业进入爆发期,各公司百家争鸣,需求的扩张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红利。同时受限于上游IGBT供应不足,IGBT国产化进程加速,储能变流器行业机遇大增。储能管理系统,是指为基于磷酸铁锂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元件经过多串并组合而成的储能模组提供电源管理、保护等功能的系统。储能管理系统(ESMS)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储能管理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决策中枢,提高储能系统调度效率。随着国家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电网的调度功能也逐渐凸显,引领电力体系变革。储能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的提升系统集成标准化、一体化,新能源发电并网量的增大,对应的管理系统需求也日益旺盛,未来增量可观。储能管理系统对系统BMS、PCS、电表、电芯等进行采集管理和协调控制,实现实时监控、故障告警等功能,并利用峰谷价差储能系统低充高放的方式实现电能移峰填谷,为用户节省电费。源网荷储一体化,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三种应用途径。发电侧配储,主要指为常见的光伏、风电、水电配储,主要运营模式为电网调峰调频获取收益,同时改善可再生能源三弃问题;电网侧配储,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将电网一部分容量租给新能源业主,或者参与市场交易;用户侧配储,主要是提高自发自用水平,或者通过峰谷套利等模式降低用电成本。不管在哪种应用场景下,都需要储能管理系统进行智慧管理和调度,进而提升储能的利用效率。基于储能管理系统的AI算法,收集系统数据,制定不同的充放电策略,保证储能的经济性调用。提供热管理的温控系统成为储能系统效率关键因素,是系统效率的保证。目前主要形成了以液冷和风冷为主的技术路线,温度直接影响电池的活性,温差过高或者过低影响储能系统的可用率、寿命和效率等性能,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传统风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随着系统的发展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换热效率的液冷逐渐占据主要热管理市场。风冷系统简单成本较低,液冷功耗更低效果更好。风冷系统具备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等特点。在电池能量密度低,充放电速度慢的场景有比较多的应用。液冷具备载热量大,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液冷系统可以和电池包高度集成,所需空间小,无需担心灰尘,水汽凝结。研究表明,液冷系统具有换热密度大更节能、均温性好、温差更低、占地小效率高、寿命更长的优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改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储能技术与系统为核心的现代智能电网日渐引起重视,储能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不仅推动我国能源供给改革,而且是实现智能电网必不可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